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白族頭飾為什麼是風花雪月
為了突出大理「上關花、下關風、蒼山雪、洱海月」的優美景緻:
1、發辮下盤著的綉花頭巾,猶如盛開在山頂的山茶、杜鵑,代表大理四季盛開的鮮花;
2、頭巾一側垂下雪白的纓穗飄飄灑灑,象徵著終年吹拂的下關風;
3、綉花頭帕上精心梳理出茂密雪白的絨毛,表現了蒼山頂上冰清玉潔、經夏不消的皚皚白雪;
4、發辮象徵洱海上空升起的一輪明月。
(1)白族服飾的帽子擴展閱讀:
不同身份、不同地區的白族婦女的頭飾也有所不同:
1、大理一帶未婚女子梳獨辮且盤在花頭帕外面,再纏上花絲帶等,左側垂著一束白絛穗;婚後發辮改為挽髻,盤在頭頂,外包紮染或蠟染的藍布帕,纏素色布條。
2、鳳羽、鄧川、洱源的姑娘喜戴「鳳凰帕」;有的地方則頭包花毛巾或只將辮子盤頭上,再纏一束紅頭繩;有的地方頭飾為「一塊瓦」。
3、有的地方頭上用多塊頭布相疊覆蓋,最外面的一塊布上綉白族人民喜歡的圖案。再外纏多種顏色的頭繩,格外美觀。婦女們都喜戴玉或銀手鐲、墜耳環。
4、城鎮居民多穿漢族服裝,青年人愛著時裝。
② 白族服飾的頭飾
白族婦女的頭飾比較華麗,往往與其上身穿著相映成趣。不同地區的白族婦女所戴頭飾有不同特點。大理的婦女皆戴頭帕,未婚者編獨辮盤於頂,辮上多纏紅白絨線,左側垂有紅白絨線流蘇;已婚者多挽發髻,用臘大理市白族姑娘綉花服飾。
大理市白族中年婦女蠟染鑲邊服飾。染或扎染花布為頭帕。洱海東部地區婦女愛梳「鳳點頭」的發式,用絲網罩住,或綰上簪子,用綉花巾或黑布包頭;劍川的青年女子則喜戴小帽或布滿玉兔銀泡的「鼓釘帽」、「魚屬帽」之類;鶴慶一帶的白族婦女所戴帽子像個大圓盤,形狀別致,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各地婦女都愛佩戴耳墜,戴手鈞鐲。
「要得俏,一身孝」。尚白的白族,以白色作為服飾的基色(大理)。白族男子一般穿白衫、長褲、裹腿、草鞋、外罩黑領褂,或皮質或綢緞,質料考究,俗稱「三滴水」,腰系兜肚,下著黑色或藍色長褲。
③ 白族服裝是什麼樣的男士與女士的差別是什麼服飾有什麼意義
白族服飾總體上看,男子的穿戴簡潔樸素,中老年服飾較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飾比較艷麗。青年女性的衣飾,主要有頭帕、上衣、領褂、圍、長褲幾個部分。上衣多用白色、嫩黃、湖藍或淺綠色,外套黑色或紅色領褂,右衽結鈕處掛「三須」、「五須」銀飾,腰系綉花或深色短圍腰,下著藍色或白色長褲,或上下一體,色調一致,或衣、褂、褲、圍腰各為一色,於多色塊對比中求和諧。有的以嫩黃色上衣,配同樣顏色的長褲,點綴大紅絲絨的領褂,有的以湖藍色或綠色上衣,配上黑色絲絨領褂,再以鑲深色邊、綴深色帶的淺色圍腰抬色,明快之中顯素樸,秀艷之中見端莊,醒目大方,毫無細碎之感。外罩多為紅色,淺藍色為主的領褂。下穿白色或淺色長褲。腰系短圍裙,鑲有花邊,綴有綉花圖案。寬花腰帶和飄帶緊束腰身,頭梳獨辨,盤於疊成長條形的桃花或印花頭巾中間,再纏以紅頭繩,左側飄吊著一束雪白的纓穂,手腕上戴銀質或玉石的手鐲。腳穿綉花鞋。這一身打扮,濃艷而又不失莊重,線條美麗,婀娜多姿,飄然若舞,十分討人喜歡。
大理白族織綉紋樣以花卉圖案較為常見,如頭巾、圍腰、飄帶、背帶、草帽帶、鞋面等,大多以花草植物為主。
-----------------------------
「蒼山綠,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紅,風擺楊柳枝,白雪映霞紅」,這正是婀娜多姿、飄然若舞的大理白族服飾的真實寫照。白族服飾最明顯的特徵,是色彩對比明快而映襯協調,挑綉精美,有鑲邊花飾,朴實大方,充分反映了白族人民在藝術上的高度才能。白族男子服飾差別較小,簡潔朴實;婦女服飾懸殊較大,既鮮艷,又素雅華美,往往是上身和頭飾比較花俏,而下身又較樸素;姑娘和小孩服飾比較艷麗,中老年服飾比較淡雅。
小孩服飾中的帽子,有綉花的獅子帽、虎頭帽,兔子帽、老鼠帽、青 蛙帽、雞冠帽、魚尾帽、姑娘帽等,一般都釘上銀飾物。一頂帽子往往要幾十個工才做成。衣褲有僧衣,綉花口水兜,綉花撐腰,綉花圍腰,綉花被風,連襪褲,綉花裹背。鞋子有綉花獅子頭鞋、虎頭鞋、貓頭鞋、兔 子鞋、老鼠鞋、翅頭鞋、船形鞋、蝴蝶鞋等。
白族男子過去常戴八角帽、八角巾、布里子飄帶麥桿草帽以及白色包頭、黑包頭等。包頭兩邊綉花,吊有玻璃圓珠纓穗。衣飾有「三滴水」、「五滴水」、對襟褂子。多件三包多鈕普通衣。鈕子多為銀或,黑領褂。還有多層多包的麂皮褂。一丈多長的白布腰帶,短寬褲腳普通褲。中老年腰系的裝草煙的麂、羊皮兜,很有民族特色。鞋子有「象鼻鞋」、布制涼草鞋,鞋尖鞋幫往往綴上纓花。老年人穿的有紅緞萬壽鞋,翅頭鞋等。男子服飾,現多已改變成漢族服裝,只有在繞三靈、火把節等民族節日才能看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
婦女頭飾中少女頭飾極為講究,最有民族特色,喜歡梳獨辮,用一塊挑花頭巾,把它疊成長條形加在上面。再用紅頭繩繞著長長的獨發辮,把辮子挽上,發辮成龍,擠在中間,上成龍馬角,下成龍鳳尾。頭巾上的纓穗繫到左耳下,風吹飄搖,銀珠閃閃發光。額上纓花發壘成串,既顯示了少女長發美,又突出了發辮下色彩鮮艷的頭巾,非常滿酒自如地渲染了白族少女發型和頭飾所特有的風韻。
過去海東少女結婚前要戴一頂綉花的鳳尾勒,前有兩對細彈簧支撐的綵球,兩側為綉花的翅膀,後用銀鏈連接,套在獨辮上面,遠望去似一隻鮮艷奪目的金鳳凰。婚後女子一般不再纏獨辮裹頭巾,把頭發梳成三辮盤在後腦上成為挽髻,梳成皇後頭,上罩黑絲網, 網著一橢圓型的發套,插上管子,外套鳳凰帽或繞頭巾。比起姑娘來,色彩漸趨淡雅。中老年婦女為高髻,裹以臘染,扎染黑色頭巾,給人以莊重之感。婦女的衣飾也因年齡不同而略有變化,主要是在色彩的選擇和花邊的運用及圍腰的長短上的區別。少女穿白色、水紅、粉藍的無領大襟衣或襯衣,外罩紅色、淺藍色領褂;領褂有金絨的,燈芯絨、毛呢或化纖的。色 彩因年齡而定。少女、少婦喜水紅色,老年婦女喜黑、藍色。用一條寬五寸左右,長幾尺的綠色腰帶,將腰部緊緊束起,再繫上圍腰。婦女從老到少都系四方圍腰。一般少女喜短圍腰,單層,白、綠色,鑲花邊,綉福壽花、萬字花、石榴花、蝴蝶花等圖案,連以綉花「鴨舌」和飄帶。把圍腰蓋在膝蓋以上,恰到好處地顯示青春朝氣和女性柔美的體態。中老年婦女圍 腰過膝,雙層,色彩由暖色轉向冷色,花色由繁變簡。婦女圍腰上還有一條綉花飄帶,兩端是兩片雙面綉花。
過去中青年婦女要穿緄邊紅、綠衣褲,緄衣、緄褲均為寬袖寬褲管。現褲子均改變,幾乎與漢族相同。過去婦女還常穿各式綉花鞋,紅纓花碎布麻草鞋,現多已廢棄。下雨時老年人穿的厚板底市制雨鞋,是一種很有民族特色的雨鞋。
白族姑娘出嫁時要制一套首飾,有蛇骨鏈,三須、五須、銀質掛鏈,懸上針筒、金魚等飾物;還有金、銀,玉、藤手鐲,紐絲錫,扁桃鐲,串珠鐲,小腿鐲等。以玉器手鐲和銀質技鏈最為名貴,戴此二物者是已婚婦女的象徵;還有各種戒指、耳環、管子、帽花、八仙、冠針、龍鳳、蝴蝶、頭排鎖、圍腰牌,頂圈等。現金、銀、玉器首飾已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名貴手錶。
謝謝
④ 白族女孩的衣著是怎麼樣的
白族服飾善於運用繪畫色彩,紅黃綠三色用得最多,而且上下身色彩要有所不同。俗雲「紅配綠,瞧不足」;再加上黃色錦緞的點綴,更有野花漸欲迷人眼的感覺。白族的帽飾也很有特色:與彝族帽飾圍成一圈不同,白族帽飾像是藍孔雀的鳳冠,帽子上裝飾了眾多的飾物,而且只圍三分之二,並不把頭完全圍起來。
⑤ 白族少女頭上戴的頭飾代表什麼含義
白族服飾總體上看,男子的穿戴簡潔樸素,中老年服飾較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飾比較艷麗。以年輕姑娘的服裝為例,上衣多為白色或淺色襟衣或襯衣,緊袖管上鑲有各色花邊。外罩多為紅色,淺藍色為主的領褂。下穿白色或淺色長褲。腰系短圍裙,鑲有花邊,綴有綉花圖案。寬花腰帶和飄帶緊束腰身,頭梳獨辨,盤於疊成長條形的桃花或印花頭巾中間,再纏以紅頭繩,左側飄吊著一束雪白的纓穂,手腕上戴銀質或玉石的手鐲。腳穿綉花鞋。
大理白族織綉紋樣以花卉圖案較為常見,如頭巾、圍腰、飄帶、背帶、草帽帶、鞋面等,大多以花草植物為主。
小孩服飾中的帽子,有綉花的獅子帽、虎頭帽,兔子帽、老鼠帽、青 蛙帽、雞冠帽、魚尾帽、姑娘帽等,一般都釘上銀飾物。一頂帽子往往要幾十個工才做成。衣褲有僧衣,綉花口水兜,綉花撐腰,綉花圍腰,綉花被風,連襪褲,綉花裹背。鞋子有綉花獅子頭鞋、虎頭鞋、貓頭鞋、兔 子鞋、老鼠鞋、翅頭鞋、船形鞋、蝴蝶鞋等。
⑥ 白族服飾作文
白族服飾總體上看,男子的穿戴簡潔樸素,中老年服飾較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飾比較艷麗。以年輕姑娘的服裝為例,上衣多為白色或淺色襟衣或襯衣,緊袖管上鑲有各色花邊。外罩多為紅色,淺藍色為主的領褂。下穿白色或淺色長褲。腰系短圍裙,鑲有花邊,綴有綉花圖案。寬花腰帶和飄帶緊束腰身,頭梳獨辨,盤於疊成長條形的桃花或印花頭巾中間,再纏以紅頭繩,左側飄吊著一束雪白的纓穂,手腕上戴銀質或玉石的手鐲。腳穿綉花鞋。這一身打扮,濃艷而又不失莊重,線條美麗,婀娜多姿,飄然若舞,十分討人喜歡。
大理白族織綉紋樣以花卉圖案較為常見,如頭巾、圍腰、飄帶、背帶、草帽帶、鞋面等,大多以花草植物為主。
「蒼山綠,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紅,風擺楊柳枝,白雪映霞紅」,這正是婀娜多姿、飄然若舞的大理白族服飾的真實寫照。白族服飾最明顯的特徵,是色彩對比明快而映襯協調,挑綉精美,有鑲邊花飾,朴實大方,充分反映了白族人民在藝術上的高度才能。白族男子服飾差別較小,簡潔朴實;婦女服飾懸殊較大,既鮮艷,又素雅華美,往往是上身和頭飾比較花俏,而下身又較樸素;姑娘和小孩服飾比較艷麗,中老年服飾比較淡雅。
小孩服飾中的帽子,有綉花的獅子帽、虎頭帽,兔子帽、老鼠帽、青
蛙帽、雞冠帽、魚尾帽、姑娘帽等,一般都釘上銀飾物。一頂帽子往往要幾十個工才做成。衣褲有僧衣,綉花口水兜,綉花撐腰,綉花圍腰,綉花被風,連襪褲,綉花裹背。鞋子有綉花獅子頭鞋、虎頭鞋、貓頭鞋、兔
子鞋、老鼠鞋、翅頭鞋、船形鞋、蝴蝶鞋等。
白族男子過去常戴八角帽、八角巾、布里子飄帶麥桿草帽以及白色包頭、黑包頭等。包頭兩邊綉花,吊有玻璃圓珠纓穗。衣飾有「三滴水」、「五滴水」、對襟褂子。多件三包多鈕普通衣。鈕子多為銀或,黑領褂。還有多層多包的麂皮褂。一丈多長的白布腰帶,短寬褲腳普通褲。中老年腰系的裝草煙的麂、羊皮兜,很有民族特色。鞋子有「象鼻鞋」、布制涼草鞋,鞋尖鞋幫往往綴上纓花。老年人穿的有紅緞萬壽鞋,翅頭鞋等。男子服飾,現多已改變成漢族服裝,只有在繞三靈、火把節等民族節日才能看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
⑦ 雲南的風花雪月指的是什麼
大理自古以風、花、雪、月著稱——下關風、上關花、蒼山雪、洱海月,是大理著名的四景。
下關風:
每年春、冬兩季是下關的風季,一年之中平均有35天以上的大風,最大風速達10級。由於下關地勢特殊,風產生一種竄上而復下跌的自然奇怪景象。風口在天生橋峽谷口,它是洱海水出口處,又叫西洱河,河口有座黑龍橋,把下關(即大理市)分為關內關外,橋北為關內,橋南為關外。這里兩山(點蒼山、哀牢山)窄仄,中間形成槽形。關外是鳳儀壩子,吹南風時候居多,而蒼山是一座高大的屏障,擋住西南吹來的季風。風從南方來,灌入山槽,到槽口外,風勢便由下而竄上,產生奇異的自然景象:如人朝北走,風迎面吹來,揭行人頭上帽子,理應落在身後,卻反而落在人的面前。
上關花:
實不在上關,而在離上關5公里余的沙坪街後的和山寺內。據《大理府志》記載:和山花樹高六丈,其質似桂,花白,每朵十二瓣,應十二月,遇潤月則多一瓣……至今,白族人養花愛花已成習慣。
蒼山雪:
蒼山山頂一年四季積雪不化。從昆明去大理,行至彌渡的定西嶺頭,就可以看到一排銀筆插天,這就是蒼山雪。由於冬季積雪較厚,加之長年積雪不化,即使到了夏季也是白雪皚皚、銀裝素裹。
洱海月:
洱海的水透明度很高,湖面碧波盪漾,每當風和日麗的夜晚,行近洱海之濱,仰望天空,玉鏡高懸,俯視海面,水光接天,一輪明月在海中隨波飄盪。
⑧ 白族服裝特點
「蒼山綠,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紅,風擺楊柳枝,白雪映霞紅」,這正是婀娜多姿、飄然若舞的大理白族服飾的真實寫照。白族服飾最明顯的特徵,是色彩對比明快而映襯協調,挑綉精美,有鑲邊花飾,朴實大方,充分反映了白族人民在藝術上的高度才能。白族男子服飾差別較小,簡潔朴實;婦女服飾懸殊較大,既鮮艷,又素雅華美,往往是上身和頭飾比較花俏,而下身又較樸素;姑娘和小孩服飾比較艷麗,中老年服飾比較淡雅。
白族男子過去常戴八角帽、八角巾、布里子飄帶麥桿草帽以及白色包頭、黑包頭等。包頭兩邊綉花,吊有玻璃圓珠纓穗。衣飾有「三滴水」、「五滴水」、對襟褂子。多件三包多鈕普通衣。鈕子多為銀或,黑領褂。還有多層多包的麂皮褂。一丈多長的白布腰帶,短寬褲腳普通褲。中老年腰系的裝草煙的麂、羊皮兜,很有民族特色。鞋子有「象鼻鞋」、布制涼草鞋,鞋尖鞋幫往往綴上纓花。老年人穿的有紅緞萬壽鞋,翅頭鞋等。男子服飾,現多已改變成漢族服裝,只有在繞三靈、火把節等民族節日才能看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
少女頭飾極為講究,最有民族特色,喜歡梳獨辮,用一塊挑花頭巾,把它疊成長條形加在上面。再用紅頭繩繞著長長的獨發辮,把辮子挽上,發辮成龍,擠在中間,上成龍馬角,下成龍鳳尾。頭巾上的纓穗繫到左耳下,風吹飄搖,銀珠閃閃發光。額上纓花發壘成串,既顯示了少女長發美,又突出了發辮下色彩鮮艷的頭巾,非常滿酒自如地渲染了白族少女發型和頭飾所特有的風韻。
婚後女子一般不再纏獨辮裹頭巾,把頭發梳成三辮盤在後腦上成為挽髻,梳成皇後頭,上罩黑絲網,網著一橢圓型的發套,插上管子,外套鳳凰帽或繞頭巾。比起姑娘來,色彩漸趨淡雅。中老年婦女為高髻,裹以臘染,扎染黑色頭巾,給人以莊重之感。婦女的衣飾也因年齡不同而略有變化,主要是在色彩的選擇和花邊的運用及圍腰的長短上的區別。少女穿白色、水紅、粉藍的無領大襟衣或襯衣,外罩紅色、淺藍色領褂;領褂有金絨的,燈芯絨、毛呢或化纖的。色彩因年齡而定。少女、少婦喜水紅色,老年婦女喜黑、藍色。用一條寬五寸左右,長幾尺的綠色腰帶,將腰部緊緊束起,再繫上圍腰。婦女從老到少都系四方圍腰。一般少女喜短圍腰,單層,白、綠色,鑲花邊,綉福壽花、萬字花、石榴花、蝴蝶花等圖案,連以綉花「鴨舌」和飄帶。把圍腰蓋在膝蓋以上,恰到好處地顯示青春朝氣和女性柔美的體態。中老年婦女圍 腰過膝,雙層,色彩由暖色轉向冷色,花色由繁變簡。婦女圍腰上還有一條綉花飄帶,兩端是兩片雙面綉花。
常見的白族女性帽子代表大理的「風,花,雪,月」四景:帽飾中側面垂下的穗代表下關的風、帽上綉的花代表上關的花、帽頂的白須代表蒼山的雪、帽子帶上後形成的彎月形狀代表洱海的月。
⑨ 白族服飾資料
早在3千多年前,白族先民就以磨製的石斧、石刀、骨角器作為生產工具,生息和勞動在洱海地區。長期勞動形成的審美觀和民族風情,突出體現在白族服飾中,白族崇尚白色,衣物以白色為貴,再配以色彩對比明快而映襯協調、挑綉精美的披掛,充分反映了白族人在服裝藝術上的高度智慧。
白族服飾總體上看,男子的穿戴簡潔樸素,中老年服飾較為淡雅,姑娘和小孩服飾比較艷麗。以年輕姑娘的服裝為例,上衣多為白色或淺色襟衣或襯衣,緊袖管上鑲有各色花邊。外罩多為紅色,淺藍色為主的領褂。下穿白色或淺色長褲。腰系短圍裙,鑲有花邊,綴有綉花圖案。寬花腰帶和飄帶緊束腰身,頭梳獨辨,盤於疊成長條形的桃花或印花頭巾中間,再纏以紅頭繩,左側飄吊著一束雪白的纓穂,手腕上戴銀質或玉石的手鐲。腳穿綉花鞋。這一身打扮,濃艷而又不失莊重,線條美麗,婀娜多姿,飄然若舞,十分討人喜歡。
大理白族織綉紋樣以花卉圖案較為常見,如頭巾、圍腰、飄帶、背帶、草帽帶、鞋面等,大多以花草植物為主。
「蒼山綠,洱海清,月亮白,山茶紅,風擺楊柳枝,白雪映霞紅」,這正是婀娜多姿、飄然若舞的大理白族服飾的真實寫照。白族服飾最明顯的特徵,是色彩對比明快而映襯協調,挑綉精美,有鑲邊花飾,朴實大方,充分反映了白族人民在藝術上的高度才能。白族男子服飾差別較小,簡潔朴實;婦女服飾懸殊較大,既鮮艷,又素雅華美,往往是上身和頭飾比較花俏,而下身又較樸素;姑娘和小孩服飾比較艷麗,中老年服飾比較淡雅。
小孩服飾中的帽子,有綉花的獅子帽、虎頭帽,兔子帽、老鼠帽、青 蛙帽、雞冠帽、魚尾帽、姑娘帽等,一般都釘上銀飾物。一頂帽子往往要幾十個工才做成。衣褲有僧衣,綉花口水兜,綉花撐腰,綉花圍腰,綉花被風,連襪褲,綉花裹背。鞋子有綉花獅子頭鞋、虎頭鞋、貓頭鞋、兔 子鞋、老鼠鞋、翅頭鞋、船形鞋、蝴蝶鞋等。
白族男子過去常戴八角帽、八角巾、布里子飄帶麥桿草帽以及白色包頭、黑包頭等。包頭兩邊綉花,吊有玻璃圓珠纓穗。衣飾有「三滴水」、「五滴水」、對襟褂子。多件三包多鈕普通衣。鈕子多為銀或,黑領褂。還有多層多包的麂皮褂。一丈多長的白布腰帶,短寬褲腳普通褲。中老年腰系的裝草煙的麂、羊皮兜,很有民族特色。鞋子有「象鼻鞋」、布制涼草鞋,鞋尖鞋幫往往綴上纓花。老年人穿的有紅緞萬壽鞋,翅頭鞋等。男子服飾,現多已改變成漢族服裝,只有在繞三靈、火把節等民族節日才能看到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服飾。
婦女服飾中少女頭飾極為講究,最有民族特色,喜歡梳獨辮,用一塊挑花頭巾,把它疊成長條形加在上面。再用紅頭繩繞著長長的獨發辮,把辮子挽上,發辮成龍,擠在中間,上成龍馬角,下成龍鳳尾。頭巾上的纓穗繫到左耳下,風吹飄搖,銀珠閃閃發光。額上纓花發壘成串,既顯示了少女長發美,又突出了發辮下色彩鮮艷的頭巾,非常滿酒自如地渲染了白族少女發型和頭飾所特有的風韻。
過去海東少女結婚前要戴一頂綉花的鳳尾勒,前有兩對細彈簧支撐的綵球,兩側為綉花的翅膀,後用銀鏈連接,套在獨辮上面,遠望去似一隻鮮艷奪目的金鳳凰。婚後女子一般不再纏獨辮裹頭巾,把頭發梳成三辮盤在後腦上成為挽髻,梳成皇後頭,上罩黑絲網, 網著一橢圓型的發套,插上管子,外套鳳凰帽或繞頭巾。比起姑娘來,色彩漸趨淡雅。中老年婦女為高髻,裹以臘染,扎染黑色頭巾,給人以莊重之感。婦女的衣飾也因年齡不同而略有變化,主要是在色彩的選擇和花邊的運用及圍腰的長短上的區別。少女穿白色、水紅、粉藍的無領大襟衣或襯衣,外罩紅色、淺藍色領褂;領褂有金絨的,燈芯絨、毛呢或化纖的。色 彩因年齡而定。少女、少婦喜水紅色,老年婦女喜黑、藍色。用一條寬五寸左右,長幾尺的綠色腰帶,將腰部緊緊束起,再繫上圍腰。婦女從老到少都系四方圍腰。一般少女喜短圍腰,單層,白、綠色,鑲花邊,綉福壽花、萬字花、石榴花、蝴蝶花等圖案,連以綉花「鴨舌」和飄帶。把圍腰蓋在膝蓋以上,恰到好處地顯示青春朝氣和女性柔美的體態。中老年婦女圍 腰過膝,雙層,色彩由暖色轉向冷色,花色由繁變簡。婦女圍腰上還有一條綉花飄帶,兩端是兩片雙面綉花。
過去中青年婦女要穿緄邊紅、綠衣褲,緄衣、緄褲均為寬袖寬褲管。現褲子均改變,幾乎與漢族相同。過去婦女還常穿各式綉花鞋,紅纓花碎布麻草鞋,現多已廢棄。下雨時老年人穿的厚板底市制雨鞋,是一種很有民族特色的雨鞋。
白族姑娘出嫁時要制一套首飾,有蛇骨鏈,三須、五須、銀質掛鏈,懸上針筒、金魚等飾物;還有金、銀,玉、藤手鐲,紐絲錫,扁桃鐲,串珠鐲,小腿鐲等。以玉器手鐲和銀質技鏈最為名貴,戴此二物者是已婚婦女的象徵;還有各種戒指、耳環、管子、帽花、八仙、冠針、龍鳳、蝴蝶、頭排鎖、圍腰牌,頂圈等。現金、銀、玉器首飾已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各種名貴手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