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初的八位鐵帽子王就是清朝的八旗旗主,最初的這些鐵帽子王權力還是非常大的,八旗旗主的地位在清朝的地位原本就非常的高,所以鐵帽子王還是非常有權力的,雖然鐵帽子王都是王爺。清朝對宗室諸王的管理非常嚴格,即使是鐵帽子王也有錯必懲,動輒獲咎,親王、郡王的名號猶如鐵帽子可以世襲罔替,但戴鐵帽子的人可以隨時更換,其實一點都不「鐵」。
鐵帽子王其實是清朝對對宗室的嚴格管理,隨著辛亥革命爆發,清代的鐵帽子王便永遠地退出了歷史舞台。
『貳』 歷史上的鐵帽子王是什麼意思呢
所謂的「鐵帽子王」,是清代的一種封爵制度,鐵帽子王和其他親王相比,享有的如下特權
一是「世襲罔替」,隔代不降爵。
二是俸祿優厚,歲俸銀一萬兩,祿米一萬斛。
三是賜予世襲罔替王府,又叫鐵帽子王府,當然了,大餅是這么畫的,具體怎麼樣,還得看皇帝的心情和個人表現,鐵帽子王的後代也不乏被奪爵的歷史記載。
(2)石家莊市四季帽子王擴展閱讀
歷史意義
鐵帽子王是好是壞,需要將其置於中國歷史和清朝歷史的具體環境中去分析。
首先,這一制度徹底結束裂土分封制度,可有效維護大一統政治。
《清文獻通考》將宗室爵位之封列入「封建」條目,意味著將其類比為中國傳統歷史上的分封制度。周代以來,分封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綿延不絕,但受封者封藩就國,往往擁兵自重,形成對抗中央的勢力,更多是扮演一個造成割據戰亂的消極因素。
與以往相比,清朝的封爵制度對諸王的約束顯得簡約而嚴厲。宗室諸王有封號而無封地,亦無屬國,只能在京城王府居住,不得隨意離開,他們不能到地方任職,無法干預地方政務,更不能掌握軍隊。宗室王公的所有俸祿待遇、王府官員、護衛等全部納入國家統一管理,由宗人府按規定給予。而且,清代宗室封爵,除非有特旨可以世襲罔替者,一般其爵位都只能逐代遞減,待遇逐漸降低,使國家財政負擔不致過重,也徹底消除了宗室諸王形成尾大不掉勢力的各種潛在因素。
其次,就清代本身歷史而言,世襲罔替的宗室分封制度,是樹立中央權威、消除旗主政治的結果。
清初宗室諸王對中央的威脅不在於裂土分封,割據一方,而在於對八旗各旗當作私產加以控制,各擁旗眾,可與中央分庭抗禮。
在統一女真各部的過程中,隨著部眾日繁,努爾哈赤將投附和征服的女真人逐漸整編成旗。隨著諸子侄、孫子長大成人,努爾哈赤像分家產一樣將八旗分給諸子孫。當時後金所有軍國政務全由努爾哈赤與八旗旗主討論決定。努爾哈赤之所以這樣做,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擔心死後諸子相爭,同室操戈,兄弟屠戮,希望用這種家產均分、八王共治的格局來維持政治平衡,防止個人專權。
然而,這種格局使後來繼位的皇太極受到很大掣肘,不但每天上朝處理政務時要與其他三大貝勒一起「南面而坐」,而且要先給幾位兄長施禮。皇太極曾抱怨自己「不過一黃旗貝勒而已」。更嚴重的是,幾大貝勒各擁本旗重兵,相互間矛盾日漸尖銳,使新興的滿洲力量時常面臨分裂危機。
由此,從皇太極繼位到多爾袞攝政,再到順治皇帝親政,清初皇帝集權政治發展的一個主要趨勢就是提高皇室在八旗中的地位,削弱、阻斷宗室旗主們的勢力。不僅如此,清朝中央還極力弱化宗室旗主與各旗部眾的關系,借鑒明朝的內閣、六部等官僚制度治理國家,取代八旗旗主政治。
八旗管理被納入到國家的官僚體制中,八旗不再是宗室旗主私產,宗室諸王的利益也用封爵制度規范下來。所以,仔細梳理會發現,乾隆時期確認的八大鐵帽子王,代善、多爾袞、多鐸、濟爾哈朗、豪格、岳托六人本身就是當初的旗主貝勒,至於後來分封的庄親王碩塞是皇太極之子,帝室後裔,而薩哈廉、勒克德渾一系,也是皇室的忠實追隨者。
總之,清朝對宗室管理之規范與嚴格大大超過以往朝代。然而,這種封爵制度畢竟是以保證滿洲宗室貴族世襲特權為目的的,其落後性不言而喻,隨著革命爆發,民國肇建,清代的鐵帽子王便永遠地退出了歷史舞台。
參考資料鐵帽子王-網路
『叄』 鐵帽子王是什麼,鐵帽子王是啥意思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清朝共有12位培李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
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清朝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胤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3)石家莊市四季帽子王擴展閱讀:
清朝各位「鐵帽子王」爵位傳承
1,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為清初「四大貝勒」之一,他隨清太祖征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魯圖」。清太祖死後,代善與其子岳托擁皇太極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晉封和碩禮親升中運王。
皇太極死後,代善又與睿親王多爾袞主持立福臨為帝。代善於順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禮親王世爵共傳世,12人襲爵,2人被奪爵。
2,濟爾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順治初年與多爾袞同為攝政王,順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5人被奪爵。
3,多爾袞因作戰智勇雙全,賜號「墨爾根代青」(聰明的統帥),崇德元年封為吵梁睿親王。皇太極死後,與禮親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臨即位,被順治稱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出獵時死於喀剌城(今河北省盧龍縣),年僅39歲。
乾隆四十三年追謚其為睿忠親王,配享太廟。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鐵帽子王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鐵帽子王」什麼意思?源於清代封爵制度
一、概念: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二、原因: 1、鐵帽子王是世襲罔替的王爺,是皇親國戚!和珅是旗人,王爺是主子,他是奴才,不可能不放眼裡,起碼場面上也會下跪; 2、和珅正紅旗,王爺正紅旗旗主。他是王爺的旗奴。和珅別說見到旗主王爺,見到本旗統領。也要自稱奴才。 清朝這一種事情很多,比如大學士,跟皇帝請假,理由是要給自己旗里的主子幫忙。這位主子還不是旗主,也不是統領,就是個小旗官。八旗制度決定的。比如在八旗里你是我的旗奴,你日後多顯赫,你也是我的奴隸。 別說旗主了,和珅見到他本旗統領,也要扣頭請安的。 3、古代的人有爵位 官 職 差遣 加銜,和珅是文華殿大學士(官),戶部尚書(職),西北抗羅剎將軍(差遣),太子太保(加銜),一等忠襄公(爵位)。爵位是地位的象徵,連一個定郡王都可以不尿他,和珅雖然在官職上位極人臣,可是爵位上卻遠不如任何一位鐵帽子王,更不要說是當年掌管兩紅旗的禮親王代善了。 三、簡介: 和珅(乾隆十五年(1750年)~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鈕祜祿氏,字致齋,原名善保,滿洲正紅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寵臣。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鐵帽子王其實是一種爵位,之所以能成為古代頂級爵位的代表,是由於他們可以世襲而且享用國家土地和一些優惠。到了乾隆繼位以後才開始有這種中式爵位的制度,而且在慢慢改進當中,因為當時這種制度還是比較混亂的,它跟分封沒有一種明確的區別。
在乾隆的時候把王爵的分封劃分為了兩種情況,一種就是你建功立業的話會得到王爵,不過在清朝的時候,如果你因為軍功得到了王爵,那麼可以世襲。之所以可以憑借的血脈得到分封,其實乾隆也是考慮了很多的因素。這樣可以激發很多人對於軍功的崇拜,然後使他們能夠積極地為國家建立功勛。而且血脈如果關系越差,那麼王爵也就可以進行遞減,這樣的話可以減少國家庫存的負擔。 在乾隆之後,清朝的鐵帽子王爵位才被正式的規定了下來,而且以前去除的那八大鐵帽子王也一一的被國家恢復了,他們的後代也可以進行世襲。其中就包括多爾袞,他恢復了睿親王的封號,而且對他的評價是功勛顯赫,定國開機。 只要你對國家有功勛,那麼你就可以被封為鐵帽子王,而且還可以世襲給下一代。但是這些人的能力不是最厲害的,比如說一些在軍機處的大臣,他們雖然有一定的領導能力,但是不足以支撐大局,而且在清朝的後期還出現了 *** 的局面,有些人甚至只討好慈溪,就得到了鐵帽子王的封號。中國古代把爵位分成了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爵位。王爵的地位最高,僅次於皇帝。王爵又分為親王和郡王。親王也稱「一字王」,一般以歷史上的國名為號,如秦王、晉王。郡王稱「二字王」,一般以地名為號,如臨淄王、陳留王。
到了清朝時期,王爵和以往朝代有了一些不同。首先,親王和郡王的名號改成了「和碩親王」和「多羅郡王」。其次,清朝王爵封號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特定的字,如雍親王、寶親王、克勤郡王。一般親王用一字,郡王用二字。
不過,許多人在看清朝時期的電視劇或書籍時,往往還會看到一個稱呼:鐵帽子王。聽上去感覺很酷,似乎比親王更高一個等級。那麼,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鐵帽子王並非爵位,而是世襲罔替王爵的俗稱。一般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襲」的規則,即每代繼承爵位時,都要降一個等級。比如親王去世後,他的兒子(一般是嫡長子)繼承爵位時就要降為郡王。郡王去世後,下一代繼承到的爵位降為公爵。以此類推。但鐵帽子王則不受此規則限制,親王去世後,繼承人還是親王。
因此,鐵帽子王在繼承權方面比其他王爺要享受更多的福利。但在政治地位上,鐵帽子王和其他王爺並沒有什麼區別,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情況。
清朝歷史上一共只有十二位鐵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清朝開國之初,立下赫赫戰功的皇親宗室,他們分別是:禮親王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肅親王豪格(清太宗皇太極長子)、庄親王碩塞(皇太極第五子)、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侄子)、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長子)、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代善之孫)。
除了上述八位外,清朝還有四位在中後期因維護社稷立功受封的鐵帽子王,他們是:怡親王允祥(康熙十三子)、恭親王奕欣(道光第六子)、醇親王奕譞(道光第七子)、慶親王奕劻(乾隆十七子永璘之孫)。
在這十二位鐵帽子王中,誰的實力最強呢?這其實要看處於哪個時期。清朝入關前,禮親王代善掌握著八旗中的正紅旗和鑲紅旗,因此實力最強。清朝入關後,睿親王多爾袞權傾朝野,又掌握著正白、鑲白兩旗,連順治皇帝都要喊他皇父攝政王,實力最強自然毋庸置疑。
此後,皇權越來越集中,開國的八家鐵帽子王都得老老實實聽命於皇帝。因此也就沒有誰強誰弱的說法。至於清朝中後期這四位鐵帽子王,他們所處的年代和受封爵位的時間都不相同,所以就更沒有可比性了。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是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級可以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14級,其中惟親王郡王可以稱為「王」;按襲爵方式可分為「世襲罔替」、按次降級兩類,按來源來說可分為功封、恩封兩種,前者是指清朝開國時期軍功卓著者,後者則指治國有為、皇帝降恩特封者。
清初有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8人,皆以有定鼎軍功獲封。清代中晚期又先後有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和慶親王奕劻4人,以恩封獲得世襲罔替之榮。
(3)石家莊市四季帽子王擴展閱讀
1、愛新覺羅·代善(1583年8月19日-年11月25日),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母為大福晉佟佳氏。
2、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3、愛新覺羅·多鐸(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阿濟格、多爾袞同母弟,滿洲鑲白旗旗主,時人通稱十王,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襲罔替。
4、愛新覺羅·濟爾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碩庄親王愛新覺羅·舒爾哈齊第六子,母為五娶福晉烏喇納喇氏,清太祖努爾哈赤之侄。
5、愛新覺羅·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極之長子,母為皇太極第二任大福晉烏喇納喇氏。滿洲正藍旗人。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晉封為和碩肅親王,同年六月,掌管戶部的事務,十二月跟隨皇太極親征朝鮮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爾袞進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師。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為軍功重新晉封為親王。
6、愛新覺羅·碩塞(1628年-1654年),又名碩色,號霓庵,清朝宗室,滿洲鑲紅旗人,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
7、愛新覺羅·岳托(1599年-1638年),滿洲鑲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開國元勛,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之長子。
8、愛新覺羅·勒克德渾(1619—1652年),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爾哈赤曾孫、禮親王代善之孫、和碩穎親王薩哈璘第二子。
『肆』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是哪八個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是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級可以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14級,其中惟親王郡王可以稱為「王」;按襲爵方式可分為「世襲罔替」、按次降級兩類,按來源來說可分為功封、恩封兩種,前者是指清朝開國時期軍功卓著者,後者則指治國有為、皇帝降恩特封者。
清初有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8人,皆以有定鼎軍功獲封。清代中晚期又先後有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和慶親王奕劻4人,以恩封獲得世襲罔替之榮。
(4)石家莊市四季帽子王擴展閱讀
1、愛新覺羅·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母為大福晉佟佳氏。
2、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3、愛新覺羅·多鐸(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阿濟格、多爾袞同母弟,滿洲鑲白旗旗主,時人通稱十王,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襲罔替。
4、愛新覺羅·濟爾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碩庄親王愛新覺羅·舒爾哈齊第六子,母為五娶福晉烏喇納喇氏,清太祖努爾哈赤之侄。
5、愛新覺羅·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極之長子,母為皇太極第二任大福晉烏喇納喇氏。滿洲正藍旗人。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晉封為和碩肅親王,同年六月,掌管戶部的事務,十二月跟隨皇太極親征朝鮮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爾袞進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師。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為軍功重新晉封為親王。
6、愛新覺羅·碩塞(1628年-1654年),又名碩色,號霓庵,清朝宗室,滿洲鑲紅旗人,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
7、愛新覺羅·岳托(1599年-1638年),滿洲鑲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開國元勛,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之長子。
8、愛新覺羅·勒克德渾(1619—1652年),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爾哈赤曾孫、禮親王代善之孫、和碩穎親王薩哈璘第二子。
『伍』 鐭沖跺簞絀轟腑鑺卞洯鍥劇墖闂ㄧエ錛
1. 鐭沖跺簞絀轟腑鑺卞洯闂ㄧエ澶氬皯閽變竴浣
鐭沖跺簞鑱旈偊絀轟腑鑺卞洯
鏅鐐瑰湴鍧錛氱煶瀹跺簞甯傝曞崕鍖虹繜钀ュ崡澶ц386鍙瘋仈閭︽槑鐝6妤
钀ヤ笟鏃墮棿錛8:00-22:00錛
闂ㄧエ] 絀轟腑鑺卞洯鍥涘f父娉抽嗗崟浜虹エ ¥45璧
[闂ㄧエ] 絀轟腑鑺卞洯娓鎬箰12欏瑰楃エ ¥80璧
闂ㄧエ] 絀轟腑鑺卞洯鎷撳睍鍏欏瑰楃エ ¥60
浠ヤ笂浠鋒牸鍧囨槸緗戜笂璁㈣喘鐨勪環鏍箋
2. 鐭沖跺簞絀轟腑鑺卞洯鍥劇墖闂ㄧエ浠鋒牸
鐭沖跺簞鑱旈偊絀轟腑鑺卞洯鏅鐐瑰湴鍧錛氱煶瀹跺簞甯傝曞崕鍖虹繜钀ュ崡澶ц386鍙瘋仈閭︽槑鐝6妤艱惀涓氭椂闂達細8:00-22:00錛涢棬紲╙ 絀轟腑鑺卞洯鍥涘f父娉抽嗗崟浜虹エ ¥45璧穂闂ㄧエ] 絀轟腑鑺卞洯娓鎬箰12欏瑰楃エ ¥80璧烽棬紲╙ 絀轟腑鑺卞洯鎷撳睍鍏欏瑰楃エ ¥60浠ヤ笂浠鋒牸鍧囨槸緗戜笂璁㈣喘鐨勪環鏍箋
3. 鐭沖跺簞絀轟腑鑺卞洯鍋滆濺鏀惰垂鏍囧噯
鎴戝悓瀛﹀幓浜嗭紝鎸哄ソ鐨勶紝涓嶈繃鐜板湪瑕佹敹璐逛簡錛屽ソ鍍忔槸29鍏冿紙鍚娓告吵錛夛紝闈㈢Н鐗瑰埆澶э紝浠栦滑涓澶╅兘娌¤漿瀹岋紝寤哄湪7妤煎拰10妤間箣闂達紝鍦伴潰閮芥槸閫忔槑鐨勮礬綰匡細鍧6璺鍒扮粓鐐逛笅杞︺傚悜鍗楄蛋10鍒嗛挓灝辯湅鍒 涓涓楂樺ぇ鐨勫緩絳戱紝妤煎拰妤間箣闂存湁閫忔槑鐨勭幓鐠冭繛鐫閭i噷灝辨槸鍟
4. 鐭沖跺簞絀轟腑鑺卞洯闂ㄧエ澶氬皯閽變竴浣嶅晩
鏈夛紝鍏蜂綋鐨勬偍鎵撶數璇濆挩璇㈠惂 娓告吵棣嗭細80979790
鑰屼笖鐜板湪鐨勭エ浠鋒槸20鍏/浜猴紝1.2綾充互涓嬪効絝ュ厤璐廣
5. 鐭沖跺簞絀轟腑鑺卞洯濂界帺鍚 闂ㄧエ鏄澶氬皯
鐭沖跺簞鑱旈偊絀轟腑鑺卞洯鏅鐐瑰湴鍧錛氱煶瀹跺簞甯傝曞崕鍖虹繜钀ュ崡澶ц386鍙瘋仈閭︽槑鐝6妤艱惀涓氭椂闂達細8:00-22:00錛涢棬紲╙絀轟腑鑺卞洯鍥涘f父娉抽嗗崟浜虹エ¥45璧穂闂ㄧエ]絀轟腑鑺卞洯娓鎬箰12欏瑰楃エ¥80璧烽棬紲╙絀轟腑鑺卞洯鎷撳睍鍏欏瑰楃エ¥60浠ヤ笂浠鋒牸鍧囨槸緗戜笂璁㈣喘鐨勪環鏍箋
6. 鐭沖跺簞甯傜┖涓鑺卞洯闂ㄧエ澶氬皯閽
鐭沖跺簞鑱旈偊絀轟腑鑺卞洯鏅鐐瑰湴鍧錛氱煶瀹跺簞甯傝曞崕鍖虹繜钀ュ崡澶ц386鍙瘋仈閭︽槑鐝6妤艱惀涓氭椂闂達細8:00-22:00錛涢棬紲╙ 絀轟腑鑺卞洯鍥涘f父娉抽嗗崟浜虹エ ¥45璧穂闂ㄧエ] 絀轟腑鑺卞洯娓鎬箰12欏瑰楃エ ¥80璧烽棬紲╙ 絀轟腑鑺卞洯鎷撳睍鍏欏瑰楃エ ¥60浠ヤ笂浠鋒牸鍧囨槸緗戜笂璁㈣喘鐨勪環鏍箋
7. 鐭沖跺簞絀轟腑鑺卞洯澶氬皯閽變竴騫
鍦扮悊浣嶇疆宸茬粡澶卞幓浜嗗師鏉ョ殑浼樺娍錛屽師鏉ョ殑娓鎬箰鍦哄凡緇忓簾浜嗭紝鐜板湪鐨勯珮妗e皬鍖虹豢鍖栭厤濂楄炬柦閮戒笉閿欙紝褰撳勾鐨勭┖涓鑺卞洯涔嬫墍浠ョ伀鏄鍩庡競娓哥帺涔嬪勫お灝戱紝鐜板湪鍩庡競澶у姏鍙戝睍緇垮寲闈㈢Н錛屽叕鍥寤鴻劇殑鍙堝氬張濂斤紝絀轟腑鑺卞洯鍘熸潵鐨勬父涔愬満鐜板湪鍒版垚浜嗛浮鑲嬶紝鍘熸潵鐨勪紭鍔跨幇鍦ㄥ埌鎴愪簡鍔e娍銆傜湡鎵璋撴垚涔熻惂浣曡觸涔熻惂浣曘
8. 絀轟腑鑺卞洯闂ㄧエ澶氬皯閽變竴寮
絀轟腑鑺卞洯鍙傝傜殑璇濋棬紲ㄦ槸15涓浣.娓告吵鏄40宸﹀彸.
鍔濅綘鏈濂藉埆鍘.閭f父娉崇殑璁炬柦鍨冨溇鐨勪笉琛.娌℃湁澶╁北濂.鑰屼笖榪涘幓娓告吵榪樺緱甯﹀附瀛.浠涔堥兘娌℃湁.
浣犺佹槸鎯沖弬瑙傜殑璇.鍙浠ヨ繘鍘葷湅鐪.閲岄潰鎸哄ぇ鐨,鎴戞劅瑙変竴鑸.榪涘幓鐨勮瘽榪樻槸姣旇緝瀹炴儬鐨.15鍧楅挶鐨勯棬紲ㄦ湁10閽辯殑浠i噾鍗.鍙浠ヤ拱涓滆タ鍚.
9. 鐭沖跺簞絀轟腑鑺卞洯紲ㄤ環
絀轟腑鑺卞洯闈炲父濂界帺銆
鐭沖跺簞絀轟腑鑺卞洯浠ュ氱嶇儹甯︺佷簹鐑甯︽嶇墿鍜屽亣灞卞戠煶絳夐泟濂囨櫙瑙備互鍙婂ぇ闈㈢Н鐨勬按鍩熸按緋諱負涓伙紝鐐圭紑浠ラ犲瀷鏅瑙傚拰浼戞啯銆佹父鐜┿侀愰ギ銆佷紤闂茬瓑渚垮埄鍨嬭炬柦錛岄氳繃嫻戠劧澶╂垚鐨勯犲洯鑹烘湳錛岃屽艦鎴愮殑涓澶勭壒鑹叉櫙瑙傦紝鏄鐑甯﹀崡鏂圭壒鑹茬殑鍥鏋椾富棰樺湪鍖楁柟鐨勯栨¤繍鐢錛屽湪鏁翠綋鎿嶄綔涓鍏鋒湁鍞涓鎬с傜煶瀹跺簞甯傚尯鍩熷唴鐨勬棶娓歌祫婧愮浉瀵規潵璇翠笉鏄寰堝氾紝鐑甯︺佷簹鐑甯﹀ぇ閲忕豢鑹叉嶇墿鐨勭Щ妞嶈屾垚鐨勭┖涓鑺卞洯浠ュ叾瓚呭墠鐨勫壋鎰忔э紝璧嬩簣浜嗘棶娓歌祫婧愪竴涓宕鏂扮殑浜鐐癸紝鍏鋒湁寰堝己鐨勫惎紺烘剰涔夈
鐭沖跺簞絀轟腑鑺卞洯閲岀殑妞嶇墿閮芥槸浠庡箍涓溿佹搗鍗楃瓑娌挎搗鍩庡競縐繪嶅埌鍥閲岀殑銆傚垎鍦熺敓妞嶇墿鍜屾按鐢熸嶇墿涓ょ嶏紝鍖呮嫭鑰佷漢钁點佽挷钁點佷腑涓滄搗鏋c佺編涓介拡钁點佸皬鍙舵曘佹暎灝捐懙銆侀奔灝捐懙銆佽姃鏋滄爲銆佽姯鈒夈佷漢蹇冩灉鏍戙佷簲鍛沖瓙銆佷笁瑙掓呫佸ぇ綰㈣姳銆佺嫄灝炬ぐ瀛愩佽湗錏涘叞銆佽栫弽妞板瓙銆侀緹鑳岀廣侀腑鎺屾湪銆侀潪媧茶寜鑾夈佹搗鑺嬨佺豢闇哥帇銆佸箍涓滀竾騫撮潚銆佽嵎鍏伴搧銆佺櫧鎺屻佺豢钀濆悐鍏般佹槬鑺嬨侀摱鐨囧悗銆佸忓▉澶鋒ぐ瀛愩佸瘜璐墊ぐ瀛愩侀緳琛鏍戙佹煶鍙舵曘侀厭鐡跺叞銆佸浗鐜嬫ぐ瀛愩侀潰鍖呮爲銆佽佹澘鏍戙佷竴鍙跺叞銆佸ぉ闂ㄥ啲絳夌害璁50澶氱嶏紝鍏朵腑寰堝氭嶇墿鍏鋒湁鎮犱箙鐨勭敓闀垮巻鍙層佽屼笖鍏峰囧緢寮虹殑瑙傝祻鎬у拰寰堝ぇ鐨勮嵂鐢ㄤ環鍊礆紝騫跺叿鏈夊緢濂界殑鍑鍖栫┖姘斾綔鐢ㄣ
『陸』 清朝的鐵帽子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清朝的宗室爵位總體上參照了明制,但又摻雜了一些具有滿洲特色的東西,從而形成了一套與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都盡相同的宗室爵位等級制度,具有其鮮明的特點。
(非專業人員,文中內容或有謬誤,望多多包涵,敬請指正,拜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