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將窮比喻為帽子。
『貳』 年過七旬的夫婦用6年時間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你從這件事看到了什麼
在漳州長泰縣坂里鄉新春村,一對夫婦用6年時間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不僅如此。他們還替病故的兒子償還了20多萬元的債務。這對夫妻的做法令人贊賞。在他們的身上我們看到責任心,看到了勤勞。
二、這件事情讓我們知道了一些老年人真的很勤奮,很有吃苦的精神。老人為了償還那20多萬的債務,他們每天早出晚歸的工作,每天太陽還沒起來的時候就出去幹活,太陽落山的時候還繼續在天地間勞作,他們自己不捨得吃不捨得穿。從老人的行為當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是勤勞的老人。他們很有吃苦的精神,他們為了完成心中的目標可以付出很多的努力,可以咽下很多的苦。
你從這件事當中看到了什麼呢?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說說您的想法!
『叄』 雲南龍陵是如何摘"貧困帽"的
雲南龍陵:國家貧困縣這樣摘「窮帽」。
改善人居環境
新和村新河下組建檔立卡戶楊家強今年又在鄰村租下了2畝多的土地,雖然離家有20多公里,但村裡的多種多補政策太「誘人」,一筆賬細算下來,掙的只會多不會少。「2017年,我把自己的土地和租來的土地全部種上了烤煙和豌豆,收成的47擔烤煙,賣了7萬多元,還有4700元的補貼款,加上豌豆和打工收入,將近掙了10萬元。」「明白人」楊家強說,靠著產業的收入,他家今年建起了230平的兩層新房,要是這個以獎代補政策繼續搞下去,自己還想擴大種植規模。
「我想了個辦法,就是在村裡發放產業補貼的時候,把大夥兒都叫來,如果還有『懶漢』,就讓他們當場看別人拿補貼,自己也紅紅臉,這招叫做『激將法』。」楊明剛說,新和村的以獎代補算是走出了一個新模式,村裡「能人」越來越多,一天能變一個樣。他總結下來說,這叫「群眾跟著黨員走,資金跟著窮人走,窮人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 。
今年以來,龍陵縣已完成368戶1523人易地搬遷任務,預計9月底啟動危房改造4948戶,投入產業扶貧資金4701萬元,涉及建檔立卡貧困戶13551戶。到今年6月底,縣里掛包單位和幹部職工直接投入資金741.34萬元,引進各類資金和項目支持和參與扶貧,全縣6502名幹部職工到貧困戶家中「三同」,化解了矛盾糾紛3030起,解決實際問題5521件。全縣正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戰的決心,向勝利沖鋒。
來源:人民網-雲南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