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少數民族代表頭戴「小鹿頭」,可可愛愛萌翻網友!這帽子什麼來頭
在3月5日下午舉行的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審議中,一位少數民族代表的“小鹿頭”引起了網友的注意。 據悉,這位代表是鄂倫春族,其頭戴的“小鹿頭”其實是狍頭皮帽。
⑵ 求鄂倫春族民族服飾特點
在長期的游獵生活中,鄂倫春人獨具匠心,創造了極富民族特色的狍皮服飾文化。狍皮不僅經久耐磨,而且防寒性能極好。不同季節的狍皮,可以製作各種不同的衣著。如秋冬兩季的狍皮毛長而密,
皮厚結實,防寒力強,適宜做冬裝。夏季的狍皮毛質稀疏短小,適宜做春夏季的衣裝。
鄂倫春族的服裝以袍式為主,主要有皮袍、皮襖、皮褲、皮套褲、皮靴、皮襪、皮手套、皮坎肩、狍頭皮帽等,最具特色的是狍頭皮帽,這種帽子幾乎不離身。
這種狍頭皮帽是用完整的狍子頭皮製作而成。其方法是:將狍子頭皮剝下、熟好,把眼圈的兩個窟窿鑲上黑皮子,再把兩個耳朵割掉,用狍皮做兩只假耳朵縫上,狍角照舊保留即可。這種帽子不僅保暖禦寒,而且還是狩獵的極好偽裝。據說如果不換上兩只假耳朵,獵人在遠處就會誤認為是真狍子而出現誤傷,體現了鄂倫春族老鄉的智慧。
皮袍:鄂倫春語叫「蘇恩」。多以冬季獵獲的狍子皮縫制而成,分男女皮袍兩種。男皮袍稍短些,一般到膝蓋,前後開衩。女皮袍較長,左右開衩,在袖口、衩口、下擺處都綉有花草和花紋。男子多系皮帶,女子多系彩色的布腰帶,中老年婦女一般系素色腰帶。
狍皮帽:大興安嶺森林氣候寒冷,鄂倫春人大部分時間要戴著狍頭帽。這種帽是用一副完整的狍子皮縫制而成。將狍子頭皮剝下後,曬干,按原狀襯上布或者皮,眼睛的圓洞用黑皮子鑲上,有的還將兩只角保留下來。鄂倫春人選擇狍頭作偽裝的皮帽,頗具匠心。狍子為大獸中的弱者,特別是猞狸、狼、東北虎、北極孤、棕熊、金雕、東北豹的捕食對象。鄂倫春人持槍趴在灌木叢里,微露狍頭皮帽,儼然如一隻狍子卧在那兒,誘惑狍子或其它野獸,當野獸出現時便出其不意地扣動扳機,無不成功。
皮被:鄂倫春語稱為「烏拉」,多由冬季的狍子皮製成,一種是用幾張皮子縫合而成的,如同普通棉被。一種是筒狀的,適宜動機進山狩獵時使用,禦寒、便攜。
⑶ 少數民族代表戴「小鹿頭」,「小鹿頭」背後有什麼故事
在2021年第十三屆全國人大4次會議上,在內蒙古代表審議團中,其中一位少數民族代表頭頂小鹿頭,引起了廣大網友的注意。據相關媒體報道,這位代表是鄂倫春族人,其頭上戴的小鹿頭並不是真的小鹿,而是袍子。這個帽子被稱為狍頭皮毛。該代表表示狍頭皮毛是鄂倫春族的民族特色,只有出席重大節日活動才會佩戴。
3、我國是多民族國家,我們要尊重每個民族的風俗習慣。
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促進民族團結進步,是我們每一個公民的神聖職責和光榮義務,自覺履行這一義務,我們就要尊重各民族的風俗習慣。百里不同風,千里不同俗。不同的地域造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 有網友認為代表佩戴小鹿頭與當下保護野生動物不相符。但是我要說的是,該代表已經明確表示鄂倫春族人已經不再捕獵狍子。截至2021年鄂倫春族已經不足1萬人口。我們各民族應加強互助互愛。給這個可愛的代表點贊。
⑷ 少數民族代表頭戴「小鹿頭」,這帽子有什麼來頭
人們在看新聞的時候,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在庄嚴的會議場合,居然有代表頭上戴了一定“小鹿”帽子。因為看上去非常可愛,所以霎時間引起了網友們的討論,很多人都想要代表頭上戴的同款帽子。
其實這種帽子,名字叫做“狍頭皮帽”,是部分少數民族專有的帽子。這種帽子很早之前就存在,它的作用主要有三個,一是用來取暖,二是用來狩獵,三是用來當裝飾品。而狍頭皮帽出現在會議上,已經不是第一次了,2013年的會議上,蒙古代表就頭戴狍頭皮帽,和如今一樣引起了網友關注。
3、狍頭皮帽的來源狍頭皮帽是鄂倫春族的傳統服飾,無論是老人、成年人或者兒童,全都會戴著狍頭皮帽。一是用來取暖,二是用來狩獵。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這種狍頭皮帽的數量正在減少,只有部分人還會戴著它。
以前可能是生活必需品,現在更多是用來當裝飾品。經過加工後,狍頭皮會變成藝術品,這也象徵著鄂倫春族的審美情趣。
另外可能會有人提到保護野生動物,需要注意的是,狍子利潤非常高,在養殖技術過關、有相關許可的情況下,是允許家養的。代表頭上戴的帽子,並不涉及到“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