笠: 用竹子做的帽子。 斗笠,又名笠帽、箬笠。 遮陽光和雨的帽子,有很寬的邊沿,用竹篾夾油紙或竹葉棕絲等編織而成。 在江南農村一帶,幾乎每家每戶家中都有斗笠。在外出中,他們不管天晴下雨,都戴在頭上。成了自己生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必需品。 斗笠,這種古老的擋雨遮陽的器具,至今在山村水鄉仍隨處可見。更有一些旅遊勝地,將斗笠作為一種既實用又美觀的工藝品明碼標價,十分受人歡迎。許多家庭,往往在牆上掛上一斗笠作為裝飾,亦賞心悅目。 起源 斗笠起始於何時,已不可考,但《詩經》有「何蓑何笠」的句子,說明它很早就為人所用。《說文》中提到一個「簦」字,意為竹篾編的有蓋有柄的遮陽擋雨的器具,而有蓋無柄的則稱之為笠,又叫笠帽。俗語稱之為斗笠,因其平面如斗大小,故名。 希望對您有幫助,望採納,您的採納將是我們回答的動力
求採納
Ⅱ 老人帽子的編織方法及圖解
給我媽媽新織的老年帽,跟去年的款式稍有不同。 材料:安伯士段染毛線
用量:100G
工具:5.00CM棒針
一、先上一個完成的帽子
(這個咖灰色的是送給我姐婆婆的)
二、帽子由7片組成,這是一片織完的樣子,每片是次隔行正面減針,每次織到帶有線頭的那端減針(倒數第2針和第3針相並),最後一針織下針,每行第1針挑下不織,從第2針開始織。
編織方法:每片先織四行反平針,也就是來回織8行,然後地九行開始織6行平針,第七行開始織花,織三針,將第4針脫掉,拆5行,與拆掉的五行線一起並織,每個花相隔三針。然後在織5行平針,第六行挑花,注意:第二組花是與第一組花錯開的。織完第二排花後將左側斜尖部分每個小辮挑一針,大概挑11針或10針,挑完針數又恢復到起針的針數四十針,開始織第二片花,以此類推織七片花。
三、帽身完成,合邊時,圖片標注部分為帽檐部分需要折過來的,所以需要在正面縫合。
四、帽身織完頭圍平鋪測量是25CM多,拉平是27CM,正好夠我媽的頭圍52-54CM。
五、帽子完成了,我媽喜歡鉤針花邊,我鉤了三圈花邊。
六、2兩線織完帽子還剩這么一點點
七、我覺得還是有花邊的帽檐好看
八、看看戴在頭上的效果,老人不喜歡帽身太深的帽子,這個帽子折完帽檐正好在眉毛上面。
九、正面效果
十、帽頂,一共七片
十一、順便來張給自己織的螺旋帽子
十二、側面效果,
十三、去年鉤的白色瓜皮帽子
十三-1、戴在頭上的樣子,不好意思見人,光看帽子就行,遮著點吧
十四、肉粉色的瓜皮帽,本想鉤帶帽檐的鴨舌帽,線不鉤了,就著剩的線頭鉤了三朵裝飾花。
十四-1、喜歡帽子上的花朵
Ⅲ 毛線帽子編織方法
1、用4.5mm針雙股羊駝線起144-153-162 (180-198)針,一行反一行正織8 圈. 接著重復織7反針,2正針。 2、當織到3-4-4 (5-5) cm時,把第1,2反針並針減到6針 = 128-136-144 (160-176) 針/圈. 同樣再重復隔行減針共 4 次 = 64-68...-72 (80-88)針 (= 圈上剩反針2, 正針2). 織物現在大約7-8-8 (9-9) cm. 繼續織到11-12-13 (14-15) cm,在前後中心點分別作一記號,以後的尺寸都從記號開始量起。從記號開始 繼續織1-2-2 (3-4) cm ,前中心留10-10-12 (12-14)針 (= 開出臉)。3、開始片織, 隔行每邊減 1針共 2-2-2 (3-4)次. 同時在後中心記號兩側隔行各加 1針共4-4-4 (5-5)次.加減完後共58-62-64 (72-76)針 . 當織到11-12-13 (14-15) cm時,隔行每邊加 1針 4-4-4 (5-5) 次.然後向前中心點加 6-6-8 (8-12) 針 (註:即臉上方)= 72-76-80 (90-98) 針. 接著圈織 . 當織到19-21-22 (24-26) cm時完成。縫合頂部。4、臉邊:包括留的針數挑大約 68 to 88 針 (能被 4除開)用雙股羊駝線,4.5mm針圈織. 反針一圈,正針一圈,接著兩正兩反織。當邊織到 4-4-5 (5-6) cm 時,折疊縫合。5、在帽頂兩端做兩個直徑大約4 cm 絨球。
Ⅳ 織帽子的方法與圖解
工具:棒針、棉線。
具體步驟如下:
1、准備好棒針和棉線。
注意事項
1、編織帽邊:根據需要帽子帽子的大小來起針,起針後圈織上下針,這樣織出的帽邊很有彈性。
2、編織帽身:帽身編織下針,織到需要帽子的長度即可。
3、編織帽頂:織帽頂時先織兩針下針,然後兩針並一針收針。重復編織到棒針上還有10來針即可。然後穿上線頭在反面系好拉緊即可。
Ⅳ 帽子的織法是什麼
1、帽子編織分為四個部分:起針、織帽邊、織帽身和織帽頂。我們先從第一個部分起針開始,起30針來做個編織示範。起針方法:首先在棒針上打個活結,然後用右手繞線後套在棒針上。起30針這樣起針就完成了。
2、第二部分編織帽邊。起針完後開始編織帽邊,圈織一針下針,一針上針,俗稱上下針。重復編織編織到帽邊需要的長度。
3、第三部分編織帽身。帽邊編織好後就開始編織帽身了,帽身改用圈織正針的方法,不加不減重復編織到需要帽子的長度。
帽子織法
第四部分編織帽頂。當帽子編織到需要的長度後就可以編織帽頂了,編織帽頂的方法:織兩針正針後兩針並一針,然後再織兩針正針,再兩針並一針,就這樣重復織完這一圈;然後用相同的方法繼續再織兩圈。
這時棒針上還剩10來個線圈,接下來我們採取好看又簡單的收頂技巧,可以用毛線頭把線圈穿起,在反面拉緊系好。然後翻過面來整理一下,這樣帽子就編織完成了。
Ⅵ 帽子繩子編法是什麼
1、首先將衛衣帽子的其中一邊繩子末端往上繞,如下圖所示:
Ⅶ 古代大臣的帽子如何做
官員帽頂鑲嵌天然野生珍珠(主要是東珠),但珍珠數量有嚴格區別,即官銜愈高,珍珠數量愈多,但最多不超過9顆,具體規定:親王朝冠飾東珠9顆,邵五朝冠飾東珠8顆,貝勒朝冠飾東珠7顆,貝子朝冠飾東珠6顆,鎮國公朝冠飾東珠5顆,輔國公朝冠飾東珠4顆,候朝冠飾東珠3顆,伯朝冠飾東珠2顆,子朝冠飾東珠1顆,其餘非高官厚祿的沒有資格使用東珠。
官員戴的官帽又稱大帽,共有兩種:一為冬季所戴,稱「暖帽」;一位夏季所戴,名「涼帽」。根據規定,每年三月開始戴涼帽,八月換戴暖帽(後來北洋艦隊則較為特殊,一年四季均為暖帽)。暖帽多為圓形,周圍有一道檐邊,材料多為皮質,也有緞質、呢質、布質,視氣候而變,暖帽中間裝飾有用紅色絲絛編成的帽緯,俗稱「紅纓」。帽緯之上裝有頂珠,按品級而異,無品則無頂。涼帽為圓錐形,用藤、竹、篾席、麥秸等編成,外裹綾羅,顏色多為白色,也有湖色及黃色。涼帽頂上也裝有紅纓、頂珠,制同暖帽。另,凡戴官帽,都需在頂珠之下,裝一支兩寸長的翎管,用來安插翎枝。花翎用孔雀翎毛做成,俗稱孔雀翎,藍翎則用鶡羽製作。
朝服有補,頂戴分為朝冠和吉服冠兩種
文官:
一品仙鶴補,朝冠頂飾東珠一顆、上銜紅寶石;吉服冠用珊瑚頂;歲奉180兩;
二品錦雞補,朝冠頂飾小寶石一塊,上銜鏤花珊瑚,吉服冠用鏤花珊瑚頂;歲奉155兩;
三品孔雀補,朝冠頂飾小紅寶石,上銜小藍寶石,吉服冠用藍寶石頂;歲奉130兩;
四品雲雁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頂;歲奉105兩;
五品白鷳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頂;歲奉80兩;
六品鷺鷥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硨磲,吉服冠用硨磲頂;歲奉60兩;
七品鸂鶒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素金頂,吉服冠用素金頂;歲奉45兩;
八品鵪鶉補,朝冠陰文鏤花金,頂無飾;吉服冠用鏤花素金頂;歲奉40兩;
九品練雀補,朝冠陽文鏤金頂,吉服冠用鏤花素金頂。歲奉35兩;
御史大人,補服綉獬豸,代表公正。
武官:
一品麒麟補,朝冠頂飾東珠一顆、上銜紅寶石;吉服冠用珊瑚頂;歲奉81兩,加支528兩;
二品獅子補,朝冠頂飾小寶石一塊,上銜鏤花珊瑚,吉服冠用鏤花珊瑚頂;正二品歲奉155兩,加支444兩;從二品歲奉53兩,加支324兩; r
三品豹子補,朝冠頂飾小紅寶石,上銜小藍寶石,吉服冠用藍寶石頂;歲奉39兩,加支204兩;
四品老虎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青晶石,吉服冠用青金石頂;歲奉27兩,加支114兩;
五品熊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銜水晶石,吉服冠用水晶石頂;歲奉18兩,加支72兩;
六品彪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硨磲,吉服冠用硨磲頂;歲奉14兩,加支35兩;
七品犀牛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素金頂,吉服冠用素金頂;歲奉12兩;
八品犀牛補,朝冠陰文鏤花金,頂無飾;吉服冠用鏤花素金頂;歲奉23兩;
九品海馬補,朝冠陽文鏤金頂,吉服冠用鏤花素金頂。
Ⅷ 織帽子教程
准備材料:棒針,棒針線
1、准備好棒針和棒針線,起40針作為示範用。具體在編織帽子的的過程中先要量好頭圍再來起針。
Ⅸ 怎樣用卡紙做古代的帽子
1、准備一張正方形的紙,對折成矩形。
Ⅹ 古代官帽如何做
帽子是古代「頭衣」的一種,並且是最古老的一種「頭衣」,官帽是官吏的制帽,與「便帽」相對。各朝代的官帽形象均有所不同,但均是一個官僚體制的外化。
最早的紗帽並非全是黑色,晉朝時的高筒紗帽,貴族們是用白紗製作,品職低下的官員才用黑紗。到了明朝,朝廷官員才全部都戴烏紗帽。
烏紗帽起初是用藤編織,以草莖為里,紗為表,再塗上漆。後來官員用烏紗帽時,由於紗經過塗漆後堅固而又輕便,於是去掉藤里不用,又在紗帽上「平施兩腳,以鐵為之」,也就是帽子兩側伸出兩只帽翅,這兩只帽翅從宋太祖時開始加上,目的是防止官員們上朝站班時互相交頭接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