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防寒裝備帽子

防寒裝備帽子

發布時間:2022-05-30 03:21:49

1. 冬季中老年女性戴什麼帽子既防寒又美觀

如果說貝雷帽最的優點是突顯氣質,那麼漁夫帽則是減齡的神器!漁夫帽英文全稱是Bucket Hat,之所以會叫它漁夫帽,是因為它最早是愛爾蘭漁夫的專屬服飾,只是後來因為它視覺上比較休閑和百搭,才漸漸成為廣大女性出街必備的服飾之一!

2. 防寒用品包括哪些東西

冬季防寒用品主要有;防寒服、防寒手套、防寒鞋、防寒帽幾個大類,
舉例:

1、暖寶寶
還有
各種可愛造型的熱水袋
2、靴子
厚厚的積雪,估計個把月是花不完了,尤其是那些沒有被融雪劑騷擾過的地方,雖然踩上去感覺很好,但不穿厚一點的靴子估計還是會腳冷的,防凍,首先要穿雙好鞋。
3、保暖內衣
保暖內衣是冬季保暖防寒不可或缺的東西,不過大家不要被這些所謂的新名詞兒給忽悠了,實際上就是將普通面料換個說法而已,買保暖內衣,建議還是以棉質為好。
4、羽絨
5、帽子
戴頂時尚的帽子,會讓你的冬天與眾不同,一來防寒,二來閃亮。就拿很多追求時尚的明星寫真來說,戴頂雷鋒帽拍些片片,那都是風光無限呀。對於老人和孩子來說,出門時更不能少了帽子。
6、口罩
時尚的、另類的、非主流的,當然,還有防霧霾的,無論是什麼樣的口罩,在風大的時候戴上它,絕對防風,而且還省得得鼻炎。
7、護耳
有些人很容易凍耳朵,再加上不常在外奔波,更容易被嚴寒所襲擊,有護耳,就省得讓自己的耳朵備受折磨,當然也防止受凍不是,要是真凍了,那庠起來可是鬧心。
8、圍脖
冬天,必須要有個圍脖,護住了脖子,冷風就不會往身體了灌,自然寒冷感降低不少。
9、手套
這是大多數人的選擇,即使不去選擇別的防寒物品,手套還是要用的,因為冬季用手拿東西提包包時,手套就將自己的好處發揮到了淋漓盡致。
10、護膝
穿多穿少當然要以冷暖為准,而有些愛美的達人似乎根本就不在乎天冷,即便是再冷的冬季也要穿裙子,那護膝當然是必備的物品,因為膝蓋必須要護好。

3. 去雪鄉旅遊都要帶什麼裝備

雪鄉氣溫分布

11月到12月中旬雪鄉溫度在零下15-25之間,12月中旬到1月末雪鄉溫度在零下20-35之間,2月初到三月中雪鄉溫度零下15-20之間。

去雪鄉的裝備

1、鞋:專業的登山鞋或雪地鞋最好。鞋的防滑性一定要盡量好,因為路上會有冰坡,很滑很難走。

2、襪子:越厚越好。

3、如果你願意嘗試一下在雪地里摸爬滾打,那麼一定要准備專業的雪套。因為路邊的雪動輒就會有沒膝深,雪套才能保證你的鞋裡不進雪,否則,一旦鞋裡進了雪,就會化掉然後結成冰,腳會受不了的。

4、褲子:以防水、不沾雪的面料為佳。不要過於擔心冷的問題,遊玩過程中會很熱的。兩條厚的保暖褲,外面加上一條防水面料的薄棉褲就可以了。

5、上衣:保暖內頁+羊絨衫+抓絨衣+羽絨服,視個人體質和當天氣溫情況能減則減,否則會出很多汗。

6、圍巾、口罩帶著備用。完全不需要把臉蒙起來,如果覺得冷了就用手搓一搓,皮膚很快就會適應的。特別是戴眼鏡的朋友,如果戴口罩哈氣會影響視線。

7、手套:准備一雙線手套、一雙防水的滑雪手套。戴著滑雪手套照相很不方便,就用線手套,冷了再戴上滑雪手套。

8、帽子:一定要能護住耳朵的。

9、眼鏡:太陽鏡沒必要准備,近視的朋友最好戴隱形眼鏡,不然身上熱氣蒸騰,一旦低頭拿相機或整理圍巾,鏡片上很容易有哈氣,而且由於氣溫低,哈氣瞬間結成冰,很難擦。

10、登山杖:配備一下很有必要,如果沒有也沒關系,山上很多樹枝隨手揀來都可以做拐杖。

11、背包:盡量輕裝,如果僱人背包,需要花費100元。

12、相機:低溫下電池很容易放電,最好貼身存放,盡量保持相機和電池的溫暖,並且多准備一套備用電池。

13、食品和飲料:徒步路上要走5-6個小時,中間沒有吃飯的地方,可以帶一點兒巧克力之類的高熱量食品,水一定要裝在保溫杯里。

4. 冬季戶外運動戶外旅行都需要帶什麼必備品

防寒裝備
登山衣著必須配合環境的變化,而要考慮的環境因素有四個:高度、風速、濕度、溫度。
人體處在靜止的環境中,熱量散失較少。若有風,則這種流動的空氣能不斷地將熱量由體表移走,此時熱量的散失是相當可觀的。這種因風力所引起的風寒效應,使得體溫在有風的環境中較實際氣溫要來得低。在零度以下溫度,氣溫越低,風寒效應越顯著,而高度每上升幅度一千米,氣溫一般降低6℃。
能加速人體熱量散失的因素除了風之外還有水份,一般衣物在濕透之後,其絕緣保溫效果大約減少39%以上,而水的冷卻能力較之空氣的冷卻能力高23倍,因此假如衣褲濕了,體溫被水份快速冷卻下來,登山者很快便會感到寒冷難耐,此時再加上寒風,尤其是在高山上,便有可能因失溫而造成凍傷的可能性,因此登山者必須考慮到防寒裝備的防風、防水、透氣性的重要性。

1、 貼身衣褲
貼身衣褲的第一層內衣:登山者一般很少穿棉質內衣,因為棉質的內衣雖然透氣性強、舒適,但由於吸水性也強且不易干,所以寒濕的內衣會摩擦皮膚產生不適感。
2、 保溫衣物
保溫衣物一般選擇毛料的長衣長褲或抓毛衣褲。含毛量較高的毛衣毛褲能提供很好的保暖效果,即便濕了也仍能保暖。登山時所用的毛衣式樣以簡單保暖為主,所以一般選擇圓領套頭式或高領套頭式。
保溫填充料:羽絨衣褲保暖性強,壓縮性也強,但因**而失去保溫,所以外層的面料應該能防水、防風、透氣。羽絨外套具有不同的隔間方式,單層隔間是最簡易而價廉的縫制方式,不過由於在線縫處其絕緣厚度等於零,故防寒效果並不十分理想。而雙層隔間的方式則顧及衣服全面的絕緣厚度,保溫效果好。觀察羽絨衣褲的質量及隔間方式是選擇羽絨衣褲的要點,因為無法直接觀察羽毛,只能用手去感覺,如果感覺較硬,甚至極為粗硬,則表示羽毛多而羽絨少,質量不好。還可觀察起膨脹厚度,膨脹厚度越厚就表示防寒效果越好,用手掌將蓬鬆的羽絨衣壓扁,看它復原的快慢,也可判斷質量的好壞。選擇羽絨衣時袖口最好是粘貼式的,以便於脫戴手套,也可避免手腕受冷。而拉鏈為雙層的最佳,在寒冷的高山上便於操作。

3、 防風衣
防風衣褲的一般材料能防風但防水高的常常透氣性差,反之透氣性好的則防水性差。而大家熟知的GORE-TEX面料不但能防風防水而且透氣性也好,它能夠兼具防水性與透氣性的關鍵在於其每個微孔的直徑只有0.2微米,聚集在材料表面上的液態水會形成分子團,其大小大概是微孔直徑的兩萬倍,因此液態的水份不能通過微孔而使GORE-TEX具有防水性。另一方面,身體蒸發出來的汗液是以氣態的水分子存在,微孔孔徑是蒸汽分子的約700倍,故蒸汽可以輕易透過微孔而蒸發於衣服外,因而使GORE-TEX具有透氣性。而GORE-TEX在使用上大多製成薄膜貼附在各種不同的高透氣性纖維製品上或夾在這種材料當中,然後再作成睡袋、帳篷、風衣褲、外套等登山裝備。而GORE-TEX製品如果被油污等弄臟了,起防水性會減弱,因此定期清洗保持清潔,洗衣時不能**,更不能在洗衣機里清洗,一般直接用刷子(軟的)輕刷局部較臟的地方。
選擇這種面料的防風衣褲時應注意幾點:
(1) 防風衣褲必須夠大,能容納較多件保溫層衣服。
(2) 必須是連帽的且最好有帽檐,頸部有松緊帶。
(3) 兜帽也須夠大,可以在內部再戴帽子。
(4) 長度要超過腰部,最好後面比前面的長一些,而雙重拉鏈可以從上下兩個方向拉開,這樣便於使用安全帶和便於操作,且拉鏈外部有可粘的保護層。
(5) 沖鋒褲的側面要有長拉鏈,且拉鏈外部有可粘的保護層。選擇吊帶褲,可以遮蓋身體的大部分,能防止冰雪粒在腰間熔化所以保暖性強,但換衣和解手時不太方便。
(6) 沖鋒褲的臀部及膝蓋處最好有附加層,因為在山上修路或休息時這兩部位與冰雪面接觸最多。

4、 帽子
根據研究,頭部的表面積占整個體表面積不到十分之一,然而在15℃時,人體所產生的熱量有三分之一是從頭部散失。在零下15℃時,即有四分之三的熱量經由頭部散失。如果在零下40℃頭部未加保護,全部的熱量從頭部散失。所以頭部的保暖防寒,在越冷的環境越應該要注意。
登山行軍時一般帶有帽檐,還配有護耳及護頸的垂折帽子。在更高海拔及較寒冷的營地帳篷內,睡覺時戴套頭露臉的保暖帽,它可以包住頭、頸部,也可以捲起來,若用睡袋朦住頭部,呼吸困難,睡眠不好。

5、 手套
手指是最難保暖的部位,因為寒冷時身體會減少四肢末端的血液流量,血液流量減少,手指的靈活度就減弱,使一般的操作變得困難,所以手套的選擇安全性非常重要。很多登山者手指凍傷的原因與自身的保暖措施和手套的質量有直接關系。
手套分拼指手套和分指手套,登山行軍時在寒冷的情況下先戴一個較薄的分指手套,在戴一個拼指手套。行軍時所戴的分指手套一般是聚酯羊毛料,不僅具有隔離空氣的效果,而且易干。而拼指的防風、防水手套是外保護層,手背部分要防水防風透氣的材料,手掌部分另加有防滑的附加層,這樣使用登山裝備時抓得更牢固更結實,手套口應蓋過沖鋒衣的袖口。

6、 襪子
登山時一般穿兩雙襪子,因為高山鞋幾乎不透氣,腳上的汗水會逐漸聚集,直到有機會脫下高山鞋為止,所以內穿聚酯纖維料的襪子,可以將汗水傳到外層的襪子,使足部保持乾爽,外層可以再穿一雙毛襪。毛襪的功能除了腳部的保暖作用外,還能相對避免登山鞋的磨腳。但是襪子穿多了,導致鞋內過緊,若腳趾不能動會阻礙血液循環,這樣不但沒能保暖,腳趾更容易凍。
登山前把備用衣服一定要帶好,特別是襪子、帽子、手套、貼身衣服等,尤其是手套,有時手指的凍傷可能直接是因為手套的質量所造成。
7、 睡袋
睡袋的保暖原理:睡袋是靠其填充物的蓬鬆,而造成一層不流動的空氣層,利用這靜止的空氣層作成一道防線,來隔開外界的冷空氣與人體所產生的熱氣,減少體熱的散失,而睡袋的絕緣保暖效果,主要取決於其絕緣層的厚度。
睡袋的型式
睡袋的型式有好幾種,但從機能和保暖上考慮「人型」是最優良的睡袋設計方式。這種人型睡袋由上至下逐漸窄小,頭部大概呈半圓形,沿著整個開口邊緣穿有細繩及扣繩器,在寒冷的情況下能收緊而只露出臉部,暖和時也能打開使用。整個開口在睡袋的一側,有長至末端的雙鏈,當氣溫回升或感到悶熱時一般打開睡袋的下面,使腳部通風。為了避免拉鏈卡到布料中,拉練側應設計有止卡布,而且拉鏈後須有管狀隔離層,避免散熱。
絕緣填充的種類
睡袋的保暖度、重量和價格主要依填料的種類和品質而定。填料中羽絨最保暖,而羽絨睡袋厚、暖、易壓縮、不變形、經久耐用。羽絨的缺點是價高且吸水,羽絨**後不蓬鬆,失去絕緣效果,毫無保暖作用。
絕緣填料的縫法
羽絨睡袋有好幾種縫法來固定羽絨,其中斜管狀縫法直接把羽絨的兩層布縫在一起,此法簡單又便宜,但熱氣會從針腳散失,不宜使用於登山。而疊瓦法是將一塊塊合縫如瓦片般交疊縫,蓋住針孔,避免熱氣從針孔散失,須縫二至三層,錯開縫線。
暖和的睡袋可烘乾手套、襪子和鞋墊等小物,但千萬不能穿著大件的濕衣物入睡,這樣在睡袋內沒有流動的熱氣,就不易暖身體。
睡袋的選擇及保養
睡袋一般標有睡袋的適用環境最低溫度指數,也就是以使用該睡袋在所標示的最低溫度環境里仍能感覺舒適為准。但影響睡袋使用溫度的因素很多,故僅供參考,這種指數是否符合個人需要,要考慮到帳篷的質量及環境的情況等。睡袋務必保持乾燥,平時應風干,不可暴曬,更不得烘乾。凡是羽絨製品,除非實在有必要,盡量避免清洗,所以睡袋的清洗要特別慎重。如果只是局部特別臟,盡量只洗局部就可以了,若平時有使用睡袋內套及睡袋外套的**慣,便只須清洗此二附件,而不必洗睡袋本身了。

8、 高山鞋
高山鞋是由內靴和外靴組成,內靴是由特殊保溫材料組成。各種品牌的高山鞋質量上選購時不太好作比較,這里主要介紹一下選購高山鞋時要注意的幾項問題:
買高山鞋的時候把登山常穿的厚襪子隨身帶好,試穿時把襪子穿上,再把鞋帶系好,可能的話背上背包行走幾分鍾,讓鞋子內部的線條符合你的腳型。
一雙和腳的鞋子應該緊緊地保護著腳跟,腳趾應有足夠的活動空間,向前傾時,腳趾不會擠在一塊兒。站在一個向下傾斜的坡度上,最能測知腳趾是否有足夠的活動空間。
穿上厚襪子,再穿上內靴,試著腳趾往前頂,然後在腳跟後面能否**兩個手指頭,若能**大小較合適。
如果鞋太緊,會阻礙血液循環,使雙足變冷,增加凍傷的機會。太緊或太松的鞋都會把腳磨出水皰,所以高山鞋一開始就要試穿好,這種鞋不象皮鞋一樣,穿久了就合腳。高山鞋是否合腳不僅影響行軍的舒適感和速度,而且更影響雙腳的安全,尤其是在高山上。
在登山之前記得要修剪腳趾甲。
登山鞋的保養同樣重要。盡量避免在碎石坡上經常使用,下山後應解去鞋帶,用干布或刷子除去泥土等附著的雜物,使鞋的皮面保持干凈。若太臟應水洗,但不可暴曬,熱度會損傷皮質、縫線、粘膠等。而濕的登山鞋應塞以紙巾吸收水份,待乾燥後,放在陰涼乾燥處。要想使你的高山鞋耐穿而舒適,應該對鞋子要有感情,悉心保養,愛護使用。

9、 雪套
雪套的作用是在登山時防止雪粒等進入高山鞋內從而保持腳部及內靴的乾爽,從雪套與高山鞋的連接形式來分主要有三種,各種雪套的側面有拉鏈及粘布,雪套頂口有各種松緊帶。
掛式雪套:最常用、易穿戴,但是雪套與高山鞋的連接不十分牢固。
套式雪套:比較牢固,但不便於穿脫高山鞋。
聯體雪套:直接與高山鞋是聯體的,非常牢固,但不經濟,易報廢。

5. 戶外裝備都有哪些啊

戶外裝備指的是參加各種探險旅遊及戶外活動時需要配置的一些設備。這些裝備包括:帳篷、背包、睡袋、防潮墊或氣墊、登山繩、岩石釘、安全帶、上升器、下降器、大小鐵鎖、繩套、冰鎬、岩石錘、小冰鎬、冰爪、雪杖、頭盔、踏雪板、高山眼鏡、羽絨衣褲、防風衣褲、毛衣褲、手套、高山靴、襪子、防寒帽、冰錐、雪錐、炊具、爐具、多功能水壺、吸管或凈水杯、指北針、望遠鏡、等高線地圖或其它資料、防水燈具、各種刀具等。

帳篷:登山應用高山帳篷,通風、保暖、透氣且非常結實,能防12級大風,一般旅遊帳篷不適合高山地區。
背包:登山最好使用帶金屬架的登山背包。
睡袋:普通氣候條件可以用杜邦棉或其它棉的睡袋,在高山或高寒地區以高質量的羽絨製成的睡袋較好,一般1.5-2公斤的充填絨量即可。
防潮墊或氣墊:防潮睡墊或充氣睡墊,用於與地面潮氣隔離,保持體溫及睡眠質量。好的帳篷價錢就貴一點!
地席:地席和防潮墊有著相同的功能,不過它是墊在最下面,也起著保護地墊和帳篷的作用。好的地席對於隔熱防潮有著很好的作用。
登山繩:主繩直徑9-11毫米,長度在45m以上,常用長度為:45m、50m、60m。承受力在1500kg以上。輔助繩直徑6-8mm,承受力在800千克左右。登山繩一般為尼龍制,外有尼龍衣,有一定的彈性。 在攀岩中兩端分別與保護者和攀岩者相連。攀冰、登雪山時最好使用不吸水的干繩。
岩石錐:打入岩石縫中,用於懸掛繩索,起保護作用。
岩石釘:先用手鑽在岩石上打洞,再將岩石釘放入,擰緊,用於懸掛繩索,起保護作用。
安全帶∶用於攀岩、下降、攀冰、登山、探洞(縱)、爬繩、過草繩橋。是由尼龍吊帶制,由雙腿帶和腰帶組合而成。
上升器:陡峭地形上升或保護時和安全帶、主繩配合使用。
繩套、吊帶常作為設保護點時使用。
鐵鎖:現代登山用鐵鎖多為鋁合金製成,承受沖擊力在2000kg以上。在攀岩、攀冰、登山及其它冒險中用途廣泛。
冰鎬:是登冰雪坡地的重要工具之一,也可用於自我保護。
冰錘:是固定冰錐、雪錐時的工具,近幾年已很少使用。
冰爪:通過堅硬冰雪地形,捆紮在高山靴上的防滑器械,底面和前面有突出的尖齒,可在冰面上扎牢, 起到防滑和攀岩作用。
雪套:目的是防止風雪灌入高山靴內。
雪杖:在較緩的地形中代替長冰鎬,並兼探裂縫之用。
頭盔:防止雪塊、冰塊、石塊等飛落而造成意外。
鐵鎖:現代登山用鐵鎖多為鋁合金製成,承受沖擊力在2000kg以上。在攀岩、攀冰、登山及其它冒險中用途廣泛。
冰鎬:是登冰雪坡地的重要工具之一,也可用於自我保護。
冰錘:是固定冰錐、雪錐時的工具,近幾年已很少使用。
冰爪:通過堅硬冰雪地形,捆紮在高山靴上的防滑器械,底面和前面有突出的尖齒,可在冰面上扎牢, 起到防滑和攀岩作用。
雪套:目的是防止風雪灌入高山靴內。
雪杖:在較緩的地形中代替長冰鎬,並兼探裂縫之用。
頭盔:防止雪塊、冰塊、石塊等飛落而造成意外。
雪鞋:積雪特別厚時,具有防止深陷的作用。
小冰鎬:指長度不超過55cm的冰鎬,多為鋼指,主要用於攀冰。
下降器:利用主繩下降時使用,鋁合金、鋼制。常用的有8字型、桶型,日字型。
高山眼鏡:防止冰雪地區性的強紫外線照射,防風避免雪盲。
羽絨衣物:高山高寒地區登山最有效的防寒衣物。
防風雨衣褲:在風雪天氣里用來抵擋風雨雪的襲擊。
毛衣褲:行進中有時無需羽絨服時,實用的防寒服裝。
手套:羽絨手套、毛手套、手套在冰雪作業時都應准備。
高山靴:為內外兩層的雙層靴,內靴為保溫防寒、外靴質硬、防水、防風、應付各種環境,便於捆紮冰爪。
襪子:毛襪也是必備的防寒物品,手、腳是在高寒地區最易凍傷的部位,因此手套和襪子必須多攜帶一些備用。
防寒帽:頭部保暖之用,最好無帽檐。
冰錐:用於冰上的固定點,現一般使用合金的螺旋式。
雪錐:雪地上固定保護點的器械,根據積雪的深淺和硬度使用不同長短形狀的雪錐,多為鋁制。
炊具:攜帶型套鍋、套碗等,高山、高寒地區最好用吊式的。
爐具:攜帶型的汽油爐、煤氣爐。在高山、高寒區用gas爐為首選,丁烷氣爐也不錯。
多功能水壺:組合式,可以當作簡單炊餐具使用。
吸管或凈水杯:在野外生存中的重要工具,用於凈化水。
指北針:辨別方向及輔助使用地圖。
手鑽;在岩石上打洞,以便放置漲岩釘。
滑輪:在長時間,長距離的攀登中,用主繩通過滑輪將過多過重的裝備拉上去。在過懸空處,利用主繩橋,將滑輪放置在主繩上,利用鐵鎖與自身的安全帶結合滑向目的地。
軟梯:在協助攀岩中常用,為達到一定高度安放保護。
金屬梯:在協助攀冰、登雪中常用,為達到一定高度安放保護或利用它上攀。
確保帶:在攀登中需要休息或做其他事時,將其放在保護點上,起自我保護作用。
夜壺:夜間方便器皿,攀登高海拔雪山時非常實用。
攀岩鞋:一種緊裹腳面的鞋,鞋底及鞋幫下半部分由防滑性極好的橡膠製成。
雪鏟:有鋁合金、塑料兩種,主要用於雪山營地整理和挖雪洞用。
掛環:鋼制,用鏍母將其與岩釘擰在一起,用來掛繩、鎖,起保護作用。
雪鋸:用於鋸雪塊,做雪牆用。
望遠鏡 防水燈具 各種刀具岩石錘
帳篷燈/手電筒:用於在戶外過夜時照明設備。
沖鋒衣褲:適合戶外登山運動,具有較好的防風和透氣性能。
登山杖:目前登山穿越活動一般使用三節調整式登山杖,具有鋁合金/鈦合金支桿、碳鎢鋼尖頭、根據手掌設計的把手護墊、以及可快速拆裝的雪地圈;高級的登山杖還設有避震系統,減緩手臂的負擔!

6. 冬天准備去長白山,需要置辦哪些裝備

衣服:速乾衣褲、毛衣、羽絨服、外面再加沖鋒衣;褲子是抓絨沖鋒褲;
鞋子:強烈建議防水高幫登山鞋,這種既防水又保暖最重要的防滑;有條件配雙加厚登山襪;
別的小裝備:雪套、帽子、大口罩、眼睛、耳套、防水手套,宗旨:露在外面的全部要包起來!
手套的話,建議買那種指頭上帶觸摸的那種,這樣手套可以不拿下來直接拍照;
另外:記得給手機和相機保暖,帶背用電池。低溫下,電池耗電超厲害的。我之前去的時候小夥伴給手機上貼了暖寶寶,否則真的容易死機。
再帶些高熱量的食品:巧克力牛肉乾這種的,補充能量!

7. 冬季跑步戴什麼帽子

在挑選冬季戶外跑步戴的帽子必須考慮到兩個因素:

(1)可以保暖:防止寒冷的空氣進入頭部導致頭部溫度迅速下降,因此一定要可以保暖的帽子。

(2)要吸汗:由於運動的過程中,我們會大量的出汗,所以挑選的帽子一定是要稀罕的,防止頭部受潮引起偏頭疼。

1、溫度高於0℃,戶外運動帽就可以滿足需求。

2、冬季跑步氣溫在-5度以上的時候,只需要選擇速乾的運動型的帽子就可以。

3、氣溫低於-5℃時除了頭部還要保護耳朵,因此需要帶有耳罩或者多功能運動頭巾帽。

4、溫度-10℃往下跑步,要保護整個頭部,這時可以選擇抓絨帽或者瓜皮帽。

5、冬天氣溫在-20℃左右甚至還要低,建議不要去戶外跑步,如果一定要出門跑的話,建議選擇滑雪帽,可以順便保護臉部。

(7)防寒裝備帽子擴展閱讀

冬天帶帽子的注意事項:

1、戴帽太久易脫發:

經常戴帽子會因為悶熱、流汗,加劇皮脂腺分泌油脂。若是清潔不當,易導致毛囊發炎,加劇掉發。長久戴帽會形成一個高溫高濕的環境,不利於頭發呼吸生長。特別是受帽沿壓迫的發際線,更易脫發。

即使是頭發茂密的老人,也不能一直戴著帽子。早晚外出時戴,進入室內就該摘掉。正午陽光好的時候,也要讓頭發出來透透氣。

2、戴帽盡量寬松點:

冬天寒風無孔不入,很多老人會選擇比較緊的帽子。然而,過於緊綳的帽子或頭套會延長血液流向毛囊的時間,不利於頭發生長。選擇帽子時,應考慮頭圍大小、頭發所佔的體積以及帽子洗後的縮水情況。

盡量選擇寬松、比頭略大一點的帽子,戴上後不會緊壓頭發,留有透氣餘地。頭發愛出油的老人最好戴輕薄款帽子;體質弱、易感冒的,戴呢料或毛線帽子。

3、要經常清洗帽子:

頭皮皮脂分泌旺盛,加上出汗灰塵吸附,會使帽檐內或襯里油膩污穢,有異味,形成嗜脂性腐生真菌的繁殖環境。帽子不幹凈戴頭上,可能與頭皮摩擦引起毛囊炎。

所以帽子要多清洗,如果天天戴,應1周洗1次,用溫熱的肥皂水及軟刷洗刷,再用熱水漂洗干凈。為便於清洗,也可在帽內墊一層薄布,方便換洗。但不要用不吸水、不透氣的塑料布做襯里。

8. 冬夏兩用防寒安全帽與普通安全帽的區別

冬夏兩用防寒安全帽是在普通安全帽的基礎上,外加兩個棉護耳,是在工作中更加溫暖。北京華安波瑞達安全科技公司可以為您提供此產品

9. 那種冬天戴的帽子叫什麼

毛線帽和棉花棉。
戴帽子的好處:
①為頭發保暖防寒: 頭被稱之為「諸陽之匯」。醫學研究發現,靜止狀態不戴帽子的人,在環境氣溫為15℃時,從頭部散失的熱量占人體總熱量的30%,4℃時散總熱量的60%。如果頭部受寒,就會造成腦血管收縮,輕則會感到頭昏、頭痛,或者引起頭皮營養循環障礙和毛囊代謝功能紊亂,從而導致頭發的營養失衡或大量的頭發非自然脫落。嚴重的還可能誘發一些疾病的光顧。由此可見,在寒冷的冬天,頭部和人體的其它部位一樣,也需要保暖防寒。

②為頭發防塵防污染:冬天風沙大、塵土多、特別是在當今污染越來越嚴重的時代,當頭發被吹得雜亂無形的同時,沾在頭頂發絲里的微生物和灰塵就象砂紙上的砂礫,一邊在你的頭皮上肆虐,一邊在你日常梳頭和行動時,增加梳子和頭發及發絲之間的摩擦力。那些肉眼看不到的微生物可能會導致你的頭皮滋生細菌,甚而引起毛囊感染,直接影響頭發的生存環境和生長質量。

與防寒裝備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白色裙子黑色上衣好看 瀏覽:733
裁褲子視頻教程 瀏覽:793
漢正街哪裡批發帽子 瀏覽:623
派大星女裝視頻 瀏覽:904
彈力色丁睡衣 瀏覽:209
義馬代發童裝品牌批發市場 瀏覽:44
ochirly官網旗艦店羽絨服 瀏覽:132
秋冬穿旗袍適合搭配什麼樣的鞋 瀏覽:411
襯衫哪裡最重要 瀏覽:787
國內男士牛仔褲品牌排行榜 瀏覽:148
無錫大東方百貨女裝都有什麼牌子 瀏覽:377
北京旗袍女保健 瀏覽:176
巴薩外套球衣 瀏覽:332
襯衫潮牌有哪些牌子 瀏覽:824
威絲曼的女裝怎麼樣 瀏覽:995
萬能腰褲子怎麼改褲腰 瀏覽:217
紙手工旗袍怎麼折 瀏覽:506
義大利斗篷風衣 瀏覽:90
褲子有皇冠圖案是什麼牌 瀏覽:9
品牌棒球領仿皮皮衣品牌及商品 瀏覽: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