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抗戰時期,八路軍的帽子上都縫有兩粒紐扣,到底有什麼特殊作用
兩粒紐扣放在一起,形成一個八的圖案,標志著這是八路軍,另外,如果衣服上紐扣掉了,可以用這兩粒紐扣來代替,代表八路軍的庄嚴,也可以取下來,在冬天遮蓋耳朵取暖。
② 古代士紳帽子上的帶子
一般用於裝飾,表示身份地位
③ 帽子頂上的扣子作用
起裝飾作用!
用在棒球帽、八片帽等由幾片瓜皮狀拼制的帽子上,
因為這類帽都由5-8片瓜皮狀的毛片拼縫組成,
其拼縫的末端有一小孔和一些線結,
就用同材料做的「包扣」將其蓋住。
④ 唐裝上的扣子叫什麼
唐裝上的扣子叫盤扣。
盤扣,也稱為盤紐,或者紐結、紐絆。是傳統服裝中使用的一種紐扣,用來固定衣襟或裝飾。盤花扣是古老中國結的一種。漕河涇的中式服裝盤扣製作技巧是上海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盤扣的種類良多,罕見的有蝴蝶盤扣、蓓蕾盤扣、纏絲盤扣、鏤花盤扣等。盤扣仍是那個盤扣,但綴在不同款式的服裝上卻表達著不同的衣飾語言。
我國元明用盤扣來束縛寬松的衣服,用布條盤織成各種花樣,稱為盤花。盤花的題材都選取具有濃郁民族情趣和吉祥意義的圖案。
盤花扣的作用在中國服飾的演化中逐改變,它不僅僅有連接衣襟的功能,更稱為裝飾服裝的點睛之筆。生動地表現著服飾重意蘊、重內涵、重主題的裝飾趣味。
盤扣的復興:
2016 米蘭春夏男裝周,Dolce & Gabbana 的設計師把斜開襟,盤扣,立領,這些中國傳統服裝的特色搬上T台,不僅如此,男模們頭上還帶著我們經常能在民國時期看到的小帽子。帶著濃重中國風情的盤扣,近幾年成為時裝周上的常客。
2013 年米蘭時裝周 Emilio Pucci 秀場上也颳起了「中國風」。廓形上的對襟設計,細節處的盤扣,龍、虎、鶴等金色大面積刺綉都是讓我們倍感親切的東方元素。
2011春夏的巴黎時裝周上,LV大秀中國元素。在整個秀場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旗袍、立領、盤扣、馬褂、摺扇等等一系列中國情結。
⑤ 八路軍的軍帽是兩顆扣子,有什麼象徵意義有什麼來歷
應是當時與國罕結盟抗日的向征,後來為了紀念那時....
⑥ 古人服飾上的「紐扣」,揭露了怎樣歷史的恩怨與傳統的啟示
古人服飾上的紐扣,是揭示著這些恩怨都無法解開的意思。
⑦ 八路軍的帽子上總是有2顆扣子,這兩顆扣子有何講究
抗日題材的影視劇近些年來層出不窮,雖然神劇頗多,但是收視率卻頗為可觀。與此同時,有人也從這些影視作品中發現了一個有趣的問題,在大多數的抗日劇中,由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他們所戴的帽子並沒有帽徽,上面只有兩顆扣子。事實也是如此,在教科書、電影、電視劇以及紀念館的圖片中,八路軍所帶的無論是藍灰色還是土黃色的軍帽,總是有這兩顆扣子的身影,那麼這兩顆扣子又有何講究呢?
八路軍的真實著裝
由於常凱申對於八路軍一直極為警惕和敵視,即便是在國民政府給八路軍發軍餉的前期,給的錢也並不多。皖南事變之後,更徹底停掉了八路軍的軍餉。而且,位於敵後的八路軍處於環境嚴酷的敵占區,後勤補給本身就十分困難,再加上當時的中國人民普遍十分貧困,八路軍在迅速擴張的過程中,很難保障每人一套軍服。
這支由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力量改編而來的部隊,軍服遠不如中央軍的軍服上得了檯面。在一些八路軍的集體照片,他們身上的軍裝形形色色,衣服都是胡亂湊合著穿,有些軍人的衣服更是破破爛爛,甚至一些剛參軍的八路軍戰士,還穿著百姓的衣服。當然無論是軍帽還是衣服,並不影響八路軍對於日寇的作戰,更不影響八路軍戰士們的滿腔愛國之情。
⑧ 八路軍帽子上的兩顆扣子,到底是干什麼用的
首先,八路軍帽子上的這兩顆扣子並不是普通的「裝飾品」。在國共合作後被改編前,八路軍也屬於紅軍的主力部隊,帽子上都別有一顆「紅星」帽徽。而國共合作時期,由於八路軍的軍服由國民黨軍方提供,自然帽子的形狀也就和國民黨軍隊使用的帽子一樣了,改成了「青天白日」帽子的形狀。為了與國民黨軍隊的軍服區分開,同時也因為拿不到「晴天白日」徽章的原因,八路軍用兩顆扣子取代了國民黨的黨徽。
其實八路軍戴的這種帽子是國民黨軍方仿造德國軍帽的設計製作的。這兩顆扣子的主要作用是固定護布,這種帽子的護布一左一右被扣在帽子上,形狀像兩只「耳朵」,只要解開扣子就可以放下護布,冬天有防寒保暖的作用,而夏天則能夠阻擋蚊蟲。對於軍人來說這種帽子是非常實用的護具,對於需要長期執行潛伏的士兵來說能夠阻擋蚊蟲,從而 防止蚊蟲叮咬帶來不良狀態。而在沙塵天氣中也能保護耳道不進沙子,非常實用。
⑨ 古代皇帝戴的帽子上垂下的小珠子到底有什麼作用
其實,皇帝冠冕上的這一排排垂珠有個官方名稱,叫做「旒」,置於冠冕之上,稱為「冕旒」,這種帽子是古代中國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中最貴重者。
皇帝的冕頂部前圓後方的板狀叫做「延」,通常是前圓後方,代表著天圓地方,一般為黑色,表示莊重和威嚴。延板前後垂掛旒,旒的數量也有講究,帝王為九,加上天地人,為玉珠12串,代表帝王地位。皇帝的冕頂部前圓後方的板狀叫做「延」,通常是前圓後方,代表著天圓地方,一般為黑色,表示莊重和威嚴。延板前後垂掛旒,旒的數量也有講究,帝王為九,加上天地人,為玉珠12串,代表帝王地位。
天子的垂珠為12串,稱十二旒,依次往下諸侯的是九串,上大夫為七串等等。地位越高頭上戴的旒的珠子的排數越多,清朝詩人黃遵憲曾在《西鄉星歌》里寫道:「上有一人戴旒冕,是為日神之子天帝孫。」所以垂旒的玉珠對於皇帝來說非常重要。
⑩ 抗戰時期國民黨軍軍帽上的紐扣是干什麼用的
是固定護布用的。不是所有軍帽上都有扣子,有的是用青天白日的帽徽。
軍帽 在1930年中原大戰結束後,北伐時期的大蓋帽被一種圓筒形布制軍帽所取代,成為部隊的制式軍帽。該帽是德國軍事顧問以中北歐的「滑雪帽」為原型,依據中國人的頭型改進而成的,最大的特點是帶帽舌,帽子周圍有一層護布,平時折疊起來,用兩顆鈕扣固定在正面,天冷時可以放下,以保護臉部及後頸部。一般來說,國軍部隊軍帽樣式較為統一,唯一區別是正面固定護布的鈕扣。在改制之初,曾出現過不同樣式,如兩顆鈕扣的、一顆鈕扣的,甚至還有沒鈕扣的,《陸軍服制條例》頒布後即進行了統一。此外,大蓋帽在布帽出現後並未被完全取代,很多高級軍官仍在正式場合佩戴。
1934~1935年前後,曾出現過一種硬頂的圓筒帽,正面有軍徽和一顆鈕扣,有的還帶有帽帶。根據歷史照片分析,戴這種軍帽的可能是炮兵、後勤等配有騾馬的部隊。據考證,此帽頗受德國軍事顧問的影響,因為其外形酷似當時德國納粹黨早期的准軍事組織「沖鋒隊」SA(Sturmabteilung)的。另有一種說法是,這是東北軍所戴的軍帽,模仿法國Kepi硬頂帽(如法國外籍軍團所佩戴的軍帽)。但這兩種說法前者的可能性比較大,因為法國的軍帽上沒有鈕扣。
兩廣部隊早期有自己特色的軍帽——一種介於大蓋帽和圓筒帽之間的軍便帽,樣式很奇特,在歸屬中央政府後才被陸續淘汰。
東北軍、西北軍及晉綏軍因北方冬季寒冷,普遍採用防寒軍帽,即有護耳的毛皮軍帽。主要有兩種樣式,一種是東北軍的瓜皮式毛皮帽,另一種是普遍使用的厚重毛皮防寒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