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帽子的由來或者歷史
一、帽子
據史書《玉篇》記載: 「巾,佩巾也。本以拭物,後人著之於頭。」由此可見,巾原是勞動時圍在頸部擦汗用的布。由於自然界中風沙、酷熱,寒流對人類的襲擊,人們將巾從頸部逐漸裹到了頭上。在保暖、防暑,擋風,避雨,護頭等實用功能的基礎上,逐漸演變成為帽子的形式。
隨著社會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帽子逐漸具有裝飾人體的美觀功能。在歷代服飾的演變中,衣冠配套構成了中國傳統衣著風尚的一大特點。
二、歷史:堂皇的冠、冕
在形容衣著端莊體面的成語中,如「冠冕堂皇」和矗衣冠楚楚」等都強調了「冠」在服飾中的首要地位和重要作用。
所謂的「冠冕」是指我國古代帝王,官吏們戴的禮帽。古代的冠並不象今天的帽子,將頭頂全郎蓋住,它只有狹窄的冠梁,遮住頭頂的一部分,兩旁用絲線系在領下,並打結固定住。古代的男子,從二十歲起就開始戴冠,戴冠時,要首先舉行矗冠禮」,以表示成年的開始。
「冕」的出現要早於「冠」。 「冕」的頂部,有一塊長形冕板,前低後高,稱作「冕」,表示恭敬。冕的前沿,一般用綵線穿成若干串珠玉,名叫「冕旒」。串珠垂面,使目不斜視。冕旒的數量以及所用的材料,是區別貴賤尊卑的標志。冕冠的兩旁,各有一孔,用以穿插玉笄等物,以便於發髻相系。另在兩耳之處,各垂一顆珠寶遮耳,稱為「充耳」。表示不聽信讒言。冕冠是古代帝王臣僚們參加重大祭祀典禮時所用的冠帽。除此之外,在皇子繼位時,也要進行加冕(見圖l—1)。
現在人們的衣著習慣,以脫帽表示禮貌。而在我國古代,脫帽則是無禮冒犯的舉動。 「脫帽露頂王公前」,這在當時是很失體統的。
我國自古以來就十分重視服飾配套。在歷代的禮制中就講究一個人的衣帽要整齊,要「衣冠楚楚」,也就是說,一個人身上穿的和頭上戴的都要搭配合體,特別是對頭上戴的「冠」非常重視,把「冠」放在服飾中的首位,認為「冠」可以顯示一個人的精神氣質。在千姿百態的服飾中,如果忽視帽子的配套,那麼,即使址精關絕倫的服裝,也會黯然失色。因此,在服飾結構上,衣冠一體,不可分割,已構成我國傳統的服飾風尚。
Ⅱ 帝王的王冠都是千姿百態的,中國的古帝王為什麼要在帽子上加上垂珠
擋在天子眼前的那個珠簾,標準的科學稱謂叫玉藻。珠簾的根數是有講究的,天子的冕十二旒(一說前後各有十二旒,那就總共二十四旒)。諸侯九(十八),上大夫七(十四),下大夫五(十)。從視覺的角度看,懸掛在眼前的珠簾,顯然是會影響視線的,那為什麼還要掛呢?
中國人的人情世故哲學,是歷來就貫穿和融入到中國的傳統文化當中的,也是中國文化中的特色,雖然今天推行的是依法治國的法制社會,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的社會現象和官場現象可謂司空見慣,法外開恩網開一面也是常見的事情。
Ⅲ 寒假反思日記26個初中七年級400字
時間如流水般淌過,轉眼間考試也已結束,試卷也發下來了.望著試卷上的分數,我驚訝了.因為這並不是我真正想要的分數.為什麼我不能考得再高一些呢!於是,我開始自我檢查.
我平時不上課不認真,地理竟然還沒及格,為此,我想出了幾個辦法.1)在做題前,時刻要記得還有個"";2)解答題時,不要急於下筆,要先在草稿紙上列出這道題的主要步驟,然後按照步驟一步步做下來,不忽略每一個細節,盡量把每一道題都答得完整漂亮;3)平時多做一些不同類型的題,這樣就會對大多數題型熟悉,拿到試卷心中就有把握;4)適當做一些計算方面的練習,讓自己不在計算方面失分.我想如果我能做到我以上提到的這幾眯,我一定能把考試中的失誤降到最低.因此,我一定會盡力做到以上幾點的.
但我想僅靠以上幾點還是不夠的,我還就該擁有幾點科學應試技巧.於是,我根據我自己的實際情況想出了幾點.第一點:拿到考卷後,應把考卷整體審視一遍,看一看哪些題比較容易,哪些題比較難.第二點:先從簡單的題做起,把那些好拿的分數全部拿過來.第三點:如果有選擇題不會,亂蒙也要寫上一個.因為如果你寫了你就有的機會,總比沒有機會好.第四點:遇到難題,實在寫不出來的話,就過.不要死死地盯著那道題,而忽略了別的題.第五點:考完後,認真地檢查,看看自己有沒有把題目看錯或抄錯.
在下一次考試中,我一定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最好
篇一:小雕塑
我們小區有許多稀奇古怪的雕塑,今天,我給大家介紹其中的一個,雕塑的名叫「聚會」。
在小區的小河邊,有六個大小不同,活潑可愛的「精靈」。它們長著大腦袋,張著大嘴巴,穿著像喇叭花一樣的裙子,正在快樂的「聚會」呢。它們的顏色豐富多彩,有藍色、黃色、綠色、紫色、還有粉紅色。到了晚上,它們還會發出絢麗的燈光。我最喜歡的是藍色的,它是六個當中最大的一個,嘴巴朝著河對岸,抱著它,我可以看見河對岸美麗的風景。我站在它們中間,就好像參加了它們的「聚會」。真是個又美麗又有趣的雕塑。
篇二:積木大戰
今天下午,我利用媽媽睡覺的時候,用樂高積木搭了一個「智能機器人」和一架「音速飛船」。今天晚上,我和爸爸就在用這些東西玩積木大戰。
我選的是「音速飛船」,老爸自然而然就只能選擇「智能機器人」。只見我使出「感應導彈」,老爸正好被我打了個措手不及,導彈飛過去的時候正好擊中了老爸的炮口,可憐啊!老爸的炮口立刻就變成了「油煙機」。老爸立刻變得「火冒三丈」,開始全力反擊!老爸對我使用了「電磁炮」,我這時還在洋洋得意呢!可我看見「電磁炮」也不慌張,我立刻使出電磁防護,只見老爸的電磁炮反彈了回去,一下子就把老爸的智能機器人炸飛了!老爸還想反抗,可我又使出了氣炮,老爸的「智能機器人」立刻被炸了個粉身碎骨!
真希望天天玩這個游戲!
篇三:我給長輩包紅包
快過年了,家家戶戶都忙碌著,我很期待一家人熱熱鬧鬧的吃年夜飯。吃完年夜飯,大一歲了,小朋友最高興的就是拿到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壓歲錢。
今年,我想給爸爸媽媽、爺爺奶奶每人包個紅包,給他們一份長壽錢,感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一直以來對我的培養和照顧,我想感恩他們。
當他們吃著豐盛可口的年夜飯,收到我的紅包時,會出現怎樣的一幕呢?
篇四:買春聯
最近真是無聊,整天在家。
今天爸爸叫我陪她去買春聯。我很高興的答應了一聲,因為我們下午要去買春聯了。
一近新華書店裡面,突如其來的一陣暖流,讓我不太適應。「張浩宇,快來看看這個,這個咋樣啊!」爸爸連忙招手,喊我去,可我哪懂這些東西啊!我只好硬著頭皮說:「還好吧!你說了算!」爸爸假惺惺的朝著我說:「你是根本不懂吧,你現在是表現就把這幾個字寫在臉上了:此懂非懂。」「對,對,爸爸,您能不能告訴我啊,這些春聯,哪個是上聯哪個是下聯,並且怎麼分別他們嗎?」我帶著疑問問爸爸。「哦,好吧!」
「諾!看,這就是下聯,『迎新春鳥語花香』。分辨上下聯,的最簡單方法就是春聯的最後一個字,最後一個字是4個音調中的第1個音,那麼這便下聯;如果這個字的最後一個是4個音調中的第1個那麼這便是上聯。也可以按照時間來辨別。這是最簡單2種方法,當然還有更多,就要你自己去學習了。」爸爸編織著春聯邊說。「哦,原來如此啊」我恍然大悟。
這回去買春聯,收獲還真不少,爸爸還告訴我了我春聯是從右往左讀。從右往左貼,最後再貼橫批,貼錯了會鬧笑話的。這回的收獲真不少。
篇五:桔子
星期天的早上,媽媽從水果店買來一袋橘子。我打開袋子一股香味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拿了一個半青半黃的橘子,它的表皮很有光澤,仔細一看上面還有許多細細的小孔呢!我剝開皮裡面一個個月牙似橘瓣緊緊地抱在一起。我輕輕地取下一片橘瓣,放進嘴裡輕輕一嚼,甜滋滋的果汁一直甜到心裡。
橘子不但好吃,皮還可以泡茶、入葯呢!
篇六:我最開心的事
我最開心的事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我最開心的事是爸爸媽媽能帶我到公園里玩,我最開心的事是爸爸媽媽給我買巧克力吃,我最開心的事是過年了一起放鞭炮。有人說最字代表唯一,不能說很多件事情。如果只允許我說一件事那麼我最開心的就是我有最愛我的爸爸媽媽。
篇七:和媽媽包包子
今天我要和媽媽包包子!
媽媽准備好包子餡和面,開始包包子。剛開始我不大會擀皮,總是周圍厚中間薄。我給媽媽看,媽媽說:「你這樣擀皮會露餡的」,我說那怎樣才能擀好呢?媽媽說要轉一下擀一下,照媽媽的方法果然很好,擀出來的皮都讓媽媽非常滿意。我擀完皮兒然後就給媽媽就包。不一會兒,我和媽媽包了一大桌包子。
終於做好了一鍋美味的包子,這真是非常完美的大傑作啊!
篇八:快樂的生日
今天是我的生日,媽媽打算給我到兒童公園去玩,結果今天下大雨,我的心情一下子失落了許多,媽媽安慰我說;「那今天我們去學做生日蛋糕吧!』』我聽了高興地蹦了起來。
於是爸爸和媽媽帶著我來到做蛋糕的地方,首先一位阿姨把一個香噴噴的蛋糕切成兩層,然後教我把果漿放在蛋糕中間,再把那層蛋糕放上,把中間的奶油夾住,接著又教我如何給蛋糕塗上奶油,最後我在蛋糕上拼了五顏六色的花,還拼了一隻可愛的小兔正在玩耍,在蛋糕上我用奶油彎彎曲曲地寫了生日快樂。
一隻蛋糕終於完工了,我興奮地拿著蛋糕在爸爸媽媽面前炫耀一番。回到家裡我迫不及待地拿出了自己親手做的蛋糕,美滋滋地吃了起來。
篇九:特別的羊肉
上個星期六,爸爸媽媽帶我去了個地方,那裡有一道招牌菜名字叫烤全羊。我們點了那道菜,不一會兒店裡的服務員就把一隻羊放在爐子上烤,有一個人往羊肉上面撒佐料,香噴噴的味道就飄到我鼻子里了。
羊肉放到桌子上,我就用刀開始割羊肉,用叉子叉住羊肉送到嘴裡,大口大口地吃,味道真好呀!吃著吃著不知不覺羊肉就吃完了。今天,我吃得真開心!
篇十:吹泡泡
今天,我和表妹在一起玩吹泡泡的游戲。剛剛要吹時,表妹說:「有飛機。」我抬頭一看,發現並沒有飛機,就回過了頭。表妹發現我回頭了,就使勁一吹,把很多五顏六色的泡泡吹到我的臉上。我剛要開始反攻,表妹就飛快地跑到了樓下,躲了起來。我走下樓去,發現表妹不見了,於是我想了一個辦法,騙妹妹說:「有人來吹你的泡泡了。」表妹聽了,心裡慌了,就把頭從牆角里露了出來。於是我把已經准備好的泡泡,使勁地往妹妹臉上一吹,把五顏六色的泡泡吹到她的臉上。就這樣,我們你吹我,我吹你,開心地玩著。玩著玩著,吃飯時間到了,我們的「泡泡大戰」也結束了。
篇十一:唱歌
有一天晚上,我們都很高興。我說上KTV唱歌吧!爸爸媽媽都一拍即合。
我們到了KTV以後,定了一間中房,房間里有一台放音電視、兩個話筒、一張茶幾、一排沙發,最重要的就是一台點歌的機器……
《少年壯志不言愁》是爸爸唱的最好聽的歌。他在唱的時候,雖然有點緊張,但唱出來又好聽又有感情。媽媽唱《把根留住。最拿手了,媽媽用非常非常有感情的聲音去唱這首歌,一點也不慌張。我喜歡聽江南STIY,雖然我不會唱,但我會跳,跳完就會精疲力竭。
我會唱數鴨子,我一拿話筒很慌張,但一唱起來就不慌了。我唱的很高興。
你們說,我們一家三口是不是很會唱歌呀!
篇十二:包餃子
今天,我們全家要歡聚一堂,當然食物也要換這吃,今天我們中午吃的是餃子,是自己包起來的餃子。
開始包餃子了,我們合理的分工讓我們速度更快,我包餃子,我媽媽擀麵,爸爸則負責切肉,事實上我連怎麼包餃子都不會,總是包的難看的要命,於是我的奶奶就過來幫我,她先給我示範了一次,不過,由於奶奶包餃子過於嫻熟,自然包餃子的動作也會做得非常快,總是看得我眼花繚亂。最後還是坐在一旁的爺爺為我指點了迷津。原來我包餃子的最後一步總是從前往後翻的,但是正確的步驟是從後往前翻的,正所謂處處留心皆學問,三人同行有我師啊。原來包餃子也有這么多的學問。
最後我們品嘗著自己包的餃子都露出了滿意的笑容。
篇十三:春節
今天我早早的起來,看了看我的新衣服趕緊穿上,小心翼翼的刷牙、洗臉,生怕把新衣服鬧臟了。穿上鞋,趕快出門去姥姥家。到姥姥家佳一看,好多人啊!我心想:「這次一定能收到很多紅包吧?」我一邊給大家拜年,一邊就有紅包遞過來。拜完年,我把紅包都交給媽媽,准備開學後用它交學費和買文具。
吃飯了, 哇!好多好吃的東西。對了,我可不能暴飲暴食,同學們也要注意羅!到了晚上,我和姐姐、舅舅放煙花。煙花點燃後要離煙花遠一點,以免炸傷。哇!煙花好漂亮,有紅的、綠的、黃的、各式各樣、千奇百怪......
願您的事業龍騰虎躍;願您的生活生龍活虎!新年我把好運送到,祝您及家人抱著平安,擁著健康,揣著幸福,牽著財運,拽著吉祥,邁入小龍年!
篇十四:春天來了
迷人的春姑娘帶著她精心准備的禮物悄然降臨人間,她為我們帶來了溫暖和煦的陽光,消融了冬日的冰雪,讓我們又看見青山綠水;她為我們帶來了柔和的春風,和著風中草木的清香,吹得人都要醉了;她為我們帶來了嫩綠的顏色,張開眼睛一看,草地上、樹叢中到處都是只有春天才有的新綠。
春姑娘也為我們帶來了綠色的心情,讓人不由地想出去走走看看。你看,一碧如洗的天空中飄著幾朵白雲,一會兒像小羊,一會兒像駿馬,一會兒又像神龍,真是千姿百態,變幻莫測。看看遠處,連綿起伏的青山,一山綠,一山青,一山濃,一山淡,真像一幅優美的山水畫呀!青山下還有一片茂密的樹林,挺拔的大樹像一群群衛兵守護著林中的「居民」,成群結隊的鳥兒在林中自由自在地飛翔著。再看近處,綠油油的草地像一張巨大的地毯,上面綉著紅、黃、粉、紫……各色花兒。草地旁的小河清澈光底,一條條魚兒在水中嬉戲玩耍,輕快地游動。
如此的美景是那樣地生動,那樣地有活力。「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要把握美好的時光,創造美好的未來。
篇十五:放小雞
外公帶我去海曙公園放雞。我可高興了!這小雞也彷彿為自己要出門而高興得「嘰嘰嘰」叫!
我和外公帶小雞來到了海曙公園,一把小雞放在草地上,它們就立刻飛奔起來。小雞高興地在草地上走來走去,這里啄啄,那裡啄啄。忽然,有一隻小雞把一條小蟲啄在嘴裡,我大吃一驚,連忙叫外公過來看,外公說:「呵呵!我看這只小雞不簡單,居然會除害蟲,可真厲害啊!」小雞實在是太棒了,它那麼小就會捉害蟲,真是太不可思議了!我連忙捧起這只能乾的小雞,看了又看,好喜歡!
Ⅳ 《安家》中孫儷造型被吐槽老氣,但娘娘私服千姿百態盡顯高貴,你怎麼看呢
作為一個女明星,孫儷因為性格文靜,性格低調,很少利用私生活炒作來吸引眼球,維持人氣。除了演技之外,她平時很少出現在公眾面前,即使是在綜藝節目中。觀眾在電視劇里都是通過屏幕認識和理解她的,但孫儷總是穿著華麗的戲服出現在觀眾面前,所以很少有人看到她的妝容。
孫儷現代劇《安家》的流行,演技一如既往的成熟穩重,但是大家吐槽孫儷的現代妝,說她的妝太古板,太苦,沒有戲服那麼大氣溫柔,越來越中性,打老公鄧超。網友都說劇中孫儷的現代服裝不好,審美太差,還有幾套服裝像廉價品。
禮服胸前設計了金色蝴蝶結,為禮服增添了時尚元素,讓孫儷看起來高貴典雅。當時孫儷幾乎壓垮了本屆電影節所有女演員。在游樂園穿上這兩套高級定製禮服,孫儷看上去就像童話世界裡走出來的公主,優雅迷人。當時孫儷和唐老鴨的搞笑互動一度被網友稱贊,孫儷真的很俏皮,很多變。
Ⅳ 千姿百態的帽子要怎樣導入比較新穎
1.廬山的雲霧像( 白色絨帽 ),像( 一條條玉帶),像(茫茫的大海),像( 巨大的天幕 ),真是( 千姿百態 );明明是( 一匹四蹄生風的白馬 ),還沒等你完全看清楚又變成了( 漂浮在北冰洋上的一座冰山 )讀了這倆節,你感受到( 廬山的雲霧瞬息萬變 ).2.廬山的雲霧還會有哪些姿態呢?發揮現象寫一寫.(廬山的雲霧像害羞的姑娘,當你專心來觀賞廬山雲霧的時候她卻似乎並不願露面,當你遺憾的離開時,她卻又變得如此的嫵媚多姿,因而千百年來,廬山的雲霧最美麗的那一面,我們每個人都在不停的追求。總懷著期待的心情和願望來欣賞廬山的雲霧。永不停息。)
Ⅵ 千姿百態的帽子如何製作
具體補充,到是說的是什麼?是游戲?
Ⅶ 古代女性的頭發靠什麼做千姿百態的造型
我覺得古代女性的頭發靠辯編辮子用氈子固定,做千姿百態的造型!
Ⅷ 白水素女的故事反映了人們怎麼樣的理想
【內容提要】以「白水素女」為代表的螺女型故事,在中國民間流傳千年不衰。其中潛藏的奧秘之一,是它暗合了人類集體無意識中窺視異性的慾望;作為故事轉折與高潮樞紐的「偷窺」母題,來自原始文化中少女成年禮的隔離儀式;而「素女」的原型,則是成年儀式中正實行隔離禁忌的少女。「白水素女」整個故事的敘事模式,建立在原始思維的「禁忌——破禁——後果」基礎之上,這種敘事模式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在世界民間故事中也是一個普遍存在的深層結構。
【關 鍵 詞】古典文學/白水素女/偷窺母題/窺視欲
《白水素女》是《搜神後記》中的一篇佳作(註:《搜神後記》舊題晉陶潛撰,後人多有懷疑。今人或謂陶氏原有此作,但今本《搜神後記》並非原帙,後人有所增益。參見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第343-346頁。)。這類螺女型故事,最早見於《初學記》所引晉人束皙(?-300年後)《發蒙記》;稍後出現於南朝梁任fǎng@①(460-508)《述異記》;在唐人皇甫氏《原化記》中發展為唐傳奇珍品《吳堪》;此後,元代無名氏《湖海新聞夷堅續志》、明人周清源《西湖二集》、清人程趾祥《此中人語》、陸長春《香飲樓賓談》等,都錄有這類故事(註:關於螺女型故事的形態及演變,參見劉魁立教授《論中國螺女型故事的歷史發展過程》和劉守華教授《中國螺女故事的形態演變》,均見《亞細亞民間敘事文學學會第5屆年會論文集》(油印本,上海,1998)。)。至今這類故事流傳於許多地區與民族的口頭文學中,其形態不斷豐富發展(註:鍾敬文先生30年代撰寫的《中國民間故事型式》中列有「螺女型」。美籍華人丁乃通教授70年代編撰的《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將「田螺姑娘」列為400C型,收錄古今異文30餘例。劉守華教授研究了該故事的當代口傳形態,指出:螺女型故事在20世紀的發展,主要情節仍圍繞著螺女的離去或去而復歸以及男女主人公同邪惡勢力抗爭這兩大主幹情節展開,但同其他婚戀故事類型如「百鳥衣」型、龍女型、兩兄弟型、張郎休妻型及一些風物傳說串連混合,演變成一個廣泛觸及世俗婚姻家庭生活,情節繁復而意趣豐富的故事群。)。
一個作品歷千年而不衰,其中必有某種奧秘。這里,本文試就故事中「偷窺」母題的心理根源與文化根源,對「素女」原型及故事深層結構進行一些探索。
一、「偷窺」母題與窺視心理
《搜神後記》中的《白水素女》原文如下:
晉安,官人謝端,少喪父母,無有親屬,為鄰人所養。至年十七八,恭謹自守,不履非法。始出居,未有妻,鄰人共愍念之,規為娶婦,未得。端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晝夜。
後於邑下得一大螺,如三升壺。以為異物,取以歸,貯瓮中。畜之十數日,端每早至野還,見其戶中有飯飲湯火,如有為人者。端謂鄰人為之惠也。數日如是,便往謝鄰人。鄰人曰:「吾初不為是,何見謝也。」端又以鄰人不喻其意,然數爾如此,後更實問,鄰人笑曰:「卿已自取婦,密著室中炊爨,而言吾為之炊耶?」端默然心疑,不知其故。
後以雞鳴而出,平早潛歸,於籬外竊視其家中,見一少女,從瓮中出,至灶下燃火。端便入門,徑至瓮所視螺,但見殼,乃至灶下問之曰:「新婦從何所來,而相為炊?」女大惶惑,欲還瓮中,不能得去,答曰:「我天漢中白水素女也。天帝哀卿少孤,恭慎自守,故使我權為守舍炊烹。十年之中,使卿居富得婦,自當還去。而卿無故竊相窺掩。吾形已見,不宜復留,當相委去。雖然,爾後自當少差,勤於田作,漁采治生。留此殼去,以貯米穀,常可不乏。」端請留,終不肯。時天忽風雨,翕然而去。
端為立神座,時節祭祀,居常饒足,不致大富耳。於是鄰人以女妻之。後仕至令長雲。
今道中素女祠是也。
在這個故事中,「偷窺」情節引人注目,它處於故事發展的核心,是故事高潮和轉折的樞紐。由於該情節在其它螺女型故事中也經常出現,並常組合入其他尋仙妻型故事(如「天鵝仙女」等),本文按國際通行的術語,稱其為「母題」(註:所謂母題,按美國民間文藝學家湯普森(Stith Thompson)的定義,就是民間故事中具有「不尋常的和動人的力量」的「最小的、能夠持續在傳統中的成分」。見湯普森《世界民間故事分類學》(鄭海等譯,上海文藝出版社,1991年)第499頁。)。
愛情婚姻故事中往往潛藏著人類的性心理。「偷窺」母題之引人感興趣,當是人類集體無意識中對異性的窺視心理使然。據生物學家研究,人們對異性的慾望,首先來自視覺刺激。英人靄理士名著《性心理學》中,比較了觸覺、嗅覺、聽覺和視覺在人類性選擇中的不同作用,結論是:「在人類演化的過程里,視覺已經漸漸的取其他的官覺而代之,而終於成為我們接受外來印象的第一孔道。…從性擇的立場看,視覺更是一個至高無上的官覺。」(註:靄理士:《性心理學》,潘光旦譯,三聯書店1987年7月版,第64頁。)在原始民族中,第一性徵往往是令人羨慕的對象。遠古岩畫、壁畫中,女性的巨臀豐乳、男性的生殖器官,都特意地加以誇張。原始舞蹈中,賣弄身體(特別是性器官)的動作很普遍。初民少得可憐的衣飾,也常常有意強調第一性徵,如在男性生殖器上套一個葫蘆、在女性臀部掛一圈草繩之類。這些都是基於視覺可以刺激情慾以增加繁衍機會的自然選擇。
隨著文明演進,人類開始有意以衣飾來掩飾身體(特別是性器官)。靄理士認為這是出於巫術需要和人們感到性器官不雅(註:靄理士:《性心理學》,潘光旦譯,三聯書店1987年7月版,第74頁。),理由似嫌不足。筆者以為,人類從展示性徵到掩飾性徵的變化,是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即把性對象變為個人佔有物後,為排斥其對別的異性的性誘惑而發生的。這種對視覺上性誘惑的排斥,在封建社會達到極端。尤其是女性,鎖在深宮的皇妃王後不說,即使一般平民,女孩子從幼年起就要求「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有的大家閨秀,即使生病時醫師也只能「懸絲診脈」。在家喻戶曉的孟姜女傳說中,僅僅由於范喜良無意中看見了孟姜女的身體,她就以「女子之體不得再見丈夫」為由,要求他娶自己為妻。
在「男不露臍,女不露皮」民俗傳統形成的同時,人們從小就被教育不要窺視異性。然而正如心理分析學家所揭示的那樣,慾望的被禁並不等於消失,它們被壓抑到無意識之中,變本加厲地尋找出路。「窺視」的禁忌越嚴,偷窺的慾望就越強烈。發展到極端者,甚至可以形成強迫性的精神疾病。對人類這種隱秘的窺視慾望,靄理士曾這樣評述:「有一種現象叫做『性景戀』(scoptophilia或mixoscopia),就是喜歡窺探性的情景,而獲取性的興奮,或只是窺探異性的性器官而得到同樣的反應。在相當限度以內,這也不算是不正常的;有此種行為的人不能不出諸窺探一途,倒不一定因為這人根本心理上有變態,乃是因為社會習慣太鄙陋,平時對於性生活及裸體的狀態,太過於隱秘了;平時禁得越嚴的事物,我們越是要一探究竟,原是一種很尋常的心理。有許多操行很好的男子在青年時代曾經探過女子的卧室,女子亦然;不過誰都不願意把這類行為招認出來就是了。至若客店的女主人以及仆婦丫鬟之類,這類的行為幾乎成為一種習慣,不足為奇了。那些專事窺探而一心培植這種所謂性景戀的人,在西洋就叫做『窺探者』(peepert);這種人往往喜歡在公共的廁所一帶逗留,而被警察捉將官里去。」(註:靄理士:《性心理學》,潘光旦譯,三聯書店1987年7月版,第74頁。)
人類這種普遍的窺視慾望,除了在現實生活中以遮掩方式進行實際的窺視外,還以其它方式加以滿足,如夢境、欣賞人體美術、看電影電視、讀小說等。講故事也是其中之一。
《白水素女》中的「偷窺」母題很可能來自於真實夢境的啟發。試想:一個貧困而無力娶妻的青年農夫,有著「夜卧早起,躬耕力作,不舍晝夜」的健壯身體,平時又「恭謹自守,不履非法」,其正常的性慾求從什麼途徑宣洩呢?據調查,青春期男性幾乎都做過有關***的夢,而夢的實質就是「願望的達成」(弗洛伊德語)。謝端想娶妻而「未得」,其壓抑的性慾當會通過夢境來實現。故事中提到「雞鳴而出,平早潛歸」,從雞鳴到天亮正是人最愛做夢的時間。他「於籬外竊視其家中,見一少女,從瓮中出,至灶下燃火」,恰似一幅夢中的場景。
既然窺視禁忌與偷窺慾望在人類文化中普遍存在,「偷窺」情節也就成為文學中一個常見的母題。如國際民間文藝學界通行的《民間文學母題索引》中,「看的禁忌」母題就列有86個。《白水素女》「偷窺」母題屬於其中「禁忌:在特定場合看到超自然的妻子」(C31.1.2)(註:Stith Thompson,MOTIF-INDEX OF FOLK-LITERATURE,Helsinki,1932,vol.1,pp398-401.)。
偷窺慾望和***之夢啟迪了故事創作者的靈感,同時也喚醒和間接滿足了接受者們潛意識中的窺視慾望,這是《白水素女》「偷窺」母題引人入勝的奧秘之一。
二、「素女」原型與成年儀禮
《白水素女》中有一種奇怪的邏輯:素女是天帝派來幫助謝端的,卻不能面見謝端;一旦被謝窺視,她就「不宜復留」;而謝端盡管有聚寶盆似的螺殼,「以貯米穀,常可不乏」,最終卻「不致大富」。這種故事邏輯來自何方呢?人們為什麼能夠接受它呢?要解開這些疑問,我們只有向原始思維追根尋源。鍾敬文先生1930年論及螺女型故事的原始思想來源時,曾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有兩點:一是變形,一是人與異類婚媾(註:《中國民間故事試探(二章)》,載《鍾敬文民間文學論集》下,上海文藝出版社1985年版,第232頁。)。但從《白水素女》的中心母題「偷窺」來看,其原始思想卻似乎有另外的來源——成年禮中的窺視禁忌。
每個人都有一些重大的人生轉折階段,隨著這些階段的到來,周圍的人會為他(她)舉行某種儀式,使其順利實現轉折,並使其新身份為社會所接受,這種儀式稱作「人生儀禮」。人生儀禮中最重要的有四種:誕生禮、成年禮、婚禮、葬禮。據荷裔法國學者根納普(Arnold vanGennep)的經典研究,人生儀禮是一個不可逆的過程,其結構一般分三個階段:分離、過渡、整合。分離是與原社會關系脫離隔絕的階段;過渡是從一種狀態進入另一種狀態的中間階段;整合是與新的社會關系結合為一體的階段。他認為:從一種境域轉入另一境域的過程常常是危險的,因而需要一定的儀式來避免危險,安全過渡。他還指出:不同的人生儀禮突出的階段不同,葬禮強調分離儀式,婚禮強調整合儀式,成年禮則將過渡儀式放在突出地位(註:根納普的代表作《過渡儀禮》(LesRites de Passage)尚無中譯本,有關理論的介紹,參見郭於華《死的困擾與生的執著——中國民間喪葬儀禮與傳統生死觀》(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2年版)第30-34頁。)。
在原始文化中,成年禮是一件極其重大的事情,它決定一個人是否有資格參與部落事務,是否有過性生活及結婚繁衍後代的權利等等。為了保證成年禮的順利,過渡儀式中要採用種種避邪的手段,其中最常見的是隔離。在隔離期間,嚴禁被人窺視。許多人類學調查報告對世界各地原始民族的成年禮進行過細致報道。這里舉幾個與少女成年禮相關的例子:
「在托里斯海峽的馬布雅格島上,小姑娘到了成年期,首次月經來潮的跡象出現時,家裡便在黑暗角落用柴禾堆成一圈,讓她帶上肩帶,臂釧,腳飾,項圈,並在兩耳、前胸和後背都戴上貝殼飾品,蹲在柴禾杈內,只能見到她的頭部。這樣隔離三個月……隔離期間,任何男人,即使他的爸爸,也不得進入她住的屋子。如果她爸爸在此期間看見了她,就准要倒霉,如出海捕魚就將一無所獲,甚至漁船也會觸礁或被風浪砸碎。」(註:弗雷澤:《金枝》下冊,徐育新等譯,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849頁。)
「加利福尼亞印第安人認為女孩子第一次來月經時具有特大超自然力量,而且並不都是玷污和有害的。不過他們還是更多地以為它帶有邪惡,所以不僅讓她和家人及社會脫離,而且還試圖讓她和世界隔離。對她採取的戒令之一就是不看她。她必須低著頭,不看外界,不看天日。有些部落乾脆用毯子把她遮蓋起來。」(註:弗雷澤:《金枝》下冊,徐育新等譯,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850頁。)
「阿拉斯加的特林吉特(斯林基特)或科洛希印第安人的小姑娘身上出現青春期到來的跡象時,就要關在一間非常嚴密的小屋或者籠子里,只留一個通風孔。姑娘要在這樣又黑又不幹凈的住處住上一整年,……隔離期間,姑娘得戴闊邊帽子使她的目光不見天日,人們認為她不適於陽光照射,她目光所到之處,能夠毀掉獵人、漁民以及賭徒的好運,能將東西變成石頭,還能造成其他危害。」(註:弗雷澤:《金枝》下冊,徐育新等譯,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852頁。)
中國古代也有成年禮。男子稱「冠禮」,女子稱「笄禮」。《禮記·內則》載:男子「二十而冠,始學禮,可以衣裘帛,舞大夏,禮行孝弟,博學不教,內而不出」;女子「十有五年而笄,二十而嫁」。有趣的是:中國古代的「笄禮」,也有一定的隔離期。「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祖廟未毀,教於公宮,三月。若祖廟已毀,則教於宗室。」(《儀禮·士冠禮第一》)即女子舉行成年禮的三個月內,她必須在祖廟中接受婚前教育;祖廟已毀者則受教於宗室。
少女成人的標志是月經初潮,成年禮多以此為期。一般認為,少女成年禮時普遍受到的幽禁,源於原始人對血的極端恐懼。「可以說婦女月事來時需要隔離的目的是要化除其危險影響。對於第一次月經來源的姑娘特別小心嚴格隔離的原因,就在於人們認為其危險特大。」(註:弗雷澤:《金枝》下冊,徐育新等譯,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856-860頁。)初民從捕獵動物和因傷致死者身上,觀察到血液與生命的關系,他們必然對這神秘液體的魔力感到恐懼,從而對與血有關的事物都加以一定的禁忌。初民對少女初潮和婦女經血的種種禁忌,盡管今天看來荒謬可笑,當時卻是我們祖先求生的一項必要自我保護措施。
原始思維遵循象徵律與互滲律,初民藉助具體物象來把握事物間的特徵與聯系。從對血液的恐懼,導致了他們對經血及其它相關事物的禁忌,包括女子初次性生活時的處女膜出血。日本學者二階堂招久的《初夜權》一書,詳細介紹了世界各地初夜權風俗及各國學者對其的解釋,他的結論是:「什麼是初夜權的發生原因?是:原始人對於行最初的交接時的Hymoneal blood(處女膜出血)的驚愕畏怖之情。因為原始人是早婚的,不待monstruation(月經)的來潮便行性交了。所以處女膜出血,是他們的性的生活中最初的出血。又由於有可以推定原始女性的處女膜比諸現代女性的也更其完備強韌的根據,所以這出血,在原始時代比諸在現代,更多必然性。對於這出血的驚愕畏怖之情,便成了有著成女式的意義的破瓜的操作,便成了『初夜權』的習俗的起源」(註:二階堂招久:《初夜權》,汪馥泉譯,上海北新書局1929年版,上海文藝出版社1989年影印,第124頁。)。
漢族婚禮中為新娘蒙蓋頭的儀式,可以看作是對新婚初夜處女膜出血恐懼的一種原始禁忌的遺留。至少從東漢起,漢族婚禮中就有為新婦蒙首的風俗。對這種習俗的來源,代表性的有兩說:一說是「遮羞」,一說是「避邪」(註:參見馬之sù@②《中國的婚俗》,嶽麓書社1988年12月版,第90頁。)。現在看來,「避邪」說可能更切近實際,因為不僅「初民社會女子出嫁是一個大危機,有各種妖魔鬼怪環伺於周圍,想乘隙侵害新娘,其中最難防的是巫婆的『邪眼』,只要一『看』,就會斷送新娘的終生幸福,甚或致新娘於死地」(註:參見馬之sù@②《中國的婚俗》,嶽麓書社1988年12月版,第90頁。),而且他們對新娘必將面臨的處女膜出血也同樣心懷恐懼。
按根納普的三段論,婚禮中新娘蒙上蓋頭,是她與姑娘身份分離的儀式;新婚之夜丈夫揭開蓋頭,是她與婦人身份整合的儀式;蒙蓋頭期間則表示她處於過渡狀態中。過渡狀態是一種身份不明的危險狀態,易受干擾,因此須以蓋頭隔離。而蓋頭是紅色,更點明了它與血液崇拜之間的內在聯系。
聯系原始文化中的少女成年禮習俗,「素女」的原型就顯露了出來。所謂「素」,本義指未經染色的生帛,引申為本色、本質或質朴。「素」與「女」相加,應是本色之女,即少女、處女或未婚之女。「素女」在中國神話傳統中又是一個精通房中術的神女。據說黃帝曾向她請教男女交接之法。歷代房中之書多以「素女」命名,如《隋書·經籍志》中,就有《素女秘道經》、《素女方》等。素女既是處女又精通房術的矛盾身份,表明她與***有一種潛在的關系。「在原始人的思想里,姑娘月經之不潔(所謂的不潔)同神人的聖潔兩者之間並無差別,不過是同一神秘力量的不同表現而已。」(註:弗雷澤:《金枝》下冊,徐育新等譯,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第861頁。)「白水素女」是個神女,但她須按天帝吩咐在人間生活十年,此期間她既非天上仙女亦非人間婦女,類似成年禮中的過渡狀態,所以她需以螺殼為隔離物,不能被人窺視。文學源於生活,去掉「素女」的幻想成分,其生活原型當是一個處於隔離期的少女。
神話原型學派的代表弗萊有一個著名論斷:儀式是敘述程式的原型(註:參見俞建章、葉舒憲《符號:語言與藝術》,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第180頁。)。盡管此說有點以偏概全,但從《白水素女》中的素女原型及其敘事邏輯來看,的確可以看到少女成年儀式的影子。在原始文化中,禁忌就是法律。人們對破禁懷有巨大的恐懼,認為一旦破禁,無論有意無意,都會帶來嚴重後果。這樣,《白水素女》看似奇怪的故事邏輯,就能得到理解了。
三、《白水素女》的深層結構
從神話原型批評和結構分析的角度來看:表面千姿百態的文學作品,存在著某種深層的結構模式,這些有限的結構模式,來自於人類的原始生活與集體無意識,暗中左右著人們的創作和欣賞活動。當代國際民間文藝學界的研究也表明:民間故事看上去令人眼花繚亂,但實際上卻有相當固定的模式,以致許多國家和地區都有「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出版(註:參見劉守華《比較故事學》,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年版,「當代比較故事學的主要代表——歷史地理學派」。)。
《白水素女》源自民間創作(註:筆者之所以認定《白水素女》出自民間創作,是因為同類的螺女型故事,在《搜神後記》之前和之後都有不少文獻記錄,並至今在民間廣泛流傳。),民間故事的生命遵循著自然選擇法則。在民間生活中,每時每刻都有人在講述各種故事,這些故事絕大部分自生自滅,只有少數既有典型性又有普遍性的故事,經老百姓的集體無意識篩選出來,眾口傳講,代代相承。以《白水素女》為代表的螺女型故事歷千年而不衰,可見它暗合了某種普遍的人類文化心理。
根據上文分析,《白水素女》的「偷窺」母題反映了人類的窺視慾望,而「素女」的原型又與成年禮隔離期的少女相似,故《白水素女》的敘事邏輯,與原始文化中「禁忌——破禁——後果」的思維邏輯相一致。值得注意的是:「禁忌—破禁——後果——試圖逃避後果」(最後的故事素可有可無)作為一種敘事模式,在中國古典文學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略舉幾例:
《山海經·海內經》的鯀治洪水故事,說他未得到天帝許可,偷了天帝的神土「息壤」,違犯了禁忌,於是被天帝派祝融殺死。《呂氏春秋·本味篇》中關於伊尹的傳說:伊尹之母居伊水之上,懷孕期間夢見神告訴她:「臼出水而東走,毋顧。」第二天果然看見臼出水,急忙向東走了十里,回頭一看,其邑盡為水所淹。因為她違反了禁忌,身體化為一棵空心桑樹。《列異傳》中的談生,年四十而無婦。一天半夜,有個十五六歲的美麗少女,來就他成為夫婦,並告訴他:「我與人不同,勿以火照我也。三年之後,方可照。」後生一子,已二歲。談生禁不住好奇,夜間趁其睡後以燈照她,偷偷窺視,發現其腰以上生肉如人,腰下卻是枯骨。女人發覺了,對他說:「君負我。我垂生矣,何不能忍一歲而竟相照也?」無論談生怎樣道歉,女人還是離去了。
同樣的敘事模式,我們還可以在許多作品中見到,如《白蛇傳》、《畫皮》……等等。在世界各地民間故事中,「禁止+違禁+後果+試圖逃避後果」的敘事模式也普遍存在。美國著名民間文藝學家阿蘭·鄧迪斯在研究了美國印第安人故事後,就曾指出這種模式的故事十分普遍(註:參見美國學者鄧迪斯(Alan Dundes)《北美印第安民間故事的結構形態學》,中譯本見《世界民俗學》,陳建憲、彭海斌譯,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第291-304頁。)。
破禁必遭報復的原始思維定式,甚至對後世的螺女型故事發展形態也有影響。在那些田螺姑娘被偷窺後沒有離去的亞型中,田螺姑娘成為男主人公的妻子後,往往受到皇帝、土司、地主或其他豪強的迫害,他們提出種種難題,最後不得不靠螺女或其家族的神力,才倖免於難。
最後,讓我們對本文的思路作一個簡短的小結:《白水素女》藝術魅力歷千年而不衰的奧秘之一,是它暗合了人類集體無意識中的窺視慾望;「素女」的原型來自原始文化中少女成年禮的隔離儀式;整個故事的敘事模式建立在原始思維的「禁忌——破禁——後果」基礎之上,這種敘事模式在中國古典文學中有著源遠流長的傳統。
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對《白水素女》的上述分析,目的只是追溯它的原初形態及原始心理基礎。而《白水素女》故事本身及後世種種螺女故事,卻是它們自己時代的產物,浸透了當時人的思想情感,表現了當時的社會生活與文化心理。正因為如此,在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故事類型中,「偷窺」母題的表現方式就並不一致。將農耕文化中產生的螺女型故事,與主要在漁獵文化中流傳的天鵝仙女型故事加以比較,二者差別很大。螺女型故事中的女主角被「偷窺」之後,成為故事後半部分的中心人物,她或離去,或以其異能和智慧戰勝侵犯者,保衛了男耕女織的幸福生活。天鵝仙女在被「偷窺」之後,卻為男主角所征服,在以後的情節發展中,她只是一個神奇的助手而已。在不同類型的民族文化中,「偷窺」母題也有著不同的發展。在日本,「偷窺」情結發展為一種特別強烈的文化心理。在中國和朝鮮、韓國,「偷窺」情結則相對來說比較淡化(註:參見武繼平編譯《神秘的日本文化心理》第二部中對「窺視型文化」的論述,重慶出版社1992年版。)。這些方面都值得進行更深入的探究,不過,那已超出本文的范圍了。
【參考文獻】
[1] 靄理士:《性心理學》,潘光旦譯,三聯書店1987年7月版。
[2]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史》,南開大學出版社1984年版。
[3] 弗雷澤:《金枝》,徐育新等譯,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7年版。
[4] 阿蘭·鄧迪斯(Alan Dundes)《北美印第安民間故事的結構形態學》,中譯本見《世界民俗學》,陳建憲、彭海斌譯,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版。
字型檔未存字注釋:
@①原字日加方
@②原字馬加肅
Ⅸ 提示:生活需要笑。笑有千姿百態。笑中有喜也有憂你一定感受過吧!請以笑為話題,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
09年,我在網路空間認識一位學識淵博的朋友。那是我剛進入股市,之前對股市一無所知,是被同事糊里糊塗拉進去的。因為不懂所以就很想學,千方百計找各種關於股市方面的消息看。無意間在網路空間好友的空間里看到一篇關於股市分析的文章,我毫不猶豫地點擊進入,用心看完,感覺很真實而且很有水平,從此每到網路空間,必須去他空間看看,每次只看不問,不評價,卻每次都有收獲。他空間里的留言太多,都是問股票什麼時候可以買賣,卻從來沒有看到過回答。
我主動申請加他好友,因為我幾乎沒有主動加過別人好友,加過之後心裡一直忐忑,怕他不同意,還好我如願成為他的好友,自此以後更是他的文章每篇必看。
大約過了半年之久,他在私信里主動告訴我什麼時間可以買股票了。因為那時我也剛學電腦,還從來了沒有使用過私信,他的留言我過了很久才發現。我忙不迭地道歉,並實話實說。他一點也沒有怪我,反而經常給我指點,我感覺不盡,每次都尊稱他老師。一個月以後,我主動告訴老師姓名電話,座機、手機一個不落,以表示真誠。老師也不吝嗇地告訴我他姓什麼,並真誠地說,以後不要叫他老師,就叫大哥吧,「就叫大哥吧」這五個字另我感動。幾天後的一個傍晚,座機響起,接起來聽是個陌生人的聲音,而且不是北方人,還沒等我反應過來,大哥就自報家門了,那一刻我笑了,心在狂跳,緊張的我臉部肌肉都是僵硬的,如果有人看到我的笑,一定會被嚇到,我自己都感覺那僵硬的笑一定很難看。
有了這次簡單的通話之後,在我在線的時候,大哥使用網路語音系統,只聞其聲不識其人,及時傳授我如何做股票,從最基礎的知識開始......慢慢的我跟大哥越來越熟悉,只要大哥的頭像閃動,我就會發自內心的露出笑容,那笑容一定很甜。我在不知不覺中愛上了大哥,因為大哥不只是知識淵博,而且坦盪豪爽,為人正直,是個謙謙君子,但我知道他家庭和睦,我不能有非分之想,況且我也有做人的道德准繩,這種情就深深在我心裡扎了根。再後來大哥晚上有時間就會給我上課,開始上課時我的笑是開心愉快的,到說再見時,我也在笑,可那種笑是不舍是苦澀的笑,每次都是這樣,我盡量保持著表面的平靜,當我笑著說大哥再見時,淚水總是不經我的同意就爬出眼眶,至今如此,我們都小心地呵護著那份至真至純的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