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帽子知識 > 滿洲鐵路帽子

滿洲鐵路帽子

發布時間:2023-04-07 20:33:27

❶ 鐵路工作人員的紅帽子和藍帽子有什麼區別

藏藍色制服是鐵路上的統一制服,大沿帽的帽環紅色代表車站工作人員。

藏藍色制服是鐵路上的統一制服,大沿帽的帽環紅色代表車站工作人員,綠色代表列車工作人員,現在的高檔次特快、直特一般都為相關乘務人員另外設計了像航空公司制服的服務裝,出現藍帽綠環、紅帽藍環之類的不足為奇,但絕對不會使用車站工作人員的紅帽環。

❷ 鐵帽子王是什麼,鐵帽子王是啥意思

鐵帽子王是啥意思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清朝共有12位培李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

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清朝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胤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2)滿洲鐵路帽子擴展閱讀:

清朝各位「鐵帽子王」爵位傳承

1,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為清初「四大貝勒」之一,他隨清太祖征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魯圖」。清太祖死後,代善與其子岳托擁皇太極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年)晉封和碩禮親升中運王。

皇太極死後,代善又與睿親王多爾袞主持立福臨為帝。代善於順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禮親王世爵共傳世,12人襲爵,2人被奪爵。

2,濟爾哈朗是清太祖的侄子(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六子),也是唯一非帝王直系子孫。順治初年與多爾袞同為攝政王,順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5人被奪爵。

3,多爾袞因作戰智勇雙全,賜號「墨爾根代青」(聰明的統帥),崇德元年封為吵梁睿親王。皇太極死後,與禮親王代善共立太宗之子福臨即位,被順治稱為「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出獵時死於喀剌城(今河北省盧龍縣),年僅39歲。

乾隆四十三年追謚其為睿忠親王,配享太廟。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除去追封的,共8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鐵帽子王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鐵帽子王」什麼意思?源於清代封爵制度

鐵帽子王是什麼,為什麼和珅居然怕他,還下跪

一、概念: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饗太廟的殊榮。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因在清朝中後期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 二、原因: 1、鐵帽子王是世襲罔替的王爺,是皇親國戚!和珅是旗人,王爺是主子,他是奴才,不可能不放眼裡,起碼場面上也會下跪; 2、和珅正紅旗,王爺正紅旗旗主。他是王爺的旗奴。和珅別說見到旗主王爺,見到本旗統領。也要自稱奴才。 清朝這一種事情很多,比如大學士,跟皇帝請假,理由是要給自己旗里的主子幫忙。這位主子還不是旗主,也不是統領,就是個小旗官。八旗制度決定的。比如在八旗里你是我的旗奴,你日後多顯赫,你也是我的奴隸。 別說旗主了,和珅見到他本旗統領,也要扣頭請安的。 3、古代的人有爵位 官 職 差遣 加銜,和珅是文華殿大學士(官),戶部尚書(職),西北抗羅剎將軍(差遣),太子太保(加銜),一等忠襄公(爵位)。爵位是地位的象徵,連一個定郡王都可以不尿他,和珅雖然在官職上位極人臣,可是爵位上卻遠不如任何一位鐵帽子王,更不要說是當年掌管兩紅旗的禮親王代善了。 三、簡介: 和珅(乾隆十五年(1750年)~嘉慶四年(1799年)正月十八日),鈕祜祿氏,字致齋,原名善保,滿洲正紅旗人,清高宗乾隆皇帝的寵臣。

鐵帽子王是什麼意思

鐵帽子王是指世襲罔替的王爵,它源於清朝的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

「鐵帽子王」是什麼王,為何成為古代頂級爵位的代表?

鐵帽子王其實是一種爵位,之所以能成為古代頂級爵位的代表,是由於他們可以世襲而且享用國家土地和一些優惠。到了乾隆繼位以後才開始有這種中式爵位的制度,而且在慢慢改進當中,因為當時這種制度還是比較混亂的,它跟分封沒有一種明確的區別。

在乾隆的時候把王爵的分封劃分為了兩種情況,一種就是你建功立業的話會得到王爵,不過在清朝的時候,如果你因為軍功得到了王爵,那麼可以世襲。之所以可以憑借的血脈得到分封,其實乾隆也是考慮了很多的因素。這樣可以激發很多人對於軍功的崇拜,然後使他們能夠積極地為國家建立功勛。而且血脈如果關系越差,那麼王爵也就可以進行遞減,這樣的話可以減少國家庫存的負擔。 在乾隆之後,清朝的鐵帽子王爵位才被正式的規定了下來,而且以前去除的那八大鐵帽子王也一一的被國家恢復了,他們的後代也可以進行世襲。其中就包括多爾袞,他恢復了睿親王的封號,而且對他的評價是功勛顯赫,定國開機。 只要你對國家有功勛,那麼你就可以被封為鐵帽子王,而且還可以世襲給下一代。但是這些人的能力不是最厲害的,比如說一些在軍機處的大臣,他們雖然有一定的領導能力,但是不足以支撐大局,而且在清朝的後期還出現了 *** 的局面,有些人甚至只討好慈溪,就得到了鐵帽子王的封號。

清朝的鐵帽子王是什麼地位

中國古代把爵位分成了王爵、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爵位。王爵的地位最高,僅次於皇帝。王爵又分為親王和郡王。親王也稱「一字王」,一般以歷史上的國名為號,如秦王、晉王。郡王稱「二字王」,一般以地名為號,如臨淄王、陳留王。

到了清朝時期,王爵和以往朝代有了一些不同。首先,親王和郡王的名號改成了「和碩親王」和「多羅郡王」。其次,清朝王爵封號不用地名而用一些特定的字,如雍親王、寶親王、克勤郡王。一般親王用一字,郡王用二字。

不過,許多人在看清朝時期的電視劇或書籍時,往往還會看到一個稱呼:鐵帽子王。聽上去感覺很酷,似乎比親王更高一個等級。那麼,鐵帽子王究竟是什麼意思呢?

原來,鐵帽子王並非爵位,而是世襲罔替王爵的俗稱。一般爵位都要遵行「降等承襲」的規則,即每代繼承爵位時,都要降一個等級。比如親王去世後,他的兒子(一般是嫡長子)繼承爵位時就要降為郡王。郡王去世後,下一代繼承到的爵位降為公爵。以此類推。但鐵帽子王則不受此規則限制,親王去世後,繼承人還是親王。

因此,鐵帽子王在繼承權方面比其他王爺要享受更多的福利。但在政治地位上,鐵帽子王和其他王爺並沒有什麼區別,不存在高人一等的情況。

清朝歷史上一共只有十二位鐵帽子王,其中有八位是清朝開國之初,立下赫赫戰功的皇親宗室,他們分別是:禮親王代善(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十四子)、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十五子)、肅親王豪格(清太宗皇太極長子)、庄親王碩塞(皇太極第五子)、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侄子)、克勤郡王岳托(代善長子)、順承郡王勒克德渾(代善之孫)。

除了上述八位外,清朝還有四位在中後期因維護社稷立功受封的鐵帽子王,他們是:怡親王允祥(康熙十三子)、恭親王奕欣(道光第六子)、醇親王奕譞(道光第七子)、慶親王奕劻(乾隆十七子永璘之孫)。

在這十二位鐵帽子王中,誰的實力最強呢?這其實要看處於哪個時期。清朝入關前,禮親王代善掌握著八旗中的正紅旗和鑲紅旗,因此實力最強。清朝入關後,睿親王多爾袞權傾朝野,又掌握著正白、鑲白兩旗,連順治皇帝都要喊他皇父攝政王,實力最強自然毋庸置疑。

此後,皇權越來越集中,開國的八家鐵帽子王都得老老實實聽命於皇帝。因此也就沒有誰強誰弱的說法。至於清朝中後期這四位鐵帽子王,他們所處的年代和受封爵位的時間都不相同,所以就更沒有可比性了。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是哪八個?

清朝的八大鐵帽子王是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清代宗室封爵按等級可以分為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等14級,其中惟親王郡王可以稱為「王」;按襲爵方式可分為「世襲罔替」、按次降級兩類,按來源來說可分為功封、恩封兩種,前者是指清朝開國時期軍功卓著者,後者則指治國有為、皇帝降恩特封者。

清初有禮親王代善、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鄭親王濟爾哈朗、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8人,皆以有定鼎軍功獲封。清代中晚期又先後有怡親王允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和慶親王奕劻4人,以恩封獲得世襲罔替之榮。

(2)滿洲鐵路帽子擴展閱讀

1、愛新覺羅·代善(1583年8月19日-年11月25日),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母為大福晉佟佳氏。

2、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3、愛新覺羅·多鐸(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阿濟格、多爾袞同母弟,滿洲鑲白旗旗主,時人通稱十王,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襲罔替。

4、愛新覺羅·濟爾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滿洲正藍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和碩庄親王愛新覺羅·舒爾哈齊第六子,母為五娶福晉烏喇納喇氏,清太祖努爾哈赤之侄。

5、愛新覺羅·豪格(1609年—1648年),清太宗皇太極之長子,母為皇太極第二任大福晉烏喇納喇氏。滿洲正藍旗人。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晉封為和碩肅親王,同年六月,掌管戶部的事務,十二月跟隨皇太極親征朝鮮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陪同多爾袞進攻明朝,翌年四月班師。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被降為郡王。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為軍功重新晉封為親王。

6、愛新覺羅·碩塞(1628年-1654年),又名碩色,號霓庵,清朝宗室,滿洲鑲紅旗人,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

7、愛新覺羅·岳托(1599年-1638年),滿洲鑲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開國元勛,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之長子。

8、愛新覺羅·勒克德渾(1619—1652年),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努爾哈赤曾孫、禮親王代善之孫、和碩穎親王薩哈璘第二子。

❸ 鐵路帽子寓意

鐵路安全帽一般分為:白色安全帽,紅色安全帽,藍色安全帽,黃色安全帽。
具體表示為:1、帶白色安全帽的,一般是監理或甲方,監理也就是我們認為的工地管理者,一般是工程的中層人員,主要負責工地的計劃實施以及工程質量。2、紅色安全帽一般是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或甲方帶的。帶紅色安全帽的人群相對復雜,不過一般可分為兩類:技術人員及中低層管理人員。3、帶藍色安全帽的一般是技術人員。紅色安全帽和藍色安全帽根據企業的不同,選擇也是不同的,總之大部分為技術人員佩戴。4、最普遍的是帶黃色安全帽的普通工人了,基本目前為止,我國工地的普通工人均佩戴的是黃色安全帽。
紅、白、藍、黃,就是這平凡的四色帽子群,他們用技術和智慧為城市建設添磚加瓦。也許他們頭頂的帽子不僅僅是一種身份識別的標志,更是對這個城市一份神聖的責任和守護。

❹ 清朝第一代「八大鐵帽子王」的最後結局是怎樣

❺ 鐵帽子王什麼級別,親王是否分等級

親王是否分等級?

親王的種類比較復雜:

分滿族和非滿族,分鐵帽子王和非鐵帽子王等等,清朝前期和後期的成分還有所區別。 清代的爵位分為兩個系統,一是皇族的爵級,分為親王、郁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共計10級(其中鎮國公、輔國公又有「入八分」、「不入八分」之別,故又可計為12級)。二是皇族之外的爵級,由分為公、侯、伯、子、男、輕車都尉(以上各級又分為三等)、騎都尉、雲騎尉、恩騎尉9級。 清代的皇族宗室爵位在清崇德元年定製為九等,順治六年,更定為十二等: 1.和碩親王。2.多羅郡王。3.多羅貝勒。4.固山貝子。5.奉恩鎮國公。6.奉恩輔國公。7.不入八分鎮國公。8.不入八分輔國公。9.鎮國將軍。10.輔國將軍。11.奉國將軍。12.奉恩將軍。 軍功民爵。這是專門為酬勞功臣勛舊,推恩外戚,褒獎陣亡。 努爾哈赤的時候,列有總兵、副將、參將等五等,皇太極天聰八年,加上公爵,更設一、二、三等昂邦章京、梅勒章京、扎蘭章京、牛錄章京。順治元年,加上公、侯、伯,並且正式更定昂邦章京為精奇尼哈番,梅勒章京為阿思尼哈番,扎蘭章京為阿達哈哈番,牛錄章京為拜他喇布勒哈番,增加拖沙喇哈番。乾隆元年,比照漢稱,更定精奇尼哈番為子爵,阿思尼哈番為男爵,阿達哈哈番為輕車都尉,拜他喇布勒哈番為騎都尉,拖沙喇哈番為雲騎尉。乾隆十六年,定製世襲七品為恩騎尉,這樣,正式確立了清代的世爵制度,分為九級二十七等,它們是: 公爵,分為一到三等,超品。 侯爵,分為一等侯兼一雲騎尉,一到三等侯,超品。 伯爵,分為一等伯兼一雲騎尉,一到三等伯,超品。 子爵,分為一等子兼一雲騎尉,一到三等子,正一品。 男爵,分為一等男兼一雲騎尉,一到三等男,正二品。 輕車都尉,分為一等輕車都尉兼一雲騎尉,一到三等輕車都尉,正三品。 騎都尉,分為騎都尉兼一雲騎尉,一到二等騎皮告薯都尉,正四品。 雲騎尉,正五品。 恩騎尉,正七品。 一雲騎尉在清代俗稱「半個前程」。

清朝王爺等級劃分?

和碩親王、多羅郡王、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恩將軍。

和碩、多羅、固山都是滿語,和碩意為:一方,那麼和碩親王是王爺等級中最高的一等。

爵位等級規定:親王的一個兒子封為親王,其餘兒子封為郡王。郡王的一個兒子封為郡王,其餘兒子子封為貝勒。貝勒之子封為貝子,貝子之子封鎮國公,鎮國公之子封輔國公,輔國公之子授三等鎮國將軍。

清朝封爵方式有兩種:一是因軍功受封,為功封;一種因皇帝之後而受封,為恩封。按照制度,恩封的後代在承襲前人的爵位時要降一級,降至最後一個等級再襲。但清朝共有十二位王的後人,在繼承爵位時無需降級,作為皇帝對其功勞的賞賜,俗稱:鐵帽子王,即:世襲罔替,配享太廟。

(5)滿洲鐵路帽子擴展閱讀:

清朝歷史上有八位權勢赫赫的王爺,他們在開國創業過程中戰功最多、勛勞最大,所以他們的王位也是一輩傳一輩,不降不除。如果因事被革除爵位,可由本家其他子孫繼承。本家假若無人,還可以由旁支子孫襲封。這叫「世襲罔替」,俗稱「鐵帽子王」。

「八大鐵帽子王」都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龍子龍孫,其中有: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第二子)、睿親王多爾袞(努爾哈赤第十四子)、鄭親王濟爾哈朗(努爾哈赤之侄)。

豫親王多鐸(努爾哈赤第十五子)、肅親王豪格(皇太極之子)、承澤親王碩塞(皇太極之子)、成親王岳托(代善之子)、穎親王薩哈廉(代善之子,王位後傳於其子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自皇太極設立「鐵帽子王」制度始,經順治、康熙、雍正數朝,「八大鐵帽子王」已名存實亡。

乾隆四十一年,乾隆皇帝見王爵制度紊亂,遂對其作了重新審定,把王爵分為「軍功」和「恩封」兩部分。凡是戰功所得王爵,一律「世襲罔替」;凡恩封得到的爵位「以次遞降」,即每襲一次降一等,至奉恩將軍截止。從此劃清了「鐵帽子王」與一般王爵的界限。

參考資料來源燃者:人民網—清朝滿洲皇室爵位分為12個等級 和碩親王是爵位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清朝「友清八大鐵帽子王」的最後結局

吳三桂的平西王在清朝諸王算什麼級別?

他的「平西王」爵位,在滿清的封爵體系中是最高的「親王」級,百尊貴程度僅次於皇帝。比「郡王」高了一級,再往下排是「貝勒」、「貝子」等等。如樓上所說,滿清體制中「伯爵」以上即列入「超品」,也就是地位超過了普通官銜中最高的「正一品」了。

吳之所以被封這個爵位,是滿清為他的漢奸行徑做出的獎飾,對與當時投降滿清的漢族官員來度說是少有的「殊榮」了。要知道,滿清入關後被封為「世襲罔替」的八個本族開國元勛「鐵帽子王」(含著名的多爾袞、多鐸等人),其中也只有6人是「親王」,尚有兩個低一級的「郡王」。 不過吳的「親王」並非「世襲罔替」,也就是說,每傳一代就專要降一級。吳的兒子襲爵後,只能被封為低一級的「郡王」屬,孫子則只能封「貝勒」,以次類推。如果一直這樣傳下去,用不了一百年,就成了芝麻綠豆的小官了。這一條是不能與襲爵不降級的滿清「鐵帽子王」相比的。

清朝親王的等級,簡潔些

1、滿清皇室爵位: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鎮國公、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2、清初諸王都是因軍功受封,功勞大的被封為「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後代襲爵沒有變化都是原始的王爵。沒有世襲罔替待遇的,就按照清朝的襲爵制度「遞降襲爵」,如果沒有特殊的功勞受到皇上的再次嘉獎,每傳一代爵位就下降一級,直到親王降到鎮國將軍、郡王降到輔國將軍為止不再下降。那些因系「天潢近支」而封世爵的皇子王孫,稱為「恩封諸王」。

3、世襲罔替的王爺有禮、睿、豫、肅、鄭、庄、怡、恭、醇、慶這十位親王和順承郡王、克勤郡王。親王和郡王世襲罔替本質上都是一樣的,級別是一樣,但是後代的襲爵待遇不一樣。

4、清代共有世襲罔替的王爵十二家,俗稱「鐵帽子王」,其中八家以軍功封爵。他們是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肅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另有恩封世襲罔替王爵四家怡親王、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

5、清代六大親王分別為: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時期)、睿親王多爾袞(皇太極時期)、安親王岳樂(順治時期)、康親王傑書(康熙時期)、怡親王胤祥(雍正時期) 、恭親王奕欣;(咸豐、同治、光緒時期)。

(5)滿洲鐵路帽子擴展閱讀

清初因是開國功臣被封世襲罔替的八家親王如下:

1、禮親王:

始封祖為和碩禮烈親王代善。代善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他隨清太祖征戰四方作戰英勇,被稱為「古英巴圖魯」。清太祖死後代善與其子岳托擁皇太極即位,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進封和碩禮親王。皇太極死,代善又主持立福臨(世祖)為帝。

順治五年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其後代襲爵有名者,如嘉慶十年襲爵的禮親王昭褳是皇族中著名學者,著有《嘯亭雜錄》等傳世,昭&後因 *** 大臣被奪爵。末代禮親王叫世鐸,清帝退位後去世。禮親王世爵共傳10世,12人襲爵其中兩個被削爵。

2、鄭親王:

始封祖為鄭親王濟爾哈朗,他是努爾哈赤的侄子(努爾哈赤之弟舒爾哈齊六子),是惟一非帝王直系子孫。濟爾哈朗從征蒙古、朝鮮,崇德元年進封和碩鄭親王。順治十二年去世,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道光二十六年端華襲封,咸豐十一年(1861)文宗死,端華與其異母弟肅順等八人受遺詔為贊襄政務王大臣共理朝政。慈禧發動辛酉政變殺肅順,端華賜自盡。鄭親王世爵共傳10世,17王其中5人削爵。

3、睿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祖努爾哈赤14子多爾袞。多爾袞以作戰勇敢賜號「墨爾根代青」,崇德元年封為睿親王。皇太極死,他顧全大局和禮親王代善共立太宗幼子福臨即位。順治元年多爾袞進入北京,安撫百姓,制定章法制度,是清初實際上的最高統治者。多爾袞先後被順治稱為「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死於出征路上.年僅39歲,靈柩回京時順治親迎於東直門。

多爾袞死後被尊為義皇帝廟號成宗,神主祔太廟。後蘇克薩哈等攻訐他種種不法,被廢尊號,黜出宗室,毀陵墓,家產人員入官,此後百餘年無人敢論及此事。乾隆三十八年清高宗弘歷令修葺東直門外睿王墳,乾隆四十三年為其 *** 復其王爵,其爵世襲罔替,追謚日忠,配享太廟。其身後無子,以同母弟多鐸之後繼承爵位。睿親王世爵共傳11世,不計追封者共8王。

4、豫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祖努爾哈赤15子豫通親王多鐸。多鐸在太宗時於大凌河大破明軍祖大壽之師,從此明朝無有成規模之抵抗,崇德元年封豫親王。清軍入關後,他率軍克南京,南明弘光帝出降。順治六年以痘症病逝,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豫親王世爵共傳9世13王,其中二人被削爵。

5、肅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宗皇太極長子肅武親王豪格,因功於崇德元年封肅親王。清軍入關後率軍西征川陝,剿擊李自成、張獻忠余部。豪格與多爾袞多不睦,順治元年因語侵多爾袞竟被奪爵,順治五年被拘禁死於獄中。順治八年世祖親政,為長兄昭雪,復原封謚肅武親王。乾隆四十三年配享太廟。末代肅親王善耆清末任民政部尚書。清帝退位後,避居大連與日本人過從甚密,死於1922年。肅親王世爵共傳9世10王。

6、庄親王:

始封祖為清太宗皇太極第5子承澤裕親王碩塞。碩塞與多鐸共同在河南攻擊李白成,又隨軍攻破南京,俘明弘光帝朱由崧。順治十一年碩塞死,其子襲爵改號庄親王。庄親王一支共傳8世11王,其中二人削爵。

7、克勤郡王:

始封祖為禮親王代善長子岳托。岳托自幼隨父祖征戰,功勞卓著,太宗崇德元年封為成親王。岳托作戰勇敢,但性格狂妄傲慢,屢被申斥,封爵兩度被降為貝子,太宗兩次免其死罪。清兵入關後,岳托率部攻山東克濟南,崇德三年病死軍中。詔封克勤郡王,乾隆四十三年詔享太廟。克勤郡王世爵共傳13世17王,其中三人削爵。

8、順承郡王:

始封祖為禮親王代善之孫勒克德渾。其父為代善第3子薩哈磷,薩哈磷兼通滿、漢、蒙三種文字,屢建戰功,崇德年間病死,追封穎親王,勒克德渾是其第3子。順治元年勒克德渾被任命為平南大將軍,順治五年封順承郡王,順治九年去世。順承郡王世爵共傳10世15王,其中三人被削爵。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親王

網路-清朝的「鐵帽子王」

網路-清代六大親王

清朝當時有異姓王嗎,是什麼等級的王爺?

有 但是級別不會很高 異性王主要都是獎勵臣子的功勞,拉攏功高的臣子等等 例如康熙年間的三藩 吳三桂 耿精忠 尚可喜等等 還有樓上所說的雍正年間的年羹堯 也有很多 至於你說的和碩就是一種爵位, 其實「和碩」、「多羅」、「固山」都是滿語轉音。「固山」就是「旗」,「多羅」指一角,「和碩」指一方,都是指所擔當方面范圍的大小,以「和碩」為最大。清朝宗親的冊封,基本就是封爵分功封與恩封。功封是因功而封,可以「世襲罔替」——輩輩長子承襲爵位不降級。滿族人入關後,有睿、禮、鄭、豫、肅、庄、克勤、順承八家功封的和碩親王是「世襲罔替」的,俗稱八家鐵帽子王。恩封的爵位則是長子承襲時,輩輩經父親下降—級爵位。但是親王之子孫降到鎮國公為止,不再下降;郡王的子孫降到輔國公為止;貝勒的子孫降到不入八分鎮國公為止;貝子的子孫降到不入八分輔國公為止;鎮國公子孫降到鎮國將軍為止;輔國公子孫降到輔國將軍為止。

清朝宗室封爵在順治六年定有十二等:和碩親王、多羅郡王、多羅貝勒、固山貝子、奉恩鎮國公、奉恩輔國公、不入八分鎮國公、不入八分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奉國將軍、奉因將軍。「入八分」與「不入八分」的「八分」是指八種待遇的標准。 至於異性封王的很少 ,異性封王也是為了表現皇恩浩盪,和拉攏人心。基本上只是王爺里的最低級。清後期封王得就很少啦 ,像李鴻章,左宗棠,曾國藩的都沒封王,都只是封得公爵,伯爵等。 對了異性封功主要是在五爵里封,五爵就是,公侯伯子男。歐洲中大多也是如此。 還有就是清以前的分封是封國,比如楚王,趙王等,而清不同,清封王時,前面的那個字就是他封王得理由,也就是他什麼方面的功勛卓越,比如什麼禮親王代善,他的禮字就是表彰他的忠誠,剛毅,公正,禮:奉義順則曰禮;恭儉莊敬曰禮;善自防間曰禮;躬儉中節曰禮;審節而和曰禮;著誠去偽曰禮;納民軌物曰禮;恭儉合度曰禮;內則克修曰禮。就和謚號差不多的含義 樓主明白了?累死啦

清朝皇帝的兒子是如何劃分或晉升等級的?

清朝皇室爵位分為十二個等級,各等級名字如下:

1、第一級:和碩親王

2、第二級:多羅郡王

3、第三級:多羅貝勒

4、第四級:固山貝子

5、第五級:鎮國公

6、第六級:輔國公

7、第七級:不入八分鎮國公

8、第八級:不入八分輔國公

9、第九級:鎮國將軍

10、第十級:輔國將軍

11、第十一級:奉國將軍

12、第十二級:奉恩將軍

爵位等級規定:親王的一個兒子封為親王,其餘兒子封為郡王。郡王的一個兒子封為郡王,其餘兒子子封為貝勒。貝勒之子封為貝子,貝子之子封鎮國公,鎮國公之子封輔國公,輔國公之子授三等鎮國將軍。

(5)滿洲鐵路帽子擴展閱讀:

清王朝分封皇室爵位共有功封、恩封、襲封和考封四種形式十二等爵,其中輔國將軍以上還分世襲罔替和世襲遞降兩類。

一般情況下,因為功封王爵者多屬世襲罔替,也就是俗話說的「鐵帽子王」。因為恩封爵位者則多屬世襲遞降,但在遞降到輔國將軍這一爵位時便不再遞降。

獲得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爵位的宗室並不能世襲,每世遞降一等。無爵位的宗室叫「間散宗室」,用四品頂戴。

惟有12大「鐵帽子王」因為其祖先功勛卓著,被賜世襲不降封典。如果某「鐵帽子王」獲罪奪爵,以其旁支襲爵,但其後世也不乏被奪爵的歷史記載。

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

即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爾哈朗、睿親王多爾袞、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庄親王碩塞、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

另外四位屬於恩封,他們是清朝中後期在穩固江山中立功而受封的,即怡親王胤祥、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慶親王奕劻。

❻ 鐵路帽子和面罩佩戴

鐵路職工的制服和帽子佩帶要求著裝整齊,制服上佩帶肩章。
1、白色的安全帽在工地上代表的是:監理方或者甲方(工地管理者)。他們主要是負責計劃的實施以及工程質量的監管。2、紅色安全帽在工地上代表的是:技術人員或者我們的管理人員,其次甲方人員也是有帶的。它的的人員比較負責。3、藍色安全帽在工地上代表的是:技術人員。因此紅藍色安全帽是最難的分辨的,因此並沒有特別的規定,一般不同的企業佩戴的不同。4、黃色安全帽在工地上代表的是:普通人員。相信這個大家都是知道的,我國建築工地上一般工人都是佩戴黃色的安全帽。

❼ 清代鐵帽子王有12個,為什麼禮親王地位最高,還被譽為「大清第一王」

說起清代就有很多的話題,今天要說的是清代的時候有十二個鐵帽子王,其中功封的有八個恩封的有四個。只不過,從第一代親王開始,禮親王就是這些親王中權勢最高的一個,無論什麼時候他都是排在第一位,那究竟是什麼造成的呢?

但是代善出於實際考慮,放棄了這一點,因為他感覺自己沒有辦法,可以把這些弟弟管得很好。而且當時他們的國家面臨著內憂外患,內部受到很多百姓的反對,而外面又面臨著強敵,他知道自己沒辦法承擔這樣的重任,只有皇太極可以擔當這個大任。然後他就力推皇太極為大汗,所以皇太極就成了大汗,之後又建立大家,而代善的這種行為被歷代皇帝敬佩,所以是第一親王。

❽ 清朝的鐵帽子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清朝的宗室爵位總體上參照了明制,但又摻雜了一些具有滿洲特色的東西,從而形成了一套與中國歷史上各朝各代都盡相同的宗室爵位等級制度,具有其鮮明的特點。


(非專業人員,文中內容或有謬誤,望多多包涵,敬請指正,拜謝!)

❾ 滿洲八大鐵帽子王簡介

禮親王代善(太祖子)
睿親王多爾袞(太祖子)
豫親王多鐸(太祖子)
鄭親王濟爾哈朗(太祖侄)
肅親王豪格(太宗長子)
庄親王碩塞(太宗子)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子)
順承郡王薩哈璘(代善子)
此後 雍正年間 又增加了怡親王

同治年間 又增加恭親王

光緒年間 又增加醇親王和慶親王

總共12個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
太祖時期,以滿語定爵,如「台吉」、「貝勒」、「和碩貝勒」等。崇德元年(1636)四月,太宗皇太極借用了明代宗室的名號,列爵九等:親王、郡王、貝勒、貝子、鎮國公、輔國公、鎮國將軍、輔國將軍。入關之初,為了鼓勵宗室為國立功,以戰功而封爵,此為功封。後來,歷朝皇帝又不斷封爵,此為「恩封」。

至於襲封制,順治初年,曾規定:「和碩親王一子襲封親王,其餘俱封郡王;郡王一子襲郡王,其餘俱封貝勒;貝勒之子封貝子……郡王以上准襲封,貝勒以下不準襲封。」但後來並為嚴格執行,如睿親王多爾袞死後被削爵,其睿親王爵停封。
爬梳八大鐵帽子王的文獻,我們可以發現,幾乎是所有王爺的爵號都有所改動,甚至有所降襲。(以下數字為第幾代)

1、禮親王 ①禮親王,②巽親王,③巽親王,④巽親王,⑤康親王,⑥康親王,⑦康親王,⑧康親王,乾隆四十三年復禮親王。(此後9——13代均為禮親王)

2、鄭親王 ①鄭親王,②簡親王,③簡親王,④簡親王,⑤簡親王,⑥簡親王,⑦簡親王,⑧簡親王,⑨簡親王,⑩簡親王,11簡親王,乾隆四十三年復鄭親王。(12——17代均為禮親王)

3、睿親王 ①睿親王,②親王,③貝子—鎮國公,④鎮國公,⑤輔國公,⑥輔國公(信郡王),⑦輔國公,乾隆四十三年睿禮親王。(此後8——12代均為睿禮親王)

4、豫親王 ①豫親王,2——6代為信郡王,6代乾隆四十三年復豫親王。

5、肅親王 ①肅親王,2——5代為顯親王,5代乾隆四十三年復肅親王。

6、庄親王 爵號無變化

7、克勤郡王 ①克勤郡王,2—3代衍禧郡王,3—9代平郡王,9代乾隆四十三年復克勤郡王。此後至17代均為克勤郡王。

8、順承郡王 爵號無變化

爬梳清晰,乾隆四十三年。乾隆為表彰開國諸王,決定把功封與恩封區別開來,始定「世襲罔替」之制。乾隆四十一年:「諸王襲爵,經朕酌定,由軍功封晉者世襲罔替,其餘恩封諸王襲爵時,皆應以次區分。」乾隆四十三年,為多爾袞翻案昭雪,並復八大鐵帽子王復爵號。這時才形成清初「八大鐵帽子王」。

老豫王多鐸、岳托及阿齊格等為奠基清業曾立下汗馬功勞,被太祖封為鐵帽子王。所謂鐵帽子王就是子孫後代輩輩為王,見了皇帝不參不拜,不接不送,因此也叫懶王。

清朝不像明朝,在封贈爵位上失於濫!清代最重軍功,就是太祖、太宗之後若無軍功,也將流於凡品。清初,共封八個世襲罔替的親王、郡王。他們分別是:禮親王、鄭親王、睿親王、豫親王、庄親王(原名承澤親王)、肅親王、克勤郡王、順承郡王。

雍正朝,封皇十三子允祥為怡親王,雍正八年,親王死,特旨加恩賞給世襲罔替。

清制:非軍功、非特旨不得賞給親王世襲罔替,但是,慈禧主政後亂了祖制,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此三王都榮獲親王世襲的榮耀,前兩者倒是身份淵源不同,唯獨這慶親王奕劻是個頂頂無能之輩,又是貪財亡命之徒,而且,是遠支貴族,就是他私相授受,讓袁世凱鑽了空子,人稱:慶記公司,把國家當兒戲。

清初,封了八個鐵帽子王,後來到雍正朝又封了怡親王,我覺得到這時,清朝整體的分封制度是完全可以和宋代相提並論的,也就是很公平的。這九個鐵帽子王都是確實爵應上賞的。

--------------------------------------------
九王分別是:

禮親王代善(太祖子,子巽親王滿達海襲,子常阿岱襲巽親王,後廢,弟康親王傑書襲,其子孫襲王爵,乾隆四十三年,復號禮親王)、

睿親王多爾袞(太祖子,無子,以豫親王子多爾博為後,襲親王,俸視諸王三倍,順治親政,旋即廢爵,乾隆四十三年以多爾博五世孫輔國公淳穎襲爵)、

豫親王多鐸(太祖子,順治六年三月以痘薨,年三十六,子多尼襲郡王,子有罪,以弟郡王董額襲,乾隆四十三年以多爾博四世孫輔國公修齡襲爵)、

鄭親王濟爾哈朗(太祖弟舒爾哈齊第六子,多爾袞死後進封叔和碩鄭親王,子濟度襲爵,改號簡親王,孫雅爾江阿奪爵,以濟爾哈朗弟貝勒費揚武曾孫德沛襲,乾隆四十三年,復號鄭親王)、

肅親王豪格(太宗長子,被多爾袞陷害入獄而死,順治親政後雪,子富綬襲顯親王,乾隆四十三年,復號肅親王)、

庄親王碩塞(太宗子,封承親王,子博果鐸襲,改號曰庄親王)、

克勤郡王岳托(代善子,崇德元年四月,封成親王,八月有罪降貝勒,死後詔封為克勤郡王,子衍禧郡王襲,子平郡王襲,至乾隆四十三年,復號克勤郡王)、

順承郡王薩哈璘(代善子,封穎親王,子襲順承郡王),
怡親王允祥(聖祖子,雍正元年封親王,三年復加封郡王,任王於諸子中指封,王事雍正八年如一日,自古無此公忠體國之賢王,雍正待王亦宜在常例之外,命復其名上一字為「胤」,命王爵世襲。)。

-----------------------------------------

這里,我們看出:太祖努爾哈赤首創滿洲,可謂滿清的開天闢地第一人,所以,有三個兒子封鐵帽子王,是應該的。

清太宗是繼太祖之後,開創滿清進關坦途的第一人,所以,有兩個兒子封鐵帽子王也是合理。

代善是太宗的長兄,要不是他主張擁立太宗,那麼,以當時「三尊佛」、「四大貝勒」的局面,領導層的問題就可能要拖得很久才能解決。所以,有兩個兒子封王,況且,岳托、薩哈璘都是開國軍功最盛的諸王之一,尤其是岳托,首封成親王,功勛不下多爾袞。

努爾哈赤開基創業,多虧乃弟速爾哈赤(又稱:舒爾哈齊)輔佐,可是後來,努爾哈赤翻臉殺掉了其弟,所以,以開國功勛論,哈齊也應佔有一席之地,故而,其子濟爾哈朗得封鄭親王也是合理(肅順就是濟爾哈朗的後裔)

清史稿》稱頌康熙:名曰守成,實同開創!故而,康熙也有一子得封鐵帽子王,其實,嚴格說來,康熙應該是有兩個兒子封鐵帽子王的,因為,庄親王博果鐸無子,雍正做主讓其弟,康熙的兒子允祿襲爵,那麼,庄親王這一支也就從太宗系統轉到聖祖系統來了。

至於晚清時候封的恭親王、醇親王、慶親王很多水分在裡面,恭親王是1861年政變的主謀,慈禧為了酬謝他,上來就封親王世襲。好在,這個鬼子六還有自知之明,沒敢接受,直到他死後,才又追封的。

醇親王因為是光緒的生父,故而加尊,更主要的是他很聽慈禧的話,又是慈禧的親妹夫,這也算勉強說的過去。

到了慶親王奕劻這里就很說不過去了,老慶是乾隆的兒子永璘的後裔,支派已經很遠了,就是因為他對慈禧的娘家有恩,才一步一步爬上來,最後,居然封了親王罔替,實在是滑稽。就算是從乾隆那裡論起來,也不該封,乾隆是使得清朝由盛及衰的第一人,也是造成中華民族落後挨打的罪人之一,他的子孫何以能夠封鐵帽子王呢?

不過,請你看看,那位讓「大清王朝」蒙受前所未有的奇恥大辱的道光,不也是有兩個兒子封了鐵帽子王嗎?那麼,也就不奇怪了,(恭親王、醇親王是道光的第六子、第七子),這也是清朝的氣數將盡的表現吧!

❿ 如何看待這個清朝鐵帽子王的呢,大家說呢

此人被封為大清鐵帽之攔者毀王。什麼是鐵帽子?這是一頂鐵做的帽子,但是在鐵帽子的後面有一個「王」字,意思就不一樣了。這個鐵帽子王在清朝代表了一種身份,一種地位,是皇帝親自授予的。鐵帽子國家不是只有一個,而是很多。做一個鐵冠,意味著你可以代代相傳,就像一塊鐵,永遠不變。這是皇帝給太子的莫大賞賜。

三、他們還資助瑟松,讓他生活舒適。但不會這么做。他想靠自己的雙手賺錢,但是賺到錢之後,又揮霍掉了。後來偽滿洲國皇帝溥儀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找了個東西。最後,蒂森突然消失在空氣中,沒有人知道他在哪裡。他可能已經死了。世簡備界就這樣毀滅了。

與滿洲鐵路帽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裝元旦網店活動策劃方案 瀏覽:746
咖啡色羊羔外套配什麼褲子 瀏覽:791
什麼色衣服配粉褲子好看 瀏覽:38
歐日韓外貿原單女裝批發 瀏覽:958
棕色鞋和白色褲子搭配什麼顏色 瀏覽:363
哪種織圍巾的花樣好看 瀏覽:811
男士秋冬外套服裝圖片 瀏覽:920
迷彩馬甲 瀏覽:287
風衣好看的牌子女 瀏覽:870
v領吊帶裙夏季搭配什麼外套 瀏覽:65
針織半裙秋冬搭配什麼外套 瀏覽:788
米色褲子配黑色棉襖好看嗎 瀏覽:256
burberry風衣logo 瀏覽:999
新手怎麼打小孩衣是怎麼打的 瀏覽:302
羽絨服耳機孔怎麼堵死 瀏覽:518
灰色牆賣女裝用什麼燈合適 瀏覽:443
3歲幼兒小便前尿濕褲子 瀏覽:898
兒童裙子公主裙什麼畫圖片 瀏覽:773
怎麼系風衣前面的腰帶 瀏覽:347
怎樣黃金風衣兌換 瀏覽:5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