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畢業典禮學士帽
流蘇在右邊指尚未畢業,由校長親自將流蘇從右撥到左邊,表明你畢業了!成為學士!
恭喜你
通常採用四方帽,顏色為黑色。長流蘇末端的細繩應固定在蓋頂的中央,並平放其上。流蘇應該是黑色或和學位服整體顏色相匹配。博士可以使用金色流蘇。
造型酷似中國的燈籠穗,懸掛於學位帽上。採用流蘇,既為世界各國學位服所常見,合乎世界慣例,又使得學位服在莊重大方的同時,透出活潑和飄逸之感,更與學位帽構成一個有機整體,避免學位帽的禿呆之嫌,而且又通過流蘇區分出學位的級別和標志出著裝者是已獲學位還是在校生。
學士帽是本科生畢業獲得學士學位戴的帽子。它的造型採用了世界大多數國家和大學普遍採用的方型造型,含有書本(代表知識)的意義。在顏色上,不分學位級別和校長、導師,一律使用黑色,顯得莊重、沉穩。
(2)大學生畢業帽子圖案大全擴展閱讀:
學士帽流蘇:
未授予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人所戴學士帽右前側中部;學位授予儀式上,授予學位後,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檐右前側移到左前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
在學位級別的劃分上,博士的流蘇為紅色,碩士的流蘇為深藍色,學士流蘇為黑色,校長的流蘇為黃色。這種色彩的界定,與學位袍是交相呼應的。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 導師)及已獲學位者,其流蘇均垂在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
在畢業典禮上穿學位服最早可以追溯到12世紀,當時歐洲多數學者是神職人員或者希望成為神職人員的人。求學者在學校的穿著和神職人員的日常著裝非常相似,只是顏色不同。
學位帽在14世紀初是牧師的標准帽。到了15世紀,學位帽成為大學中學術大師和博士的標准著裝,目的是讓他們區別於學校中的普通學生。這個時期的學位帽因為稀少而尊貴,通常帶有精緻的刺綉和裝飾。
3. 誰給提供幾張關於畢業生的背影,扔帽子的,簡單一些,好畫的
4. 大學生畢業扔帽子
沒有什麼目的,就是好玩呀,不過落下來時當心,我們專業有砸破頭的--!
5. 大學畢業帽有六角代表什麼
你好,我想說的是你確定大學畢業帽是有六個角馬
6. 大學生畢業時帶的這種學士帽是誰發明的
首先,小編要告訴你,學士帽是因為十三世紀初法國創立學位制度,為了使學位有區分而製造了學士服這樣的衣服,它的誕生只是為了彰顯學術的人哦。
2.
然而,我們現在見到大多數的學士帽的造型,都是採用了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方型,這樣做也有書本的意義...
3.
而它又採用了流蘇的方式,懸掛於學位帽上,又使得學位服在莊重大方的同時,透出活潑青春的年輕感,而且更與學位帽構成一個整體...
4.
但是,我們國家又不同於別的國家的學士帽,我國學位服雖然也是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和垂布四部分組成...
7. 請問碩士帽衣和博士帽衣,學士帽衣,如果有的話博士後帽衣四種帽子和衣服是什麼樣子的顏色。
學士服
莘莘學子,在大學校園內,寒窗苦讀數載,畢業了,都要穿上一套學士服,去參加畢業典禮,不參加畢業典禮,也要穿上它去照幾張像,留作永久的紀念.學士服是學位獲得者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穿戴的表示學位的正式禮服,是其獲得學位的、有形的、可見的標志之一.
【歷史】
要追尋它的來歷,就要循著歐洲大陸大學教育發展的軌跡,回溯到中世紀的西歐。西歐大學教育的發展,是中世紀生活影響的結果。在中世紀初期,羅馬帝國滅亡了,希臘和羅馬燦燃的古典文化被摧殘,迅速走向衰弱,一度繁華的城市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了,各種教育機構盪然無存,羅馬基督教會成了古代文化主要的承繼者和傳播者。到了十二世紀,由於基督教的發展,需要大量的神職人員幫助主教管理他們的教區。於是陸續出現了修道院,大主教區學校和教區學校。大主教區學校設在大主教區內,教區學校設在神職人員所在的村落。教會利用這些場所,對教士和僧侶進行讀、寫、算和教義基本知識的教育,他們採用古典文化的一些成果,逐步形成了被稱為「七藝」(語法,修辭,邏輯,算術,幾何,音樂,天文)的學習課程。這些學校的教師在義大利被稱為博士(Doctor,來源於拉丁文doctoreum,意即教師),而在巴黎則把教師稱為碩士(Master,來源於拉丁文magister,意即教師,師傅)。
那個時候,手工業興盛起來,並逐步與農業分離,商業也隨之發展,重新形成了以手工業和商業為中心的城市,出現了各種手工業的同業公會和商業行會,這些行會有嚴密的組織和規章制度,擁有相當大的自主管理權。隨著學校的發展,被稱之為碩士或博士的教師數量日益增加,各個地方的教師們仿效手工業和商業的同業公會,組織起了教師的同業公會,學生則組織成同鄉會,管理他們自己的事務。他們都把自己的行會叫做大學(University,來源於拉丁語Universitals,意為共同體),因而大學這個詞成了各教育中心的共同稱謂。也就是說,最初的大學機構就是這些教師的行會和學生的行會組織。而同一行會里的相同專業的教師又組成特殊的專業行會,稱為系或教授會(faculty,來源於拉丁語facultas,意為才能,即教授某種學科的能力,)後來又把系這個名詞的含義擴展為教授某部門知識的大學分部(學院)。 在義大利北部的玻洛尼亞地區,建起了中世紀最早的兩所大學――波洛尼亞大學和薩萊爾諾大學,隨後巴黎大學、牛津大學等學校像雨後春筍般相繼產生。
這些早期大學的學生,要編成班級進入教室聽課,但學校不會對他們進行考試。只有那些決定今後要成為一名教師的學生,學校才會對他們進行考試。考試過程的第一步,是要對他們進行一系列的不公開的和公開的預試。考試合格的應試者,要穿上僧侶的長袍(gown),同學士們(Bachelor,來源於拉丁文baccahalar,意即學士)坐在一起。接著要舉行由順利通過了考試的應試者提供葡萄酒的盛宴。這就是學生畢業典禮儀式的雛形。但是,要成為一個碩士或博士(當時,博士和碩士並無區別,都是教師,師傅的意思),還要經過二至三年的學習,通過了嚴格的最後的考試才行。
在中世紀的歐洲,城鎮里的男男女女都穿長袍,寒冷的大廳和透風的建築使得人們不得不披上長及地板並連著頭巾(hood, 兜帽,又叫坎肩)的長袍。這些長袍和頭巾製作的原料和顏色,由各人的財富和社會地位而決定。既然在早期大學中的學者都是傳教士,他們的穿著應與其在修道院的地位相一致,身上穿土褐色長袍,用頭巾保護他們的頭。於是,這種僧侶的黑色長袍和頭巾演變成了今天大學流行的學士服,不但學校畢業典禮的儀式上要穿,其他一些重大慶典也要穿。
在美國,哈佛大學率先穿上學士服,接著各大學相繼使用,但式樣與歐洲仍在使用的學士服不同,各校也有差別。在1895年,各校的代表開會,建立了統一的服裝樣式,1903年,產生了美國大學學士服的統一標准體系,後來,又在1936年和1960年兩次進行了修訂。因此,美國今日各大學流行的學士服規格一樣,只是在諸如顏色等一些細部略有差別而已。
【學士服的式樣和意義】
每套學士服由學士帽、流蘇、學士袍、垂布等四部分組成;
垂布按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採用不同的飾邊顏色區分;
學士服作為專用服裝。著裝應符合下列規范:
★一、學士帽
學士帽為方型黑色。
戴學士帽時,帽子開口的部位置於腦後正中,帽頂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
★二、流蘇
流蘇系掛在帽頂的帽結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授予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人所戴學士帽右前側中部;學位授予儀式上,授予學位後,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檐右前側移到左前側中部,並呈自然下垂狀。
校(院、所)長、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及委員(或 導師)及已獲學位者,其流蘇均垂在所戴學位帽的左前側中部。
★三、學士袍
穿著學士袍,應自然合體。學士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裝。確定為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與此相應的飾邊顏色為粉、灰、黃、綠、白、紅六種顏色。
★四、垂布
垂布佩戴在學士袍外,套頭披在肩背處,鋪平過肩, 扣絆扣在學士袍最上面紐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後。 垂布按授予學位的文、理、工、農、醫、軍事六大類分別佩戴。
★五、附屬著裝
內衣:應著白或淺色襯衫。男士系領帶,女士可扎領結。
褲子:男士著深色褲子,女士著深色褲子或深、素色裙子。
鞋子:應著深色皮鞋。
8. 求一碩士畢業帽子的圖片!
http://news.bnu.e.cn/News/UploadFiles/200506/2005062722562865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