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哪位互聯網大佬在公司年會上的表現讓你印象深刻
2009年,阿里十周年年會上,馬雲以最為「搶眼」的Lady gaga造型登台演唱《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他身穿紅黑相間的「地獄之火」皮夾克,頭戴白色長假發,還將超高的「莫西干頭」作為裝飾。雖然馬雲是為了表現阿里的「創意」這個大宗旨,但這樣朋克的造型即使在搖滾界,相信很多樂手也自願膜拜。
Ⅱ 偵探小說的歷史沿革
萌芽
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被認為是西方偵探小說的鼻祖。他在《莫格街謀殺案》(1841)、《馬里·羅蓋特的秘密》(1842)、《金甲蟲》和《被竊的信件》(1844)這4篇著名的偵探小說里,塑造了第一個業余偵探杜賓的形象。杜賓通過觀察和推理破案,成了後來偵探小說中偵探形象的模型。愛倫·坡共寫了7篇偵探小說,雖然只是他的著作的一小部分,但卻首創了偵探小說的模式,對偵探小說的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
偵探小說從19世紀中期開始發展,19世紀初期,資本主義制度已經確立,資產階級民主日益發展,政教分離,警察體制逐步建立,這是偵探小說產生的社會基礎。
發展
雖然愛倫·坡奠定了很好的基礎,但在美國,直到幾十年後安娜·凱瑟琳·格林(1846~1935)發表《利文沃茲案》(1878)出後,偵探小說才開始流行。《利文沃茲案》被認為是第一部由婦女寫的偵探小說。
歐洲的情況大不相同。法國人很快意識到偵探小說有可能廣泛流行。1863年,埃米爾·加博里奧(1835~1873)發表了他的第一篇偵探小說《血案》,塑造了警察偵探勒考克先生的形象。勒考克是一個小人物,一個改邪歸正的罪犯。故事雖然聳入聽聞,但對警察和法國法律制度的描寫卻頗為真實。加博里奧的作品在法國國內外都非常流行,他對偵探小說在法國的發展和流行起了很大的促進作用。在他之後,相繼出現了不少偵探小說作家。 福爾摩斯探案故事的成功,使偵探小說如雨後春筍,迅速在西方興起。早期的主要作家有:英國理查德·奧斯丁·弗里曼(1862~1943),他塑造了第一個使用法醫學的偵探約翰·桑代克醫生,並且首創了「反推理小說」,即首先說明罪犯的身份,然後倒敘破案的情況;奧克茲男爵夫人(1865~1947),在《角落裡的老人》一書里,首先寫出了坐在安樂椅里靠推理破案的「安樂椅」偵探;阿·愛·伍·梅森(1865~1948),塑造了偵探漢諾德先生;吉爾伯特·凱恩·切斯特頓(1874~1936),塑造了教士偵探布朗神父,埃德蒙·克·本特利(1875~1956),塑造了偵探菲利普·特倫特;厄內斯特·布拉默(1869~1942),塑造了瞎子偵探馬克斯·卡拉多斯。在美國,卡羅林·韋爾斯(1869~1942)塑造了偵探弗萊明·斯通;梅爾維爾·戴維森·波斯特(1871~1930)塑造了阿布納大叔。但是,這一時期英國的厄內斯特·威廉·霍納恩(1866~1941)所寫的拉斐爾斯故事,法國的莫里斯·勒布朗(1864~1941)所寫的俠盜亞森·羅賓(又譯亞森羅平、亞森魯邦、亞森魯班)故事,最受讀者的歡迎。
成熟
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這段時期,稱之為西方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僅英美兩國,就出現了數以千計的偵探小說。閱讀偵探故事已不僅僅是有錢階級的一種消遣,下層階級的人也競相閱讀。這時,早期這類作品中的浪漫主義氣息逐漸消失,謀殺案成了每一部小說必不可少的因素。但是在這些作品中被謀殺者大部分只是一個符號,人們關心的不再是是非、善惡的斗爭,而是怎樣把疑案偵破。「黃金時代」的大多數作家只是把他們的創作當作娛樂讀者的猜謎游戲,或者說是讀者和作家(通過他虛構的偵探)的一種智力競賽。由於讀者和偵探具有同樣的案情線索和破案機會,所以這類小說也是一場公平的智力競賽。這一時期的作品主要是消閑解悶的迷宮游戲,既沒探索社會問題,也沒有反映社會現實。
美國黃金時代的發起者是S.S.范·達因,他的真名是威·亨·賴持(1888~1939)。他在《班森殺人事件》(1926)和《金絲雀殺人事件》(1927)等一系列小說里,塑造了博學多識的偵探菲洛·萬斯的形象,贏得了讀者的歡迎。賴特之後是艾勒里·奎因,奎恩既是作者的名字,也作偵探的名字,實際是弗雷德里克·丹奈(1905~1982)和曼弗里德·李(1905~1971)這一對表兄弟合用的筆名。奎恩的作品一開始就把各種線索擺在讀者面前,讓讀者同偵探一起破案,開創了「挑戰讀者」這一經久不衰的模式。奎因宣揚「邏輯至上」。奎因最好的作品是早期的《荷蘭鞋之謎》(1931)、《希臘棺材之謎》(1932)、《埃及十字架之謎》(1932)和《中國桔子之謎》(1934)等「國名系列」。奎因創辦的《艾勒里·奎因神秘雜志》對推動短篇偵探小說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這一時期,雷克斯·斯托持(1886~ )所塑造的「安樂椅」偵探尼祿·沃爾夫也相當著名。
與此同時,英國出現了一大批偵探小說作家。最有名的是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1891~1976),她是「黃金時代」最有代表性的作家之一。善於利用撲朔迷離的布局、充滿疑竇的人物,創造許多假象,最後提出令人驚奇的結局。她一生寫了80多部偵探小說,19部劇本和6部以筆名瑪麗·維斯特麥考特發表的情感小說,塑造了波洛(台灣翻譯 白羅)和馬普爾小姐兩個偵探的形象。她的許多小說如《東方快車謀殺案》、《尼羅河上的慘案》等都拍成了電影。英國其他著名偵探小說作家包括:弗里曼·威爾斯·克羅夫茨(1879~1957),塑造了偵探弗倫奇;H.C.貝利(1929~ ),塑造了偵探雷金納德·福岑;安東尼·伯克萊,塑造了偵探羅傑·謝林漢;美國出生的約翰·狄克森·卡爾(「密室之王」)(1906~1977),塑造了偵探費爾博士和亨利·梅里維爾爵士;多蘿西·塞耶斯(1893~1957),塑造了偵探皮特、維姆兩勛爵。
近代新流派
20世紀20年代末期,美國出現了一種「反傳統偵探小說」的偵探小說,稱之為「硬漢派」偵探小說。這類小說描寫艱苦的環境和打鬥場面,在敘述故事和人物刻畫上,與傳統的偵探作品都有很大的不同。這類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會現實。第-次世界大戰以後,世界范圍的經濟蕭條對美國打擊很深,工人失業,生活貧困,官吏貪污腐化,社會動盪不安。一些優秀的偵探小說作家力圖反映這種社會現實,提高偵探小說的文學水平。其中最著名的作家是「硬漢派」偵探小說的創始人達希爾·哈梅特(1894~1961)和雷蒙德·錢德勘(1888~1958)。在他們的作品中,人物不再是為情節需要而安排的符號,偵探本人也不是萬能的英雄,他們有自己的弱點,也常常落入尷尬的處境。哈梅待小說中的偵探就是英雄加盜匪的角色,錢德勒筆下的私人偵探菲利普·馬洛盡管人品正直,但仍然是不斷動槍打鬥的亡命徒。他們筆下的警察常常不再是法律的維護者,警察常與黑社會的組織互相勾結,而有些黑社會組織又常常得到有權勢的政客的支持。作品中其他人物也往往各有自己的性格,-般都刻面得有血有肉,給人以其實感。哈梅特和錢德勒善於使用簡練、粗俗的生動對話,反映人物的性格,推動故事的發展,增強故事的可信性。哈梅特的《血腥的收獲》(1929)、《玻璃鑰匙》、《瘦子》(1932),錢德勒的《大睡》(1939)、《別了,親愛的》(1940)、《小妹妹》(1949)等,不僅是早期「硬漢派」偵探小說的代表作,而且在文學界也贏得了-定的聲譽。「硬漢派」偵探小說的優點並未得到很好的繼承和發展。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英一些追求商業價值的偵探小說家,甚至把「硬漢派」小說推到了色惰文學的邊緣。紅極一時的米凱·斯皮蘭(1918~ ),在以《我和陪審團》(1947)開始的一系列以麥克·哈默作主人公的偵探小說里,集中描寫性和暴力,充滿色情和血腥毆打的場面,直到70年代還能感到其影響。
有少數偵探小說家努力探索人類問題和社會現實。用德語寫作的瑞士作家弗里德里希·迪倫馬特的《法官和他的劊子手》、《拋錨》和《諾言》,尋求犯罪的根源,主張伸張正義,具有比較明顯的現實主義色彩。用法語寫作的比利時作家喬治·西默農的偵探小說寫對人的探索,重點研究罪犯的心理活動。他關心的不是誰犯罪,而是為什麼犯罪。他注重感情的邏輯,著意闡明復雜的犯罪動機。他的作品有《黃狗》、《神經戰》、《奧古斯特之死》、《梅格雷和不情願的證人》等。
1940年以後的著名偵探小說家還有:美國的厄爾·斯坦利·加德納(1889~1970),塑造了既是律師又是偵探的佩利·梅森;弗朗西斯·洛克里奇和理查德·浴克里奇夫婦,寫關於諾思先生夫婦的偵探故事;瑪麗·J·拉蒂斯和瑪莎·亨尼薩特,筆名艾瑪·拉森,創造了華爾街銀行家偵探約翰·普特納姆·撤徹爾;英國的伊麗莎白·麥金托什(1896~1952),筆名約瑟芬·鐵伊,塑造了偵探格蘭特;羅伯特·布魯斯·蒙哥馬利,筆名埃德蒙·克里斯平,塑造了偵探蔗瓦斯·芬。
構成
傳統偵探小說的模式由四部分構成:1.神秘的環境;2.嚴密的情節,包括:①介紹偵探,②列出犯罪事實及犯罪線索, ③調查,④宣布案件偵破,⑤解釋破案,⑥結局;3.人物和人物間關系,主要有4類人物:①受害者,②罪犯,③偵探,④偵探的朋友,牽涉進罪案的好人;4.特定的故事背景。這四部分的次序可以根據需要排列組合,但它們是傳統偵探小說的結構基礎。
偵探小說目的在西方仍然十分流行,在美國差不多佔每年圖書銷售量的四分之一,絕大部分都是供讀者娛樂消遣的作品。(王逢振)
摘自:《中國大網路全書·外國文學》,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82.
--------------------------------------------------------------------------------
偵探小說(detective story) 通俗文學體裁,描寫刑事案件(通常為兇殺案)的調查和破案過程。偵探小說的傳統要素為:①似乎毫無破綻的刑事案件;②旁證所指的遭誤控的嫌疑犯;③愚笨警察的拙劣工作;④偵探更敏銳的觀察力和更強的思維能力;⑤令人驚奇和意想不到的結局,偵探告訴人們他如何查明誰是罪犯。偵探小說常用的一條原則是,表面上看來令人信服的證據,其實是毫不相乾的。同時,通常的套數是:那些可推倒出問題的符合邏輯的答案的線索,在偵探得到它們並通過對這些線索的符合邏輯的解釋而推斷出問題的答案的同時,也清楚的呈現在讀者面前。
第一篇偵探小說是E.A.坡的《莫格街謀殺案》,出版於1841年4月。偵探這門職業僅在之前幾十年才出現。人們普遍認為作者是受維多克的《回憶錄》(1828-1829)的影響,後者於1817年在巴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偵探所。小說中的法國偵探杜賓還出現在另外兩篇小說中:《瑪麗·羅熱的秘密》(1845)和《被竊的信》(1845)。偵探小說的篇幅也很快從短篇小說擴充到長篇小說。
法國作家E.加博里奧的《勒魯菊案件》(1866)是一部極其成功的小說,有幾部續集。W.柯林斯的《月亮寶石》(1868)至今仍為英國最佳長篇小說之一。A.K.格林因發表《利文沃茲案件》成為美國最早的偵探小說家之一。澳大利亞作家F.休姆所著《雙座馬車的秘密》(1886)曾是一本極其暢銷的書。
在所有虛構的偵探中,以福爾摩斯最為著名。他與忠實而有些遲鈍的朋友華生醫生首次出現在柯南·道爾的小說《血字的研究》(1887)中,爾後由繼續出現在20世紀的這一類故事集中,如《回憶錄》(1894)和較長的《巴斯克維爾的獵犬》(1902)。福爾摩斯的偵探風格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以至柯南·道爾的逝世並沒有結束福爾摩斯的偵探生涯,一些作家常常根據原作提及的情節加以發揮,試圖繼承福爾摩斯的傳統。
20世紀初期出現了一批優秀的偵探小說,其中包括M.R.萊因哈特的《環形樓梯》(1908)、G.K.切斯特頓的《布朗神父的清白》(1911)及其他布朗神父的偵探小說。1920年,許多小說中偵探的名字變得家喻戶曉,如F.W.克勞夫茨的《桶子》(1920)中的檢察官弗倫奇;A.克里斯蒂的《斯泰爾斯神秘案件》(1920)中的波洛和《教區牧師住宅兇殺案》(1930)中的馬普爾小姐;D.L.塞耶斯的《誰的屍體》(1923)中的彼得·溫希爵爺;S.S.范·達因的《班森殺人事件》(1923)中的萬斯;以及F.丹奈和M.B.李合著的《羅馬帽子之謎》(1929)中的奎因。
在某種意義上,20世紀30年代是偵探小說的黃金時代。上面提及的偵探繼續出現嶄新的小說里。這一時期D.哈米特的作品也很流行,他根據自己當私人偵探的經歷撰寫短篇和長篇小說。其中著名的有描寫薩姆·斯佩德德《馬爾他黑鷹》(1930)。在哈米特的作品中,偵探的性格描寫變得與早期偵探小說中的推理一樣重要。《瘦子》(1932)風格較為傳統,塑造了尼克和查爾斯,增添了一對機智的夫婦的令人刺激的偵探故事。繼哈米特之後有R.錢德勒和R.麥克唐納,他們也側重描寫粗暴但富有人情味的偵探的性格。他們小說中的主角分別是馬羅和阿契爾。20世紀40年代末,M.斯皮蘭保留了哈米特等人那種硬漢派偵探小說的寫法,但在作品中著重描寫性和虐待狂,繼《我和陪審團》(1947)之後,這已成為公式,為他帶來驚人的收益。
20世紀30年代末,由於採用大量發行平裝書,偵探小說家變成巨富,他們之中,在美國有E.S.加德納,他小說中的律師梅森在法庭上破案;R.斯托特,塑造了身材肥胖、喜愛蘭花的偵探沃爾夫及其文雅的助手古德溫;F.洛克里奇和R.洛克里奇,他們描繪了另一對聰明的諾思夫婦。在法國,有G.西默農,他以連珠炮般的速度寫出一部又一部小說,使其小說中的主角檢察官梅格雷成為繼福爾摩斯之後最著名的偵探之一。其他繼承福爾摩斯的傳統或獨辟蹊徑的作家包括N.布萊克(詩人戴-劉易斯的筆名)、M.英尼斯、D.N.馬什、J.鐵伊,以及C.迪克森(即J.D.卡爾)。
美國神秘故事作家協會是一個旨在提高神秘故事包括偵探小說水準的專業團體,成立於1945年。它通過一年一度的授予優秀作品以埃德加·愛倫·坡獎發揮了重大影響。自冷戰出現以後,人們對間諜和國際陰謀的興趣增加,懸念小說對偵探小說的流行造成了一些不利影響,但坡和柯南·道爾的繼承者們仍擁有廣大讀者。
論述偵探小說的重要著作有H.海格拉夫的《殺人取樂》(1941;增訂本1968)以及J.巴曾與W.H.泰勒合著的《犯罪目錄》(1971)。
摘自:《不列顛網路全書·國際中文版》(基於The New Encyclopedia Britannica,1998年15版),北京: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9。
Ⅲ 電視劇交通警察至敏的扮演者張瑩的資料
1953年,他參加了影片《六號門》的拍攝。這是一部描寫解放前夕,華北某地搬運工在黨的領導下和封建把頭們做斗爭的影片。張瑩在該片中飾工人中先進分子李俊華。少年時的生活經歷使他對這一角色有著比較豐富的切身體驗,使他能較深刻地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在塑造李俊華時,他努力將這一人物勇敢誠摯的性格和成長過程有層次地、細致地刻畫出來,塑造了一個在黨的領導下成長起來的工人形象。拍攝階段,他與特約前來參加拍攝影片的天津搬運工親密無間地生活在一起,人們很難把他與那些工人們區別開來。在影片《六號門》中,張瑩開始顯示出自己朴實、剛毅、內在感情豐富的表演特色,被認為是很有希望的「硬派小生」。
隨後,他又在《沙家店糧站》中飾殘廢軍人、《董存瑞》中飾趙連長、《平原游擊隊》中飾司令員。其中,他在《董存瑞》中創造的我軍幹部趙連長的形象,受到好評。在創造這一形象時,張瑩沒有一般地從模仿人物的外在特徵入手,而是力求深入開掘和准確表現人物內心世界,注意刻畫角色的獨特個性。影片中,有趙連長批評董存瑞浪費子彈這樣一場戲,趙連長批評董存瑞,既嚴厲又慈祥,怎樣把握好分寸呢?張瑩努力調動自己在生活中的積累,他聯想起自己來攝制組前,在火車站批評兒子的情景:兒子不好好學習,他又急又恨;但自己長期在外,又不常見到兒子,心中不免湧上又疼又愛的感情,真是「恨鐵不成鋼」啊!張瑩把這種真切感受運用到趙連長的形象塑造中去,找到了趙連長在這場戲中愛恨交織的感情基調。趙連長越是愛董存瑞,越希望他快快成長起來,也就越為他浪費子彈而生氣,因此要嚴格地要求他,嚴厲地批評他;而當過分嚴厲的批評使董存瑞泣不成聲時,他又情不自禁地流露出象對待自己兒子那樣含蓄、真摯的疼愛。使這場戲演得朴實生動,感情真摯,層次分明。由於張瑩的努力,較好地完成了趙連長這一形象的塑造,體現了黨的教導在董存瑞成長過程中的作用,深化了作品的主題。影片映出後,受到贊譽。《董存瑞》榮獲「文化部1949年—1955年優秀影片」一等獎。張瑩獲演員一等獎。
面對榮譽,張瑩並不滿足已取得的成績。在拍攝完《董存瑞》後,許多導演紛紛邀他拍戲,但是,他放棄了這些拍片機會,於1955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專修班,以期在表演藝術上進一步深造。學習期間,張瑩努力加強理論修養,聯系多年的藝術實踐,回顧走過的路程,認真總結了經驗,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提高了自己的理論水平和表演技藝。恰在此時,張瑩被錯劃為右派,受到「開除黨籍,送北大荒勞動改造」的處理。一想到就要離開自己無限熱愛的黨,離開自己傾心追求的表演藝術,張瑩感到無法忍受。經過痛苦的熬煎和嚴峻的思考,張瑩沒有對生活失去信心,他在與妻子分別時說:我要「爭取重新入黨。」他懷著這樣的信念,在北大荒度過了極其艱苦的三年,時時處處仍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標准要求自己。1960年,他被摘掉右派帽子。
1960年,他到鞍山話劇團任導演、演員、藝委會委員。導演了歌劇《白毛女》,在話劇《雷雨》等劇中飾演角色,同時為話劇團的人材建設做出了貢獻。
1962年,他被調回「北影」,終於回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電影戰線。在攝影機前、水銀燈下,張瑩以熾熱的激情和忘我的精神投入銀幕形象創造中去。先後在《青年魯班》中飾書記、《紅色郵路》中飾社長、《紅河激浪》中飾反動軍官、《小兵張嘎》中飾羅金保。重返銀幕的喜悅和在坎坷經歷中積累的創作素材,使他的表演創造迸發出喜人的光彩,步入自己創作道路上的「黃金時代」。影片《小兵張嘎》中的羅金保則是他這一時期銀幕形象創造的代表作。
在《小兵張嘎》中,羅金保是我游擊隊偵察員,是主人公小嘎子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之一。影片中,羅金保是在以漢好身份做掩護執行任務時與嘎子相遇的。他根據劇本提供的這一情節,認真分析了羅金保這一角色在影片中的特點,決定「正戲反演」,即當羅金保以漢奸身份出現時,就演得外表上比漢奸還像漢奸,動作從容灑脫,還帶著一股匪氣;但是又藏而不露地在關鍵時刻細微地揭示出我偵察員的心理活動和感情變化。如在「小嘎子路遇羅金保」那場戲中,當小嘎子誤認為他是漢奸,從背後向他突然撲過來,高喊道:「打死你,狗漢奸」時,他正在給自行車打氣的雙手慢慢舉了起來,同時,用戴著墨鏡的眼睛餘光不動聲色地審視著身後的「襲擊者」,把羅金保的觀察、思索、判斷的過程准確有致地表達了出來;接著用一個干凈利索的動作把嘎子摔出了幾丈遠,表現出一個偵察員在緊急情況出現時的勇敢機智和豐富經驗;當他明白了小嘎子的身份和動機後,並不急於亮明身份,而是緊盯著嘎子,眼神慢慢發生著變化,由嚴陣以待到消除戒備,並逐漸流露出一種充滿著幽默的善意嘲笑。在嘎子明白了他的真實身份,喊道:「老羅叔,你要給我奶奶報仇」時,他真正動了感情,又流露出對嘎子真摯的同情與憐愛,從而使這一段戲,既有妙趣橫生的傳奇色彩,又有準確鮮明的性格刻畫,並有一定深度地揭示了人物的內心世界,既吸引人,又打動人,取得了較好的藝術效果。張瑩塑造的羅金保形象,真實自然,分寸適度,時代感強,個性鮮明,深受觀眾喜愛,是建國以後兒童故事片里成人形象中的佼佼者。
在「文化革命」中,他遭到迫害,於1969年6月3日病逝,終年四十五歲。1978年,對他的「錯劃」問題進行了改正。張瑩一生熱愛黨、熱愛藝術,為我國電影表演藝術的發展做出了貢獻。他塑造的真實感人的銀幕形象,將長久地存留在人們的記憶之中。
Ⅳ 商業大佬多才多藝,哪些歌曲被他們演唱過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大佬喜歡在年會上表演,馬雲的明星夢,既愛唱歌,又愛演電影。阿里20年,馬雲的朋克造型讓人大跌眼鏡。近期一向低調的張近東也一展歌喉,一首粵語歌引發熱潮。細數一下,這些年冒出來的大佬歌手還真是不少。
不難看出,互聯網大佬通常在公司年會或參加節目時唱歌,目的很單純——娛樂大眾。畢竟不能一直以高冷霸道總裁的形象示人,該放鬆就得放鬆。CEO的一系列才藝展示,不僅為了展示企業,更是為了提升士氣,增強員工凝聚力。雖是大佬們的才藝秀,但這背後體現得卻是企業員工激勵模式的轉變。
Ⅳ 電影《黃金時代》有沒有觸動到你
這是一部非常干凈、相當純粹的探知人性的大片,由於被冠於莫須有的「文藝片」的帽子,票房迄今尚未突破3000萬元,但這絲毫不影響其作為九、十月間最佳大片的位置,由於票房不太理想,國慶過後就可能會「下畫」了,因此想觀賞真正大片的影迷們千萬別錯過了,特別是女性朋友們(當然想洞悉人性、探究時代變遷的男士也很值得一看)應當抽空好好去看看,而且應當選擇在電影院看,因為其場景開闊,跨越的時空較廣,並非家裡的電腦屏幕所能承載得了的。
在為大家賞析《黃金時代》這部優秀影片前先打個小小的伏筆,不知是否機緣,筆者少年時在某一書店隨意買了一本連環畫《生死場》,第一次蒙蒙懵懵接觸到了「蕭紅」這個符號,其後念了高中看了《魯迅傳記》再次看到了「蕭紅與蕭軍 」的符號,當時還以為他們是兄妹倆,上大學後在圖書館對「民國四大才女」的稱號產生了好奇,細看榜單才知道蕭紅位列其中,其餘的三位分別是石評梅、張愛玲、廬隱,其中風流才女石評梅的廣播劇我在念高中時就細聽了,其與早期革命志士高君宇(孫中山的秘書,周恩來與鄧穎超的媒人,可惜英年早逝)凄美悲壯的戀歌(生如閃電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忽)永遠回盪於陶然亭上空,張愛玲更不消說了,近年來關於她的小說火得很。而最早映入眼簾的符號始終是蕭紅,但一直進入不了「其世界」。這心結一直盤纏了許多年,今天《黃金時代》終於為我們開啟了「蕭紅世界」,讓我們再次領略到了她們純真年代的真正的人性和真實的力量。
《黃金時代》為我們揭示了「生死場的時空密碼」、探視了「愛、溫暖與自由」的能量、剖析「純粹本真特立獨行」的灑脫及睿智、洞悉了「人與社會環境的動態柔性的適應 」等等,這並非黃金的時代,內心強大的蕭紅把它當成了自己的「黃金時代」!雖然在世人的眼裡,蕭紅的一生是極其凄慘和悲涼的,但或許其本人並不這么認為,她認為其一生充滿了「愛、溫暖與自由」,所以本影評通篇並無出現類似的詞眼。
奠定蕭紅文壇地位的小說就是《生死場》,她很小很早就對人的生與死有了通透的感悟,她認為人在世時,可與世間萬物接觸,感受各種生靈的悲歡離合(當然也包括自己的生存與生活),但死必須是自己一個人獨自去面對的。她的一生就是在這種豁達中花開花落直至歸西的,「發動機」就是其逆向性判斷與選擇,她選擇的是一種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一旦其偏離傳統軌道上路後,無論遇著什麼挫折和磨難,她都坦然自然地接受,而且從不後悔,更沒有退縮。蕭紅很早就解除了父親為其包辦的封建婚姻,踏上了眾叛親離的「不歸路」,期間其弟規勸她回歸「封建傳統世俗」,可是她毫不為所動,毅然決然地朝前邁步。
與其說《生死場》反映的是上世紀三十年代在日寇鐵蹄下東北人民的悲慘生活,毋寧說是作為悲觀色彩濃厚而又以樂觀主義者面貌出現的蕭紅的「生命預言書」,「生與死」本來就是一場考驗,生在艱難的環境里而心靈僵死,這生與死根本毫無區別;而倘若有一顆穿越時空、穿透社會的永不僵硬的心靈,即便身處戰火紛飛、飢寒交迫、食不果腹的年代、糟糕透頂的環境里,依舊怡然自得。蕭紅認為人之所以活著,就是因為有一個死不瞑目的東西維系著她,好像上天早已安排好,只等她觸動那個決定如何生、如何死的按鈕。蕭紅毫不猶豫開啟了這顆按鈕,她做好了准備,或者確切地說她根本不需要任何准備,就能純粹本真地生,隨遇而安地死。在其生的時空里遇到了不少良師益友、愛人情侶,這當中就有魯迅、蕭軍、端木等等,而巧合的是,其死同魯迅筆下祖父之死如出一轍,同是被庸醫所害。卒年31歲,黃金般的芳華,正如:「生如夏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真令人扼腕痛惜!
Ⅵ 中國神話傳說的作品目錄
序言1
導論篇
第一章2
神話不是空想出來的 / 神話的起源與勞動的關系 / 反抗神的神的出現
第二章5
神話和宗教的關系 / 宗教的起源 / 原始人的宗教觀念 / 圖騰主義 / 巫術 / 神話和宗教的區別以及它們之間互相推移的情況
第三章10
中國神話只存零星片段的原因 / 神話的歷史化 / 詩人和哲學家對於神話的保存與修改 / 歷史學家也有意無意保存了部分神話
第四章14
保存神話資料最多的一部古書:山海經 / 山海經各個部分的寫作時期 / 山海經是「古之巫書」 / 山海經的圖畫和文字 / 山海經有散漫和疏略的缺點 / 還有必要對這部書的文字方面做深入細致的研究
第五章20
神話對科學的啟迪之功 / 某些神話可稱為「幻想的科學」 / 中國神話在這方面的例子 / 「嫦娥奔月」 / 神話對客觀真理的探求引導人們走向科學文明
第六章24
中國神話的幾個鮮明特色:首先在神話中響徹了勞動的迴音 / 舍己為人、博大堅韌的精神是神話表現的另一個特色 / 反抗暴君專制、追求婚姻自由是神話進入階級社會後表現的兩大特色
第七章28
仙話侵入神話范圍造成的現象 / 「嫦娥奔月」是最早仙話化的神話 / 黃帝、禹和西王母神話的仙話化 / 東方和西方仙話的兩大來源 / 仙話不同於神話的精神實質 / 要根據不同情況區別對待不同的仙話:可列入神話考察范圍的四種仙話
第八章32
從狹義的神話到廣義的神話 / 後世產生新神話的客觀原因 / 古典派學者對神話與傳說的界說 / 傳說混稱為神話是神話走向廣義的第一步 / 廣義的神話是神話發展的必然趨勢 / 廣義的神話包含的內容 / 神話的簡明定義和它從古代到現代發展的情況
第九章35
中國神話對於後世的影響 / 詩經和楚辭 / 穆天子傳 / 宋玉高唐賦和神女賦 / 漢賦 / 漢魏六朝詩歌 / 唐人小說 / 李白、李賀、李商隱等人的詩 / 宋明小說 / 西遊記和封神演義 / 李汝珍鏡花緣 / 三本關於二郎神的神話劇 / 近代戲曲取材於神話者 / 郭沫若詩劇和魯迅小說 / 毛澤東詩詞
第十章41
神下地和人上天問題 / 神話因歷史神話化而有所增添 / 將一部分古代史還原為神話 / 整理神話工作中遇到的問題 / 循著歷史的線索去整理神話 / 整理工作是研究工作的一部分 / 整理神話的兩個步驟:連綴和熔鑄 / 熔鑄需要注意的兩件事
開辟篇
第一章46
屈原天問里提出的問題 / 混沌給儵忽鑿了七竅 / 陰陽二神經營天地 / 巨靈「造山川,出江河」 / 治理洪水受責罰的懶漢夫婦 / 鬼母吞吃她的兒子 / 鍾山的燭龍神 / 「人日」的由來
第二章51
龍狗盤瓠的故事 / 從盤瓠到盤古 / 盤古開天闢地 / 盤古的神力和變化 / 盤古和燭龍神 / 盤古的葬所
第三章56
諸神創造人類 / 漢畫里的伏羲和女媧 / 雷公的被囚和遇救 / 一顆牙齒的偉大作用 / 伏羲女媧在葫蘆里躲避洪水 / 哥哥和妹妹結婚 / 人類的由來
第四章62
華胥氏之國 / 雷澤邊上的巨人足跡 / 天梯的種種 / 都廣之野的建木 / 木神而兼生命之神的句芒 / 伏羲的創造和發明 / 「鑽木作火」的古老傳說
第五章68
伏羲的後代 / 廩君和四族人作斗爭 / 擲劍 / 坐雕花土船 / 鹽水女神蟲陣的包圍 / 廩君射鹽神 / 廩君建立夷城
第六章72
女媧摶黃土造人 / 女媧建立婚姻制度 / 高■神廟前的歡樂盛會 / 宇宙發生的一場大變動 / 「女媧補天」 / 「黃金時代」的上古 / 笙簧、蘆笙和「跳月」 / 栗廣之野的十個神人 / 女媧的隱退
第七章77
少昊誕生的神話 / 有趣的鳥的王國 / 被拋棄在大海里的琴瑟 / 少昊和蓐收的神職 / 國王丑受到了應得的懲罰 / 少昊的子孫後代 / 「大儺逐疫,窮奇食蠱」
第八章84
顓頊和禺強 / 顓頊叫重黎隔斷了天和地的通路 / 講究禮法的顓頊 / 顓頊的子孫後代和他的鬼兒子們 / 姑獲鳥 / 灶神窮蟬 / 彭祖長壽的秘密 / 顓頊叫豬婆龍演奏音樂 / 顓頊死後的奇怪變化
第九章92
神和人發生了距離 / 給人帶來災禍的奇禽怪獸 / 奇怪而於人無害的生物 / 葯用的動物和植物 / 熊穴、九鍾和■鼵 / 山林水澤的鬼神 / 善良的天帝帝台 / 吉神泰逢
第十章98
神國的一場大戰 / 共工的臣子:相柳和浮游 / 共工的幾個兒子 / 顓頊的暴政 / 共工和顓頊爭神座 / 共工怒觸不周山 / 不周山的命名 / 共工台的景象
第十一章102
大蟹和陵魚 / 歸墟里的五神山 / 海神而兼風神的禺強 / 龍伯國大人的開玩笑 / 仙山的傳聞
黃炎篇
第一章110
太陽神炎帝教人民播種五穀 / 炎帝在醫葯上的貢獻 / 炎帝的子孫後代 / 追隨赤松子升仙去了的炎帝的小女兒 / 帝女桑 / 巫山的朝雲和暮雨 / 瑤姬幫助大禹治理洪水 / 精衛填海
第二章117
黃帝和「皇帝」 / 昆侖山上的帝都 / 半天雲里的花園 / 視肉 / 火老鼠和火浣布 / 妖媚的武羅神 / 象罔找到了黃帝失落的玄珠 / 玄珠被震蒙氏女兒偷去了 / 玄珠變做了三珠樹
第三章124
五方的上帝 / 鼓和欽■謀殺葆江 / 受到懲罰的貳負的臣子危 / 神荼和郁壘 / 夜遊神 / 知道天地鬼神事情的白澤獸 / 黃帝的子孫 / 黃帝在西泰山會合天下鬼神 / 晉平公聽清角
第四章129
關於蚩尤的種種傳說 / 黃帝和炎帝的戰爭 / 蚩尤勸炎帝復仇 / 蚩尤發動苗民進攻黃帝 / 雙方軍隊的陣容 / 黃帝沖出大霧的包圍 / 魑魅魍魎怕聽龍吟聲 / 天女魃和應龍的戰功 / 被人們趕逐的旱魃 / 奇異的軍鼓
第五章137
幽都的守衛者 / 「誇父逐日」 / 誇父死後的遺跡 / 玄女傳授黃帝的兵法 / 黃帝殺蚩尤 / 楓林、鹽池和蚩尤墳 / 角抵戲 / 蚩尤和饕餮 / 上帝兒子們的隱憂
第六章143
慶祝勝利的「㭎鼓曲」 / 蠶神獻絲 / 蠶馬的故事 / 黃帝和嫘祖在蠶織事業上的貢獻 / 牛郎織女的故事 / 孝子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
第七章150
「愚公移山」 / 刑天創制樂曲 / 斷頭的刑天 / 黃炎戰爭的餘波
第八章155
傳說中黃帝的創造發明 / 伶倫和洪涯先生 / 「尹壽作鏡」 / 俞跗、雷公和歧伯 / 「蒼頡造字」 / 黃帝的游蹤 / 荊山腳下鑄造的寶鼎 / 黃帝乘龍升天 /廣成子的傳聞 / 寧封子火化登仙 / 馬師皇和其他仙人 / 素女為黃帝鼓瑟 / 「雞鳴天上、犬吠雲中」的趣劇
堯舜篇
第一章166
從甲骨文看帝俊的形貌 / 帝俊的妻子:太陽女神和月亮女神 / 帝俊和五采鳥交朋友 / 五采鳥、鳳凰和玄鳥 / 帝俊的竹林 / 帝俊的子孫後代 / 巧倕沒有地方使用他的巧
第二章171
帝嚳叫鳳鳥天翟表演舞蹈 / 「日尋干戈」的弟兄倆 / 夢吞太陽的帝嚳妃子 /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 / 寒冰上的棄兒 / 後稷教人民栽種五穀 / 後稷把天上百穀的種子帶到凡間 / 後稷的葬地
第三章177
喝野菜湯、吃糙米飯的堯 / 冥莢、萐蒲和貫月槎 / 神羊替法官皋陶斷案 / 一腳夔的音樂創作 / 驅妖除怪的重明鳥 / 仙人偓佺 / 擊壤老漢的議論 / 許由和巢父 / 關於丹朱的神話傳說
第四章184
瞽叟的怪夢 / 舜和象 / 孤兒的悲苦 / 舜做了天子的女婿 / 惡徒們的陰謀 / 大鳥從火煙里飛出 / 井底遁逃的龍 / 忠厚的哥哥和難為情的弟弟
第五章191
■手作畫 / 又一次陰謀失敗了 / 舜接受堯的考試 / 好心化除了惡念 / 舜彈五弦琴唱南風歌 / 舜的死 / 遺恨在湘江 / 關於委蛇的故事 / 鼻亭神 / 宵明和燭光 / 舜的子孫後代
羿禹篇(上)
第一章200
十個太陽給堯帶來的苦惱 / 日初生的景象 / 羲和媽媽伴送愛兒做一天的工作 / 孩子們的惡作劇 / 女巫的神通和本領 / 奇特的求雨儀式 / 凶惡的太陽曬死了女巫 / 帝俊派遣天神羿到下方為民除害
第二章205
羿射十日 / 羿殺猰■ / 羿和鑿齒戰斗 / 羿誅九嬰 / 大風慘死在羿的手上 / 羿斬殺巨蟒 / 羿捉住一隻大野豬 / 上帝不喜歡吃羿奉獻的野豬肉 / 羿和他的妻子嫦娥不睦 / 羿的漫遊
第三章211
羿和宓妃的遇見 / 詩人筆下描寫的宓妃 / 宓妃為什麼憂傷 / 風流浪盪的水神河伯 / 河伯娶婦 / 河伯給澹檯子羽羞辱了一頓 / 兩個家庭內部的紛擾 / 河伯的暗探們 / 羿射中河伯的左眼
第四章218
浪子回家 / 死神的陰影 / 西王母的傳說 / 弱水、炎火的昆侖山 / 羿向西王母求得不死葯 / 有黃替嫦娥算命 / 嫦娥奔月 / 美貌仙子變成了醜陋蛤蟆 / 月宮里凄涼的歲月
第五章223
走向潰滅之途的羿 / 逢蒙向羿學射箭 / 密林邊上的暗箭 / 羿死在桃木大棒的陰謀里 / 尺郭、終葵和鍾馗 / 萬鬼首領的宗布神
羿禹篇(下)
第一章230
歷史上洪水的記載 / 哀憐人民痛苦的鯀 / 貓頭鷹和烏龜的獻計 / 鯀偷取上帝的息壤去賓士洪水 / 鯀被火神祝融殺戮 / 虯龍禹的誕生 / 關於鯀的變化的種種傳說 / 鯀到西方去求醫 / 詩人的嘆傷
第二章237
禹受上帝的任命 / 禹會群神,逐共工 / 禹誅防風 / 河伯獻給禹治水的地圖 / 伏羲贈送玉簡給禹 / 鯉魚跳龍門 / 三門峽禹王治水的遺跡 / 禹降伏無支祁 / 錯開峽和斬龍台 / 巫山、靈山和雲雨山 / 伯益和他的鳥子鳥孫
第三章244
九尾白狐的獻瑞 / 禹和塗山氏的女兒結婚 / ■轅山下的熊和嵩高山下的石頭 / 禹游歷九州萬國 / 北極的仙鄉 / 禹殺九頭怪物相柳 / 大章和豎亥丈量大地的面積
第四章249
天帝賜給禹玄圭和神馬 / 禹鑄九鼎教人民辨認姦邪 / 秦始皇在泗水打撈寶鼎 / 禹治水的辛勞 / 禹的死 / 息壤的散落處 / 禹余糧
第五章253
大人和大人國的傳說 / 從小人國到人參果 / 觸氏和蠻氏的戰爭 / 長壽的大人和小人 / 君子國 / 軒轅國 / 白民國的乘黃和奇股國的花斑馬 / 三面一臂國、互人國 / 死了又活的無啟國 / 長生不死的仙葯的尋求
第六章260
結胸國和比翼鳥 / 交脛國 / 梟陽國的贛巨人 / 聰明的猩猩上了當 / 岐舌國 / 豕喙國和鑿齒國 / 三首國 / 長臂國 / 知書識禮的黑齒國 / 玄股國和雨師妾 / 毛民國 / 跂踵國 / 拘癭國和尋木 / 博父國 / 聶耳國 / 北海的諸神和奇麗的景物 / 無腸國 / 深目國 / 柔利國 / 鬼國和附近的鬼怪 / 長腳國 / 一臂國 / 三身國和榮山上的黃鳥黑蛇
第七章266
羽民國和卵民國 / ■頭國 / 厭火國 / 裸國 / 三苗國 / 臷國 / 射毒蟲當食品的蜮民國 / 貫胸國人的胸口上為什麼有一個洞 / 司幽國的有趣的男女 / 出產九尾狐的青丘國 / 勞民國 / 姑射國的仙人 / 盤瓠和犬戎國 / 肅慎國和奇怪的雄常樹 / 沃民國的歡樂景象 / 女子國 / 巫咸國 / 丈夫國 / 壽麻國和附近的兩個女巫 / 和鳳凰同住的孟鳥國
第八章272
蠶叢和魚鬼 / 溯流而上的怪屍 / 鱉靈治理洪水 / 望帝化鳥的傳說 / 金牛、力士和美女 / 李冰斗蛟 / 關於二郎神 / 人民祭祀李冰父子的盛況
夏殷篇
第一章282
大樂之野夏啟寫作的新歌劇 / 孟塗和血衣 / 啟的荒淫生活 / 童年時代的後羿 / 楚狐父教後羿射箭 / 灶台前的哀思 / 後羿和吳賀 / 「大野豬」和「黑狐狸」 / 寒浞和玄妻合謀殺死後羿 / 少康復國
第二章289
孔甲收養了一個平民的兒子 / 「破斧之歌」 / 龍和夏王朝的關系 / 劉累給孔甲吃死龍 / 孔甲受不了師門的抬杠 / 孔甲的死
第三章293
夏桀的荒淫生活 / 風沙埋葬了長夜宮 / 吃人的蛟妾 / 王城裡市民的歌聲 / 兩個太陽同時出現在黃河岸上 / 空桑中的嬰兒 / 有莘國嫁送姑娘 / 伊尹在湯王面前賣弄烹調本領
第四章298
殷民族的興起 / 王亥和王恆趕了牛羊到有易做生意 / 王亥進餐的圖畫 / 弟兄倆攪進了愛情的紛爭中 / 血染的床上王亥屍分為八 / 王恆向有易王索還被沒收的牛羊 / 河伯幫助上甲微滅了有易 / 有易被河伯變做搖民 / 草原的兒子們請河伯吃美酒和羊肉
第五章305
「網開三面」的湯王 / 湯王被囚禁在夏台 / 失寵的妹喜結交伊尹 / 湯王砍掉夏耕的腦袋 / 火神祝融放火燒毀夏桀的都城 / 暴君的窮途末日 / 湯王在桑林禱雨
第六章310
武丁的異夢 / 在傅岩尋訪到的賢人 / 「聖人窟」和「傅說星」 / 桀紂故事的類同 / 紂的儀表、力氣和辯才 / 酒池和肉林 / 殘酷的刑罰:炮格 / 暴君的種種暴行 / 被囚禁在羑里的周文王 / 父親喝了兒子的肉湯 / 有莘國的美女解救了危難 / 「吐子冢」
第七章318
近視眼的周文王 / 文王夢中的大賢 / 太史編替文王卜課 / 文王在渭水邊上遇見姜太公 / 姜太公的坎坷身世 / 關於太公遇文王的種種傳說 / 山神的女兒向文王訴苦
第八章322
姜太公贊助周武王興兵伐紂 / 伯夷叔齊和軍隊鬧了點小別扭 / 四海的海神和河伯雨師都來幫忙 / 八百諸侯月夜渡黃河 / 鷹鸇群飛在牧野的戰場上 / 暴君的畢命 / 關於妲己 / 首陽山二位賢人的結局
周秦篇(上)
第一章330
周昭王到南方迎接白色野雞 / 膠船的悲劇 / 化人引起了周穆王遊行天下的興趣 / 造父調教的八匹駿馬 / 周穆王在崦嵫山見到了西王母 / 偃師的靈巧手藝 / 徐偃王誕生的神話 / 周穆王平定了徐偃王的叛亂 / 昆吾割玉刀和夜光常滿杯
第二章339
周穆王的神性 / 高奔戎生擒猛虎 / 周宣王無辜殺杜伯 / 左儒為朋友而自殺 / 杜伯的鬼魂射死了周宣王 / 伯奇落進了後母的圈套 / 「履霜操」 / 水上歌聲感悟了昏暴的父親 / 伯奇化鳥 / 尹吉甫射殺後妻
第三章347
尹氏的大飯鍋 / 周幽王寵愛褒姒 / 太子宜臼嚇退老虎 / 兩條怪龍的神話 / 賣山桑弓和萁草袋的鄉下夫婦 / 孤女褒姒的奇特命運 / 烽火台上的大笑 / 悲劇的收場
第四章352
周靈王的胡須和昆昭台 / 萇弘想模仿姜太公的法術 / 神人施法變夏改寒 / 野貓頭沒有起到作用 / 「智多星」用了反間計 / 萇弘遭到車裂的慘禍 / 「碧血丹心」
第五章358
黑鶴跳舞,丟掉明珠 / 師曠拿琴撞晉平公 / 太子晉難倒叔向 / 師曠在殿堂下踏足 / 河東王喬和犍為王喬 / 緱氏山巔停駐的騎鶴仙人 / 崔文子向王子喬學仙 / 王子喬陵墓中的寶劍
第六章364
「子不語怪、力、亂、神」 / 叔梁紇舉千斤閘 / 關於孔子履的傳聞 / 孔子的力氣和射藝 / 孔子向師襄子學彈琴 / 使人「三月不識肉味」的韶樂 / ■羊是羊不是狗 / 防風氏的巨骨 / 「天將大雨,商羊鼓舞」 / 博學的孔子 / 七歲的項囊難倒了孔子
第七章373
孔子向老子問禮 / 三頭怪人守護瓊枝樹 / 貌似陽虎,孔子遭殃 / 公良孺拔大樹 / 孔子和子路共擒鰱魚精 / 杜三娘穿九曲明珠 / 孔子墳墓周圍的樹 / 孔子和七十二門徒悠遊在仙島上
第八章382
沒足的鼎像只船 / 顏淵揮劍斬蟒怪 / 徘徊山上的網羅 / 學生和老師比賽眼力 / 初進孔門的子路 / 「下士殺人懷石盤」 / 臨死還不願丟掉帽子 / 子貢的儀容和辯才 / 子貢奉命「調琴(情)」 / 野人妙語索還被扣的馬
第九章391
曾參和母親精神相感的程度 / 小棍子可以忍受,大棍子便得逃跑 / 殺豬的家庭教育 / 懂得鳥獸語言的人們 / 公冶長知鳥音關進監獄 / 雀兒報告軍情 / 以貌取人的差錯 / 澹檯子羽打掉河伯的威風 / 宰予被子路踢下大車
第十章400
一生下來就是白頭發 / 三尺木鑽鑽穿五尺石盤 / 「鐵杵磨成綉花針」 / 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 / 青羊肆上的青羊觀 / 墨子造的木鳶三天不落地 / 禽滑釐學到了守城的本領 / 楊朱門徒的詭辯術 / 墨子居然成了「仙人」
第十一章408
公輸般替楚王造「鉤」、「拒」 / 木鵲能飛不如車轄 / 公輸般乘坐木鳶去偵探宋城 / 十天十夜的長途行程 / 楚王攻宋不聽勸阻 / 殿堂上拿衣帶和木片模擬軍事演習 / 墨子說服了公輸般 / 想在宋國城樓下躲躲雨也不行 / 魯班的巧藝 / 門戶鋪首原是仿造螺螄 / 忖留神不敢出頭見魯班 / 敦煌魯般用巫術報了父親的仇 / 魯班和妹妹比賽修造趙州橋
周秦篇(下)
第一章418
伍子胥智嚇關吏 / 一夜頭白居然混過昭關 / 「蘆中人」和「漁丈人」 / 溧水沉沒的擊綿老處女 / 「一人之下」的勇士 / 吳市的吹簫行乞者 / 專諸刺王僚 / 菑丘■奮戰水神 / 要離折服菑丘■ / 要離刺殺王子慶忌
第二章428
闔閭舞鶴誘人殉葬死女 / 風湖子論劍 / 伍子胥鞭屍 / 夫差不忘報父仇 / 勾踐卧薪嘗膽 / 蹲在洞前學狗叫的范蠡 / 夫差營造姑蘇台 / 一雙神木四十丈長 / 關於西施的種種傳說 / 館娃宮和響屧廊 / 南林處女擊劍勝袁公 / 陳音論說弓弩的起源
第三章437
朝堂上生荊棘的勸諫 / 伍子胥的頭懸掛在吳都東門 / 越軍受到暴風驟雨的阻止 / 文種不聽范蠡的忠告 / 文種和伍子胥一起做了潮神 / 素車白馬站在潮頭的伍子胥 / 洞庭湖裡的范蠡魚 / 陶朱公救兒子 / 祝雞翁養雞登仙 / 祝雞翁和陶朱公
第四章446
干將莫邪鑄造寶劍 / 吳鴻扈稽的血釁成金鉤 / 王妃生產的鐵和吃鐵怪獸的鐵膽腎 / 楚王借口殺干將 / 眉間尺覓得寶劍報父仇 / 黑衣服漢子的奇計 / 煮不爛的勇士頭 / 三頭相咬的壯觀 / 「三王墓」
第五章455
吳王膾餘、膾殘和王餘魚 / 東海黃花魚的來源 / 紫玉和韓重 / 服食菖蒲的韓終和韓終李 / 宋康王作無頭冠 / 十二個字的謎語 / 青陵台上蝴蝶飛舞 / 「烏鵲歌」 / 相思樹和韓朋鳥
第六章463
動物也喜歡聽音樂 / 「方子春先生」在海上 / 伯牙和鍾子期 / 寧戚喂牛夜半唱歌 / 齊桓公用人不疑 / 五張羊皮贖回百里奚 / 華堂上老嬤嬤的歌聲 / 簫聲把白鶴孔雀都引來了 / 鳳凰台上的簫聲 / 華山玉女洗頭盆
第七章470
鬼谷先生的門徒 / 蘇秦張儀辛苦尋師 / 奇特的畢業考試 / 兩個童子變成野雞飛去 / 大梓樹中跳出青牛 / 「烏頭白,馬生角」 / 燕太子丹冒險回國 / 田光先生品評勇士 / 荊軻能忍小辱 / 太子丹禮待荊軻 / 荊軻刺殺秦王 / 異樣的琴音救了命 / 「白虹貫日」只貫了一半
第八章479
縹緲的仙山傳說 / 安期生吃的大棗子 / 不死草救活了大苑的冤死者 / 宛渠國的螺舟 / 徐福求仙一去不還 / 大翮山和小翮山 / 神女向秦始皇臉上吐唾沫 / 驅山填海的王勤 / 海神替秦始皇豎柱 / 「地市」的奇聞
第九章487
驅山鐸和趕山鞭 / 萬喜良「一人能抵萬民亡」 / 冬瓜里的女嬰兒 / 失足落水的姻緣 / 孟姜女尋夫拍干一條河 / 小烏鴉替孟姜女引路 / 哭崩的長城下面白骨縱橫 / 秦始皇替允婚的孟姜女辦三件事 / 孟姜女殉夫自沉鴨綠江
第十章495
阿房宮、長狄和翁仲 / 建造始皇冢需要的大石頭 / 埋葬的工人在墳里寫「怨碑」 / 由拳縣淪陷成了湖泊 / 端溪縣的龍母 / 關於秦始皇的神話傳說種種
追憶痴迷於神話研究的袁珂先生袁思成502
出版後記509
Ⅶ 我國古代還有哪些發明
孔明燈、龍骨水車、地動儀、紙、鐵犁等。
1、孔明燈
孔明燈又叫天燈,俗稱許願燈,又稱祈天燈。是一種古老的中國手工藝品,在古代多做軍事用途。現代人放孔明燈多作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親手寫下祝福的心願,象徵豐收成功,幸福年年。一般在元宵節,中秋節等重大節日施放。
相傳五代(公元907-960)時,有一名叫莘七娘的女子,隨丈夫在福建打仗時,她曾用竹篾紮成方架,糊上紙,做成大燈,底盤上放置燃燒著的松脂,燈就靠熱空氣飛上天空,用作軍事聯絡信號。
這種松脂燈,在四川稱孔明燈。相傳這種燈籠的外形像諸葛亮戴的帽子,因而得名孔明燈。
另一種說法是相傳是由三國時的諸葛亮所發明。當年,諸葛亮被圍困於平陽,無法派兵出城求救。孔明算準風向,製成會飄浮的紙燈籠,繫上求救的訊息,其後果然脫險,於是後世就稱這種燈籠為孔明燈。
2、龍骨水車
龍骨水車亦稱「翻車」、「踏車」、「水車」,省稱「龍骨」。漢族歷史上的灌溉農具,流行於我國大部分地區。這種提水設施歷史悠久。因為其形狀猶如龍骨,故名「龍骨水車」。
其結構是以木板為槽,尾部浸入水流中,有小輪軸一。另一端有小輪軸,固定於堤岸的木架上。用時踩動拐木,使大輪軸轉動,帶動槽內板葉刮水上行,傾灌於地勢較高的田中。
後世又有利用流水作動力的水轉龍骨車,利用牛拉使齒輪轉動的牛拉翻車。以及利用風力轉動的風轉翻車。廣東等地用手搖的較輕便,施於田間水溝,稱「手搖拔車」。
3、地動儀
地動儀是中國東漢科學家張衡創造的傳世傑作。張衡所處的東漢時代,地震比較頻繁。張衡對地震有不少親身體驗,為了掌握全國地震動態,他經過長年研究,終於在陽嘉元年(公元132年)發明了候風地動儀,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動儀。
地動儀有八個方位,每個方位上均有口含龍珠的龍頭,在每條龍頭的下方都有一隻蟾蜍與其對應。任何一方如有地震發生,該方向龍口所含龍珠即落入蟾蜍口中,由此便可測出發生地震的方向。
漢順帝陽嘉三年十一月壬寅(公元134年12月13日),地動儀的一個龍機突然發動,吐出了銅球,掉進了那個蟾蜍的嘴裡。
當時在京師(洛陽)的人們卻絲毫沒有感覺到地震的跡象,於是有人開始議論紛紛,責怪地動儀不靈驗。
沒過幾天,隴西(今甘肅省天水地區)有人快馬來報,證實那裡前幾天確實發生了地震,於是人們開始對張衡的高超技術極為信服。隴西距洛陽有一千多里,地動儀標示無誤,說明它的測震靈敏度是比較高的。
但由於歷史久遠張衡地動儀已經失傳,只留下一百多字的文字記載。
4、紙
紙,用植物纖維製造,能任意折疊用來書寫的片狀物。紙是書寫、印刷的載體,也可以作為包裝、衛生等其他用途,如列印紙、復寫紙、衛生紙、面紙等等。纖維無規則交叉排列的紙發明源於中國。
最早的紙在2200年前,西漢初期已有了紙,但還是很粗糙,不被廣泛應用。公元105年,東漢蔡倫改進後,被認為是現代造紙術的鼻祖。
華夏殷商時期,發明了文字,開始用甲骨作為書寫材料,春秋時期又發現和利用竹片和木片以及縑帛作為書寫材料。但由於縑帛太昂貴,竹片太笨重,於是便產生了紙。
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 ,造紙術與指南針,火葯,印刷術一起,給中國古代文化的繁榮提供了物質技術的基礎。紙的發明結束了古代簡牘繁復的歷史,大大地促進了文化的傳播與發展。
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西漢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發現最早的紙漿紙。
5、鐵犁
鐵犁最早出現在中國的春秋戰國時期。河北易縣燕下都遺址和河南輝縣都出土過戰國時期的鐵犁鏵。鐵犁鏵的發明是一個了不起的成就,它標志著人類社會發展的新時期,也標志著人類改造自然的斗爭進入一個新的階段。
漢代的農具鐵犁已有犁壁,能起翻土和碎土的作用。當鐵犁在17世紀傳入荷蘭以後,引發了歐洲的農業革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孔明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龍骨水車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紙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鐵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地動儀
Ⅷ 小學六年級練習題(答案)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注釋】: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詳.少府縣尉的別稱."蜀州"一作"蜀川".城闕指京城長安.三秦:今陝西省關中地區,古為秦國,項羽在滅秦後,曾將秦地分為雍,塞,瞿三國,稱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別是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比鄰:近鄰.曹植《贈白馬王彪》:"丈夫四海志,萬里猶比鄰."這里化用其意.
【簡析】:這是王勃的一首贈別名作,它和一般送別詩充滿傷感情調迥然不同,有一種奮發有為的精神.詩中第五六兩句更使友情升華到一種更高的美學境界.全詩抑揚頓挫,壯闊謹嚴,是五律的典型作品.從平仄,押韻來看,這首詩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對仗上卻和後來標準的五律有異,即首聯對仗,頷聯散行.這正表明初唐律詩還沒有定型的特點.
【作者小傳】:王勃(649-676)字子字,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號稱"初唐四傑".他們力求擺脫齊梁艷風,擴大詩歌的題材,表現積極進取的精神和抑鬱不平的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注釋】:詩題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陝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陽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潤濕.
陽關:在今甘肅省敦煌西南,為自古赴西北邊疆的要道.
【簡析】:這首詩語言朴實,形象生動,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別之情.唐時即被譜成《陽關三疊》,歷代廣為流傳.
《芙蓉樓送辛漸》
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注釋】:芙蓉樓:據《一統志》載:"芙蓉樓在鎮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晉潤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蘇省鎮江市.清代,在王昌齡謫居地龍標(今湖南省黔陽縣)也建有芙蓉樓.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鮑照《白頭吟》中"直如朱絲繩,清如玉壺冰"句意.
【簡析】:這首詩令人千古傳誦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壺",表白了自己永遠純潔無瑕的心.
【作者小傳】:
王昌齡(698-756)字少伯,京兆長安人.詩擅長七絕,被稱"七絕聖手".能以精煉的語言表現豐富的情致,意味渾厚深長.其邊塞詩很著名.有《王昌齡集》.
《贈王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1]煙花三月下揚州.[2]
孤帆遠影碧空盡,[3]唯見長江天際流.[4]
【注釋】:之:去,往. 廣陵:揚州. 意思是: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1]故人:老朋友,這里指孟浩然. 西辭:辭,辭別.西辭,由西向東行.
意思:作者在黃鶴樓和老朋友辭別了.
[2]煙花:指艷麗的春景. 下:順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爛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順流 直下到揚州去.
[3]孤帆:單獨的一條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盡:沒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隻船越走越遠,遠遠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際:天邊.
意思:只看見浩盪的長江水,滾滾向天邊流去.
【簡析】:這首送別詩,大約寫於開元二十年(732)前後.詩人的摹景寫情,出語不凡,使人贊嘆!第三四句既是寫景,更是寫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長江水永遠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1]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干百丈冰,愁雲慘淡萬里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台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注釋】: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簡析】:這是天寶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輪台寫的一首送別詩.營中送別,大雪紛飛,這是一個很特異的環境.詩人以奇特的比喻,豐富的想像和對實景多層次的描繪,使人感到充滿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見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讀者心中.
【作者小傳】:岑參(715-770),南陽(今屬河南)人.天寶進士,曾隨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後又往來於北庭,輪台間.官至嘉州刺史,卒於成都.長於七言歌行.所作善於描繪塞上風光和戰爭景象;氣勢豪邁,情辭慷慨,語言變化自如.有《岑嘉州詩集》.
第四節 宋人送別詞
《雨霖鈴》[1]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2]
都門帳飲無緒,[3]留戀處,[4]蘭舟催發.[5]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6]
念—去去千里煙波,[7]暮靄沈沈楚天闊.[8]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晚風殘月.
此去經年,[9]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10]
【注釋】:[1]此調原為唐教坊曲.相傳唐玄宗避安祿山亂入蜀,時霖雨連日,棧道中聽到鈴聲.為悼念楊貴妃,便采作此曲,後柳永用為詞調.又名《雨霖鈴慢》.上下闋,八句,仄韻.
[2]驟雨:陣雨.
[3]都門帳飲:在京都郊外搭起帳幕設宴餞行.無緒;沒有情緒,無精打采.
[4]留戀處:一作"方留戀處".
[5]蘭舟:據《述異記》載,魯班曾刻木蘭樹為舟.後用作船的美稱.
[6]凝噎:悲痛氣塞,說不出話來.一作"凝咽".
[7]去去:重復言之,表示行程之遠.
[8]暮靄:傍晚的雲氣.沈沈:深厚的樣子.楚天:南天.古時長江下游地區屬楚國,故稱.
[9]經年:一年又一年.
[10]風情:男女戀情.
【簡析】柳永多作慢詞,長於鋪敘.此詞表現作者離京南下時長亭送別的情景.上片紀別,從日暮雨歇,送別都門,設帳餞行,到蘭舟摧發,淚眼相對,執手告別,依次層層描述離別的場面和雙方惜別的情態,猶如一首帶有故事性的劇曲,展示了令人傷心慘目的一幕.這與同樣表現離情別緒但出之以比興的唐五代小令是情趣不同的.北宋時柳詞不但都下傳唱,甚至遠及西夏,"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避暑錄話》).柳詞盛行於市井巷陌,同他這種明白曉暢,情事俱顯的詞風不無關系.
柳永在詞史的地位:柳詞在題材方面不局限於士人的情感,時見市井氣息,在詞的描寫內容方面有所拓寬;柳永在詞調使用方面多有嘗試(宋詞調 880,柳用百餘),尤致力於慢詞,善在文字轉折處用強有力的仄聲字,用來承上啟下,成為語氣轉換的樞紐,讓人有"潛氣內轉","搖曳生姿"之感,整部作品渾然一體,豐富了詞的形式體制;柳詞長於鋪敘,白描,語言清新自然,在寫作技巧方面都後世有很大的影響.傳情自然真摯.
《踏莎行》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注釋】:侯館,能遠望之樓.熏,香氣.平蕪,平坦草地.
【簡析】:歐陽修的意義:一代儒宗(詩文言志)而致力於娛賓遣興的小詞(詞以抒情),有開創風氣之功;歐詞成花間詞之餘風,於詞藝提高有貢獻.
陳亮【水調歌頭】
送章德茂大卿師虜
不見南師久,謾說北群空.
當場只手,畢竟還我萬夫雄.
自笑堂堂漢使,得似洋洋河水,依舊只流東.
且復穹廬拜,會向篙街行.
堯之都,舜之壤,禹之封,
於中應有,一個半個恥臣戎.
萬里腥膻如許,千古英靈安在,磅礴幾時通
胡運何須問,赫日自當中.
【注釋】:謾,無理,輕視.北群空,謂沒有良馬,借喻沒有良才.當場只手,猶言獨擋一面.篙(gao稿)街,漢時長安城內少數民族及外國使者居住之所."堯之都"三句謂中原地區是堯舜禹傳下來的神聖疆土.壤,土地.封,疆域.磅礴,指浩大的正氣.赫,火赤貌.
【評析】:此詞為送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送章德茂使金作.這是一首通篇都洋溢著強烈民族自豪感和抱有必勝信心的詩詞.不見南師久兩句-長久不見南宋北伐,不要以為宋朝就沒人(才)了.當場只手兩句-稱贊章德茂能獨當一面,是個傑出的使節.自笑三句-以黃河之水不變東流方向來勉勵章德茂為國爭光.且復穹廬拜兩句-現在姑且向金主低頭,他們早晚會被宋朝消滅.藁街-長安城內,外國使者居住地.陳湯斬郅支單於,奏請:"懸頭藁街蠻夷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於中兩句-其中一定會有以向異族稱臣為羞恥的志士.萬里一句-感嘆金人佔領地域的廣闊.千古英靈-泛指古代締造祖國,保衛祖國的英雄人物.
【作者小傳】:陳亮(1143-1194),字同甫.他具有積極的處世精神,一生沒做過官.他對寫作的意見是:大凡論不必作好言語,意與理勝,則文字自然超眾.故大手之文,不為詭異之體,而自然宏富;不為險怪之磁,而自然典麗.奇,寓於純粹之中,巧,藏於和易之內,不善學文者,不求高於理與意.
張元干【賀新郎】
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
夢繞神州路,悵—秋風連營畫角,故宮離黍.
底事昆侖傾砥柱,九地黃流亂注 聚—萬落千村狐兔.
天意從來高難問,況—人情易老悲難訴.
更南浦,送君去.
涼生岸柳催殘暑.耿斜河,疏星淡月,斷雲微度.
萬里江山知何處 回首對床夜語.
雁不到,書成誰與 目盡青天懷今古.
肯—兒曹恩怨相爾汝.舉大白,聽金縷.
【注釋】:待制,皇帝的侍從官.新州,治所在廣東新興縣.神州,古稱中國為"赤縣神州",此指中原地區.畫角,號角上塗了彩色,故稱畫角.底事三句謂:為何會天崩地塌,洪水泛濫,萬落千村,狐兔成群呢九地,九州之地,意謂遍地.狐兔,此以喻敵人.天意句:杜甫《暮春江陵送馬大卿公恩命追赴闕下》詩:"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難訴,一作"如訴". 耿斜河,明朗的天河.斜河,一稱斜漢,即天河.萬里江山,胡銓受貶的遠方.回首,不堪回想.白居易《招張司業詩》:"能來同宿否聽雨對床眠."此指與胡聚會的往事.雁不到,謂書信難通.相傳北雁南飛,止於衡陽.懷今古,懷古傷今.金縷,【賀新郎】詞調的異名.
【簡析】:《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集部詞曲類》贊曰:"慷慨悲涼,數百年後,尚想其抑塞磊落之氣."
【作者小傳】:張元干(1091-約1170),也作張元干,福州人.字仲宗,自號蘆川居士,真隱山人.詞風豪放,為辛派泀人之先驅.著有《蘆川詞》,《蘆川歸來集》.
辛棄疾【木蘭花慢】
席上呈張仲固帥興元
漢中開漢業,問此地,是耶非
想劍指三秦,君王得意,一戰東歸.
追亡事,今不見,但—山川滿目淚沾衣.
落日胡塵位斷,西風塞馬空肥.
一編書是帝王師,小試去征西.
更—草草離筵,匆匆去路,愁滿旌旗.
君思我,回首處,正—江涵秋影雁初飛.
安得車輪四角,不堪帶減腰圍.
【注釋】:劍指三秦:指劉邦佔領三秦事.追亡事,指蕭何追韓信事.一編書是帝王師:《史留侯列傳》載張良在下邳圯(移)上老父出一遍書《太公兵法》示張良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 小試去征西謂,張仲固西行任興元帥只是小試其技.車輪四角,陸龜蒙《古意》:"願得雙車輪,一夜生四角."指盼望車子把行人留下的意思.帶減腰圍,《古詩》:"思君令人老,衣帶日已緩."
第四節 送別詩詞常見意象
意象:詩詞中常用以傳達詩人或詞人思想情感的,旨意或情感色彩相對穩定的物象或圖景.
長亭,南浦,楊柳,美酒
此外又如:殘陽,西風,畫角,鷓鵠,春風,秋月,落葉,殘紅,敗荷,江水,細雨,秋蟬 蘭舟
第四章 詠史懷古詩詞論析
第一節 詠史懷古詩詞的含義和歷史淵源
詠史懷古詩詞:表面在"歷史事件"或"往古人事",其旨意卻在借古諷今,所謂借古人之酒杯,澆自家之塊磊.
詠史懷古詩的藝術特徵:"詩"與"史"的結合:文學性(虛)與歷史性(實)的統一;"詠史"與"言志"的結合:對現實政治的強烈關注;"古"與"今"的結合:多維的時空組合,今—古——今
第一首文人五言詠史詩:東漢班固《詠史》
左思《詠史》八首
詠史
鬱郁澗底松,離離山上苗.
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
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金張籍舊業,七葉珥漢貂.
馮公豈不偉,白首不見招.
【注釋】:鬱郁:草木茂盛貌.離離,下垂貌.世胄(皺):高門貴族的子弟.金張:匈奴人金日磾(低),張安世均為劉徹貴臣,其後代數世為官.珥,這里作插解.貂,冠上作裝飾用的貂尾.
第二節 唐代詠史懷古詩
初唐詠史懷古詩:陳子昂.盛唐代表作家為王維,李白,杜甫,如李白《登金陵鳳凰台》,杜甫《蜀相》,《八陣圖》.中唐劉禹錫《烏衣巷》,《西塞山懷古》,白居易《長恨歌》.晚唐李商隱,杜牧
燕昭王陳子昂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台.
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
【注釋】:萬歲通天二年(697),武後派建安郡王武攸宜北征契丹,陳子昂隨軍參謀.武攸宜出身親貴,全然不曉軍事.陳子昂屢獻奇計,不被理睬, 剴切陳詞,反遭貶斥,徒署軍曹.作者有感於燕昭王招賢振興燕國的故事,寫下了這首詩歌.燕昭王,是戰國時並國的君主.公元前三一二年執政後,廣招賢士,使原來國勢衰敗的並國逐漸強大起來,並且打敗的當進的強國-齊國.
"南登碣石館,遙望黃金台".碣石館,即碣石宮.燕昭王時,梁人鄒衍入燕,昭王築碣石親師事之."黃金台"也是燕昭王所築.昭王置金於台上,在此延請天下奇士.未幾,召來了樂毅等賢豪之士,昭王親為推轂,國勢驟盛.以後,樂毅麾軍伐齊,連克齊城七十餘座,使齊幾乎滅亡.
詩人寫兩處古跡,集中地表現了燕昭王求賢若渴禮賢下士的明主風度.從"登"和"望"兩個動作中,可知詩人對古人何等嚮往!當然,這里並不是單純地發思古之幽情,詩人如此強烈地推崇古人,是因為深深地感到現今世路的坎坷,其中有著深沉的自我感慨.
次二句:"丘陵盡喬木,昭王安在哉 "抒發了世事滄桑的感喟.詩人遙望黃金台,只見直人太不平的丘陵上長滿了喬木,當年置金的台已不見,燕昭王到哪裡去了呢這表面上全是實景描寫,但卻寄託著詩人對現實的不滿.為什麼樂毅事魏,未見奇功,在燕國卻做出了驚天動地的業績呢道理很簡單,是因為燕昭王知人善任.因此,這兩句明謂不見"昭王",實是詩人以樂毅自比而發的這牢騷,也是感慨自己生不逢時,英雄無用武之地.作品雖為武攸宜"輕無將略"而發,但詩中卻將其置於不悄一顧的地位,從而顯示了詩人的豪氣雄風.作品最後以弔古傷今作結:"霸圖今已矣,驅馬復歸來."詩人作此詩的前一年,契丹攻陷營州,並威脅檀州諸郡,而朝廷派來征戰的將領卻昏庸,這怎麼不叫人為國運而擔憂因而詩人只好感慨"霸圖"難再,國事日非了.同時,面對危局,詩人的安邦經世之策又不被納用,反遭武攸宜的壓抑,更使人感到前路茫茫.
"已能"二字,感慨至深.這"驅馬復歸來",表面是寫覽古歸營,實際上也暗示了歸隱之意.神功元年(697),唐結束了對契丹的戰爭,此後不久,詩人也就解官歸里了.
【簡析】:這篇覽古之詩,一無藻飾詞語,頗富英豪被抑之氣,讀來令人喟然生慨.杜甫說:"國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胡應麟《詩藪》說:"唐初承襲梁隋,陳子昂獨開古雅之源."陳子昂的這類詩歌,有"獨開古雅"之功,有"始高蹈"的特殊地位.
【登幽州台歌】
陳子昂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注釋】:幽州台:又稱燕台,史傳為燕昭王為招攬人才所築的黃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興縣.
【簡析】:武則天萬歲通天元年(696),契丹李盡忠反叛,武則天命建安王武攸宜率軍討伐,陳子昂隨軍參謀,到了東北邊地.武攸宜根本不懂軍事, 陳子昂進諫,不僅沒被採納,反而被貶斥,因此登幽州台抒發失意的感慨.全詩以廣闊的胸襟,慷慨悲涼的情調,感時傷事,弔古悲今,不假修飾,其立意,氣勢和思想,感情,千百年來一直引起人們強烈的共鳴.
【登金陵鳳凰台】
李白
鳳凰台上鳳凰游,鳳去台空江自流.
吳宮花草埋幽徑,晉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注釋】:鳳凰台:故址在今南京鳳凰山.吳宮:三國時吳國的宮殿.三山:在今江寧縣西南,江濱有三峰並峙.二水:當指因白鷺洲而分開的江水.白鷺洲:在南京市西南江中,當即今江心洲.
【簡析】:這首詩是作者天寶年間,因被排擠而離開長安,南遊金陵時作.在寫法上有意仿效崔顥的《黃鶴樓》.比較而言,有的說未分勝負,有的說氣魄略遜.但此詩自然奇巧,並表現了政治上非常失意的心情.
《八陣圖》
杜甫
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簡析】:東晉時的豪華宅第衰落,昔日燕子飛進尋常百姓家,使人產生無窮的感慨.
劉禹錫《西塞山懷古》
王浚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
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
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
從今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
【注釋】:西塞山:在今湖北省大冶縣東.王浚(俊):晉武帝時益州刺史,受命征吳,造大樓船,直取吳都,吳帝孫皓奉表請降.
【簡析】:這是一首懷古的詩,表明國家統一是人心所向,告誡要防止歷史上分割局面的重演,寫得含蓄,貼切,自然.
杜牧 《過華清宮》
長安回望綉成堆,
山頂千門次第開.
一騎紅塵妃子笑,
無人知是荔枝來.
宋代詠史懷古詞
詠史懷古詩的藝術特徵:"詩"與"史"的結合:文學性與歷史性的統一;"詠史"與"言志"的結合:對現實政治的強烈關注;"古"與"今"的結合:多維的時空組合
【憶秦娥】李白
簫聲咽,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王安石【桂枝香】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
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
歸帆去棹斜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
彩舟雲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
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
六朝舊事如流水,但—寒煙衰草凝綠.
至今商女,時時猶唱,後庭遺曲.
【注釋】:案:《臨川先生歌曲》"猶唱"作"猶歌".《歷代詩余》卷一百十四引《古今詞話》"畫圖"作"圖畫","芳草"作"衰草".宋人楊湜《古今詞話》雲:"金陵懷古,諸公寄調於【桂枝香】,凡三十餘首,獨介甫最為絕唱.東坡見之,不覺嘆惜曰:'此老乃野狐精也.'" 門外樓頭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門外韓擒虎,樓頭張麗華." 後庭遺曲指《玉樹後庭花》曲.
蘇軾【念奴嬌】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
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
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
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
羽扇綸巾,談笑間,強虜灰飛煙滅.
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
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注釋】:胡寅《酒邊詞序》:"詞曲者,古樂府之未造也.……名之曰曲,以其曲盡人情耳,方之曲藝猶不逮焉,其去曲禮則益遠矣.然文章豪放之士鮮不寄意於此者,遂亦自掃其跡,曰謔浪遊戲而已.唐人為之最工者,柳耆卿後出,掩眾制而盡其妙,好者以為不可復加.及眉山蘇軾一洗綺羅香澤之態,擺脫綢繆宛轉之度,使人登高望遠,舉首浩歌而逸懷浩氣,超然乎塵垢之外.於是花間為皂吏,柳氏為輿台矣."
周邦彥【西河】
金陵懷古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
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
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
空餘舊跡,郁蒼蒼,霧沈半壘.
夜深月過女牆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 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
向—尋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
【注釋】: 佳麗地,指金陵,謝眺《入朝曲》:"江南佳麗地,金陵帝王州".檣,桅桿.斷崖,臨水的山崖.霧沈半壘,霧氣遮蓋了半座營壘.女牆,城上的小牆.淮水,指秦淮河.
【簡析】:此詞主要隱括劉禹錫的兩首詩,《烏衣巷》,《石頭城》:"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孤城寂寞回.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牆來."
姜夔【永遇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
雲隔迷樓,苔封很石,人向何處
數騎秋煙,一篙寒汐,千古空來去.
使君心在,蒼崖綠嶂,苦被北門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飲,大旗盡綉熊虎.
前身諸葛,來游此地,數語便酬三顧.
樓外冥冥,江皋隱隱,認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州耆老,南望長淮金鼓.
問當時依依種柳,至今在否
【注釋】:
迷樓:在揚州,為隋煬帝下江南時所建.鎮江與揚州隔江相望.
很石:北固山甘露寺中的一塊石頭,據說孫權和劉備曾經坐在上面共商大計.
使君:指辛棄疾,辛曾任福建安撫使.這時稼軒已在上饒隱居逾十年,故稱之「心在蒼崖綠嶂」.
北門:指鎮江,當時是抗金的北疆門戶.
有尊中酒差可飲:東晉桓溫曰,"京口酒可飲,箕可使,兵可用."這里以桓溫喻稼軒.
認得征西路:桓溫曾拜征西大將軍.稼軒是從山東退到江南的,熟悉北方的山川形勢,他自已也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說,「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作者小傳】姜夔(1155 -1221 )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父知漢陽縣,夔幼隨宦,往來沔,鄂幾二十年.淳熙間,客湖南,蕭德操愛其詞,妻以兄子,因寓湖州,自號白石道人.會上書乞正太常雅樂,得免解,訖不第,以布衣終.他的詞屬婉約派,風格清峻,音調諧婉,多寫愛情,或自傷身世.有《白石詞》,《白石道人詩》傳世.
宋·張炎《詞源》卷下:"姜白石詞如野雲孤飛,去留無跡."宋·黃升《中興以來絕妙詞選》卷六:"白石道人,中興詩家名流,詞極精妙,不減清真樂府,其間高處,有美成所不能及."
清·汪森《詞綜》序:"西蜀南唐而後,作者日盛,宣和君臣,轉相矜尚,曲調愈多,流派因之亦別.短長互見,言情者或失之俚,使事者或失之伉.鄱陽姜夔出,句琢字練,歸於醇雅.於是史達祖,高觀國羽翼之;張輯,吳文英師之於前;趙以夫,蔣捷,周密,陳允衡,王沂孫,張炎,張翥效之於後,譬之於樂,舞箾至於九變,而詞之能事畢矣."清·周濟《宋四家詞選》序論:"白石脫胎稼軒,變雄健為清剛,變馳驟為疏宕.蓋二公皆極熱中,故氣味吻合.辛寬姜窄,寬故容藏,窄故斗硬."清·劉熙載《藝概》卷四:"白石才子之詞,稼軒豪傑之詞.才子,豪傑,各從其類愛之,強論得失,皆偏辭也.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卷二:"姜堯章詞,清虛騷雅,每於伊鬱中饒蘊藉,清真之勁敵,南宋一大家也.夢窗,玉田諸人,未易接武."
第五章 詠物詩詞論析
唐以前詠物詩
詠物詩詞的定義
特點:不粘不脫
《橘頌》為第一篇詠物詩
二,建安時期:詠物詩代表詩人劉楨《贈從弟》,如其二
贈從弟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風.
風聲一何盛,松枝一何勁.
冰霜正慘凄,終歲常端正.
豈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劉楨( -217)字公幹,東漢東平(今屬山東)人.為曹操丞相掾屬.其詩風格勁挺,不重雕飾.今存詩十五首.有《劉公幹集》.
三,北朝時期:謝眺"宮體詩":乏寄託
第二節 唐詠物詩的特點
描繪生動,新穎傳神(物)
二,不求形似,遺貌取神(神)
杜甫《房兵曹胡馬》
胡馬大宛名,鋒棱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王維《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
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
紛紛開且落.
三,以物擬人,移情於物(情)
四,借物抒懷,詠物鳴志(志)
駱賓王 《在獄詠蟬並序》
余禁所禁垣西,是法廳事也,有古槐數珠焉.雖生意可知,同殷仲文之古樹,而聽訟斯在,即周召伯之甘棠.每至夕照低陰,秋蟬疏引,發聲幽息,有切嘗聞.豈人心異於曩時,將蟲響悲於前聽.嗟乎,聲以動容,德人以象賢.故潔其身也,稟君子達人之高行,蛻其皮也,有仙都羽化之靈姿.候時而來,順陰陽之數, 應節為變,寄藏用之機.有目斯開,不以道昏而昧其視,有翼自薄,不以俗厚而其真.吟喬樹之微風,韻姿天縱,飲高秋之墜露,清畏人知.仆失路艱虞,遭時微徽.不哀傷而自怨,未搖落而先衰.聞蟪蛄之流聲,悟平反之已奏,見情沿物應,哀弱羽之飄零,道寄人知,憫餘聲之寂寞.非謂文墨,取代幽憂雲爾.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余心.
【注釋】:
詩中"深"又作"侵","不堪"又作"那堪".西陸:指秋天.《隋書·天文志》載"日循黃道東行,……行東陸謂之春,行南陸謂之夏,行西陸謂之秋,行北陸謂之冬."南冠:楚國的帽子,這里是囚犯的代稱.《左傳·成公九年》載:"晉侯觀於軍府,見鍾儀,問之曰:'南冠而摯者誰也 '有司對曰:'鄭人所獻楚囚也.'".玄鬢:指蟬.古代婦女將鬢發梳為蟬翼之狀,稱之蟬鬢,這里以蟬鬢稱蟬.白頭吟:樂府曲名.
【簡析】:這首詩是駱賓王任侍御史時,因上書縱論天下大事,得罪了武則天,蒙冤下獄後作.詩中以蟬的高潔為自己力辯.
【作者小傳】:駱賓王(640-684)今浙江義烏人.為"初唐四傑"之一,有《駱臨海集》.
五,詠物寓理,物理渾然(理)
羅隱 《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
無限風光盡被占.
採得百花成蜜後,
為誰辛苦為誰甜
【作者小傳】羅隱(833-909),字昭諫,餘杭(今屬浙江)人.一說是新登(今浙江桐廬)人.本名橫,因十次考進士,沒考上,改名為隱.後入鎮海軍節度使錢鏐幕,遷節度判官,給事中等職.詩多諷刺現實之作,多用口語,一些作品流傳於民間.
第三節 宋人詠物詞
宋人詠物詞的代表作家:北宋蘇軾,周邦彥,南宋辛棄疾,姜夔,吳文英,王沂孫等
溫庭筠 【更漏子】
玉爐香,紅蠟淚,偏照畫堂秋思.
眉翠薄,鬢雲殘,夜長衾枕寒.
梧桐樹,三更雨,不道離情正苦.
一葉葉,一聲聲,空階滴到明.
【作者小傳】溫庭筠(812—870)原名岐,字飛卿,太原人.政治上一生不得意,官僅國子助教.其詩辭藻華麗有《溫庭筠詩集》,又名《金荃集》.
蘇軾 【水龍吟】 (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似花還似非花,也—無人惜從教墜.
拋家傍路,思量卻是,無情有思.
縈損柔腸,困酣妖眼,欲開還閉.
夢—隨風萬里,尋郎去處,又—還被鶯呼起.
不恨此花飛盡,恨—西園落紅難綴.
曉來雨過,遺蹤何在 一池萍碎.
春色三分,二分塵土,一分流水.
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Ⅸ 介紹我國的一個名族,不少於400字。幫幫忙,我會給分的
不可以復制我的!誰復制打誰
土家族絕大部分居住在湖南永順、龍山、保靖、古丈以及湖北省來鳳、利川、鶴峰、咸豐、宜恩一帶及四川省。人口570.42萬(1990年第4次人口普查)。
土家族自稱「畢茲卡」(意為本地人),有自已的語言,土家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接近彝語支。大多數人通漢語,目前只有為數不多的幾個聚居區還保留著土家語。沒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漢文。崇拜祖先,信仰多神。
主要從事農業。織綉藝術是土家族婦女的傳統工藝。土家族的傳統工藝還有雕刻、繪畫、剪紙、蠟染等。土家織錦又稱「西蘭卡普」,是中國三大名錦之一。
土家族愛唱山歌,山歌有情歌、哭嫁歌、擺手歌、勞動歌、盤歌等。傳統舞蹈有「擺手舞」、「八寶銅鈴舞」及歌舞「茅古斯」。樂器有嗩吶、木葉、「咚咚喹」、「打傢伙」等。
禮儀主要有:見面要互相問侯,家有來客,必盛情款待。若有是逢年節到土家人家裡做客,主人還會拿出雪白的糍粑去烤,待烤得兩面金黃開花時,吹拍干凈,往裡灌白糖或蜂蜜,雙手捧給客人。有的地方給客人吃糍粑還有些講究,即把烤好的糍粑給客人後,客人不得吹拍火灰,要接過就咬,這時主人會搶回去吹打拍凈,蘸上糖再給客人。
1957年9月成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1984年11月設立四川省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日常食俗 土家族日常主食除米飯外,以包穀飯最為常見,包穀飯是以包穀面為主,適量地摻一些大米用鼎罐,煮或用木甑蒸而成。有時也吃豆飯,即將綠豆、豌豆等與大米合煮成飯食用,粑粑和團饊也是土家族季節性的主食,有的甚至一直吃到栽秧時,過去紅苕在許多地區一直被當成主食,現仍是一些地區入冬後的常備食品。土家族菜餚以酸辣為其主要特點。民間家家都有酸菜缸,用以腌泡酸菜,幾乎餐餐不離酸菜,酸辣椒炒肉視為美味,辣椒不僅是一種菜餚,也是每餐不離的調味品。豆製品也很常見,如豆腐、豆豉、豆葉皮、豆腐乳等。尤其喜食合渣,即將黃豆磨細,漿渣不分,煮沸澄清,加菜葉煮熟即可食用。民間常把豆飯、包穀飯加合渣湯一起食用。土家族平時每日三餐,閑時一般吃兩餐;春夏農忙、勞動強度較大時吃四餐。如插秧季節,早晨要加一頓「過早」,「過早」大都是糯米做的湯圓或綠豆粉一類的小吃。據說「過早」餐吃湯圓有五穀豐登、吉祥如意之意。土家族還喜食油茶湯。
節慶、禮儀食俗 土家族民間十分注重傳統節日,尤其以過年最為隆重。屆時家家戶戶都要殺年豬,染成紅、綠色,晾乾而成),做綠豆粉、煮米酒或咂酒等。豬肉合菜是土家族民間過年、過節必不可少的大菜。每年農歷二月二日稱為社日,屆時要吃社飯。端陽節吃粽子。糯米粑粑是土家族民間最受歡迎的食品之一。重陽節打粑粑,女兒「坐月」送粑粑,修房上樑拋粑粑。節日里饋贈親友,一般也都是互送粑粑。除糯米粑粑外,還有高梁粑粑、小米粑粑、包穀粑粑等。臘肉是土家族的上等大菜。冬至一過,將大塊的豬肉用鹽、花椒、五香粉腌制好,吊掛在火炕上,下燒柏樹枝田,煙熏而成。有的戶臘肉存放兩三年。切成塊狀的臘肉,肉質緊湊,呈殷紅色,噴香誘人。逢年過節或親朋臨門,滿桌的菜餚中,正上方必擺臘肉。土家族十分好客,平時粗茶淡飯,若有客至,夏天先喝一碗糯米甜酒,冬天就先吃一碗開水泡團饊,然後再以美酒佳餚待客。一般說請客人吃茶是指吃油茶、陰米或湯圓、荷包蛋等。湖南湘西的土家族待客喜用蓋碗肉,即以一片特大的肥膘肉蓋住碗口,下面裝有精肉和排骨。為表示對客人尊敬和真誠,待客的肉要切成大片,酒要用大碗來裝。無論婚喪嫁娶、修房造屋等紅白喜事都要置辦酒席,一般習慣於每桌九碗菜、七碗或十一碗菜,但無八碗桌、十碗桌。因為八碗桌被稱勺吃花子席,十碗的十與石同音,都被視為對客人不尊,故迴避八和十。土家族置辦酒席分水席(只有一碗水煮肉,其餘均為素菜,多系正期前或過後辦的席桌)、參席(有海味)、酥扣席(有一碗米面或油炸面而成的酥肉)和五品四襯(4個盤子、5個碗,均為葷菜)。入席時座位分輩份老少,上菜先後有序。土家族的飲酒,特別是在節日或待客時,酒必不可少。其中常見的是用糯米、高梁釀制的甜酒和咂酒,度數不高,味道純正。
祭祀食俗 土家族過去迷信鬼神,崇拜祖先,每逢年節都要大敬祖先,初一、十五也要進行小敬。祭祖的食品有豬頭、團饊、粑粑、雞鴨和五穀種等。有的在每餐飯前,先用筷子夾少量的菜插在飯上敬默一會兒,表示請已故先人先吃,然後自己才開始食用,農歷六月六日為祭土王,每個村寨都要設擺手堂,將豬頭、果品等祭品放擺手堂前。十月朔日祭冬,宰雞鴨設筵宴客。此外,土家族還敬灶神、土地神、五穀神、豕官神,在修房造屋時祭魯班,祭品除酒魯班,祭品除酒肉外,還要一隻大公雞。
典型食品 土家族人最愛吃粑粑(糍粑)臘肉、油茶等食品,此外還有:合菜,土家族逢年過節最常吃的菜,時常同包穀燒酒一起上桌;團饊,土家族風味小吃,用糯米飯加工後炸制而成,常用來泡水當茶為客人洗塵;綠豆粉(米粉),用大米綠豆等原料製成;油炸粑,又名油香或「燈盞窩」,是以大米、黃豆為主要原料炸制而成。
Ⅹ 請大家推薦些好看的歷史書 如 明朝那些事 竊明之類的謝謝誒
《原來這才是春秋》(唯一不能缺席的王朝)!!!
如果提一個問題,中國歷史上哪一個朝代最不可缺失?如果我們只能留下一個朝代,應該留下哪一個?
清朝?零分;明朝?零分;宋朝?1分;唐朝?2分;漢朝?3分,接近答案了。
正確答案是:春秋戰國,也就是東周。
為什麼這樣說?了解春秋就知道了。
如果沒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姓什麼,因為中國一半以上的姓氏都在春秋形成。翻翻《百家姓》,就明白有多少個姓氏的老祖宗是春秋人。趙錢孫李,周武鄭王,沒有春秋,就沒有百家姓。
如果沒有春秋,你可能不知道自己的祖師爺是誰,因為中國一半以上行業的祖師爺來自春秋。魯班是木匠的祖師爺,這一點人人都知道。還有呢?飯店的祖師爺、讀書人的祖師爺、廚師的祖師爺、鹽販子的祖師爺、甚至性工作者的祖師爺等等,原來都是來自春秋。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不知道幾千年來該讀什麼書,我們也不知道禮義廉恥是什麼意思,因為孔子來自春秋。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就不知道道教是什麼意思,同樣也沒有《道德經》,因為老子是春秋人。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也不知道法治是什麼意思,因為法家的始祖管子是春秋人。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就不知道怎樣打勝仗,因為《孫子兵法》的作者孫武就是春秋人。
如果沒有春秋,我們寫文章就不會生動,因為一半以上的成語典故來自春秋故事。
好像,如果沒有春秋,就沒有現在的中華文明。
這不是危言聳聽,這是事實。
幾千年來,我們不就是在春秋祖先們的蔭庇下過來的嗎?
我們一向輕視春秋那段偉大的歷史,一直認為那是一段混亂的歷史,其實正因為有了這段歷史,才給我們留下了人類歷史上最輝煌的遺產。
只有了解了春秋,你才能知道祖先們有多麼的偉大,他們的偉大,絕對超越你的想像。當然,也有人的荒淫,同樣超過你的想像。
在偉大的周公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之後,春秋戰國作為一個百家爭鳴的舞台,給了無數英雄們表現的機會。
從鄭庄公的忍到越王勾踐的忍,你可以發現中華民族的忍耐力是多麼的可貴;從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到范蠡幫助越國滅吳,你能看到祖先們的治國之術;從老子的「道德經」到孔子的「四書五經」,你能看到古人處世和治學的態度是多麼的高明;從孫子兵法到商鞅變法,你又能看到國家富強的不同路徑。
春秋時期,爾虞我詐的國家關系與如今的國際形勢如此的接近,弱肉強食的諸侯吞並充滿了無恥和暴力,秦晉之好背後的背信棄義,晉楚爭霸決戰中原時恢宏的戰爭場面絕不亞於此後的任何一場戰爭,名目繁多的「挾天子以令諸侯」、「一國兩制」、「南聯盟」等等都在那個時候出現。
當然,還有自相殘殺的鄭國四兄弟、養鶴的衛懿公、亂倫的齊襄公、愚蠢的仁義道德者宋襄公、野心家慶父等等反面人物,各型各色的人和事充斥著那個無限精彩的歷史舞台。
春秋五霸,誰是真正的霸主?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仁義、誠信、武力,什麼是稱霸天下的第一要素?春秋會告訴你。
春秋的精彩還在於他的真實,每個人真實的一面都得到真實的記錄,那時的史官是足以震懾國君的,不需要為誰粉飾,不需要為誰篡改歷史,這不像後來宋朝、明朝的史官,給後人留下了一大堆謎團。
春秋時期,有內戰,有外戰,兩百多年間,戰爭接近兩百次,消滅國家將近一百個。戰爭不僅考驗了中華民族,也鍛煉了中華民族。那是中國對外擴張最為猛烈的一個時期,齊國向東、晉國向北、楚國向南、秦國向西,四大強國的擴張使得華夏版圖至少擴大了一倍以上,奠定了中國今天龐大領土的基礎。
我們多數人只知道中國有一個聖人,就是孔聖人。但是,春秋的歷史告訴你,孔聖人心目中的聖人是誰,一個是周公,另一個是管仲。孔夫人是對的,與周公和管仲相比,他不過是小巫見大巫。
周公奠定了中華文明的基礎,以德治國、以法治國都從他那裡開始,政治上的無神論「以德配天」也從他那裡開始,中國社會制度的基礎是由他打下來的。而管仲將周公的思想發揚光大,他是儒家、法家、道家、兵家等等諸家的創始人,你現在可能不信,但是了解春秋之後,你不能不信。
什麼是以人為本?什麼是以民為天?什麼是和諧社會?管仲都會告訴你。
不僅如此,管仲還告訴你什麼是內閣責任制,怎樣控制通貨膨脹,怎樣保護環境,怎樣實行義務教育,怎樣保護言論自由,怎樣實現社會保障和福利體系……
看到這里,你會感嘆,你會驚訝,那是因為你之前沒有了解春秋。
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偉大的聖人中的聖人是一個逃兵,是名副其實的「管跑跑」。可是,這無損於他的偉大。還有,歷史上最偉大的一段友誼就是「管鮑之交」,那絕對可以令你感慨萬分。
孔子說過:沒有管仲,我們就該披散頭發,裸露膀子,做野蠻人的奴隸了。
有人評說:中國之所以衰落,就是因為尊孔子而不是尊管子。
如果孔子在世的話,他一定會承認這一點的,因為他是一個誠實的人。
我們不是熱衷於國學嗎?
國學是什麼?
國學就是春秋。
不是嗎?
難道不是嗎?
了解春秋,你一定會承認這一點。
《原來這才是春秋》這本書豈止是好,簡直就是好到爆!!!你看了以後一定不會後悔的!就像《明朝那些事兒》一樣!
-----------------------------------------------------------------------------
《流血的仕途》
《流血的仕途》讀完讓人感到驚心動魄,它不但在講歷史,講古人的智慧,更是在講人性。它不是那種看起來跟我們沒什麼關系的歷史著作,也不是隨處可見的通俗讀物,而是通過對歷史畫面的描述,讓讀者受到啟發,有所收獲。
自古以來,人們就認為李斯是一人個復雜的人。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贄在《史綱評要·後秦紀》中說,李斯「是聖是魔,未可輕易評說」。可見,李斯不是一個簡單的人,一兩句話說不清楚。
《流血的仕途》里有一種向上的精神,這種精神讓人心潮澎湃,不可阻擋。正如胡適所言:李斯的「有為」思想,影響了中國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我想,也許不光是狹義的「知識分子」,現在的公務員、經理人、老闆、學生等等,讀曹升這本書,都必將受益匪淺。
布衣李斯,年過三十,前途渺茫,西行入秦,差點死掉。後逢偶然之機,躋身秦相呂不韋三千門客;又冒殺頭之險,贏得秦王信任。其後數年,斯受命於王,小心翼翼,隱忍待發,幕後助秦王間六國,削重臣,奪軍權,震宗室,將少年贏政一步步推向權力之顛。面對超級強悍的秦始皇,周旋於呂不韋,嫪毐這樣權傾天下的競爭對手之間,李斯韜光養晦,蓄積勢力,於不知不覺中崛起為大秦決定性人物。曹升之書,以心證史,彷彿親歷。
《流血的仕途》透析千年不變的中國式職場規則
李斯這個人,地球人都知道,他是大秦帝國僅次於秦始皇的二號人物、華夏千古第一宰相。他和秦始皇掃六合、統文字,完成了中國歷史上「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也影響中國2000多年來的歷史進程。
對於他的一生,古往今來,眾說不一。
有人說他好,在司馬遷的《史記》里,曾寫到當時的「俗議」,也就是大眾的議論,說李斯是因為「極忠而死」。也有人說他壞,同是在《史記》里,司馬遷把「老鼠哲學」這頂帽子,往李斯的頭上一蓋,這一蓋就是幾千年,從此,李斯成為了一個所謂的投機分子。
可是,讓我疑惑的是,一個人經歷了三十四年艱辛卓越的仕途生涯,一步一步走向位及人臣之位,如此傳奇人物,真的是一個投機分子么?如果這算投機,那投機的過程也太漫長了吧!一個投機分子,能忍這么多年?還有一點,一個岌岌無名的小人物,面對秦始皇這樣強悍的千古帝王,難道僅僅靠投機,就能夠最終崛起?
最近我看到的這本《流血的仕途?李斯與秦帝國》,終於揭開了我心中關於李斯一生在險惡仕途上的生存秘密。說是仕途生存,也可以說是職場生存,只不過這個職場,比我們日常生活里所面臨的職場,不可同日而語。我們干不好是丟工作,李斯們干不好,是丟腦袋。這種動就丟腦袋的工作,李斯們幹得確實是嘔心泣血,幾乎算是為我們積累了一套鑽石版的「古代職場MBA教材」。所以,《流血的仕途》這本書,其實不僅在說歷史,更是在字里行間講述做人、做事的一些核心問題。
在李斯年輕時,他不過是個在楚國小城上蔡管糧倉混日子的小吏,飽食終日,無所事事。如本書作者曹升所言:李斯在二十多歲時,出於對人生價值的敏感,對個體存在的焦慮,最後竟義無返顧地走出了小城上蔡,來到秦國都城咸陽,開始為夢想而冒險,為命運而奮斗,最終竟從貧賤的布衣,躍為大秦帝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並影響了中國未來兩千多年的政治格局。
李斯當初的舉動,類似於一個突然決定離開故鄉開始「北漂」的現代年輕人。在這本書里,作者曹升要講的就是李斯在他開始「秦漂」之後,如何伺機擠進了當時秦國丞相呂不韋三千門客之一,後來又如何冒著殺頭之險,贏得年輕嬴政的信任,小心翼翼受命於王,幕後助秦王間六國、削重臣、奪軍權、震宗室,將少年嬴政一步步推向了權力之顛……而李斯本人,面對超級強悍的大老闆秦始皇,周旋於呂不韋,嫪毐這樣權傾天下的競爭對手,竟於不知不覺中崛起為大秦決定性人物。
通觀全書,李斯是一個一輩子只堅持做兩件事情的人。
第一、一生堅持為大老闆秦始皇提供「增值服務」。從秦始皇還沒成人開始,李斯就從長遠的角度出發,堅定地選擇了站在秦始皇身邊支持他。按說,李斯三十三歲才開始步入仕途,年齡偏大,起點又低,這個時候,如果不抓住機會,趕緊往上爬,以後也許就沒機會了。可是,李斯寧願等!李斯為什麼等?因為他覺得只有秦始皇才是可靠的,如果他跟了呂不韋,一時風光而已,但最終不會有大前途。李斯抵制了諸多誘惑,寧願默默無聞的替年輕的嬴政做幕後工作,蓄積力量,最終成就大事,更贏得了秦始皇一輩子的信任。
第二、對自己競爭對手在想什麼,李斯永遠一清二楚。在《流血的仕途》中,作者把李斯這一點敘述得相當精彩:「他對呂不韋的研究是如此透徹,以致於他完全有資格在世上任何一所大學里開設呂學講座,我敢保證,就連呂不韋本人,也會迫不及待地前來聽講,而且一節課也捨不得落下。」李斯以一個小人物身份步入仕途,面對的又是如呂不韋這等如此強悍的競爭對手,如果不充分了解對方,李斯取而代之的可能性不要說是零,那是連做夢都不敢想的事情。但李斯不僅想了,而且還做到了。做到的原因,關鍵在於他極為清楚競爭對手哪天會下去,而他自己,又該在何時出現。
李斯除了一生堅持做以上兩件事情外,還有一點,更讓人萬分佩服,那就是決策。
一條成功的路,其實就是靠一個個正確的決策串聯起來的。
不要輕視每一條決策,因為每一條失敗決策的背後,都可能讓你從此失去再翻身的機會!李斯的決策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的每一次決策,從來都是「面向未來」的,而不是「著眼眼前」的。他不跟甘羅搶風頭,後來甘羅被呂不韋秘密害死;他不跟隨呂不韋,呂不韋最後被秦始皇賜死;他不跟隨嫪毐,嫪毐後來造反,李斯親自為其執刑……總之,在秦始皇死之前,李斯的每條決策,幾乎全對。就是這些幾乎全對的決策,創造了這一奇跡:讓李斯從一介布衣,躍為大秦帝國第一丞相之位。
然而,在沙丘密謀里,李斯在與趙高的較量中,最後被迫立胡亥為帝,大秦從此走向毀滅,李斯也因此而成為歷史上最被爭議的人物。我更願意認為:這就是命。當時不管立誰為帝,李斯都將不會好過。要怪,就怪秦始皇死得太早,竟然在旅遊途中翹了辮子。想必當時的李斯,內心早已惶然,在仕途上,沒有提前為自己想後路的人,一般都會死得很慘。可是秦始皇才50歲,李斯又豈敢為自己想後路?李斯要想後路,那秦始皇對他豈可還能信任?所以我說:李斯之死,命也。
《流血的仕途》這本書,把一個小人物的崛起歷程,寫得絲絲入扣,入木三分。他不僅是在寫歷史,也在寫中國的文化,他是一本歷史之書,也是一本人學之書。所以,這本書在坊間、在機關、在職場如此被追捧,有很多人一買就是幾十本送人,不是沒有道理的。這個道理,就是《流血的仕途》能告訴你如何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下正確的去做事情、做選擇。
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雖然裡面有精華,也有糟粕,但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它們都是外來文化不可替代的。在中國做人做事,其中的玄機,在現代的管理學上一定學不到。如果你在中國嚴格按照現代管理學來辦事情,對不起,吃虧的肯定是你。而《流血的仕途》這本好看的書,不僅可以讓你讀到來源於正史讓人驚心的歷史,更可以讓你學到你平時在經管書里看不到的處世做事技巧。
難怪,地產大亨潘石屹如此評價這本書:《流血的仕途》讀完讓人感到驚心動魄,它不但在講歷史,講古人的智慧,更是在講人性!
《萬曆十五年》
1976年有一件事情,值得我們敘說從前。這一年夏天,美籍華裔歷史學家黃仁宇先生用英文完成了他那部後來影響世界的著作《1587,無關緊要的一年》,翻譯成中文便是《萬曆十五年》。未曾料想到的是,這樣一部書稿,為尋找出版幾經周折,延宕多年後英文本才由耶魯大學在1979年出版。
而中文版也幾經審閱,起死復生地遲至1982年在中華書局付梓。這部兩種不同文字版本的歷史書應市後,隨即在東西兩域暢銷,談論的文章很多,影響廣泛。對這書的讀後感嘆,多是贊譽有加,總起來說的一句話,便是「原來歷史可以這樣寫」,那原因想必很少有人這樣觀察歷史,當然也很少有人這樣寫作歷史。「社會強制被作為公正的替代品,總是自上而下地施加壓力」成為書中的名言,被復敘和引用。那年黃仁宇先生五十八歲,迄今已是三十年前。
從特徵上說,《萬曆十五年》將看似枝微末節,易於被歷史學家忽略的小事,有序地聯系起來,於風調雨順的昇平景象里,找到那些微妙平淡的糾葛,成為日後天翻地覆的歷史誘因,由以證明政治的混亂實為人禍。
在這本書中,我們讀到戚繼光、張居正、海瑞、申時行、李贄等人的一些行為舉止,給歷史留下的影響,更可看出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雖說國泰民安,海瑞仍敢於在一封公開奏摺里批評嘉靖皇帝「虛榮、殘忍、自私、多疑、愚蠢」,這需要大無畏的勇氣,以及知識賦予的獨立人格。
我們民族視氣節和正義比生命重要的傳統意識,促使有見識的少數人士,在時代的緊要關頭,成為當時和後世的楷模。
從歷史的角度糾正西方觀念
關於這本書,作者自己也有所談論。這里摘引幾段《自序》,便知道作者的寫作和認知態度:「這本《萬曆十五年》,意在說明十六世紀中國社會的傳統的歷史背景,也就是尚未與世界潮流沖突時的側面形態。
有了這樣一個歷史的大失敗,就可以保證沖突既開,恢復故態決無可能,因之而給中國留下了一個翻天覆地、徹底創造歷史的機緣。「這其實是長話短說,黃仁宇先生在書中,還留有許多歷史評論:」中國以道德代替法律,我已經批評得很透徹。但是現下仍有很多西方人士,以為西方的法律即是道德的根源。這種誤解,也待指摘。
比如西方所謂『自由』及『民主』,都是抽象的觀念。務必透過每一個國家的地理及歷史的因素,才行得通。「黃先生從歷史的角度,說出自己的預見。
新近的這版「增訂紀念本」里,補入美國著名作家厄普代克(黃譯作「歐蒲台」)刊發在《紐約客》的書評《萬曆:漫長的怠政時代》。這篇文章由徐衛東先生翻譯,文字處理上不帶常見的外語腔調,譯敘的詞句流暢妥帖。書評文中有一段話最為精到:「本書相當於一紙訴狀。簡而言之,帝國的官僚們一意保持傳統與穩定,從而喪失了主動性,甚至不惜行事不公。」厄普代克馳騁美國文壇數十年,算是一員老將。他對中國明朝歷史素無研究,但說出的話卻很中肯:「黃先生告訴我們,明朝的特徵在於『依靠意識形態作為統治手段;意識形態充斥了帝國的各個方面,無論從強度還是廣度來說,都是空前未有』。」用今天的眼光看,明朝必然走向滅亡的原因很多,但最重要的因素,還在集權的皇帝身上。
曲折的出版歷程
這本用去三十年而成就的書,出版問世卻頗有波折。這故事被黃仁宇寫在《<萬曆十五年>和我的大歷史觀》文章里,敘述得風雲莫測。中文版由黃苗子轉呈中華書局時,交到當時的責任編輯傅璇琮手上,經沈玉成進行文辭潤色,才成為我們今天讀到的這個樣子。傅、沈二先生都是古典文學研究專家,都曾任職中華書局,日後傅璇琮出任中華書局總編輯,沈玉成則去了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要多說幾句的是,沈先生早已去世,他的文章輯為《沈玉成文存》在中華書局出版。對這兩位為出版《萬曆十五年》多有貢獻的先生,我們惟有敬仰與深懷謝忱。
這里不妨談談該書的中文版台灣本。中文版在內地由中華書局出版後,大約兩年後,也即1984年,陶希聖先生從中華書局獲得台灣版授權。陶氏是胡適的學生,早年曾參加「五四運動」,民國時期研修中國社會史,出版過著作《中國政治思想史》,創辦《食貨》半月刊,參與過若乾重大歷史事件,是有名的政治家。對這部論述中國明代政治社會的歷史著作,自然比較看重。是年陶氏86歲,仍力爭在自己的食貨出版社印刷《萬曆十五年》繁體版,文字仍按內地版不變,按說應是台島上的第一個版本。之後八年時間里,食貨初版印了25刷。改二版後,延到今年,又有印刷50次的記錄,這總共75次印刷到底印數多少,實在無法統計,只由此看出這書所受到的歡迎。
食貨版的書後,增入一篇《陶希聖讀後記——君主集權制之末路》,泛談中國歷史上政治體制,行文不長。
據陶老先生所說,寫此讀後記是著者函屬「加一兩行文字或題簽於卷首」。陶文前面有一段評論,說得很有意思:「黃仁宇博士這本書,以萬曆十五年為定點,選擇幾個人物與幾件公案,隨意隨筆,邊敘邊議,將有明一代的社會、政治、經濟、思想,好像一串串念珠一樣,連鎖起來,讓讀者從頭到尾,一顆顆數下去,不忍放手。無怪乎這本篇幅不大的英語著作,連同幾種語文譯本,成為今日文史學暢銷一時的讀物。」引述在此,內地讀者藉以多幾分對該書的認識而已。
中國最早的歷史文學書,可以說現在之所以會出現這么多的,像《明朝那些事兒》這樣的歷史文學書,都是拜他所賜,算得上是歷史文學書的開山鼻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