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刀劍封魔錄 劍客怎麼才能穿布衣戴草帽啊
長期穿戴的話那麼只有修改寶石了
好像六鑿全放極品寶石就是你想要的了
要是在此基礎上加3凶星3王鑽等8、9級或更高的寶石 就不行了
但是你舍棄一個鑿不加寶石 再用3凶星3王鑽等寶石填充又可以「穿布衣戴草帽」
這個你自己可以探索的
我倒有個辦法短期內達到你的目的
在游戲中輸入
`tianxiawudi
再多按幾次 shift + F10 就可以了 好像這樣退出遊戲就恢復了
Ⅱ 誰知道古代騎兵的具體分類
圖請見網頁:http://www.yikenbbs.com/n3/33.htm
不過好象沒介紹中國的。
世界古代騎兵圖
作者-騎士公會
波斯薩珊騎兵,公元前3世紀
英國准槍騎兵
很長一段時間內,英國重騎都發展緩慢,以至於16世紀時,英國人驚訝地發現他們沒有能與大陸國家抗衡的重騎兵,於是緊急從米蘭(好像是)購進2000多套日耳曼步兵甲武裝他們的騎兵,稱之為准槍騎兵。這種騎兵只能勉強算作重騎兵,其實應該算中型騎兵
哥特騎兵,典型的維京風格。
加洛林重騎
加洛林重騎,裝備都是自己找,8世紀歐洲重騎的代表。
拜占庭重騎兵
拜占庭重騎興盛於查士丁尼一世時期,在貝利撒留和納爾塞斯的指揮下,他們曾取得過輝煌的勝利。重騎兵的騎手們,身上披著鎧甲,使用長矛和弓箭。實行這樣一個突變,很明顯,是想使每一個經過嚴格訓練的軍人,同時兼有機動的「射擊力」和「沖擊力」。西方軍史學者將這種騎兵稱為「雙重功效騎兵」,即指那些能夠在遠距離殺傷敵人,也可以在近距離發起突擊的騎兵。在拜占庭重騎之後,只有17世紀的重裝火槍騎兵具有這種功能(包括以後的胸甲騎兵)。最能體現這種騎兵優勢的我認為是553年的卡西林納姆會戰。此次會戰的對手是法蘭克人,基本都是步兵,裝備頭盔、椴木大盾、長劍、標槍和戰斧,其中標槍和戰斧都可以用於投擲(就是《帝2》里的擲斧兵)。法蘭克步兵有種戰法是當標槍插在敵人盾牌上時,沖上去踩這槍柄把敵人的盾牌拽下來,再把敵人解決。這些法蘭克人都是些富於攻擊性的老練戰士。拜占庭方面,有步兵、下馬重騎、重騎兵和輕騎兵(主要是匈奴騎射手)組成,指揮是納爾塞斯。交戰時,騎兵埋伏在兩翼,正面為步兵集群,其中後幾排為下馬重騎。法蘭克人首先突破了前幾排拜占庭步兵,但隨著下馬重騎加入戰斗,法蘭克人的進攻受阻。我個人認為這可能是納爾塞斯的戰術安排:讓法蘭克人膠著於正面戰場,好為拜占庭重騎兵從兩翼包圍爭取時間。當法蘭克人發現時他們已經被拜占庭重騎兵包圍,但這些老練的步兵立即擺出密集防禦陣形,准備抵抗拜占庭重騎兵的沖鋒。但是拜占庭重騎兵並沒有發起沖擊,而是用弓箭狂射。本來,如果法蘭克人疏散陣形,是可以減少被弓箭殺傷的,可他們害怕自己隊伍一旦分散,拜占庭重騎兵就會提起長槍沖鋒。結果在這樣的猶豫中,法蘭克人遭到了巨大的損失,最後敗退。
11世紀前,拜占庭重騎兵一直是近東最強大的軍隊,他們的防禦力可能是中世紀騎兵中最強的。雖然數量不多,但他們都經過嚴格訓練,並且有其他兵種的配合。而且拜占庭重視騎射,除了重騎兵會騎射術外,還有不少輕裝騎射手,如早期的匈奴騎兵。
下面這張便是11世紀的拜占庭重騎兵。
阿拉伯的輕騎兵
諾曼騎士
中世紀早期的諾曼騎士,裝備上的主要進步是用面積很大的鴛形盾代替了小圓盾。
諾曼騎兵,公元11世紀
阿瓦爾騎兵,7世紀
16世紀的典型全身甲
塞爾柱突厥輕騎兵
塞爾柱突厥輕騎兵,活躍於中亞,是拜占庭的眼中釘。
十字軍騎士
再來一張十字軍騎士。可以看出中世紀歐洲騎士的盔甲,是以魚鱗甲和鎖甲為主,圖中這種帶護鼻的尖頂盔是當年維京擴張時在歐洲推廣的。另一種流行的頭盔就是水桶盔。
法蘭西騎士
14世紀的盔甲已具備了全身甲的雛形:帶活動面罩的頭盔、胸甲、護臂、護腿等防護裝具已經出現,但各部分間仍以鎖甲相連,這是一個薄弱環節。
下面這幅圖就是當時的法蘭西之花,帶戴著有錐形面甲的頭盔(它有個搞笑的名字叫豬頭面甲)。
馬穆魯克
羅斯騎兵
下面是13世紀的羅斯騎兵。基輔羅斯與拜占庭相鄰,各方面都受到它的影響,從騎兵裝備來看,尖盔、大盾、魚鱗甲,都能見到拜占庭騎兵的痕跡。在戰術上,羅斯騎兵不僅學習拜占庭,也向他們的中亞對手學。在基輔羅斯強盛時期,它的軍隊成為抵擋中亞游牧勢力向拜占庭和歐洲滲透的一道屏障。其實我覺得羅斯騎兵在對付游牧騎兵時還是有經驗的,他們與勇猛的突厥部落(如佩奇聶格、波洛伐奇等)沒少交手。13世紀,由於連年內戰,國家幾乎崩潰,又遇上當時勢頭正猛的蒙古人,結果大部地區被蒙古佔領。不過在這一時期,羅斯騎兵在楚德湖仍然擊退了條頓騎士;北方,在諾夫哥羅德也擊退了瑞典人。
步兵侍從
步兵打扮的侍從,但從靴子上的馬刺可以看出他還是騎兵。
侍從分兩種,一種是高級侍從,常年跟隨騎士,在戰場上是要一起參加戰斗的,這種侍從能夠升級為騎士,當然也有不少因為費用問題而終生擔任侍從;另一種是初級的,多為一些沒經驗的年輕人,擔任相當於勤務兵的工作。
勃艮底騎射手
15、16世紀的勃艮底騎射手,曾是大膽查理手中的王牌
義大利雇傭兵
15世紀中葉的義大利雇傭兵,身著米蘭式全身甲。米蘭是當時歐洲鎧甲製造中心之一,通過雇傭兵,米蘭式全身甲也被介紹到歐洲各地。圖中這名騎兵的頭盔形式較簡單,米蘭式也有帶活動遮面甲的頭盔。
蒙古騎兵
蒙古汗國和元代軍戎服飾以精巧著名。蒙古高原氈帳諸部未被成吉思汗統一之前曾用過鮫魚皮甲胄、翎根甲,後來則用以牛皮為里的銅鐵盔甲。
在彼德堡宮中藏有蒙古騎士遺存的甲胄,內層皆以牛皮為之,外層則滿掛鐵甲,甲片相連如魚鱗,箭不能穿。在描自元代居庸關瀛台上的浮雕中就有羅圈甲、魚鱗甲和柳葉甲。《黑韃事略》:"其軍器,有柳葉甲、有羅圈甲(革六重),有頑羊角弓,有響箭,有駝骨箭。"
關於蒙古騎兵的精良的軍器裝備,在有關歷史文獻中以及有關元代出土文物均有明確記載。據普蘭諾.加賓尼記述,蒙古騎兵裝備有:2至3張弓、3個裝滿了箭的巨大箭袋、一把斧,還要帶拖兵器的繩子。領兵者要挎一種其尖端尖銳但只有一面有刃的彎刀,將其裝在精美的刀鞘里。他們所騎的馬均有護身甲,有些兵士的馬也有護身甲。
馬匹的護身甲由5個部分組成,在馬的兩側 各有一片甲,一直蓋到馬頭;另一片甲放在馬的臀部,和兩側的甲片系結起來,這片甲片上留一個洞,以便馬尾從洞里伸出來;另一片甲在馬的胸部。在馬額上他們放一塊鐵板,把它系結在兩側的甲片上。
蒙古騎兵的胸甲是由4個部分組成,一片是從大腿到頸,根據人體的形狀來製作;另一片從頸到腰部,同前部的甲片連接起來,每一邊肩上固定一塊鐵板。他們每一條手臂上也有一片甲,從肩覆蓋到手腕,在每一條腿上面覆蓋著另一片甲。所有這幾片甲都用扣環連接在一起。
頭盔的上部分是用鐵或鋼製成,但保護頸部咽喉的部分是用皮革製成。
根據普蘭諾·加賓尼介紹,蒙古騎兵的甲胄,製法極為精巧,就拿柳葉甲為例,他們先製成寬一指長一掌的若干鐵片,在每一個鐵片上鑽8個小洞。他們放置3根堅固而狹窄的皮帶作為基礎,然後把這些鐵片一一放在另一塊鐵片上面,因此這些鐵片就重疊起來,他們用細皮線穿過上述小洞,把這些鐵片捆在3根皮帶上。在上端他們再繫上一根皮線,因此這些鐵片就很牢固地連接在一起。就這樣,他們用這些鐵片製成一根鐵片帶,然後把這些鐵片帶連接在一起,製成鐵甲的各個部分。他們把這些部分連接起來,製成保護人身和馬匹的鐵甲。他們將鐵片打磨得十分光亮,以至能夠在鐵片上 映出人影。
據《中國古代服飾史》記述,元代有一種翎根鎧,用蹄筋,翎根相綴而膠連的甲片,射之不能穿。還有象蹄掌甲。蒙古騎兵多為帶盔。另有一種胄作帽形而無遮眉,但在鼻部作一個極大的護鼻器,其狀頗怪。
蒙古民族的軍隊之所以能稱霸於歐、亞二洲者,實全恃其精良的騎兵。
槍術比賽盔甲
16世紀的槍術比賽盔甲。16世紀是全身甲發展的頂峰時代,全身甲良好的防禦能力顯示出其對抗火器的潛力,為17世紀發展四分之三甲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拿破崙時代的騎兵
西班牙輕騎兵
16世紀的西班牙輕騎兵,手持帶有摩爾風格的圓盾。偵察任務一般由輕騎兵擔任,但在西班牙,這一工作也常常由全身披掛的重騎兵來干。
德國僱傭軍——黑衫騎士
接著來。16、17世紀的德國僱傭軍——黑衫騎士。
16世紀,紐倫堡出現了第一支燧發槍——轉輪槍,我覺得這對騎兵來說應該是一個具有歷史意義的一刻,從此騎兵的作戰方法便開始發生重大變化。隨著燧發槍的誕生,騎兵終於擁有了能夠在飛馳的馬背上射擊的火器。轉輪槍誕生之初,並不是作為軍隊的制式裝備(這很正常,事物的發展總要有個過程吧),只是一些貴族騎士用作防身武器,最先大量列裝轉輪槍的騎兵,可能正是這些黑衫騎士。作為僱傭軍,他們的裝備很雜,幾乎不存在裝備制式的問題;又由於以戰爭為業,使他們很快認識到轉輪槍的價值,因此,轉輪槍能夠迅速在他們中間傳播開來。
黑衫騎士的盔甲沒有統一標准,個人按習慣裝備。即有如圖這種披一件簡單的鎖甲,也有穿全身甲的,但他們幾乎都配備有多把轉輪槍,少則四五把,多則七八把,儼然一座火葯庫。
匈牙利輕騎兵
16世紀的匈牙利輕騎兵,其使用的武器就是戰錘,這讓他在近戰中能與重騎一較長短。他的盾牌屬淚滴形,這種形式流行於東歐、巴爾乾和土耳其。
16世紀Stradiotti輕騎兵
Stradiotti被組織成100-300人不等的小單位,分布在各個城鎮,潛伏在土耳其人可能入侵的路線上。他們的行動快速果斷,成功阻止了西羅馬的厄運在威尼斯重演。隨後,義大利眾金融城邦如米蘭、熱那亞、比薩、希耶那都組織了這種輕騎兵部隊,統一稱為Stradiots。成員除希臘人和阿爾巴尼亞人外,還增加了克羅埃西亞人和匈牙利人。
這些雇傭兵在此後的義大利戰爭中大放異彩。1495年在Fornovo,2000名Stradiots從後方突襲,全殲了法國人的後勤和後衛;1509年在Agandello,輕騎兵最大的一股包括多達3000名Stradiots;1525年在Pavia,500名Stradiots從法軍左翼突入,從而贏得了正常戰役的勝利。當然,雇傭兵的忠誠總是維系在金錢上,沒錢支付工資的城邦就得用另一種方式賠償。1480年,那不勒斯的1500名土耳其籍雇傭兵嘩變,在城中大肆劫掠後離去。
他們的裝備很雜,因為來自不同國家,只有克羅埃西亞人堅持使用當地的一種寬刃劍叫sciavona,別的雇傭兵則有什麼用什麼,盔甲混合了東西方的特色。長矛是標准配備,此外有人用東方的合成弓,有人用威尼斯產的槍弩;有人用西班牙式的直劍,有人用敘利亞風格的馬刀。當時的義大利是民族的大熔爐。
中國騎兵
其實中國是有重騎兵的,從漢代以後,各朝都有重騎兵,只不過在軍中所佔比例不同。當然,如果按史書上把重騎兵定義為人馬都披甲,那倒是數量有限,但僅就騎兵本身的護甲來看,超過10公斤的好像並不少,這已經可以稱為重騎兵了,只是在盔甲上沒有發展出整體式防護裝備(除了明光鎧)。
秦朝時,騎兵所佔比例很少(1:100)常常擔任突擊、迂迴、斷糧、追擊等任務,同時為加強主力部隊的的機動性,也改良了戰車 ,減輕了其重量 將車騎編組在一起,使「輕車銳騎」配合戰斗。騎兵部隊從屬於作為全軍主力的戰車部隊,保護戰車部隊的側翼。
秦末農民起義和楚漢之爭中,騎兵在戰爭中發揮了更大的作用,並在部隊中普遍設置了專門統率騎兵的各級指揮官。劉邦就專設一隻精銳騎兵部隊--郎中騎兵。但戰車仍佔有一定地位,雖然其作用日益縮減,當時還是把戰車列於百兵之首。
漢初的騎兵已經自成方陣,具有獨立的戰鬥力,但在著裝方面與步兵區別不大,大多還是足踏麻鞋(沒有馬靴),也未有馬鞍(只有厚墊)和馬鐙,只有一部分騎兵披甲(佔8%)。
隨著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128BC~119BC)漢匈之間發生好幾次重大戰役,每場動員騎兵都常近二十萬騎。當時的戰車已經只用於保障營地安全或後勤運輸,而騎兵已成為部隊的主力,並裝備了相應的騎兵裝備,高鞍的產生能更好的發揮騎兵兵器的威力。另外,步兵已不同於奴隸社會時的徒兵,也有精良的裝備,同時由於步兵的負荷重量問題,為執行不同的任務需組建相應的步兵作戰單位 ,裝備的兵器也要求多樣化。
由於軍隊中包括了不同的兵種,同一兵種還有裝備不同的作戰單位,指揮人員要在戰斗中根據敵軍的長短處及地形的變化來部署不同兵種的部隊,要注意不同兵器的配合使用,長短結合,相互支持,藉以發揮兵器的最大威力。 漢代已經相當注意陣型的使用,當時流行「八陣」,《文選》注里講為:方陣、圓陣、牡陣(還有個與牡相對應的不會讀)、沖陣、輪陣、浮沮陣和雁行陣。(121BC)李廣的四千騎兵與匈奴的四萬騎兵遭遇,就使圓陣用弓弩抵抗了兩天,支持到救兵到來。
李陵以步對騎的戰斗中,所列陣型就是「前行持戟盾,後行持弓弩」,也是種防禦陣型。而進攻陣型,則常是步兵居中,騎兵兩翼,便於包抄。
漢代的武器生產直接控制在國家手中。漢朝為保證軍隊有充足的武器供應,一方面設置管理武器製造業的專職官員,太僕屬下的「考工令」,專門負責兵器生產。另一方面設立規模很大的「武庫」。有考工令負責督造的各種武器,都送到武庫來儲藏,並從這里分配到有關單位。(武庫每座庫房長100~200米,牆厚達4~8米,兵器分類存放)武帝開始,冶鐵業歸政府經營,在全國各地設立四十幾處鐵官,不但推廣了鐵器的使用,也促進了冶鐵技術的發展,西漢達到「百煉剛」水平。
漢代常使用的兵器,也就是大量正式裝備部隊的兵器,遠射主要是弩和弓,格鬥有戟、矛、刀、劍,防具是鎧甲和盾牌。還有種叫鉤攘(為金屬旁的)。 弓箭,騎兵不可缺少的兵器,漢軍中普遍裝備的是復合弓。另外,漢代的遠射兵器里,弩的使用似乎比弓還要廣泛,有手張弩(擘張)和腳踏弩(蹶張)之分,騎兵只能使用手張弩。 和強弩被視為漢軍最精良裝備的還有長戟,漢代最主要的格鬥長柄兵器,騎步都離不開它。而與長戟同樣重要的,還有矛,都大量使用,也都已經是鋼鐵製品了。 短柄兵器 是刀和劍,出土的鋼劍中有的可長達124CM,刀是漢代開始興起的,戰國時期還未出現,漢初時鐵劍仍是主要短柄兵器,但刀出現後,就逐漸的把劍排擠出去了,成為廣泛使用的兵器。 漢初的防具主要仍是鎧甲和盾牌。盾牌有木製、皮製和鐵制,常見的樣式為底緣齊平,上端由兩重弧線組成葫蘆形,中脊隆起的形狀,大約相當士兵的三分之一身高(50~60CM) ,後來在鐵盾上再安裝上上下兩個利鉤,就成了一種新型兵器--鉤攘,可攻可守。漢代的甲胄主要是「玄甲」,也就是鐵鎧 ,它逐漸完善並排擠了傳統的皮甲,由甲片鑲嵌而成,而當時所使用的鎧甲片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大型長條甲片(某出土的高23.4CM,寬4.4CM),也稱甲札,其高度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變短;第二類甲片比第一類小得多,形狀也更接近正方形(高4.6~5CM,寬2.7~3.4CM,重10克),一般下緣較為平直,上緣兩角成圓弧狀;第三類,體型最小,更接近正方形,高不及4CM,寬不到2.5CM,這種甲片的另一種樣子是作成槐葉或柳葉形狀。用上面三種甲片可編成兩類鎧甲,就是由大型長條甲札編成的札甲和用中小型甲片編成的魚鱗甲 ,另外札甲中又有無披膊和披膊之分,騎兵大多使用無披膊的。皮甲成為鐵甲的配角,但仍作為重要的輔助性防具。
重裝騎兵出現在戰場時,正是以部曲私兵為軍隊核心的時代,是從東漢末年開始,經魏晉十六國到南北朝時期。當時,氏族門閥制度和氏族軍事組織結合在一起,豪強世族擁有大量私人武裝。那些部曲既是依附農民,又是豪強世族的私人武裝。這種特殊的人身依附關系,從東漢末年開始惡性發展,到魏晉以後日益加劇,也就影響了當時封建軍隊的組成等方面,當時帶兵的將領都出身豪門世族還擁有自己的私兵部曲,還往往擁有大量的鎧甲和兵器,這些裝備精良的私人部曲,就形成了他們統率的軍隊的核心。這樣一來,自然引起軍隊的組成、指揮和兵器裝備的一系列變化。早期的私人部曲還不一定是騎兵,更不一定是重裝騎兵,私人部曲以甲騎具裝的面貌出現,與五胡亂華時的那些來自北方和西北地區的游牧民族有關。這些民族,進入中原以前都是游牧經濟,擁有優良的馬匹,軍隊又都是騎兵,同時往往還保留著氏族軍事組織的形式。進入中原以後,就與豪強世族聯合起來,自然門閥部曲制度和氏族軍事組織制度也就結合起來,自然又促使軍隊的核心發生變化,終於出現了人馬都披甲的重裝騎兵--甲騎具裝。
據《唐六典》記載,有明光、光要、細鱗、山文、鳥錘、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等十三種。其中明光、光要、鎖子、山文、鳥錘、細鱗甲是鐵甲,後三種是以鎧甲甲片的式樣來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則是以製造材料命名。可見,鎖子與山文是並列的兩種鎧甲。
重裝騎兵所需要的各種武器裝備,可分為四類:一是完整的馬具,二是馬甲--具裝,三是騎兵鎧甲,四是戰斗兵器。當時的馬具中,馬鞍在東漢是製作就相當精緻了,西晉時又有了馬鐙(不過西晉時馬鐙似乎只是用來踩蹬上馬的,騎馬時並不用),這樣,控制馬匹就相當容易了。而具裝呢,通常又可分為保護馬頭的「面簾」,保護馬頸的「雞頸」,保護馬胸的「當胸」,保護馬軀的「馬身甲」、保護馬臀的「搭後」和豎立在馬臀部的「寄生」(似乎是為了保護騎兵後背用的)。騎兵鎧甲是西漢時那種無肩札甲發展過來的「兩當甲」(腋下不連接,所謂「一當胸」「一當背」,在肩上用帶扣聯),到南北朝時,又常常加上護肩的「披膊」,與兩當甲同時的還有另種較名貴的鎧甲,那就是「明光甲」(這種甲的特點就是胸背處各有兩面大型金屬圓護)。最後是兵器,魏晉南北朝時期騎兵使用的兵器,遠射的還是弓和弩,格鬥的是戟,銷(邊旁是矛)和大刀,騎兵們使用擘張弩,不過更多的是使用弓箭,而格鬥武器,戟逐漸被銷所代替,再後來則是刀銷並用,注重劈砍了。盡管甲騎具裝是當時軍隊的核心,但從數量上還是遠少於一般步兵
明代騎兵所配火器,多為三眼銃或五眼銃,我以為其戰法近似歐洲龍騎兵,即乘馬機動,靜止射擊,因為火門槍無法在顛簸的馬背上點放。當然,不排除經過長期訓練後,騎兵能在跑動的馬背上開火,但那樣的話,訓練成本就很高了。
趙國騎兵
戰國趙武靈王胡服騎射復原圖。所謂胡服,實際上是西北地區少數民族的服裝,它與中原地區寬衣博帶式漢族服裝有較大差異,一般為短衣、長褲和革靴,衣身瘦窄,便於活動。趙武靈王是最先採用這種服裝的人,他是中國服飾史上最早一位改革者。短衣齊膝是胡服的一大特徵,這種服裝最初用於軍中,後來傳入民間,成為一種普遍的裝束。
瓦拉幾亞騎兵
他們大多是輕裝騎兵,衣著類似俄國人或匈牙利人,留圓鬍子,高高的皮帽上綴著羽毛,少數人有鎖子甲和小圓盾。裝備與馬術基本是向土耳其對手學的,除了訓練戰馬漫步、小跑、疾馳之外,羅馬尼亞人發明了獨一無二的馬術:一般的馬總是四蹄交替前進,他們的坐騎可以同時邁出一側的兩條腿,就像駱駝一樣。這種惡形惡狀的習性至今還能在羅馬尼亞山民的牲口中看到,其用途不明。從16世紀末期開始,瓦拉幾亞騎兵成了雇傭兵。一部分在土耳其軍隊中服務,一部分效忠於土耳其的敵人--波蘭、匈牙利和俄國。他們用牛頭做標志,以中隊(sotnia,在俄語中是百的意思)為單位,波蘭軍隊中最多曾有20個這樣的中隊。與土耳其人一樣,他們在很長時間內拒絕使用火器,裝備長矛、馬刀、合成弓。
莫斯科Boyar騎兵
十五世紀後半期開始,俄羅斯軍隊的成分漸漸由武裝農奴變為世襲貴族(Boyar)。
這種貴族組成的騎兵部隊,十六世紀末大概數量在25,000人左右,當然只是指常備軍。一旦需要,這支隊伍隨時可擴充至40,000到50,000人。他們使用的裝備具有濃烈的東方特色:外面穿鎖子甲,拜占庭風格的尖頂頭盔,前臂戴著護臂。貴族的鎧甲上常常鑲金嵌銀,裝飾著毛皮和寶石;扈從則沒有這些防具,穿著打泡釘的衣服,勉勉強強能抵擋弓箭。他們使用的武器有長槍、標槍、彎刀、釘錘,到十六世紀末期逐漸開始裝備手槍,但最基本的武器還是合成弓。
俄國人騎馬的姿勢類似今天的賭馬比賽,馬鐙高,雙膝也收得高。這樣的姿勢很適合射箭,卻不利於抗擊長槍的沖擊。並且,俄國馬相對來說體型較小,所以俄國騎兵盡量避免正面突擊,採用的戰術更多是突襲或以多取勝,將敵人包圍起來,從四面射擊而不用正面交鋒。與歐洲的騎兵部隊相比,俄羅斯騎兵的編織比較鬆散。百人為中隊,千人為團。若干個團組成騎兵師(polk),全軍六個師,分成前衛(perodovoi polk)、左翼(levoi polk)、右翼(pravoi polk)、主力(bolsoi polk)、預備隊(smorozevoi polk)和斥侯(ermaulni polk)。每個師使用不同顏色的矛旗,但圖案多為聖喬治十字。
18世紀伊朗騎兵
1807年法國擲彈兵
波蘭翼騎兵(或者說風騎兵)
13世紀,波蘭人面對的主要敵人有兩個:西北面的條頓騎士和東面的蒙古人。面對東線開闊的地形和機動的蒙古騎兵,波蘭軍不堪一擊,1241年連當時的首都克拉科夫都讓蒙古人給洗劫了一道。從14世紀起波蘭的主要敵人是西邊的條頓騎士,15世紀的13年戰爭是波蘭崛起的開始。通過這場戰爭,波蘭不僅驅逐了條頓勢力,同時也鍛煉了一支軍隊。15世紀波蘭軍隊的組成情況:典型的幾種作戰單位
1、騎士。裝備全身甲,戰馬也披甲。與當時西歐各國騎士裝備相當。兄對當時的全身甲應該清楚。
2、槍騎兵。裝備半身甲(雖未經考證,我分析是指只有上半身防護的盔甲),戰馬不披甲,輔助騎士進攻。
3、弩手,裝備胸甲。
4、劍士,裝備頭盔和盾牌。
另外還包括大炮等火器部隊,用於打攻堅戰。
大約在1526年,波蘭人成立了一支專門用來對付韃靼蒙古突騎的常備軍,到1563年,這支軍隊已經發展到超過4000人,而且絕大多數是騎兵。到1576年時,騎士就僅占騎兵部隊的7%了。除了由Hussar和騎士組成的重騎兵外,騎兵部隊還包括中型和輕型騎兵(哥薩克),他們裝備火槍和復合弓。
西吉斯蒙德三世(1589-1631)期間,為了維持國防需要,除了隸屬國王的常備軍外,還有其他幾種類型:
大貴族的私人軍隊,這在當時還不少;另一種軍隊是哥薩克,在南方他們的隊伍超過了四萬人,是波蘭常備軍的一個重要補充,因為波蘭給哥薩克注冊的問題也常引起矛盾。只有經過注冊的哥薩克士兵才被軍隊接受領到軍餉,這就引起未注冊者的不滿,注冊者對其中的很多約束也不高興,所以盡管哥薩克長期為波蘭服役,但叛亂卻經常發生。
17世紀初,波蘭的軍隊主要由騎兵跟他們的指揮官組成。波軍的戰術風格顯得很豪放,注重在野戰環境下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在攻堅戰中解決敵人(顯然,因為這個目的騎兵佔了軍隊的多數)。
回19世紀法國胸甲騎兵軍官
帝國胸甲騎兵 1630年
當時的中歐,從荷蘭到波蘭之間的廣袤疆土中,散布著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下的眾多半獨立聯邦,一直以來聽命於維也納的君王,史稱神聖羅馬帝國。嫡系的士兵為了與地方部隊相區別,在腰部或肩上披一條鮮紅的綬帶,在頭盔或帽子上插一段橡樹枝。他們驕傲的自稱Imperialists,帝國軍。
帝國胸甲騎兵也放棄了笨重的長矛,代之以兩把手槍。此時的鎧甲去除了多餘裝飾的部分,重點加強胸、背和頭部的防護,由於冶煉技術的進步,總體重量反而有所增加。現存最重的鎧甲收藏於奧地利,足有42公斤。這些盔甲表面不再修飾,也不像過去那樣要求密不透風,因為最大的威脅已不再是近身的刀劍,而是日益精確的火槍。
瑞典騎兵 1632年
三十年戰爭開始於1618年,以「擲出窗外事件」為標志(皇帝的欽差被捷克新教徒扔出窗口)。1630年,偉大的古斯塔夫·阿道夫(Gustavas Adolphus)率領15000人的瑞典部隊在波美拉尼亞(Pomerania)登陸,兩年時間內橫掃德境未逢敵手。1632年當他在呂岑戰死後,他的部隊狂熱報仇,贏得了會戰的勝利,那時候已經有十五萬人在瑞典的旗幟下戰斗!
當時的歐洲共有四種典型的騎兵,最重型的是穿四分之三甲的胸甲騎兵,古斯塔夫認為,相較其表現來說,這種騎兵太過昂貴;輕騎兵在與火器的對抗中已顯得力不從心;火繩槍騎兵主要為胸甲騎兵提供火力掩護,數量較少不能獨當一面,價格也較高;倒是龍騎兵,古斯塔夫認為這種騎馬的步兵有更大的潛力。
於是瑞典騎兵部隊就兩種騎兵組成:龍騎兵取代了火繩槍騎兵,提供延伸的火力掩護;輕騎兵則成為突擊的主力,裝備劍和手槍。當然也有少數的瑞典貴族穿著胸甲,但不足以引起整支部隊的面貌。
這樣,瑞典騎兵就是所謂的中型騎兵,他們穿簡單的胸甲,戴一頂壺盔。裝備兩把手槍,使用的直劍也比別國的長。他們沖鋒時規定用佩劍,第一列的騎兵才允許使用火器,最後一列騎兵作為預備隊。每個騎兵營由8個連組成,每連125人。實際上,每個營總是從4個連到8個連不等。
瑞典騎兵部隊中最好的士兵來自芬蘭,被稱為Hakkapelis,這個名詞來自他們在戰斗時的呼號(大笑),意思就是"把他們剁成排骨!"
克倫威爾鐵騎軍(國會軍) 1645年
在英國內戰中,西北的省份大致擁護國王,而東南方商業和製造業發達的省份則站在國會一邊。1644年的冬天,已經被任命為騎兵總指揮的克倫威爾開始重組他的部隊。騎馬的火繩槍兵,或者說馬上的長槍手差不多完全被裁撤了。他們的打扮與保皇黨騎兵相差不大,皮衣外面罩著胸甲,戴壺形的頭盔。使用單面開刃的長劍,有時用傳統的戰斧。裝備手槍,偶爾有軍官扛著一桿長長的馬槍。
鐵騎軍最大的優點就是紀律嚴明,這個綽號(Ironside)是魯普特親王送給克倫威爾的,後來成了他部隊的稱號。倒不是指士兵穿的鐵甲,而是指他們的堅定頑強。在單打獨斗中這些人也許不是正規騎士的對手,但作為一個整體卻行動得更有
Ⅲ 古代匹夫劍到底什麼含義
匹夫劍,也叫庶人劍,出自,莊子說劍,
《莊子·說劍》原文及翻譯
莊子
說劍
原文:
昔趙文王喜劍(1),劍士夾門而客三千餘人(2),日夜相擊於前,死傷者歲百餘人,好之不厭(3)。如是三年,國衰。諸侯謀之(4)。太子惺患之(5),募左右曰(6):「孰能說王之意止劍士者(7),賜之千金。」左右曰:「莊子能(8)。」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莊子(9)。莊子弗受(10),與使者俱,往見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賜周千金?」太子曰:「聞夫子明聖,謹奉千金以市從者(11) 夫子弗受,俚尚何敢言。」莊子曰:「聞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絕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說大王而逆王意(12),下不當太子(13),則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14)?使臣上說大王,下當太子,趙國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唯劍士也。」莊子曰:「諾。周善為劍。」太子曰:「然吾王所見劍士,皆蓬頭突鬢(15),垂冠(16),曼胡之纓(17),短後之衣(18),瞋目而語難(19), 王乃說之(20)。今夫子必儒服而見王,事必大逆(21)。」莊子曰:「請治劍服(22)。」治劍服三日,乃見太子。太子乃與見王,王脫白刃持之(23)。
莊子入殿門不趨(24),見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25),使太子先(26)?」曰:「臣聞大王喜劍,故以劍見王。」王曰:「子之劍何能禁制(27)?」曰:「臣之劍,十步一人(28),千里不留行。」王大悅之,曰:「天下無敵矣。」
莊子曰:「夫為劍者(29),示之以虛(30),開之以利(31),後之以發(32),先之以至。願得試之。」王曰:「夫子休(33),就舍待命(34),令設戲請夫子(35)。」王乃校劍士七日(36),死者六十餘人,得五六人,使奉劍於殿下,乃召莊子。王曰:「今日試使士敦劍(37)。」莊子曰:「望之久矣(38)!」王曰:「夫子所御杖(39),長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40)。然臣有三劍,唯王所用,請先言而後試。」
王曰:「願聞三劍。」曰:「有天子劍,有諸侯劍,有庶人劍。」王曰:「天子之劍何如?」曰:「天子之劍,以燕溪石城為鋒(41)。齊岱為愕(42),晉衛為脊(43),周宋為譚(44),韓魏為夾(45),包以四夷,裹以四時,繞以渤海,帶以常山(46),制以五行(47),論以刑德(48),開以陰陽(49),持以春夏(50),行以秋冬。此劍直之無前(51),舉之無上,案之無下,運之無旁。上決浮雲(52),下絕地紀。此劍一用,匡諸侯(53),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劍也。」文王芒然自失,曰:「諸侯之劍向如?」曰:「諸侯之劍,以知勇士為鋒,以清廉士為愕,以賢良士為脊,以忠聖士為譚,以豪桀士為夾。此劍直之亦無前,舉之以無上,案之亦無下,運之亦無旁。上法圓天,以順三光(54);下法方地,以順四時;中和民意,以安四鄉(55)。此劍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之內,無不賓服而聽從君命者矣。此諸侯之劍也。」王曰:「庶人之劍何如?」曰:「庶人之劍,蓬頭突鬢,垂冠,曼胡之纓,短後之衣,瞑目而語難。相擊於前,上斬頸領,下決肝肺。此庶人之劍,無異於斗雞,一旦命已絕矣,無所用於國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劍,臣竊為大王薄之(56)。」
王乃牽而上殿(57),宰人上食(58),王三環之(59)。莊子曰:「大王安坐定氣,劍事已畢奏矣(60)!」於是文王不出宮三月,劍士皆服斃其處也(61)。
譯文:
當年趙文王喜好劍術,擊劍的人蜂擁而至門下食客三千餘人,在趙文王面前日夜相互比試劍術,死傷的劍客每年都有百餘人,而趙文王喜好擊劍從來就不曾得到滿足。像這樣過了三年,國力日益衰退,各國諸侯都在謀算怎樣攻打趙國。太子悝十分擔憂,徵求左右近侍說:「誰能夠說服趙王停止比試劍術,贈予他千金。」左右近侍說:「只有莊子能夠擔當此任。」
太子於是派人攜帶千金厚禮贈送給莊子。莊子不接受,跟隨使者一道,前往會見太子說:「太子有什麼見教,賜給我千金的厚禮?」太子說:「聽說先生通達賢明,謹此奉上千金用以犒賞從者。先生不願接受,我還有什麼可說的!」莊子說:「聽說太子想要用我,意欲斷絕趙王對劍術的愛好。假如我對上游說趙王卻違拗了趙王的心意,對下也未能符合太子的意願。那也就一定會遭受刑戮而死去,我還哪裡用得著這些贈禮呢?假如我對上能說服趙王,對下能合於太子的心願,在趙國這片天地上我希望得到什麼難道還得不到!」太子說:「是這樣。父王的心目中,只有擊劍的人。」莊子說:「好的,我也善於運用劍術。」太子說:「不過父王所見到的擊劍人,全都頭發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大王竟喜歡見到這樣打扮的人。如今先生一定是穿儒服去會見趙王,事情一定會弄糟。」莊子說:「請讓我准備劍士的服裝。」三天以後劍士的服裝裁製完畢,於是面見太子。太子就跟莊子一道拜見趙王,趙王解下利劍等待著莊子。
莊子不急不忙地進入殿內,見到趙王也不行跪拜之禮。趙王說:「你想用什麼話來開導我,而且讓太子先作引薦。」莊子說:「我聽說大王喜好劍術,特地用劍術來參見大王。」趙王說:「你的劍術怎 樣能遏阻劍手、戰勝對方呢?」莊子說:「我的劍術,十步之內可殺一人,行走千里也不會受人阻留。」趙王聽了大喜,說:「天下沒有誰是你的對手了!」
莊子說:「擊劍的要領是,有意把弱點顯露給對方,再用有機可乘之處引誘對方,後於對手發起攻擊,同時要搶先擊中對手。希望有機會能試試我的劍法。」趙王說:「先生暫回館舍休息等待通知,我將安排好擊劍比武的盛會再請先生出面比武。」趙王於是用七天時間讓劍士們比武較量,死傷六十多人,從中挑選出五六人,讓他們拿著劍在殿堂下等候,這才召見莊子。趙王說:「今天可讓劍士們跟先生比試劍術了。」莊子說:「我已經盼望很久了。」趙王說:「先生所習慣使用的寶劍,長短怎麼樣?」莊子說:「我的劍術長短都適應。不過我有三種劍,任憑大王選用,請讓我先作些說明然後再行比試。」
趙王說:「願意聽聽你介紹三種劍。」莊子說:「有天子之劍,有諸侯之劍,有百姓之劍。」趙王說:「天子之劍怎麼樣?」莊子說:「天子之劍,拿燕溪的石城山做劍尖,拿齊國的泰山做劍刃,拿晉國和衛國做劍脊,拿周王畿和宋國做劍環,拿韓國和魏國做劍柄;用中原以外的四境來包紮,用四季來圍裹,用渤海來纏繞,用恆山來做系帶;靠五行來統馭,靠刑律和德教來論斷;遵循陰陽的變化而進退,遵循春秋的時令而持延,遵循秋冬的到來而運行。這種劍,向前直刺一無阻擋,高高舉起無物在上,按劍向下所向披靡,揮動起來旁若無物,向上割裂浮雲,向下斬斷地紀。這種劍一旦使用,可以匡正諸侯,使天下人全都歸服。這就是天子之劍。」趙文王聽了茫然若有所失,說:「諸侯之劍怎麼樣?」莊子說:「諸侯之劍,拿智勇之士做劍尖,拿清廉之士做劍刃,拿賢良之士做劍脊,拿忠誠聖明之士做劍環,拿豪傑之士做劍柄。這種劍,向前直刺也一無阻擋,高高舉起也無物在上,按劍向下也所向披靡,揮動起來也旁若無物;對上效法於天而順應日月星辰,對下取法於地而順應四時序列,居中則順和民意而安定四方。這種劍一旦使用,就好像雷霆震撼四境之內,沒有不歸服而聽從國君號令的。這就是諸侯之劍。」趙王說:「百姓之劍又怎麼樣呢?」莊子說:「百姓之劍,全都頭發蓬亂、髻毛突出、帽子低垂,帽纓粗實,衣服緊身,瞪大眼睛而且氣喘語塞。相互在人前爭斗刺殺,上能斬斷脖頸,下能剖裂肝肺,這就是百姓之劍,跟斗雞沒有什麼不同,一旦命盡氣絕,對於國事就什麼用處也沒有。如今大王擁有奪取天下的地位卻喜好百姓之劍,我私下認為大王應當鄙薄這種做法。」
趙文王於是牽著莊子來到殿上。廚師獻上食物,趙王繞著坐席慚愧地繞了三圈。莊子說:「大王安坐下來定定心氣,有關劍術之事我已啟奏完畢。」於是趙文王三月不出宮門,劍士們都在自己的住處自刎而死。
Ⅳ 怪物獵人2G,像斗笠一樣的帽子是叫「金色的環真」嗎
瞎誤導~胡說的都沒邊了......
1.你是男號(當然是不一樣~感覺就是個筐...)?那是女號的頭~叫「黑子的斗笠·真」......
2.如是男號且~如不是「金毛系」的?可能就是「8級~忍系的頭」;
3.簡潔明了,如對君還有所幫助請給分~
補充~呵呵~對~八雲~:
1.首先我是一起回很多道題~回時沒看到你的~先說聲「不好意思」~
2.其實你是也錯的~你確看清提問者的題目和內容了么(再撇句遠點的~都穿這個你認為他還是初學者?其它略~)?
Ⅳ 怎麼描寫古代女劍客
劍客形象,在文學中被描寫得最為淋漓盡致的是古龍小說中的葉孤城和西門吹雪,他們具有持劍者的大氣,而燕十三則更傾向於刺客的形象,所以需要加以區分。劍客的本質特點為:劍術高明,喜愛美酒,對衣著挑剔,有著很高的生活品位,對武器非常有研究,崇尚完美的人生境界,並特別喜歡擺POSS,希望給別人以"玉樹臨風"的感覺。
劍客所使用的武器一般為劍,有時也使用刀,劍和劍鞘、刀和盾為配合。但使用刀的數量要明顯少於劍,因為他們覺得缺乏美感。
唐代最負盛名的女劍客是公孫大娘,著名詩人杜甫的《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並序》對公孫大娘劍舞有這樣的描寫:
「昔有佳人公孫氏,一舞劍器動四方。
觀者如山色沮喪,天地為之久低昂。 :
曤如羿射九日落,矯如群帝驂龍翔。
來如雷霆收震怒,罷如江海凝清光。」
公孫大娘是唐代最傑出的舞蹈家之一,籍貫、身世不詳,擅舞「劍器」,舞藝超群,常在民間獻藝,極負盛名。又多次被召入官,表演劍舞技藝。是唐代見於記載中,既活躍於民閑,又聞名於宮廷的少數著名舞蹈家。
唐詩與史籍記皆表明,公孫大娘表演的「劍器舞」,技藝高超,獨具特色,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
杜甫詩序說,玄宗時,高手雲集的宮廷樂舞機構梨園、教坊、宜春院的「內人」(指宜春院中常為皇帝表演,技藝最高的樂舞藝人)和宮外供奉(類似宮廷以外的「特約演員」)中,只有公孫大娘的「劍器」「獨出冠時」。
詩中又有:「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孫劍器初第一」句。鄭嵎《津陽門詩》描寫唐明皇生日千秋節宮中舉行盛大樂舞表演時:「公孫劍伎方神奇」,並自註:「有公孫大娘舞劍,當時號為雄妙」。
《明皇雜錄》載,「上(玄宗)素曉音律。時有公孫大娘者,善舞劍,能為「鄰裏曲」、「裴將軍滿堂勢」、「西河劍器渾脫」。遺妍妙,皆冠絕於時。
公孫大娘不僅舞技高超,而且擅舞多套「劍器舞」,除杜甫詩序中提及的「西河劍器」、「劍器渾脫」外,還有「裴將軍滿堂勢」、「鄰裏曲」等。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裴將軍滿堂勢」,想來是指根據裴旻將軍獨到的舞劍技藝改編的一部舞蹈,其間地位調動很大,滿場飛舞,驚心動魄,是猛厲無比的劍舞。
http://www.feiqu.com/viewthread.php?tid=7807
Ⅵ DNF鬼劍士時裝的頭發和帽子有哪個好看的
首先是天4蒼穹之翼,這套最佳部位是鬼劍士帽子,有了它之後可直接搭配出土豪哥形象。在顏色選擇方面,更加推薦黑色那一套,搭配上深淵騎士的其餘部位,換上天4帽子,霸氣程度絕對超越原版。除此以外,這套魔法師的翅膀也十分不錯,留著搭配夏日泳裝,也能穿出不一樣的韻味。
相比之下,冥光天羽這套就顯得有些不太適合了,一整套冥光天羽凸顯的是高貴,然而拆分開後就並不是特別出色了。鬼劍士唯一值得留的部位就是頭發,頭發部位去搭配其他休閑時裝,是很多高玩最常見的穿著。
(6)古代劍士的帽子擴展閱讀:
搭配一
雪人頭部搭配大眼仔上衣,因為雪人頭比較小,搭配了萌勒勒上衣,比原來的好看很多,就好像是粉色系雪人,不過肚子的眼睛有點怪怪的,但是比原來的萌勒勒禮包好看了很多。
搭配二
光頭裝扮,這個搭配看起來很耀眼的感覺,大家有沒有感受到呢?大大的身子,迷你的小頭,這一套搭配在人群里肯定是,用《國產凌凌漆》裡面的那句話這樣說的:你以為你躲起來就找不到你了嗎,沒有用的。你是那樣拉風的男人,不管在什麼地方,就好像漆黑中的螢火蟲一樣,是那樣的鮮明,那樣的出眾。
Ⅶ dnf鬼劍士的天空套5 的帽子怎麼這么難呢帽子合了N次了沒出請大哥大姐們幫幫小弟說下自己的心得和技巧 謝謝
我的帽子喝了300多吧 護肩合了600+ 我護肩是這么合的 一次性買了10 個護肩 都是我不要的那個屬性 然後慢慢合 自己不想要的那個屬性放上面 想要的放下面 然後合 還有啊 我個人感覺 如果合出一件 立馬合下一件 這個時候很可能再出一件 我上移除了 立馬褲子出了 鞋子出了 立馬 腰帶 出了 全套 1600 出的
Ⅷ QQ自由幻想劍客裝備列表
劍客 俠客服(男) 10 布衣,輕甲,適合佩著普通長劍,四處流浪的劍士。
防禦:9 0| 魔防:8 | 重量:40 | 體質:57
劍客 俠客服(女) 10 布衣,輕甲,適合佩著普通長劍,四處流浪的劍士。
防禦:9 0| 魔防:8 | 重量:40 | 體質:57
劍客 劍俠服(男) 20 印色的輕甲,更堅固,只有擁有一定名氣和武藝的劍客才有資格穿上。
防禦:160 | 魔防:14 | 重量:54| 體質:107
劍客 劍俠服(女) 20 印色的輕甲,更堅固,只有擁有一定名氣和武藝的劍客才有資格穿上。
防禦:16 0| 魔防:14 | 重量:54| 體質:107
劍客 英雄鎧(男) 30 因戰績卓越而被賞賜,固若金湯的防禦力,象徵不同尋常的身份。
防禦:22 0| 魔防:20 | 重量:62| 體質:157
劍客 英雄鎧(女) 30 因戰績卓越而被賞賜,固若金湯的防禦力,象徵不同尋常的身份。
防禦:22 0| 魔防:20 | 重量:62| 體質:157
劍客 劍聖鎧(男) 40 劍客窮盡一生心力和智慧攀登到劍道顛峰,擁有這種境界的人叫劍聖。
防禦:29 0| 魔防:26 | 重量:80| 體質:207
劍客 劍聖鎧(女) 40 劍客窮盡一生心力和智慧攀登到劍道顛峰,擁有這種境界的人叫劍聖。
防禦:29 0| 魔防:26 | 重量:80| 體質:207
劍客 龍吟鎧(男) 48 龍死之前的悲鳴帶有無比強大的力量,將其灌注入鎧甲便成了龍吟鎧。
防禦:34 0| 魔防:31 | 重量:90| 體質:247
劍客 龍吟鎧(女) 48 龍死之前的悲鳴帶有無比強大的力量,將其灌注入鎧甲便成了龍吟鎧。
防禦:340 | 魔防:31 | 重量:90| 體質:247
劍客 鐵劍 1 普通的短劍,為初入武道者常用,廉價而實用。
攻擊:1~9 | 命中:5 | 重量:25 | 力量:4 | 敏捷:4
劍客 鋼劍 6 青鋼所鑄造的長劍,廉價而實用,為一般武者所喜。
攻擊:2~22 | 命中:8 | 重量:27 | 力量:14 | 敏捷:14
劍客 輝石劍 12 使用紅色的輝石打磨的石制長劍,堅硬而鋒利,揮舞之間有紅光流動。
攻擊:3~35 | 命中:17 | 重量:30 | 力量:26 | 敏捷:26
劍客 細銀劍 18 劍身細長的秘銀所制長劍,使用起來非常靈活,攻敵之時使人防不勝防。
攻擊:4~51 | 命中:24 | 重量:35 | 力量:38 | 敏捷:38
劍客 邪齒劍 24 奇形長劍,劍身繞以類似狼牙棒的鋸齒,一旦被其掃到便會皮開肉裂。
攻擊:5~65 | 命中:30 | 重量:39 | 力量:50 | 敏捷:50
劍客 妖泣 30 隱隱散發妖氣,攻擊時發出如來自陰曹閻羅殿的鬼泣之聲,奪人心魄。
攻擊:6~81 | 命中:40 | 重量:45 | 力量:62 | 敏捷:62
劍客 劫火紅蓮 36 據說此劍為地府業火所煉,呈紅蓮之態,欲焚毀世間一切不公。
攻擊:7~94 | 命中:46 | 重量:49 | 力量:74 | 敏捷:74
劍客 怒鱗劍 42 取龍之逆鱗而制,內蘊不可遏止的怒意,能引持劍者斬殺一切冒犯者。
攻擊:8~109 | 命中:53 | 重量:52 | 力量:86 | 敏捷:86
劍客 謫仙 48 原為仙界執法金仙的法器,銳利無匹,無人得見其廬山真面目。
攻擊:9~124 | 命中:58 | 重量:56 | 力量:98 | 敏捷:98
劍客 凶劍·誅魔 54 飲歷代妖魔王者之血,威力無比,所到之處必掀起血雨腥風。
攻擊:10~140 | 命中:65 | 重量:59 | 力量:110 | 敏捷:110
劍客 圓木盾 6 木製的盾牌,防禦力很低,但是性命珍貴,所以使用者還不少。
防禦:3 | 魔法防禦:3 | 重量:19
劍客 青銅盾 12 青銅打制的圓盾,防禦力比木盾高了不少,但是比較沉重。
防禦:5 | 魔法防禦:5 | 重量:21 | 力量:10
劍客 火銅盾 18 同樣由黃銅打造,揮舞之間散發一種熾熱氣流,稍有逼退進攻之效。
防禦:7 | 魔法防禦:6 | 重量:23 | 力量:22
劍客 混銀盾 24 用白銀和秘銀混合製造的盾牌,輕盈和堅硬的特點使它廣受歡迎。
防禦:9 | 魔法防禦:8 | 重量:27 | 力量:34
劍客 狼魂大盾 30 面積大覆蓋廣,刻有一隻猙獰的狼頭,對無差別攻擊防禦非常優良。
防禦:11 | 魔法防禦:10 | 重量:31 | 力量:46
劍客 白虎之盾 36 以放棄靈活性來換取絕對的防禦能力,天生神力者才能使用。
防禦:13 | 魔法防禦:12 | 重量:36 | 力量:58
劍客 龍骨盾 42 周圍繞著死滅之氣的盾牌,據說是用龍骨煉制,防禦力非常高。
防禦:15 | 魔法防禦:14 | 重量:39 | 力量:70
劍客 巨魔骨盾 48 極西之地的英雄殺死巨魔後,從其首領手裡得到的盾牌,堅固無比。
防禦:17 | 魔法防禦:15 | 重量:42 | 力量:82
劍客 北辰懸照 54 盾面用星塵沙鑲嵌成北斗星的形狀,據說能獲得星辰之力的庇護。
防禦:19 | 魔法防禦:17 | 重量:44 | 力量:94
劍客 聖盾·焰靈 60 封印著強大火元素之靈的盾牌,防禦極高,並且賦予使用者無比的勇氣。
防禦:21 | 魔法防禦:19 | 重量:47 | 力量:106
劍客 闊劍 1 劍刃寬闊,劍身修長的雙手劍。不太靈便,但威力比單手劍高很多。
攻擊:2~10 | 命中:5 | 重量:43 | 力量:4 | 敏捷:4
劍客 巨劍 6 劍刃巨大的雙手劍。犧牲的靈活性為它帶來了另人咋舌的殺傷力。
攻擊:4~24 | 命中:8 | 重量:46 | 力量:14 | 敏捷:14
劍客 玄鐵巨劍 12 巨劍的改良品,加重了厚度和重量,在劈砍中具有更為沉猛的威勢。
攻擊:6~40 | 命中:17 | 重量:50 | 力量:26 | 敏捷:26
劍客 戰魂之劍 18 玄鐵鑄就的殺戮之劍,每把劍上都背負著無數戰士的魂魄和熱血。
攻擊:8~57 | 命中:24 | 重量:57 | 力量:38 | 敏捷:38
劍客 血紋古劍 24 巨大的古劍上隱約有流動的血紋,沒靠近就能感覺凶厲之氣撲面而來。
攻擊:10~74 | 命中:30 | 重量:64 | 力量:50 | 敏捷:50
劍客 嗜魔凶劍 30 極嗜妖魔之血的劍,一些弱小的妖魔感受到這種氣息便會恐懼。
攻擊:12~91 | 命中:40 | 重量:71 | 力量:62 | 敏捷:62
劍客 翻雲覆雨 36 裝飾古樸,據說是當年人皇御用之劍,揮舞到極處能帶動天上雲雨。
攻擊:14~107 | 命中:46 | 重量:78 | 力量:74 | 敏捷:74
劍客 煌雷劍 42 據說是呂洞賓年輕時使用的劍,可引發煌煌九天之雷,威力極大。
攻擊:16~123 | 命中:53 | 重量:83 | 力量:86 | 敏捷:86
劍客 巨闕劍 48 名匠歐冶子耗盡心力所鑄,比雙手劍更闊更長,殺傷力更是無與倫比。
攻擊:18~140 | 命中:58 | 重量:89 | 力量:98 | 敏捷:98
劍客 魔劍·龍淵 54 龍女召喚水魔時所佩之劍,因為感染了水魔的力量,變得深沉 劍客 皮氈帽 10 使用劣質的皮毛所制,防禦力低下,沒有什麼實際作用。
防禦:4 | 重量:7 | 體力:61
劍客 古藤帽 17 用結實老藤條編織而成,看起來古色古香,擁有較為堅固的防禦能力。
防禦:7 | 重量:9 | 體力:96
劍客 紅纓之風 24 堅硬輕薄卻擁有很高的防禦,頭頂的紅纓更增添了幾分英姿颯爽。
防禦:9 | 重量:11 | 體力:131
劍客 縛神巾 31 用來縛發的頭巾,嵌入了少量星塵沙,使佩帶者凝神煉心,無比集中。
防禦:11 | 重量:13 | 體力:166
劍客 馭風神盔 38 輕而實用的頭盔,看起來可以駕馭風的樣子,十分罕見。
防禦:14 | 重量:15 | 體力:201
劍客 軟鐵素帽 45 用柔韌稀有的軟鐵製成,看起來簡單卻極具威力。
防禦:16 | 重量:16 | 體力:236
劍客 烈龍盔 52 龍角造型的頭盔,在威武華麗的外表之下,有著令人咋舌的防禦力。
防禦:19 | 重量:17 | 體力:271
劍客 劍仙冠 59 看起來普通的頭巾,卻是象徵著劍仙身份和能力的頭巾。
防禦:21 | 重量:19 | 體力:306
劍客 勝利之光
(單手劍) 33 勝利套裝之一,劍客專用,綁定後不能交易。
攻擊:9~97 | 力量:8 | 靈巧:9 | 命中:57 | 重量:40 | 力量:62 | 敏捷:62
劍客 勝利之光
(雙手劍) 33 勝利套裝之一,劍客專用,綁定後不能交易。
攻擊:15~115 | 力量:14 | 靈巧:11 | 命中:56 | 重量:71 | 力量:62 | 敏捷:62
劍客 勝利之諾
(男外甲) 30 勝利套裝之一,男劍客專用,綁定後不能交易。
防禦:22 | 魔法防禦:28 | 力量:10 | 精神:10 | 最大生命:100 | 重量:62 | 體質:157
劍客 勝利之諾
(女外甲) 30 勝利套裝之一,女劍客專用,綁定後不能交易。
防禦:22 | 魔法防禦:28 | 力量:10 | 精神:10 | 最大生命:100 | 重量:62 | 體質:157
劍客 勝利之護
(帽子) 35 勝利套裝之一,劍客專用,綁定後不能交易。
防禦:17 | 魔法防禦:33 | 力量:8 | 敏捷:5 | 體質:8 | 重量:15 | 體質:166
劍客 勝利之觸
(手套) 32 勝利套裝之一,劍客專用,綁定後不能交易。
命中:19 | 力量:4 | 靈巧:4 | 體質:3 | 重量:8
劍客 勝利之車
(鞋子) 34 勝利套裝之一,劍客專用,綁定後不能交易。
防禦:7 | 力量:5 | 靈巧:5 | 體質:4 | 重量:16
劍客 勝利之風
(背包) 37 勝利套裝之一,劍客專用,綁定後不能交易。
防禦:10 | 魔法防禦:20 | 最大生命:100 | 最大負重:300 | 重量:8
劍客 勝利之心
(項鏈) 36 勝利套裝之一,劍客專用,綁定後不能交易。
魔法防禦:12 | 力量:10 | 最大生命:40 | 最大法力:20 | 重量:4
劍客 勝利之魂
(戒指) 31 勝利套裝之一,劍客專用,綁定後不能交易。
防禦:9 | 攻擊:4~15 |敏捷:3 | 靈巧:3 | 體質:3 | 重量:4
全套附加屬性:力量:14 | 靈巧:11 | 命中:36 | 最大攻擊:47 | 最大生命:250
Ⅸ dnf鬼劍士的像素帽子怎麼獲得
目前這個活動哦那個是開盒子的 據官方說爆率是%3 但是我群里的朋友基本都是十個盒子就出
Ⅹ 古代什麼人會用發帶一般劍士的發型是什麼
束發的東西從布條成長為了發帶。一般劍士的發型為馬尾,一根簡單的發帶束起長長的墨發。
但如果是一些有名氣,有地位而且注重修養的劍士,一般都會總奢華精緻的布巾紮起一個疙瘩,多餘的頭發劈在肩頭。這樣使用武功的時候也會有種飄逸的感覺。
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以代指成童之年。 漢賈誼《新書·容經》:「古者年九歲入就小學,蹍小節焉,業小道焉;束發就大學,蹍大節焉,業大道焉。」 唐鮑溶《苦哉遠行人》詩:「去時始束發,今來發已霜。」 宋陸游《上執政書》:「某小人,生無他長,不幸束發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遺文, 先秦 古書,晝讀夜思,以求聖賢致意處。」明王鐸《太子少保兵部尚書節寰袁公神道碑》:「公(袁可立)束發從仕若乾季,剖劇無艱,鋤奸不懦。」清錢謙益《南京通政司通政使林學曾授正議大夫繼妻吳氏仍前封制》:「人臣束發勵行,老而彌固,則必有賢明之助焉。」程善之《春日雜感》詩:「我生始束發,便思萬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