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朝鮮族有一種舞蹈,頭上頂個布條,轉動,叫什麼
那叫「象帽」
象帽舞是朝鮮族富有代表性的一種舞蹈形式,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汪清縣一帶廣為流傳,深受朝鮮族居民喜愛。每逢節日、慶典等特殊日子,人們就跳起歡快的舞蹈,搖動色彩繽紛的象帽,線條流暢的長長飄帶旋轉如風,在舞者周圍畫出各種光輝耀眼的美妙彩環。象帽舞歷史悠久,內容豐富,是一門綜合性的民間藝術,它把音樂、舞蹈、演唱融為一體,其舞姿活潑優雅,節奏歡快舒暢,充分反映了朝鮮族人民在勞動、生活中的喜悅之情和活潑大方的民族氣質,是朝鮮族人民在長期的勞動和生活過程中創造出來的寶貴的文化財富。 象帽舞是農樂舞中的最高表現形式,表現出整個農樂舞當中的最高技巧和最高興奮點,並散發出濃郁的民族情趣,可以稱之為農樂舞當中的華彩篇章。象帽舞具有很高的技巧性,同時,也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和觀賞性,給人以視覺的美感。舞者以頸項的力量頻頻搖動頭部,使所戴象帽的飄帶旋轉如風,似車輪飛轉般在舞者的周圍畫出光輝耀眼的美妙彩環。甩象帽動作花樣繁多,含"平甩象"、"左右甩象"及"立甩象"和"抖露珠象"等。
打開快手點擊特效。
首先打開快手短視頻app,然後打開毛帽子寶寶的視頻,點擊視頻裡面的毛帽子特效後,就可以開始錄制了特效會一直在的。
❸ 周代樂舞的教育是什麼樣的
西周的《六代舞》體現了周人樂舞制度核心「禮」,它鮮明地體現了西周政治制度和血族制度的原則精神。禮不但在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得到尊重和體現,還通過教育手段灌輸給貴族的青年子弟們,使西周形成了以尊禮為目標的禮樂教育體系。
貴族青年們學習的內容,除了禮儀射御之外,舞蹈方面也有「大舞」、「小舞」等,音樂方面有歌唱和樂器演奏,此外還有有關樂舞的理論知識,舞蹈教育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而周代禮樂教育對象,是宮廷王室成員和貴族子弟。禮樂舞蹈的學習一般是從13歲開始,到20餘歲達到成熟,而學習的階段劃分則按照年齡大小安排的。
在13歲開始後,貴族子弟主要學習內容是「小舞」、音樂和朗誦詩,偏重於學「文」;15歲以後主要學《象舞》、射箭和駕車等,偏重於習武;20歲的時候,主要學習「大舞」及各項祭祀禮儀。這些內容假定各用3年學完,到22歲「禮成」,大約經過10年左右的磨煉。
周代用6個「小舞」作為樂舞教育的「教材」,也就是《帗舞》、《人舞》、《皇舞》、《羽舞》、《旄舞》、《干舞》這6支舞蹈。
六小舞的名稱是對照著六大舞而命名的。正像「大舞」一樣,「小舞」也是祭祀性樂舞。關於這6個「小舞」的具體表演形式、祭祀對象等問題歷來眾說紛紜,後代的儒家學者也勾畫了一個大概的輪廓。
其中,《帗舞》傳說是祭祀後稷的樂舞,其根源是黃帝部落祭祀「雲」圖騰的樂舞。舞者手持「帔」而舞。「帗」一種說法是五彩繒,也就是用絲綢長條組織起來挑在竿上的道具,但也有說是用鳥羽製成的。
《人舞》傳說是祭祀宗廟或星辰的舞蹈,它不用道具,而以手袖為「威儀」。有一種說法是它原本可能來自模仿鳥獸動作的手勢。
後來在河南出土了一件周代女舞人泥俑,她兩袖垂落,兩手略抬,似乎正在禱告,這個女舞人神態很是肅穆。
另外還有一件周代玉舞人,她是雙人造型,長袖飛揚,身姿有了明顯的曲線,或許已經在手袖的「威儀」之外加入了娛神觀念。這兩件舞人形象雖然不能肯定就是《人舞》的記錄,卻可以提供一些周代袖舞的印象。
《皇舞》是一個求雨樂舞,傳說源自上古先民們蒙著鳥羽祈求神靈降雨。殷商時期已經有求雨性的「小舞」了。
據說貴族子弟在學習和表演該舞時。要身披五彩羽毛,如鳳凰之色,頭戴羽毛製作的帽子,衣服上綴著翡翠色的羽飾。這樣看起來,它該是一個很好看的樂舞,這也證明周人繼承了殷商的商羊祭雨儀式,甚至比殷商人還要崇拜了。
《羽舞》舞者持白色鳥羽而舞,祭祀的是四方。其源起當與殷商的求雨之舞有一定關系。另外還有一種說法是人們在跳舞時手執雉尾,也就是五彩鳥羽。
《旄舞》是用於周代大學的祭祀禮儀。舞者執氂牛尾而舞。有舞蹈史學家認為,該舞所用的「道具」有可能是用牛尾裝飾的舞具而非真正的牛尾。
《旄舞》由來一說是「葛天氏之樂」,也就是古籍中記載的「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的樂舞。殷商時代有《隸舞》,也是持著牛尾,用來祈雨、祈神、祭祖先的。周代《旄舞》當與此有淵源關系吧!
《干舞》舞者持盾牌作舞,用以祭山川。周代教育貴族子弟性質的樂舞,還有《舞勺》、《舞象》等。根據古籍《周禮·樂師》中記載:
謂以年幼少時教之舞,《內則》曰: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
這段文獻說明,《舞勺》與祭祀舜帝的《大韶》一字同音。後來清代一幅《舞勺舞象圖》也證實了這一點。在這一幅圖上,有兩個童子生動起舞。其中一人手握「龠」,他頓步踏節,姿態生動。
這恰恰說明了舞勺是一種持「龠」而舞的文舞,而舞象者手持一把類似戈的武器,偏頭抬腿,似躲又停的樣子,與手持樂器的「舞勺者」形成了姿態上的呼應。這說明了,《舞勺》、《舞象》是周代分別用於教育13歲和15歲以上貴族少年子弟的文舞和武舞。
《舞象》也是周代一個比較重要的祭祀舞蹈,據說東周末期,吳國公子季札在魯國觀看周樂,第一個出場的樂舞叫《象箭》,據考證這個《象箭》就是《舞象》。
因為「箾」是一種舞竿,它與《舞象》所持道具是一樣的。但是《舞象》目的歷來說法不一。有一種說法認為《舞象》源自周文王的樂舞,也有人說它和《大武》是同一樂舞。
❹ 楊麗萍終於不再隱瞞,常年戴帽子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楊麗萍老師為何不常年戴帽子呢?細心的觀眾有可能會發現,楊麗萍在出現任何場合的時候,總會有一些誇張的頭飾,或者是戴帽子,戴墨鏡,大家可能對此會非常的好奇。其實這個是楊麗萍跳舞留下的痕跡,以及歲月在她臉上留下的痕跡。
也是努力爭取而來的。沒有人能抵抗地心引力,沒有人能夠抵抗衰老。楊麗萍老師是值得我們尊重,尊敬,敬佩的,在這個行業做到了極致。為舞蹈而生,視舞蹈為終身的事業。不需要去關注他人的眼光,努力活出自己喜歡的樣子,為孔雀舞注入了靈魂
❺ 推薦晚會開場舞蹈
歌舞青春
http://s.kuaiche.com/relate//
❻ 小時候跳新疆舞,六角帽+長裙+黑色小馬甲,這是維吾爾族的還是哈薩克族的服飾呀阿凡提是哪族呀
這是維吾爾族的,用他們的馬甲和長裙無法區別,但是六角帽是維吾爾族的特色,因為要是哈薩克族的話 那肯定是帶有羽毛的,而阿凡提也是維吾爾族的,這在維吾爾族是 先生 的意思,要是聽到 霍家納斯爾(一個搞笑人的形象) 或者是 阿勒達爾庫薩(智慧明智人的形象)的話,那是哈薩克族的了.
❼ 好多年前韓國女歌手在一個綜藝節目中戴帽子跳的舞
我是男人 - 朴志胤
要歌的話加我網路HI.發鏈接還要等核審.
❽ 西周時跳舞的帽子上有長長的東西是什麼
17周17跳舞的帽子也是有長長的東西,所以說這也是實際世界,讓我們生生長每一個知識點吧,水池東西也是蠻可貴
❾ 找那種戴一個大的魔術師帽子遮住上半身,肚子畫成臉跳得一種很搞笑的舞蹈的視頻,名字叫什麼
肚皮舞,一般都是小孩子和胖子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