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掉窮帽子挖掉窮根子」是:「八」。
八(bā):數名,七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捌」代):八面玲瓏。八卦(《周易》中的八種基本圖形)。
② 摘掉窮帽子,去掉窮根子(打一數字)
摘掉窮帽子即"窮"字去掉"穴",再挖掉窮根子即再去掉"力",只剩下"八",答案即"八".
O(∩_∩)O~
③ 摘掉窮帽子,挖去窮根子(打一字)
八
④ 甩掉中國貧油的帽子的人是誰
是地質學家李四光(1889—1971)首創的地質力學,打開了中國石油寶藏的大門,甩掉了中國"貧油"的帽子,使中國進入世界產油大國的行列。
李四光以力學的觀點研究地殼運動現象,探索地質運動與礦產分布規律,新華夏構造體系的特點,分析了我國的地質條件,說明中國的陸地一定有石油。
從理論上推翻了中國貧油的結論,肯定中國具有良好的儲油條件。
(4)甩掉窮帽子擴展閱讀:
毛澤東、周恩來在認真聽取了李四光匯報後,支持了他的觀點,並根據他的建議,在松遼平原、華北平原開始了大規模的石油普查。
1956年,李四光親自主持石油普查勘探工作,在很短時間里,先後發現了大慶、勝利、大港、華北、江漢等油田,為中國石油工業建立了不朽的功勛。
從50年代後期至60年代,勘探部門相繼找到了大慶油田、大港油田、勝利油田、華北油田等大油田,在國家建設急需能源的時候,使滾滾石油冒了出來。
⑤ 摘掉窮帽子,挖掉窮根子。(打一字)
「窮」的上下都去掉,就只剩下「八」了,所以謎底就是「八」。
⑥ 重慶有哪些本土的山歌民歌,除了《太陽出來喜洋洋》
黃瓜山(永川)歷史民歌民謠
窮山變了樣(50年代)
提起黃瓜山,往事說不完,
滿山盡是蕨棘草,山上山下石頭尖。
而今黃瓜山,喜事說不完,
高高井架似叢林,雪亮電動照滿山。
汽車山上跑,石油噴上天,
黃瓜山啊黃瓜山,窮山變成珠寶山。
臉朝黃土背朝天(民國)
臉朝黃土背朝天,汗水流到腳邊邊。
一身穿得稀巴爛,丟了鐮刀就餓飯。
土地包到戶(80年代)
土地包到戶,人人展勁做。
甩掉窮帽子,當個萬元戶。
表表農民一片心(50年代)
三月里來好風光,風吹茶葉撲鼻香。
採茶人兒心歡喜,歡樂歌聲響茶場。
眼看茶葉一片青,心中惦念解放軍。
好茶送到邊疆去,慰問英雄子弟兵。
手採茶葉口唱歌,感謝工人老大哥。
為了建設多辛苦,送你茶葉解解渴。
採茶人兒喜盈盈,選出茶葉送北京,
送給恩人毛主席,表表茶農一片心。
大難歌(清末,流行於永川地區)
自從光緒二十八年把路辦,銀子湊了千千萬,
也有官的商的款,也有土葯煙燈捐。
要辦鐵路為的那一件?怕的是外國人來占路權。
小兒大媳婦(民國)
太陽落坡天黑了,奴家想郎心內焦。
別人丈夫都得靠,我的丈夫點點高。
頓頓吃飯要奴舀,站起沒得灶頭高。
黑了上床要奴抱,清早穿衣要奴教。
上床就把撲鼾扯,睡起就像豬一條。
連喊幾聲叫不醒,原來得了瞌睡癆。
剪辮子(1958年)
姑娘靜坐照鏡台,兩根辮子手上排;
一刀剪掉長辮子,風箱添翼衛星來。
大寨工分(70年代初)
你上坡,我上坡,圈圈(2)畫得一樣多;
你下田,我下田,圈圈畫得一樣圓。
老天爺,下大雨(解放前)
老天爺,下大雨,保佑娃娃吃白米。
大人荷包沒得錢(解放前)
紅蘿卜,蜜蜜甜,看倒看倒要過年。
娃兒要穿新衣裳,大人荷包沒得錢。
打鐵哥(50年代)
早打鐵,晚打鐵,哥哥一天打到黑,
嫂嫂勸他歇一歇,他說,我不歇,
今年我們辦工業,樣樣東西都要鐵。
東方太陽紅,南閃雨蒙蒙。
西閃長流水,北閃起狂風。
先打雷來後下雨,當不倒一場大露水。
雷打天頂雨不狠,天邊響雷雨紛紛。
灶房煙子不出門,只怕天天都不晴。
月亮打傘,曬得鬼喊。
月亮靠北坡,有雨也不多。
月亮生毛,大雨淹橋。
月亮生毛,田坎做牢。
長豬短馬秤砣牛。
煮酒熬糖,充不得內行。
清明要明,穀雨要淋。
立夏不下,犁耙高掛。
小滿不滿,干斷田坎。
頭伏秧,二伏谷,三伏四伏收進屋。
夏至沒得雨,鍋頭沒得米。
打雷立秋,乾死魚鰍。
寒露霜降,胡豆麥子在坡上。
做土不開溝,猶如強盜偷。
栽秧要搶先,打穀要搶天。
過了立夏,會到親家不說話。
有雨天邊亮,無雨頂上光。
瓦塊雲,曬死人。
棉花雲,雨淋淋。
兒不嫌母醜,狗不嫌家貧。
只苦老百姓
(民國36年,在永川流行的鈔票上發現)
抽稅又抽丁,要錢又要命;
官兒都刮飽,只苦老百姓。
人當牛兒不罕見(民國)
莊稼漢子真可憐,肩拉犁頭去犁田;
人當牛兒不罕見,何時翻身牛耕田。
公共食堂(1)(50年代末)
伙食團,人遭殃,每頓兩碗清湯湯。
喝上兩碗肚子脹,個個都喊心頭慌。
幺妹幺妹快快長(50年代)
幺妹幺妹快快長,長大嫁跟化工廠;
三天打牙祭,十天發回餉。
鴉片煙(民國)
鴉片煙,鴉片煙,吃時像個活神仙;
哪怕家財有萬貫,一旦染上就破產;
父母妻兒都不認,只要有煙啥不管;
一切醜事能做盡,管他要臉不要臉.
滾他媽的三十三(清末)
一兩地丁,加上我們七錢七,滾他媽的三十三。
小安溪(民國)
小安溪河多災難,水淺灘多難行船。
天旱沿溪無水灌,漲水禾苗沖走完。
嫁漢莫嫁翻砂郎(民國)
嫁漢莫嫁翻砂郎,彎腰駝背終日忙。
上班打個光胴胴,下班帶包臟衣裳。
背時莫要當長年(民國)
背時莫要當長年,老闆娘子硬討嫌;
說起吃干飯哈……臘月三十吃年飯。
太陽出來辣焦焦(50年代)
太陽出來辣焦焦,情妹出來薅海椒;
情哥看見心不忍,急忙上前幫他薅。
山歌要用馬來馱(50年代)
翻身農民山歌多,山歌要用馬來馱;
馬頭已到北京城,馬尾還在望城坡。
喜看秋時稻揚波(80年代)
滿田秧苗滿田歌,一曲秧歌兩季禾(3)。
莫道眼前青一片,喜看秋時稻揚波。
月亮光光起(50年代)
月亮光光起,強盜來偷米。
瞎子就看見,聾子就追起。
氣得美帝干著急(50年代)
小汽車,嘀嘀嘀,裡面坐著毛主席。
毛主席,掛紅旗,氣得美帝干著急.
我是你的好朋友(60年代)
解放軍,慢慢走,我是你的好朋友。
植樹造林,富國利民。
山上沒有樹,水土保不住。
山上毀林開荒,山下農田遭殃。
光砍不種,後患無窮。
栽樹在河畔,防洪保堤岸。
河邊植滿樹,不愁沙不固。
家有一片林,恰私聚寶盆。
房前屋後栽滿竹,三年以後添新屋。
荒山野嶺多植樹,有吃有穿又有住。
春到人間,植樹當先。
植樹造林,莫過清明。
造林不整地,如同做兒戲。
生兒不養難成人,栽樹不管難成林。
單絲不成線,獨木不成林。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
當官不為民,不如守廟門。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裡沒得貨。
親身下河知深淺,親口嘗梨知酸甜。
為人不做虧心事,半夜敲門心不驚。
要打當面鼓,不打背後鑼。
飯後百步走,人活九十九。
冬吃蘿卜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葯方。
⑦ 中國人是怎樣甩掉貧油的帽子的
中國是發現和利用石油和天然氣最早的國家之一。然而,直到新中國誕生前,近代油氣地質勘探仍未真正起步,可謂既無統一計劃,又無資金和先進設備,僅由少數專家在一些局部地區(如陝北、甘肅、新疆、四川、台灣等地區)進行過不同程度的地面地質調查和少量鑽井。到1949年底總共發現了陝北延長、甘肅玉門和老君廟、新疆獨山子以及台灣出礦坑等5個油田以及7個小氣田。解放前年產原油僅為12萬噸。
中國油氣勘探歷程從20世紀50年代算起大體經歷了四個階段。
(1)勘探初期階段(20世紀50年代)。
根據第一個五年計劃的部署,石油勘探仍主要在西北地區展開。1955年10月克拉瑪依第一口井—克1井噴油。1956年起勘探集中在准噶爾盆地西北緣,當年就探明了克拉瑪依油田。這是新中國石油勘探的第一個突破。
1958年,在青海冷湖5號構造上打出日產500噸的高產井,相繼探明了冷湖5號、4號和3號油田。石油部在四川組織了川中會戰,發現了南充、桂花等7個油田。在玉門發現了鴨兒峽油田。
20世紀50年代末,全國已形成新疆、青海、玉門、四川四個石油天然氣基地。1959年全國石油產量達到373.3萬噸。(2)戰略東移,突破松遼盆地(20世紀50年代末—1963年)。
從1955年起,地質部和石油部先後在華北平原和松遼盆地展開了全面綜合地質調查。
1959年9月石油部在松遼盆地鑽探的第三口參數井—松基3井喜噴工業油流。1960年2月中央批示開展松遼石油大會戰。5月,數萬石油大軍雲集大慶長垣北部,在喇嘛甸、薩爾圖、杏樹崗、太平屯、高檯子、葡萄花、敖包塔等7個構造上先後獲得工業油流,揭示了大慶長垣構造帶整體含油的面貌。1963年5月上報石油儲量達22.63億噸,含油麵積865平方千米,這一重大突破一舉改變了我國石油分布的格局,開創了我國東部油氣勘探的全新局面。
從會戰的當年6月第一列火車外運原油起到1963年,全國年產原油達648萬噸。同年12月,周總理在第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庄嚴宣告「中國需要的石油,現在已經可以基本自給,中國人民使用『洋油』的時代,即將一去不復返了」。
(3)進軍渤海灣,創建第二大石油基地(1964年至20世紀80年代中)。
乘大慶石油會戰勝利的東風,為繼續加強東部地區的勘探,經中央批准,1964年石油大軍南下入關,挺進渤海灣地區,開始了華北石油會戰。在北起天津北大港南至山東東營以北的廣大沿海地區,擺開了新的石油勘探戰場。
1965年,在山東東營地區發現勝—坨油田,坨9井、坨11井日產油上千噸,當年產原油83.9萬噸。在天津拿下大港油田,此後,石油人戰勝文革動亂造成的重重困難,勘探戰果不斷涌現。至1978年,相繼發現了一批大油氣田,如勝利油區的東辛、濱南、孤島、孤東、臨盤等億噸級油田,大港油區的北大港、棗園、五官屯油田等。這兩個油區原油產量分別達到2000萬噸和315萬噸,成為繼大慶之後我國的第二大石油生產基地。
1967年開始在遼河盆地進行石油勘探。國務院於1970年3月批准開展遼河石油會戰,相繼發現興隆台、曙光、歡喜嶺等大油田。遼河油田1978年原油產量達355萬噸。
1975年7月,華北冀中平原勘探又奏凱歌,任4井打出高產油流,開創我國古潛山油氣勘探的新時期,到1978年原油產量達1224萬噸。
在渤海灣地區勘探會戰的同時,國務院於1969年6月批准組織江漢石油會戰。在中國腹地江漢平原上,用近3年時間,發現了一批中小油田,建成產能上百萬噸。
1970年,中央批准開展陝甘寧石油勘探會戰,發現了馬嶺、紅井子油田,建成產能100萬噸。
1977年5月,石油部組織河南石油會戰,發現了魏崗、雙河、下二門等油田,僅用1年時間建成產能200萬噸。
70年代開展的會戰先後發現川西北牛壩和川西南、川東南等19個氣田,1978年年產天然氣達60.8億平方米。
1978年,中國原油年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進入世界產油大國行列。
此後,到80年代中期,伴隨中國改革開放的新局面,石油勘探開發開始對外開放,在海上開始對外簽訂合作協議。1983年,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在渤海、鶯歌海突破性地發現了油氣田。加上陸上以松遼、渤海灣盆地為重點,發現一批新油田,使我國的石油儲量穩步增長。
1983年3月,國務院批准石油部組織中原油田生產建設技術攻關會戰。該油田從1975年9月濮參1井發現工業性井噴後,先後發現文留、濮城等大油田。1979年年產原油30萬噸。1985年原油產量達到550萬噸。
1984年9月,地質礦產部在塔里木盆地的塔北隆起發現高產油氣流(沙參2井)。年底在內蒙二連盆地有新發現。
(4)穩定東部,發展西部,油氣並舉,大力發展近海勘探,加強全國范圍內的區域勘探(20世紀80年代中期至今)。
以發展西部和東部「三新領域」勘探為重點,滾動勘探,不斷增加儲量。到1988年全國油氣勘探重點地區有新疆、吉林、大港、冀東、內蒙古、青海。在塔北隆起輪南構造的奧陶系,石油部鑽探的輪南1井噴油,日產油90.7立方米,發現了輪南油田。1989年石油部成立塔里木石油勘探開發指揮部,地礦部也加強了西部勘探。到目前,在西部勘探獲重要進展,在塔里木發現探明了輪南—塔河油田等一批大中油田,在准噶爾、吐哈、青海、陝甘寧等盆地都探明了一些油田。
近年來,在中國西部以塔里木盆地為重點,探明了克拉2大氣田(儲量2000多億立方米)以及鄂爾多斯以長慶和蘇里格為代表的大氣田;在四川和青海都發現大量天然氣儲量,近年來累計新增天然氣儲量達1.0萬億立方米,這為西氣東輸工程打下了可靠的基礎。
海上油氣勘探不論是自營區或是與國外協作區都獲得了新進展,北起渤海南到南海北部灣,已發現了一批大中型油氣田,如綏中36-1、蓬萊19-3、流花11-1等大油田和南海崖城13-1、東方11-1氣田。海上累計探明石油儲量(2001年底)14.3億噸,天然氣儲量2995億立方米,已成為「十五」及以後的油氣發展重要領域。
中國人是怎樣甩掉貧油的帽子的01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和廣大科技工作者,就是以「革命加拚命」的精神,瞄準國際石油科技前沿,以50年的時間走完了西方國家100多年才走完的發展道路,使我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五大油氣生產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