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尾的帽子叫鴨舌帽
『貳』 帽子趣談
孔子有雲,二十而冠,三十而立。
二十而冠是指在古時候男虧模子年滿二十都要進行隆重的成人禮,這樣的成神空滾人禮可不是現在學校里那樣穿一件漢服或者正裝簡單形式走一走念個致辭就完事的。
古時候的成人禮必須要在相鄰長輩的見證下才能進行,當然了孩子的父親也必須在場,並且還需要著正服,念賀詞等等一系列環節才能禮畢。
值得一提的是,這里所說的冠,即是帽子的意思。也就是舉行成人禮,必須戴上帽子。
帽子在當今已是很平常的搭配裝飾了,但是在古代其實也是一種為了審美而發明的一個產物。
關於帽子,還得從源頭說起。
不知道大家在看電視劇時有沒有這樣的發現,那些很久遠游余的朝代,包括商朝,很多人都是留著長長的頭發,偶爾也有人紮起來的,只是帽子少有人戴,當然了,君王除外,畢竟皇帝至尊和群臣總是有點區別的。
其實根據史料記載,商朝以前,人們幾乎都是披頭散發的。從商朝開始,人們覺得頭發隨處散落看相多有不雅,就用一塊正方形的布系起頭巾來。
這樣一來就可以很好的蓋住散落臉龐的頭發了,也是帽子最早形成的雛形。
當然了接下來的朝代都延續了這一可以改變形象的發明,並加以改進,力求更完美更實用。
到了唐朝,帽子更受人們的喜愛了,而且還很流行。
對於以前課本的唐詩配圖,我現在都記憶猶新,那些詩人兩手靠著後背對著名山大川托物言志,而且他們大都戴著長著尾巴的帽子。
是的,到了唐朝,帽子已經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良,就是那種有兩個尾巴的帽子,如同燕子的尾巴,亦如一個突出的蝴蝶結。
相比以前只是一塊布的包裹,唐朝的帽子顯得更有立體感,看起來更美觀大方,而且還是立體的,起到了頭部很好的塑形效果,也方便隨時摘取,以前一塊布取下還得解下結,有多繁瑣,可想而知。
所以唐朝改良的燕尾帽徹底淘汰了之前用一塊布包覆頭發落後的方法。
到了宋朝,帽子又一次得到了變化,宋朝的官帽稱為長翅帽,帽子兩側有兩根長長的翅膀,而且帽子的形狀不像唐朝那麼圓,而且方的,看起來很寬闊。
不過這樣的帽子戴著不太方便,一般人是不會戴這種帽子出行的。
到了明朝,帽子的翅膀又變短了很多,但是卻寬了不少,這樣其實更方便摘取,如果是官職有別,甚至還可以在帽子上鑲嵌寶石,這樣一來也顯示了身份的象徵。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有寶石鑲嵌會讓帽子看起來更加美觀。
而到了清朝,由於滿漢文化的差異也就沒有特別的改進了。清時官帽是具有滿族特色的頂戴花翎,孔雀羽毛加以寶石點綴而成。
縱觀帽子的這些趣史,我最喜歡的還是浪漫唐朝的燕尾帽,輕盈飄逸,走起路來想像一下,那是有多神氣,就連貴為一國之君的唐玄宗都喜歡戴這樣的帽子出去遊玩呢!
『叄』 為什麼漫畫或電影中的畫家都要帶那種圓圓的頂上有小尾巴的帽子呢
可能藝術使人常葆青春吧~~~~一般戴上那個小帽子後都會顯得很孩子氣,很親和的藝術了起來。
主要還因為曾經有國內外一些畫家就真的戴過這樣的帽子:)
所以漫畫或者是電影中就有了啊,都要抓特點嘛~~
『肆』 人的官帽為什麼後面有兩個「尾巴」,對比宋朝官帽
宋太祖趙匡胤是陳橋兵變當上皇帝的,手下的將領都是兄弟,平時也沒大沒小的。而五代十國時的將領基本上都是文化水平比較低,規矩也少。而一旦商朝議政,皇帝上面坐著,下面的大臣也象以前在軍營一般,常常交頭接耳,竊竊私語,而趙匡胤雖然心裡不舒服,但也不能說什麼,畢竟都是為他加身黃袍的兄弟功臣。於是他就設計了這樣的官帽,兩邊的鐵翅各伸出一尺多長,這樣一來,當下面那些大臣要交頭接耳的時候,頭也湊不近,老是不是碰到這里就時觸到那裡。頭湊不近當然就不能竊竊私語,當然也就不能大聲說話。後面的人再把皇帝搞長尾巴帽子的意思傳出去,朝堂上的大臣們也就識相了。 可以說趙匡胤是個很心計的皇帝。以後的杯酒釋兵權更是如此。
『伍』 影視劇中與南宋交戰的金人,也就是女真人,為什麼在帽子的兩側掛狐狸尾巴,這個有什麼象徵意義嗎
把狐狸皮毛最好的那部分切下來做帽子但很多青年男子乾脆用整塊孤狸皮做帽子帽子的左右兩側點綴著狐狸的四肢皮毛,腦後有漂亮的狐狸尾巴顯得非常英武粗獷,但是,在遠古的青藏高原,狐狸皮帽則不被人們所喜愛相傳,藏王松贊干布統一吐蕃時,頒布法令,規定給戰功卓著的將士和英雄獎賞虎皮或豹皮上衣外套而給那些逃兵或膽小鬼頭頂繫上狐狸尾巴示眾以此來鼓勵眾將士英勇殺敵建立功勛
『陸』 宋朝皇帝的帽尾為何那麼長有人說是為了平衡,您覺得呢
因為官員戴上它只能面對面交談,所以很難和身旁的人竊竊私語,這樣也就不會影響朝堂的嚴肅性了。
長翅帽是宋代的特色。宋代官員戴這種帽子。關於這頂帽子有個小故事。也就是說,當時有一次首相寇準的私人訪問,他偽裝成學者,調查京都的民情。在這期間,他和一位自始至終對他非常尊敬的老先生交談,跪下來為他送行。於是寇準對他說:“老先生,隨便點。我只是一個學者的兒子。但是老人搖了搖頭,說你是朝廷的官員。我怎能不尊重你。寇準說他很奇怪。你和我根本不認識對方。你怎麼知道我是朝廷的官員?這位老先生說,當你穿過狹窄的小巷時,你左顧右盼,生怕有什麼東西碰到你的帽子。如果你不總是戴長翼帽,你怎麼會有這樣的習慣呢?”
趙匡胤規定,在上朝和公務活動中都必須戴這種帽子。平時沒必要戴這頂帽子。戴這頂帽子很不方便。官員戴著它只能面對面交談,因此很難與周圍的人竊竊私語,不會影響法庭的嚴肅性。
『柒』 貝雷帽的戴法(原來戴貝雷帽也有這么多講究)
相比較中性化的棒球帽,貝雷帽在女性的穿搭中更為常見,既優派物迅雅又帶有幾分復古氣息,能讓造型增色不少。但我們在日常中不難看出,有的人能把貝雷帽戴得好看又顯臉小,而有的人卻戴得像「廚師帽」一樣,滑稽又土味,所以,今天就接和給大家詳細地說明貝雷帽的款式、戴法與佩戴時需要注意的點,只要了解和學會了,就能輕易地將貝雷帽戴得好看。
一、貝雷帽的款式
基礎貝雷帽
基礎的貝雷帽其實是由一種無檐軟質軍帽衍變而成的,是上世紀美國街頭文化的一個標志,帶來濃烈的復古韻味,大多都採用毛氈布料製作而成,整體的廓形較為圓滑軟趴,對頭部沒有什麼修飾作用,並不適合頭型較為扁平的女生佩戴。像楊冪戴的這款就是基礎貝雷帽,款式簡單,顏色也屬於基礎色調,無論搭配什麼顏色的服飾單品都不會沖突,屬於很百搭的一款。
小畫家貝雷帽
小畫家貝雷帽與基礎貝雷帽的不同在於,其頭頂上多了一個俏皮的「小尾巴」,是許多日漫的畫家人物常常會佩戴的一款單品,因此也有了這個名字。這類單品的的帽型較為立體有型,畫風也較為俏皮甜美,帶有幾分藝術氣息,很適合與偏日系風格的服飾單品搭配,極具活力少女感,喜歡減齡風穿搭的小姐姐可別錯過了。
報童帽
報童帽,其實就是加入了帽檐設計的貝雷帽,比普通棒球帽的款式大了許多,頭圍偏大或發質較為蓬鬆的女生就可以佩戴這種帽子,完全不用擔心會帶不上或者顯頭大,在夏天帶還能起到一個遮陽防曬的作用,帥氣中又帶有幾分俏皮感。范冰冰這一身造型就佩戴了一頂報童帽,黑色的皮革材質能提升單品的辨識度和吸睛指數,簡單搭配墨鏡就能打造新潮的街頭造型。
二、貝雷帽的戴法
兩側壓平戴
兩側壓平戴是貝雷帽最基礎、最簡單的佩戴方式,屬於手殘黨都能學會的一種,只需將貝雷帽水平放置於頭頂,再揪住帽圍兩側,往下拉至太陽穴的位置就可以。但這種戴法也很容易帶出「廚師帽」的既視感,想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就一定不要選擇帽型過高的款式。像鍾楚曦選的這種帽子就不錯,就算用兩側壓平的戴法也不會帶得太過正式,搭配廓形西螞兄裝更顯個性有型。
斜戴
如果你仔細去觀察明星們的貝雷帽造型,就可以發現,基本都會選擇斜戴的方式,操作起來也不難,只需將帽圍一側往下拉就可以了,最好接近耳尖的位置,向左向右都可以,能與不同風格的服飾搭配,很時髦且保險的一種戴法。宋茜此身穿搭就選擇用斜戴的服飾佩戴貝雷帽,能完美地擋住發際線和額頭,顯臉小又能防止發型變亂。
後戴
後戴,則是將帽口的位置移到後腦勺的位置,能讓頭型變得感覺豐滿,帶有幾分復古女郎的優雅韻味。但這種戴法也很難固定,為防止帽子脫落,可以用別針連接帽子和頭發,或者選擇帽口有松緊帶設計的款式更為保險。鞠婧禕就選擇了後戴貝雷帽,既能凸顯法式文藝氣息,視覺上也不會增加頭圍的寬度,輕松襯出巴掌臉。
三、貝雷帽的注意事項
根據自己的頭圍挑選
選擇貝雷帽時一定要把控好size,帽口太小會勒出頭部,帽口太大則塵此會顯的「腦袋大」,入手前可以事先量好自己的頭圍,一般都會有個尺寸參照來讓你挑選到適合自己的款式,照著選對就了。當然,如果你的頭圍和雷佳音差不多,那基本可以放棄這件單品了,畢竟怎麼戴都會勒得頭緊。
切勿將帽圍壓得太平整
戴貝雷帽時本就會將帽圍撐開,如果帽口過於平整,很容易弱化臉部線條的輪廓感,顯得臉型扁平且圓潤,也就是顯臉大,而解決方式則是可以露出一部分劉海,或者將兩側的頭發適當撥一些放在臉側,修飾和擋住臉型的同時也能增添一絲慵懶氣息,臉圓臉大的妹子趕緊學起來吧!
為什麼別人戴「貝雷帽」好看又顯臉小,而你卻戴成了「廚師帽」?原來戴「貝雷帽」也有這么多講究,注意這幾點,輕松凹出高級范兒。女生們在選擇貝雷帽時,可以從自己的頭型和頭圍出發,挑選合適的單品,當然,佩戴時也要注意不要壓得太緊,適當放鬆更能突出飽滿的頭型,時髦又好看。
『捌』 地主帽和唐裝帽區別
地主帽和唐裝帽區別:地主帽」尾巴「是一個短小的辮子,樣式花色較為單一。唐裝帽」尾巴「是類似教短的馬尾造型,周身成瓜皮狀,顏色鮮艷有明顯分別。
詳見下圖:
地主帽
『玖』 滿人的帽子上拖一根尾巴是什麼意思
滿人的帽子上拖的一根羽毛是身份的象徵
這羽毛也分出了好幾個級別
孔雀羽毛分為三種,就是一眼,二眼還有三眼,三眼是最高級別,意味著這個人絕對是天子近臣,只有立下大功才能夠佩戴這樣的帽子,而一眼只不過是最低的級別,一般也就是皇帝身邊親近的人。
而除了這種孔雀羽毛之外,還有另外一種人,他們的帽子上面同樣也是帶著羽毛的,不過這種人的職位比較特殊,一般是六品以下的官員或者是皇宮當中的侍衛,他們帽子後面的羽毛並不是孔雀毛,而是一種鳥類的羽毛,被人們叫做藍翎。所以得到藍翎並不是值得炫耀的事情,甚至還代表著自己的身份很低,只有得到花翎的人,才會讓周圍的人非常的羨慕,尤其是三眼花翎,基本上就已經代表著整個國家最核心的人物了。
也就是常說的頂帶花翎。
『拾』 以前的官帽後面為什麼有個尾巴
中國清朝的官品分多少等級
一、品級(級別)
1、正一品
1)文京內官:太師、太傅、太保、殿閣大學士(相當於政治局CW)
文京外官:無
2)武京內官:領侍衛內大臣、掌鑾儀衛事大臣。
武京外官:無
2、從一品
1)文京內官: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少師、少傅、少保、各部院尚書(部長)、都察院左右都御使(最高檢查院長)、協辦大學士(政治局W員)。
文京外官:加銜總督
2)武京內官:九門提督(衛戍司令)、內大臣。
武京外官:將軍、都統、提督。
****以下以a表示文京內官,b表示文京外官,c表示武京內官,d表示武京外官****
3、正二品
a: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內務府總管、鑾儀使、大理院正卿。
b:各省總督、漕運總督、河運總督。
c:八旗護軍統領、(左、右)翼前鋒統領。
d:副都統、總兵。
4、從二品
a:內閣學士、散秩大臣、翰林院掌院學士、各部院左右侍郎。
b:巡撫、布政使司布政使。
c:無
d:副將。
5、正三品
a:都察院左右副都御使、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上駟院卿、大理院少卿、太常寺卿。
b:順天府尹、奉天府尹、按察使、步軍翼尉、各省提學使。
c:一等侍衛、火器營翼長、健銳營翼長、前鋒參領、護軍參領、驍騎參領、武備院卿、參領。
d:城守尉、參將、指揮使。
6、從三品
a:太僕寺卿、光祿寺卿。
b:都轉鹽運使司鹽運使、參政道。
c:包衣護軍參領、包衣驍騎參領、王府一等侍衛。
d:游擊、下五旗參領、協領、指揮同知、宣慰使、土游擊。
7、正四品
a:通政使司副使、鴻臚寺卿、大理寺少卿、太常寺少卿、太僕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都察院六科給事中。b:順天府丞、奉天府丞、各省守巡道員、鹽法道、副使道。
d:防守尉、佐領、都司、指揮僉事、宣慰使司同知、土都司、兵備道、代本。
8、從四品
a:內閣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讀學士、翰林院侍講學士、光祿寺少卿、國子監祭酒。
b:知府、土知府、都轉鹽運使司運同、參議道。
c:城門領、包衣護軍副參領、包衣驍騎副參領、包衣佐領、四品典儀。
d:宣撫使、宣慰使司副使。
9、正五品
a:各部院郎中、太醫院院使、左右庶子、僉事道、欽天監監正。
b:直隸州知州、同知、土同知、順天府治中、奉天府治中、監掣同知。
c:步軍副尉、步軍校。
d:關口守御、防禦、守備、宣撫使司同知、千戶、宣慰使司僉事。
10、從五品
a:鴻臚寺少卿、各部院部外郎、翰林院侍講、翰林院侍讀、詹事府洗馬。
b:各州知州、都轉鹽運使司副使、土知州。
c:委署護軍參領、委署驍騎參領、下五旗包衣參領。
d:副千戶、宣撫使司副使、招討使、安撫使、長官司長官使、河營協辦守備、守御所千總。
11、正六品
a:太醫院左右院判、內閣侍讀、左右中允、主事、都察院都事。
b:京府通判、土通判、京縣知縣、通判。
c:藍翎侍衛、整儀尉、親軍校、護軍校、前鋒校、鳥槍步軍校、驍騎校、委署步軍校。
d:千總、宣撫使司僉事、安撫使司同知、招討使司副使、長官司副長官、百戶、土千總、門千總、營千總。
12、從六品
a:左右贊善、翰林院修撰。
b:土州同、州同、運判、理同。
c:內務府蘭翎長、六品典儀。
d:盛京游牧副尉。
13、正七品
a:內閣典籍、主簿、評事、通政使、太常寺典簿司知事、太常寺博士、御醫。
b:知縣、京縣縣丞、順天府滿州教授、訓導、土知縣、縣視學。
c:城門吏、太僕寺馬廠協領。
d:把總、土把總、安撫使司副使。
14、從七品
a:五官靈台郎、光祿寺典簿、布政使司都事、翰林院檢討、國子監博士。
b:土州判、州判。
c:七品典儀。
d:衛千總、安撫使司僉事。
******為節約篇幅,七品以下簡略,見諒!******
二、清朝補服圖案
1、封爵位
親王補服圖案:身前身後五爪正龍各一團,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郡王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兩肩五爪行龍各一團
貝勒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團
貝子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行蟒各一團
鎮國公、輔國公補服圖案:身前身後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補服圖案:身前身後綉九蟒
子爵補服圖案:身前身後綉麒麟
男爵補服圖案:身前身後綉獅
2、文官
一品綉鶴
二品綉錦雞
三品綉孔雀
四品綉雁
五品綉鷳
六品綉鷺鷥
七品綉雞敕
八品綉鵪鶉
九品綉練雀
3、武官
一品、鎮國將軍:綉麒麟
二品、輔國將軍:綉獅
三品、奉國將軍、一等侍衛:綉豹
四品、奉恩將軍、二等侍衛:綉虎
五品、三等侍衛:綉熊
六品、藍翎侍衛:綉彪
七品綉犀
八品綉犀
九品綉海馬
三、頂戴(頂珠和花翎)
文武官員的朝冠式樣大致相同,品級的區別,一是在於冬朝冠上所用毛皮的質料不同,而更主要的區別是在冠頂鏤花金座上的頂珠,以及頂珠下的翎枝不同。這就是清代官員顯示身份地位的"頂戴花翎"。頂珠的質料、顏色依官員品級而不同。一品用紅寶石,二品用珊瑚,三品用藍寶石,四品用青金石,五品用水晶石,六品用硨磲〔chēq_車渠,一種南海產的大貝,古稱七寶之一〕,七品用素金,八品鏤花陰紋,金頂無飾,九品鏤花陽紋,金頂。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更定官員冠頂制度,以顏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寶石。至乾隆以後,這些冠頂的頂珠,基本上都用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稱作亮頂、涅頂的來代替了。如,稱一品為亮紅頂,二品為涅紅頂,三品為亮藍頂,四品為涅藍頂,五品為亮白頂,六品為涅白頂。至於七品的素金頂,也被黃銅所頂替。頂珠之下,有一枝兩寸長短的翎管,用玉、翠或琺琅、花瓷製成,用以安插翎枝。翎有藍翎、花翎之別。藍翎是鶡羽製成,藍色,羽長而無眼,較花翎等級為低。花翎是帶有"目暈"的孔雀翎。"目暈"俗稱為"眼",在翎的尾端,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分,以翎眼多者為貴。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曾對花翎作出規定,即親王、郡王、貝勒以及宗室等一律不許戴花翎,貝子以下可以戴。以後制定:貝子戴三眼花翎;國公、和碩額駙戴雙眼花翎;內大臣,一、二、三、四等侍衛、前鋒、護軍各統領等均戴一眼花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