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個人防護用品
個人防護用品是指在勞動生產過程中使勞動者免遭或減輕事故和職業危害因素的傷害而提供的個人保護用品,直接對人體起到保護作用。
個人防護用品是在用人單位的作業過程,為每個勞動者根據國家標准,行業標准,及用人單位自己的實際情況給每個勞動者發放的勞動防護用品,個人主要的防護用品有,安全帽,防護眼鏡,防護頭盔,防護手套,防噪耳塞,防塵口罩,等防護用品就是個人防護用品。
詳細內容
(1)手套:手套能明顯降低病原體雙向傳播的風險,既能保護患者又能保護醫務人員。
(2)面部防護設備:包括口罩、護目鏡與面罩。口罩可用於保護醫務人員面部(特別是口、鼻)避免接觸到感染性的血液或體液;護目鏡是一種用於封閉或保護眼睛周圍的護眼裝置,主要用於防止微粒、水、化學物質以及防止血液、體液等侵襲眼睛。與護目鏡不同,面罩可以保護除了眼睛以外的面部其他部位,並更好地保護面部和眼睛免受血液、體液飛濺污染。
(3)隔離衣和防護服:隔離衣和防護服主要用於保護醫務人員手臂、外露的身體以及衣物,避免血液、體液以及其他傳染性未知物品的污染。在可能接觸大面積血液、體液,或自身衣物可能被污染時,應穿戴防水的隔離衣。
(4)防護鞋:防護鞋主要用於保護個人足部免受血液飛濺的污染以及銳器掉落而引起的傷害。
⑵ 一級防護用品主要包括哪些
一級防護用品包括一次性使用帽子、一次性使用隔離衣、一次性使用手套以及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在一級防護狀態下,醫護人員須在穿著工作服之後佩戴上述物品,並每四個小時就對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進行更換。
在面對一些傳染力度較強的疾病時,醫護人員都需要在穿著好工作服之後按照一級防護要求佩戴相關物品才能進行工作,這些防護用品就包括了帽子、隔離衣、手套以及醫用外科口罩。
穿戴一級防護用品需要先將帽子佩戴在頭上並盡可能讓帽子包裹我們所有的頭發,然後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並按緊口罩上的金屬條使它更好的貼合我們的面部輪廓,接著依次佩戴隔離衣、手套即可。
通常情況下,一次性使用外科口罩需要在佩戴四個小時之後就進行更換,若我們在四個小時之內感覺到口罩內有較強濕潤感,那也要立即對它進行更換,以免口罩防護力度下降。
⑶ 想知道防疫物資有哪些
防護物資主要包括:
(1)防護耗材物資:N95口罩、醫用外科口罩、一次性醫用口罩、醫用手套、醫用帽子、醫用防護服(B、C類,含護目鏡、面罩、靴套)、全面型呼吸防護器、負壓救護車、負壓擔架等。
(2)消毒類用品:速干消毒液、84消毒液/消毒泡騰片。
(3)葯品:①抗病毒葯:干擾素、洛匹那韋、利托那韋、阿比多爾等;②中成葯:金花清感顆粒、金葉敗毒顆粒、連花清瘟等;③輔助用葯:免疫球蛋白、甲潑尼松龍等。
(4)診斷類用品:手持紅外體溫測試儀、診斷試劑等。
防護物資和用品使用需要注意:
1.含氯消毒劑應根據施葯面積和消毒頻率現配現用,加蓋放置。
2.紅外線體溫槍使用後,可以用75%的醫用酒精進行擦拭,但要避開紅外線探頭。
3.消毒應配備專人消毒人員,並做好消毒記錄。
4.防疫期間,摘口罩前後要做好手部衛生,將廢棄口罩放入垃圾桶內。建議企業設立廢棄口罩專用垃圾桶,對垃圾桶噴灑有效氯濃度為1000ml/L的消毒液,充分浸濕。作用60分鍾以上。
⑷ 個人防護穿戴順序
個人防護是指為了保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處置現場工作人員,使其免受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有害因素傷害人體的防護,個人防護用品有防護服、口罩、帽子、防護眼鏡等。 穿戴防護用品順序: 步驟1:戴帽子。 步驟2:穿防護服。 步驟3:戴N95口罩,按緊鼻甲。 步驟4:戴上防護眼鏡。 步驟5:穿上鞋套或膠鞋。 步驟6:戴上手套,將手套套在防護服袖口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