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的帽子那麼高是因為它代表著主人的人氣、人格以及尊嚴。
在漫長的社會發展進程中,根據不同季節和不同環境變化,蒙古人不同款式的帽子,都能夠折射出蒙古人的精神境界和工藝水準。從一般生活服飾上升為審美個性,社會身份的標志物。
蒙古先民最早是用貂皮、狐皮、羊皮等獸皮製作帽子的。後來逐漸有了棉、麻、絲等製作材料。雖然說頭巾的產生早於帽子,蒙古人一直把巾、帽並用至今,只是男士系扎頭巾的方法、樣式與婦女有所區別。
蒙古帽子大體上有冬、夏兩種類型,在12~13世紀,蒙古男人在帽頂插上海青鳥或游隼的羽毛,把款式設計成猛禽形狀,這就是後來稱其為棲鷹冠的帽子。
蒙古帽子原先分為男女、禮儀、官吏、軍戎、僧侶等不同的種類,在古代社會里,蒙古人的帽子是表明社會身份的最明顯的標志之一,因此有貴族與貧民、黃金家族與百姓之區分。
蒙古人特別看重頭顱,頭顱是不許別人隨便觸摸的,因此,帽子也得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如果別人無意中傷到自己的帽子,意味可能要遇到倒霉的事,要是讓人故意傷到帽子則意味著人格受到侮辱。
㈡ 內蒙古的民族服飾特點
蒙古族服飾具有濃郁的草原風格特色,以袍服為主,便於鞍馬騎乘。因為蒙古族長期生活在塞北草原,蒙古族人民不論男女都愛穿長袍。牧區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綢緞、棉布衣面者。夏裝多布類。長袍身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紅、綠綢緞做腰帶。
服飾的穿著文化:
蒙古袍的穿著是一件正經、嚴肅的事情,整潔端正的穿戴無論對自己還是對別人都是一種尊重。穿袍子時,一定要穿靴子,戴帽子。尤其到祭祀的時候,必須是袍子、靴子、帽子配套,這樣才顯得整體協調,嚴肅莊重。
在端茶敬酒的時候,不能捋袖,不能袒胸露頸,袍子的下擺不能從鍋碗瓢盆上掃過。收拾存放袍子時,前襟要朝上,死人的衣服才朝下。領子沖西北放置,不能沖門。在縫制袍子時,忌諱留下線頭。
(2)內蒙古服飾帽子擴展閱讀:
內蒙古的民族服飾的歷史起源:
蒙古族服飾的起源可以追溯到遙遠的史前時期。遠在舊石器時代,人類就開始用植物的葉子將自己修飾一番,後來又取用打獵的獸皮做衣服。在北方游牧民族的岩畫上,已經看出蒙古高原的古人類在腰間圍著一條短短的獸皮裙,頭上插著長長的羽毛,有的臀部還有尾飾。
而且已經有了大量粗拙的石環、骨飾等物品,說明在很早以前,北方游牧民族就有審美意向和審美追求了。
據考古資料證明,蒙古族的服飾與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飾是一脈相承。據《漢書·匈奴傳》記載,「食畜肉」、穿「皮氈裘」的匈奴婦女的頭飾與察哈爾婦女的頭飾非常相似,而匈奴的服飾文化,又傳給了鮮卑、柔然、突厥等北方游牧民族,當然也傳給了蒙古族。而這些民族服飾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適應高原氣候而產生。
㈢ 蒙古族的服飾風俗
一、蒙古族的服飾
蒙古族的服飾主要包括首飾、袍子、腰帶、靴子四個部分。蒙古族喜歡戴帽和佩掛首飾,民族服飾中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
蒙古族人平時穿布料衣服,節日或喜慶日一般都穿織錦鑲邊的綢緞衣服。內蒙古、新疆牧區,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俗稱蒙古袍。男子帽子的顏色多為藍、黑褐色,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
二、蒙古族的風俗
蒙古族的民族節日有白月節、魯班節、燃燈節、那達慕。其中,那達慕在每年夏秋之交舉行,一般是看當年牧業的生產情況,小豐收小開,大豐收大開。活動內容除了傳統的「男子三競技」,還有文藝演出、田徑比賽和各類經濟文化展覽以及訂貨洽談、物資交流等。
蒙古人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爐烤帶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餡餅等。蒙古人除食用最常見的牛奶外,還食用羊奶、馬奶、鹿奶和駱駝奶,其中少部分做為鮮奶飲料,大部分加工成奶製品。
(3)內蒙古服飾帽子擴展閱讀
蒙古族的起源:
蒙古族源自居住在今中國東北地區的東胡族系。北宋時,蒙古高原上的居民突厥系民族逐漸衰落,居住於今大興安嶺地區的室韋部落(包括成吉思汗祖先的蒙兀室韋諸部)開始西遷至蒙古高原,室韋諸部在突厥語中稱作韃靼,蒙兀室韋諸部稱黑韃靼。
契丹人征服室韋諸部後,黑韃靼自稱尼倫部。12世紀初,合不勒汗(鐵木真曾祖)統一尼倫各部,號其部落為「蒙古」。1206年,鐵木真統一了漠北各部落,蒙古一詞成為各部的共同名稱。
㈣ 蒙古族服飾 簡單介紹
統稱蒙古袍 男的一般穿藏藍色 灰色 咖啡色之類的
女的一般穿紅粉 天藍 (蒙古族是特別喜歡天藍色的)
東西部地區的服飾樣子大有不同!
腳穿靴子 有頭飾 對了 袍子都是有腰帶的 ...
介紹是附帶幾張圖片更明了!需要圖片的話我給你最地道的圖片。
㈤ 內蒙古蒙古族服飾介紹
蒙古族服飾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但因地區不同在式樣上有所差異。以女子長袍為例,科爾沁、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受滿族影響,多穿寬大直筒到腳跟的長袍,兩側開叉,領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貼邊;錫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則穿肥大窄袖鑲邊不開叉的蒙古袍;布里亞特婦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長袍;鄂爾多斯的婦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為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而青海地區的蒙古人穿的長袍與藏族的長袍較為相近。除了青海以外,男子的服飾各地差別不大。春秋穿夾袍,夏季著單袍,冬季著棉袍或皮袍。蒙古族平時喜歡穿布料衣服,逢年過節或喜慶一般都穿織錦鑲邊的綢緞衣服。男裝多為藍、棕色,女裝喜歡用紅、粉、綠、天藍色。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製成。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帶披肩帽,女帶翻檐尖頂帽。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男子的顏色多為藍、黑褐色,也有的用綢子纏頭。女子多用紅、藍色頭帕纏頭,冬季和男子一樣戴圓錐形帽。
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綉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似與族相似。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紐扣,格外醒目
㈥ 蒙古族戴帽子常用等顏色
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 。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子戴披肩帽,女子則戴翻檐尖頂帽。用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
㈦ 蒙古族的服飾飲食民居
一、蒙古族的服飾
蒙古族的服飾是受蒙古草原生活環境決定的。服飾中,長袍是蒙古族人民的傳統服飾,袍子肥大,不開叉。
過去牧區的冬裝多為光板皮衣,也有以綢緞﹑棉布做衣面的;夏季通常穿布類;顏色通常愛用紅、黃、深藍色。冬季牧人放牧時可以暖身禦寒,夏季可以防止蚊蟲叮咬。他們還喜歡用紅綠色綢緞作腰帶,並佩掛吃肉用的刀子,有的還掛著火鐮﹑鼻煙盒等。
二、蒙古族的飲食
蒙古族飲食受其經濟生產類型制約。牧區以牛、羊肉及奶食為主,以糧食、蔬菜為輔。奶品有奶豆腐、奶疙瘩、奶干、乳酪、奶油、酸奶等。早晨吃炒米喝奶茶,茶中加上酥油和少許青鹽,味道鮮美可口。中午和晚上多喜吃牛、羊肉。磚茶是牧民不可缺少的必需品,煮好後少加些鮮奶。
三、蒙古族的民居
蒙古族居住也與其生產方式相適應。圓形蒙古包是蒙古族牧民傳統的居住工具,具有便於搬運、易於拆搭、抵抗風寒等特點,適於游牧生活。
蒙古包高七、八尺,直徑丈余,以圓形圍壁「哈那」和傘形頂架「窩尼」組成。周圍和頂上覆以厚氈,用毛繩從四面縛起來。包頂中央有天井,用於通風與吸收陽光。部分牧區及半農半牧區使用土木結構的蒙古包,外形大體與氈包相同。
如今隨著蒙古族游牧習俗向定點放牧或舍飼半舍飼轉變,蒙古族人民幾乎完全定居在磚瓦房或樓房裡。只有在旅遊區才能見到傳統意義上的蒙古包了。
(7)內蒙古服飾帽子擴展閱讀
蒙古族的歷史發展:
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涅古斯和乞顏兩個氏族,他們被其他突厥部落打敗後只剩下兩男兩女,逃到了額爾古涅昆(額爾古納河畔山嶺)一帶居住下來,公元8世紀,由於人口的不斷增長,不得不向外遷徙,這時已分出了70個分支了,這70個分支被稱為「迭兒勒勤蒙古」。
1206年,鐵木真在斡難河畔舉行的忽里勒台(大聚會)上被推舉為蒙古大汗,號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國。從此,中國北方地區第一次出現了統一各個部落而組成的強大、穩定和不斷發展的民族-蒙古族。
凡是這個國家統轄的漠南、漠北地區,概稱為蒙古地區,此地區各個部落的居民,統稱為蒙古人。蒙古族這時從遼、金時期(916~1234)被統治的民族成為統治民族。
在成吉思汗的率領下,從1219年到1260年,蒙古族三次西征,先後建立橫跨歐亞的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欽察汗國、伊兒汗國四大汗國。在西征的同時,又揮師南下。從成吉思汗到忽必烈,歷經70餘年征戰,統一了中國,建立了元朝。
㈧ 蒙古族服飾是什麼樣的(文字)
蒙古人認為,像汁一樣潔白的顏色,是最為聖潔的,多在盛典、年節吉日時穿用;藍色象徵著永恆、堅貞和忠誠,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紅色是像火和太陽一樣能給人溫暖、光明和愉快,所以平時多穿這樣顏色的衣服;被看作是至高無尚的皇權的象徵,所以過去除非活佛,或者受到過皇帝恩賜的王公族,人是一律不能穿用的。檢舉補充回答:
蒙古族腰帶不離身
蒙古族是一個游牧民族。獨特的生息環境,"逐水草而他遷徙"的游牧經濟,造就了蒙古族人民蒼勁雄健的民族氣質和獨具魅力的草原文化。服飾藝術豐富多彩、璀璨奪目。 四季都穿長袍
內蒙古、新疆牧區,蒙古族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歡穿長袍,俗稱蒙古袍。春秋穿夾袍,夏季穿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較肥大,女袍則比較緊身,以顯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條和健美。不同顏色各有象徵
袍子的顏色,男子多喜歡穿藍色、棕色、女子則喜歡穿紅、粉、綠、天藍色,夏天更淡一些,有淺藍、白、粉紅、淡綠色等。蒙古人認為,像汁一樣潔白的顏色,是最為聖潔的,多在盛典、年節吉日時穿用;藍色象徵著永恆、堅貞和忠誠,是代表蒙古族的色彩;紅色是像火和太陽一樣能給人溫暖、光明和愉快,所以平時多穿這樣顏色的衣服;被看作是至高無尚的皇權的象徵,所以過去除非活佛,或者受到過皇帝恩賜的王公族,人是一律不能穿用的。腰帶防風抗寒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一般多用棉布、綢緞製成,長三四米不等。色彩多與袍子的顏色相協調。素腰帶既能防風抗寒,騎馬持僵時又能保持肋骨的穩定、垂直,而且還是一種漂亮的裝束。男子扎腰帶時,多把袍子向上提,束得很短,騎乘方便,又顯得精悍瀟灑,腰帶上還要掛上"三不離身"的蒙古刀、火鐮和煙荷包。女子則相反,扎腰帶時要將袍子向下拉展,以顯示出嬌美的身段
㈨ 為什麼蒙古人喜歡帶禮帽
因為戴帽子是蒙古族人的習慣,所以帶禮帽。
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
帽頂綴纓子,帽帶為絲質,男女都可以戴。呼倫貝爾的巴爾虎、布里亞特蒙古,男子戴披肩帽,女子則戴翻檐尖頂帽。用瑪瑙、翡翠、珊瑚、珍珠、白銀等珍貴原料使蒙古族的首飾富麗華貴。
(9)內蒙古服飾帽子擴展閱讀:
蒙古人自幼就在馬背上成長,馬就是蒙古人的搖籃。蒙古人認為,馬是世界上最完美、最善解人意的牲畜。蒙古馬性子烈、慓悍,對主人卻十分忠誠。
蒙古人視馬為牧人的朋友,馬以頭為尊貴,蒙古人嚴禁打馬頭,不準辱罵馬,不準兩個人騎一匹馬,秋天長膘期不準騎馬狂奔使馬出汗。
馬倌、騎手要隨身攜帶刮馬汗板、馬刷子,隨時為騎乘的馬刷洗身子、刮除馬汗,為馬舒筋活血、放鬆肌肉、消除疲勞,同時,這也是主人與馬親近、增強感情的途徑。
㈩ 蒙古族服飾介紹簡介
蒙古族服飾也稱為蒙古袍,主要包括長袍、腰帶、靴子、首飾等。
1.長袍
蒙古族多穿寬大直筒到腳跟的長袍,兩側開叉,領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貼邊;錫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則穿肥大窄袖鑲邊不開叉的蒙古袍;布里亞特婦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長袍;鄂爾多斯的婦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為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而青海地區的蒙古人穿的長袍與藏族的長袍較為相近。
「蒙古族服飾」2008年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探索用標准化技術保護傳承蒙古族服飾文化被內蒙古自治區標准化院提上重要議事日程。 據《DB15/T 506-2012 蒙古族服飾》包括28個部分。根據地方標准備案公告2012年第6號(總第150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