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藏傳佛教常見的帽子介紹

藏傳佛教常見的帽子介紹

發布時間:2022-06-11 07:23:05

Ⅰ 菩薩戴的帽子什麼

菩薩戴的帽子叫:毗盧帽,又稱天冠,上有五方五佛,如天冠米勒,地藏菩薩等。

放焰口時主座和尚所戴的一種綉有毗盧佛像的帽子,泛指僧帽。毗盧帽有多重性質,也稱為」蓮花帽「,」蓮花法師帽「等,老版《西遊記》唐僧曾經戴過這種帽子。

放焰口,一種佛教儀式,為一種根據救撥焰口惡鬼陀羅尼經而舉行的施食惡鬼的法事。


(1)藏傳佛教常見的帽子介紹擴展閱讀:

基本解釋

菩薩的地位僅次於佛,是協助佛傳播佛法,救助眾生的人物。

菩薩在古印度佛教中為男子形象,流傳到中國後,隨著菩薩信仰的深入人心及其對世人而言所具有的深切的人情味,便逐漸轉為溫柔慈祥的女性形象。佛教雕塑中,菩薩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國的貴族的服飾裝扮,顯得格外華麗而優雅。

在佛教初創的小乘時期,僅把釋迦牟尼累世修行的前身和尚未成佛的悉達多王子稱為菩薩。大乘佛教創立後,根據「人人具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的理論,把凡是立下宏願,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都稱之為菩薩。

後來這個名稱更加擴大化、世俗化,人們把那些精通佛法,德高望眾的寺院高僧和在家居士也稱作菩薩。菩薩的任務是將所有輪回中的眾生度化成佛。

寺廟中供的菩薩像,主要的是文殊師利Manjusrikumārabhūta 、普賢、千手觀音Samantabhadra 、觀世音Avalokite'svara 、地藏 Ksitigarbha 。

菩薩是修學大乘道的通稱,從初學,久學到最後身菩薩,淺深萬類。但一般人總是想到觀音、彌勒、文殊等大菩薩,這才不敢自稱菩薩。初發心菩薩,雖還沒有大功德,可是已經是一切「眾生之上首」;不但為凡夫,而且為二乘聖賢所尊敬。

Ⅱ 五佛冠的五佛冠

五佛冠是佛教密宗上師、主持、方丈修法時,戴著像徵五智如來的寶冠,漢傳密宗佛教叫「漢密」或「唐密」藏傳密宗佛教叫「藏密」。
五佛冠又作五智冠、五智寶冠、五寶天冠、灌頂寶冠、寶冠。大日如來、金剛薩埵、虛空藏菩薩、諸佛頂尊等所戴之寶冠,皆為五佛冠。寶冠中央有五化佛,用以表示五智圓滿之德。修法中,弟子入曼荼羅道場受灌頂時,阿闍梨為其結誦五佛灌頂印言,印行者之頂上、額、頂右、頂後、頂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寶冠。既已受五佛灌頂,即表自成大日如來之意。又五佛之配列有二,一以大日位於中央,其四方安置四佛,一則橫列五佛。
修法中,弟子入曼荼羅(曼荼羅,意思是按佛教密宗儀規進行某種祭供活動的道場。「曼荼羅」建築中的每一細部都寓有一定的密宗含義。底部多為車輪形,象徵圓滿之意。)道場受灌頂時,由大德上師為其結誦五佛灌頂印言,印行者之頂上、額、頂右、頂後、頂左,灌五智之瓶水,令戴五佛寶冠。既已受五佛灌頂,即表自成大日如來之意。普通五佛冠五方佛的位置,中央毗盧遮那佛是佛部,東方佛是金剛部,南方佛是寶部,西方佛是蓮花部,北方佛是羯摩部。至於比較特別的五佛冠,如果要修佛部為本尊,則中央為毗盧遮那佛,其餘各佛之位置仍如普通五佛冠相同;如果要修金剛部為本尊,則中央為東方佛,東方佛之位置改為毗廬遮那佛,其餘各佛的位置仍然不動;如果修蓮花部為本尊,則中央為無量光佛,西方無量光佛位置改為毗盧遮那佛,其餘各佛之位置仍不動,余照類推。還有一種方式是五佛橫列。
五佛是佛教密宗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分別是:中央毗盧遮那佛即釋迦牟尼法身大日如來佛祖,兩旁依次為東方香積世界阿閦佛,南方歡喜世界寶生佛,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北方蓮花世界成就佛,合稱五方佛,也叫五智如來。
供奉五佛的佛教寺廟都是官寺,官寺最早出現在南北朝一直延續到到唐朝武宗皇帝會昌五年(845年)。唐朝會昌以前每個縣都有一座到兩座官寺(和尚寺和尼姑寺),會昌年間中國佛教達到最鼎盛時期,全國寺院多達五千多座,僧侶七十多萬,寺院佔有大量土地和財產,僧侶並可免除兵役和勞役,嚴重影響唐朝經濟,會昌五年武宗皇帝聽信道士趙歸真讒言,下旨拆毀全國所有佛像,寺院改成驛館和酒樓,僧侶充當勞役,史稱「會昌法難」或稱「武宗毀佛」官寺奉祀的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 ,武宗毀佛後第二年就病死,宣宗登基後又提倡復興佛教,但因政治和經濟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沒有得到朝廷的復興,民間復興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天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稱「一佛兩菩薩」的民寺,後來僧侶就把代表至高無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稱「五佛冠」,民間雅稱「唐僧帽」,並只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

Ⅲ 藏傳佛教法王戴的帽子叫什麼名字

各個教派的名稱不一樣,特別是噶舉派,有黑帽法王噶瑪巴,紅帽法王夏瑪巴等

Ⅳ 藏傳佛教格魯派戴什麼顏色的帽子

格魯派戴的是黃色的帽子。
格魯派漢語譯出來叫做善律派,創始人是尊者宗喀巴大師。因為過去嚴持戒律的僧人帶黃色的帽子,所以格魯派僧人也都是黃色的帽子因此又叫做黃帽系。也就是我們漢族人說的黃教,其實稱為黃教是極不準確的,應該尊重的稱之為格魯派。

Ⅳ 不同派別的佛教,服裝上有何差異

大陸北傳佛教主要服裝是唐朝時候的裝扮,一般以黃色,灰色,棕色為主,纏腳等.一般分兩種裝束,便裝和袈裟裝.

藏傳佛教屬於北傳,裝扮類似南傳,以一塊黃色袈裟裹身,不同在於穿長褲,有腰帶,正式場合佩戴黃色的高帽

南傳佛教,赤腳,黃色裹布,為統一裝束,根據等級不同,劃分為淡黃,深黃,橘色等,女的一般穿白色的衣服和褲子,頭批白色青紗

最簡單的區別方式就是,北傳佛教著裝繁復,較為華麗,有些袈裟上鑲有寶石及金線,,南傳佛教較為樸素,只有一塊袈裟,袈裟之外僧人赤身裸體,並無任何可裝錢物的儲藏空間

Ⅵ 藏傳佛教戴紅色帽子和黃色帽子有何分別

人家想戴什麼帽子就帶什麼帽子,還可以帶綠帽子呢,有什麼意義呢?

Ⅶ 和尚的帽子學名叫什麼

可以叫做僧帽,又稱頭袖、頭巾、禪巾、菩薩巾。
下面一段文字有詳細的介紹:
僧伽帽即僧帽。 宋 蘇軾 《成伯家宴戲作》詩:「道士令嚴難繼和,僧伽帽小卻空回。」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二本楔子:「不念《法華經》,不禮《梁皇懺》,颩了僧伽帽,袒下我這偏衫。」
指比丘所用之帽子。又稱頭袖、頭巾、禪巾、菩薩巾。根據《四分律》卷四十記載,佛陀聽許比丘天寒頭部寒冷頭痛時,以毳或劫貝作裹頭。除此之外,禁止比丘裹頭。《大比丘三千威儀》卷上中說:「不得著帽為佛作禮。」又說,入室禮師之際,應當脫帽等禮節。
相傳我國於南朝蕭齊時代,寶志始冠布帽,後世遂稱志公帽,而廣用於禪林。據《景德傳燈錄》卷十七頭巾」條下記載,頭巾全長五尺三寸,前面長二尺八寸,背後長二尺五寸。
在日本佛教界,自古就使用頭巾,相傳桓武天皇曾贈縹帽給台密的最澄大師,故冠帽之習始自天台,其後廣行於真言、凈土諸宗之間。
這里參考網路知道,以前只知道有僧帽這個叫法...

Ⅷ 喇嘛帽子和古羅馬頭盔有沒有聯系還有哪個文化有這種雞冠形的頭飾

的確有關系的,這種雞冠的樣式是源自遠古時期的巫師發型,世界很多文明的巫師都有這種發型。這種雞冠發型象徵神秘而強大的力量,後來隨著文明發展巫師文化漸漸消失,但這種發型象徵著叛逆和狂放不羈,當年孔子的愛徒子路就是此發型,後來學道孔子終成一代大家。
羅馬武士和藏傳佛教的喇嘛都象徵擁有神秘而強大的力量,所有帽子上有相似的頭飾。此外,藏傳佛教來於印度,羅馬與印度有一定聯系的,喇嘛帽子源於羅馬也未可知!

Ⅸ 藏傳佛教中紅教,白教,花教,黃教有什麼區別

藏傳佛教紅教、白教、黃教、紅教分別是指寧瑪派、噶舉派、格魯派、薩迦派。四種教派區別如下:

1、寧瑪派(紅教)是藏傳佛教四大傳承之一,相對於以後的其他三大傳承(白教-噶舉派, 花教-薩迦派,黃教-格魯派),它是舊派。由於該派的僧人都戴紅色僧帽,所以也被稱為紅教。寧瑪派是藏傳佛教的重要宗派之一,寧瑪一詞的意思為「古」或「舊」,寧瑪派即古派或舊宗派,是藏傳佛教各教派中歷史最悠久的一個教派。

網路紅教

網路黃教

網路花教

網路白教

Ⅹ 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僧人的服飾有什麼差別

1、藏傳佛教和漢傳佛教,僧人的服飾在顏色和件數上都有顯著差別。
2、藏傳佛教的僧衣顏色更鮮艷,也更好看一些。

一、藏傳佛教的僧衣特點:
一是僧服與外道所穿的不一樣,二是僧服具有因時因地性,三是沒有任何飾物,四是符合戒律要求。律經上說,比丘有十三件衣物。即,朗袈(袈裟,重復衣)、喇奎(上衣)、唐奎〔下衣)、夏木特(裙)、夏木特森(副裙)、委森(掩腋衣)、委森森(副掩腋衣)、東其(拭面巾)、納森(護腋衣)、延嘎普(護疥衣)、扎賽(剃發衣)、頂娃(敷具)和亞奎(雨衣)。這十三件衣物的尺寸大小、色彩和式樣都應嚴格按照律經選材縫制,不能隨意製做。
根據印度佛教傳到藏區的律經規定,在藏區各教派僧衣的樣式大同小異,既各具特點又有所差異。其中寧瑪派(俗稱「紅教」)僧人身著紫紅色的袈裟、僧裙,戴形如蓮花狀的紅色僧帽,在家的居士則穿白色衣裙。薩迦派(俗稱「花教」)僧人的衣裙、靴帽的樣式和顏色與寧瑪派相近似。噶舉派(俗稱「白教」)僧人,出家受沙彌戒、比丘戒的,也穿紅色衣裙;在家受居士戒的穿鑲紅、綠邊的白色僧裙和袈裟。格魯派(俗稱「黃教」)僧人,一般穿暗紅色袈裟,修持突出的可穿黃色袈裟。頭戴黃色桃狀帽和蓮狀帽。活佛一般著特製的袈裟和禮服。
二、漢傳佛教的僧衣特點:
件數上,由於氣候上中國異於印度,裡面不穿衣服無法抵禦寒冷,漢傳佛教的僧衣,在印度三衣上,裡面多了禦寒的小褂,顏色上,佛陀上衣近乎黃綠色,裙子近乎紅褐色,佛教部派提倡用紅、黃色。可受到漢地各朝代君王穿黃、大臣著紅限制,漢傳佛教的僧人只能放棄使用這兩種顏色。形制上,袒露肩膀漢人也不能接受,因此,僧衣在中國漢地逐漸被本土化,特點是,一方面遵從戒律的規定,參照印度傳來的僧衣式樣;另一方面,又兼顧漢地氣候、地理環境、民族風俗等;還要考慮帝王及政府方面的制約與干涉等因素。僧衣從顏色到形制都有所改變。
僧侶的常服顏色,大多為五種顏色:褐、黃、黑、灰、黃綠色。各地各部派深淺不一,沒有具體一定的規制。形制上,「海青」或稱「大袍」是主要服裝之一。其款式保持了漢代的形式:腰寬袖闊,圓領方襟,比其他衣裳肥大很多。現今「海青」(大袍)仍被佛門七眾在禮佛和比較正規的場合用作外衣。出家二眾在禮佛、誦經、正式集會時穿著,將三衣之一種披在大袍之外。其餘五眾只可穿大袍,不披袈裟。僧衣的海青顏色有二:一為黑色,乃一般佛弟子禮佛時所穿;一為黃色,是一寺之方丈或法會中的主法者所穿。另外,現代有些法師在舉行法會時,也有身披黃色或紅色用金線或銀線界成水田格的袈裟。

與藏傳佛教常見的帽子介紹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粉色羽絨服下面穿什麼 瀏覽:437
旗袍情景劇江姐 瀏覽:158
男生衛衣陪馬甲 瀏覽:503
新娘旗袍發型圖解 瀏覽:587
紫色襯衫卡其色褲子好看 瀏覽:804
女主設計旗袍的小說 瀏覽:453
女裝衣服怎麼拍才高大上 瀏覽:501
女性喜歡男士穿襯衫 瀏覽:702
衛衣的男士 瀏覽:260
兒童灰色圍巾搭配圖片女生圖片 瀏覽:997
旗袍走秀隊形推薦 瀏覽:13
衣機器領口手工編織教程 瀏覽:388
世界上最貴的女式襯衫 瀏覽:254
成人馬甲裁剪圖 瀏覽:415
穿黑色外套好看圖片 瀏覽:546
襯衫不同顏色搭配 瀏覽:797
女高中生棉衣品牌及商品 瀏覽:137
藍色一字肩搭配什麼褲子 瀏覽:72
時尚帽子店廣告語 瀏覽:309
羊絨外套沾上機油 瀏覽: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