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羅馬教皇是什麼教
准確的說是羅馬天主教教宗,普世教會的牧首,總部在羅馬梵蒂岡,往下是我們常見到分布各地的主教和神父修女修士…。
天主教教宗也是耶穌大弟子伯多祿的繼承人,因為耶穌基督囑托在這磐石(伯多祿)上建立教會,所以天主教也是耶穌親自建立起來的教會,幾千年來教會一直傳承著不變的信仰和宗教傳統,天主教的聖統治對維護信仰的傳統起著重要意義。
新教(基督教)是馬丁路德神父為了對抗教宗的權威,從中分出來的無數個教派,提倡每個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解讀聖經,也可以說新教的每個人都是教宗。
2. 教皇魚嘴帽子代表什麼,象徵什麼
教皇的許多東西都來自那個漁夫彼得,他是耶穌選定的繼承人,是聖徒。從教皇的象徵——漁夫戒指到聖彼得教堂的選址,再到教皇座位下的那倆句耶穌對彼得說的話,都與漁夫彼得有關。至於魚嘴帽子的意義,那就很明顯了嘛。
3. 羅馬教皇有哪些權力
教皇們認為自己是基督12使徒之一彼得的繼承者,是上帝指派的整個基督教世界的最高領袖。
五六世紀起,教皇和教會的權利迅速膨脹,凌駕於世俗權力之上。8世紀中期「丕平獻土」之後,教皇國在義大利中部形成。教皇既是宗教首領,又是擁有世俗權力的一國之君,直接管轄的領土達四萬多平房千米。9世紀,教皇成為西方基督教世界的仲裁者。教皇與封建君主之間的斗爭持續不斷。十二三世紀時,教皇權力達到頂峰:有權廢黜君主;羅馬教廷成為中歐和西歐一切宗教事務和教義問題的最高裁判機構。當時,教會上層人士擁有很大權力,生活非常奢華。
14世紀起,隨著西歐中央集權國家的形成和壯大、資產階級的興起、宗教改革運動的進行,教皇權力逐步衰微。近代時期,在義大利國家取得統一的情況下,教皇國領土縮小,教皇退居於羅馬附近的梵蒂岡,教皇國實際上不復存在。20世紀早期,梵蒂岡被義大利承認為主權國家,主權屬於教皇。
4. 教皇、 紅衣主教區別
1、定義
教皇:原指羅馬帝國皇帝兼任的多神教最高祭司,現為天主教國家梵蒂岡城國元首的政治及外交稱號。
紅衣主教:為樞機主教,是天主教教宗治理普世教會的職務上最得力的助手和顧問。
2、職能
教皇:教皇在神權上,與其他祭司一致。宗教事務上,教皇與主教的提案需要經過主教會議的討論及投票,最後根據結果由教皇以耶穌首席宗座使徒聖伯多祿(彼得)的繼承者名義代表整個教會頒布。
紅衣主教:依法享有選舉教宗即教皇的權利,以集體或個別的方式協助教宗處理較重要的事項。且有權另立反對派教皇,或以監禁、放逐等形式對教皇架空。
3、穿著服飾
教皇:羅馬天主教里唯一穿全白色衣服的主教,每一件白色法衣有大約30個人工縫制的扣子和扣眼,還有通常的羅馬教皇專用配件。
紅衣主教:樞機的禮服(長衫、披肩、方型帽等)都是「鮮紅」色的,因此樞機們也俗稱「紅衣主教」。表示身為樞機者在有必要時,為信仰作證,「流血」捨生亦在所不辭。
(4)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帽子擴展閱讀:
教皇名稱的由來:
1、教皇亦稱「教宗」,譯自拉丁文pope,源於希臘文,意指「父親」、「爸爸」,最初本為古代天主教對其神職人員的一般尊稱,至今在東派教會中仍有以此稱神父者。
2、天主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羅馬、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里亞、安提阿和耶路撒冷五地的主教均用此稱謂來表示其宗主教之銜,而羅馬主教認為此銜僅指西部教會的領袖。
3、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主教成為西方教會中的最高首領,加之756年法蘭克王丕平「獻土」後又在義大利形成「教皇國」世俗政權,「papa"這一稱謂遂逐漸為羅馬主教所獨有,開始構成「教皇」之涵義。
4、到11世紀時,羅馬主教格列高利七世獨占「papa"之稱,從而正式形成了西方羅馬天主教會的教皇制度。「papa"一詞也就作為「教皇」之專稱沿用下來,即今日英語中的「pope」、德語中的「Papst「和法語中的「pape」。
5. 教皇為什麼會在梵蒂岡住呢
梵蒂岡位於歐洲,面積0.44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國家,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由於四面都與義大利接壤,故稱「國中國」。同時也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以教皇為首的教廷的所在地。因是全世界天主教的中心,故教皇就住梵蒂岡。
6. 羅馬教皇是什麼
羅馬教皇就是羅馬教皇啊天主教的領袖
7. 梵蒂岡教皇和羅馬教皇有啥關系
就是同一個,教皇只有一個。教皇亦稱「教宗」,譯自拉丁文papa, 源於希臘文πππα,意指「爸爸」,最初本為古代天主教對其神職人員的一般尊稱,至今在東派教會中仍有以此稱神父者。天主教成為羅馬帝國國教後,羅馬、君士坦丁堡、亞歷山大里亞、安提阿和耶路撒冷五地的主教均用此稱謂來表示其宗主教之銜,而羅馬主教認為此銜僅指西部教會的領袖。西羅馬帝國滅亡後,羅馬主教成為西方教會中的最高首領,加之756年法蘭克王丕平「獻土」後又在義大利形成「教皇國」世俗政權,「papa"這一稱謂遂逐漸為羅馬主教所獨有,開始構成「教皇」之涵義。到11世紀時,羅馬主教格列高利七世獨占「papa"之稱,從而正式形成了西方羅馬天主教會的教皇制度。 「papa"一詞也就作為「教皇」之專稱沿用下來,即今日英語中的「pope」、德語中的「Papst'和法語中的「pape」。
8. 求羅馬歷代教皇
歷代教皇名稱 及年份 生平。
1彼得 64 67十二使徒之首。在羅馬遭倒釘十架處死。
2利奴 67 69 保羅的助手。提摩太後書記載過此人。發布命令,婦女在教堂必須蒙頭.
3阿內克利特 79 90 早期羅馬教會弱小,教會歷史不全。教皇事跡無法考證。
4克雷芒一世 90 99 釋奴,由保羅任命為羅馬主教。有多種著作流傳。
5埃瓦里斯特 99 107 祖籍伯利恆。希猶混血兒。強調神職人員為教會代表。
6亞歷山大一世 107 116羅馬總督皈依
7西斯克特一世 116 125不詳。
8特勒斯福魯 125 136 早期教皇,嚴格來說是羅馬主教,多半殉道,也默默無名。
9希吉奴 136 140 原為雅典哲學家。自此基督教神學壯大,奠定和各派角逐勝利的基礎。
10庇護一世140 155 在位期間教會神學哲學化。以新約代替舊約權威。異端諾斯替派興盛。
11阿尼賽155 166 反駁諾斯替派瓦倫廷,馬西昂和孟塔努派糾紛。遭皇帝馬可奧勒留處死。
12索泰爾166 175 亦遭處死。
13愛留德175 189 同上。
14維克托 189 199 以復活節日期為由開除小亞細亞教徒教籍。首次實用教皇特權。保羅彼得建羅馬教會論。
判嗣子論為異端。(教會神學以道成肉身說擊敗各派異教。)
15 蔡斐林199 217 希坡律圖的論敵。
16 加里斯多一世 217 222 反對撒伯里烏派的神格唯一論。並聖父受難論。主張奴隸和貴族通婚。
讓出教者歸教。星期六為齋戒日。
希坡律圖 217 235 首位對立教皇。反三一論。嚴謹派教徒擁其為羅馬主教。
17烏爾班一世 田野莊稼的保護者。德奧國家尊為葡萄業的保護者。
18龐提安 230 235 和希坡律圖同遭羅馬皇帝流放至撒丁島,一同被殺害。
19安泰 235 236 在位一月。死後第一個埋進加里斯多一世地下教皇墓室者。
20法比昂236 250 首次劃分羅馬教區為七教會。任命七位副手。
21科內昂251 253 十四個月後當選為教皇。革除諾瓦替安派教籍。
諾瓦替安 251 258 主張不接受叛教者回歸。
22盧修斯一世 253 254 反諾瓦替安派。 殉教。
23司蒂芬一世 254 257 反希普里安主張。嚴格教規。承認異端派洗禮有效。
和非洲小亞西 亞教會關系破裂。以教皇權威論對待西班牙教會。
24西斯克特二世 257 258 調節前任和非洲教會異端洗禮問題。拉斐爾名畫西斯廷的
聖母為紀念其殉道所作。
25狄奧尼西 259 268 整頓羅馬教會。控亞歷山大主教。262年羅馬會議絕罰聖子從屬聖父說。
264後三次安提阿會議,絕罰嗣子論。撒摩沙塔德保羅的學說。
26斐理克斯一世 269 274 普羅提諾新帕拉圖學說流行。
27歐提安其 275 283
28凱尤 283 296 羅馬皇帝戴克里先的親戚。同時期聖德尼死於法國。
29馬色林努 296 304 被控有叛教行為。後世追封為聖人。
30 瑪賽一世 308 309 亞美尼亞奉基督教為國教。第一個基督教國家。
9. 羅馬教皇有什麼權利
1、除宗教職務外,教皇也是擁有獨立主權的梵蒂岡國家元首。該國又被稱為「聖座」(Sancta Sedes)。梵蒂岡整個被羅馬城包圍,在1870年之前,教皇統治的區域一度拓展到整個義大利中部,其領土,即教皇國,被稱為「聖伯多祿的遺產」。
2、教皇在其職務上永無謬誤論(papal infallibility),是天主教教義之一。即作為至高無上的導師的教皇,在一定條件下就信仰或道德問題進行的教誨不可能謬誤的論點,其根據是:教會承擔耶穌基督教誨眾人的任務,教會既受基督委託,又得聖靈幫助,必能忠於基督的教誨。
1869—1870年的第一次梵蒂岡會議在一片爭論聲中限定了幾種條件,符合這種條件,教皇「自宗座」所發表的意見才不可能謬誤。其先決條件就是,在有關信仰及道德方面,教皇發表意見時,其意圖是要求得到全體教會的絕對同意。這一教條阻礙了全世界基督教的團結,同時也是羅馬天主教神學者的爭論焦點。
3、宗徒職務:主耶穌說:「你們中最大的,要成為最小的;為首領的,要成為服事人的。」路22:26,宗徒們是主耶穌特選的,宗徒職務在宗徒大事錄里常提及,十二位宗徒因為茹達斯的背叛而缺少一個,最後大家向天主祈禱選舉了一個取代他的宗徒職務,可見宗徒職務存在的重要性。
(9)羅馬天主教教皇的帽子擴展閱讀
羅馬教皇的產生背景
教皇領導的天主教會是世界上信眾很多的宗教教派,從羅馬帝國開始以致影響歐洲及世界文明發展至今,又因其駐地在羅馬,所以又稱羅馬教皇。。期間曾經歷過1000年從教會外部到教會內部的爭議與動盪期。
除了他的宗教職務之外,教皇也是擁有獨立主權的梵蒂岡的國家元首。早在公元2世紀主教制產生後,所有主教均被稱為教宗。羅馬主教因駐在羅馬帝國都城,政治、經濟勢力最大。
5世紀,由於英諾森一世(401~417在位)和利奧一世(440~461在位)的努力,羅馬主教逐漸凌駕於其他主教之上。吉萊西厄斯一世(492~496在位)首先宣布教皇在信仰上的權力既獨立於皇帝,又獨立於教會會議,聲稱「教會權力」高於「帝國權力」。
教皇格列高利一世(590~604在位)認為教皇是天主指派的全部教會的首腦,將教皇的影響擴大到自己的轄區以外。756年,法蘭克王國國王矮子丕平為酬謝教皇對其奪取權力的支持,將奪自拜占廷的羅馬至拉韋納一帶的土地贈給教皇,是為教皇國之始。
10. 教皇與大主教的區別
1、職責不同
教皇
除宗教職務外,教皇也是擁有獨立主權的梵蒂岡國家元首。該國又被稱為「聖座」(Sancta Sedes)。
教廷(Sancta Sedes)作為全球羅馬天主教會的「中央政府」,教皇授權主教委員會負責管理梵蒂岡的日常事務。
大主教
根據天主教及基督教部分教派的制度,數個教區組成一個教省,其主教長稱為大主教;而教省大主教在省屬教區中有某些許可權,通常兼任省屬教區主教組成的主教團團長。
作為基督教的神職人員,在天主教會中,指駐節大城市而管轄教省的主教,總管和監督教省范圍內的各個教區;在東正教會內,一般指牧首所管轄的主教,多主管一個大教區。
二、穿著服飾不同
教皇
教皇是羅馬天主教里唯一穿全白色衣服的主教,每一件白色法衣有大約30個人工縫制的扣子和扣眼,還有通常的羅馬教皇專用配件,短小的大紅色肩衣叫做 Mozzetta,罩在法袍外面,白色的無邊帽,也叫無邊便帽;還有紅色的鞋子。
大主教
在羅馬教廷中,大主教是對一些德高望重的老主教的尊稱,只有總主教才是天主教中的正式職位,又因穿戴紫衣紫帽,故而稱「紫衣主教」。
三、管轄范圍不同
教皇
教皇管轄著梵蒂岡。
教皇是梵蒂岡的首腦,施行政教合一,有最高立法、司法、行政權。這個世界上最小的國家,位於義大利首都羅馬西北角的梵蒂岡高地上,地處台伯河右岸梵,整個被羅馬城包圍,面積僅有0.44平方公里(相當於天安門廣場),常駐人口僅890人,主要是義大利人。
梵蒂岡有一支200名瑞士人組成的衛隊,這支衛隊於1505年,由教皇朱利奧二世組建。此外還有大約3000名世俗工人,他們是梵蒂岡的主要勞動力,但都不住在梵蒂岡城內。梵蒂岡也稱羅馬教廷,
大主教
大主教作為基督教的神職人員,在天主教會中,指駐節大城市而管轄教省的主教,總管和監督教省范圍內的各個教區;在東正教會內,一般指牧首所管轄的主教,多主管一個大教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