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蒙娜麗莎的十個未解之謎分別是什麼詳細點…
蒙娜麗莎的微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無論你站在那個角度看蒙娜麗莎這幅畫,你會發現她一直對你微笑。讓我們一起來解讀一下,這幅畫的十個未解之詭異之處。
第一處、像達芬奇
利用電腦通過對比發現,蒙娜麗莎和達芬奇的自畫像非常相似。眼神,嘴角的微笑,面部的神態都驚人的相似。
同時把蒙娜麗莎倒過來就是達芬奇,而且美國專家莉蓮·施瓦茨曾利用電腦,對比《蒙娜麗莎》(右)和達芬奇一幅自畫像(左),發現兩者很相似。眼神,微笑都一模一樣,或許這就是達芬奇的女版自畫像
第八處、眉毛
一般人都是有眉毛的,但是這副蒙娜麗莎卻是沒有眉毛。有人說,這是那個時候法國比較流行的妝容。也有人說,是為了達到黃金分割讓臉更加好看。
第九處、眼睛動
當你仔細看蒙娜麗莎的眼睛的時候,會發現她的眼睛會慢慢轉向前,看著你。一些專家認為,這個現象可能和視覺神經有關。
第十處、魔鬼
有一個油漆匠把蒙娜麗莎這幅畫偷走。在回家認真欣賞的時候,發現蒙娜麗莎背後有魔鬼,被嚇到暈過去。隔壁鄰居發現動靜,悄悄把這幅畫帶走。他在觀看這幅畫的時候,也看見蒙娜麗莎背後的魔鬼。後來,蒙娜麗莎這幅畫又被悄悄送回盧浮宮。
(1)帶紅色帽子的名畫擴展閱讀:
蒙娜麗莎創作背景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代著名畫家達·芬奇的肖像畫作品。畫中的主人公是當時的新貴喬孔多的年輕的妻子蒙娜·麗莎,這幅畫畫了4年。 那時,蒙娜麗莎的幼子剛剛夭折,她一直處於哀痛之中,悶悶不樂。
為了讓女主人高興起來,達芬奇在作畫時請來音樂家和喜劇演員,想盡辦法讓蒙娜麗莎高興起來。 這幅畫完成後,端莊美麗的蒙娜麗莎臉上那神秘的微笑使無數人為之傾倒。 後即以「蒙娜麗莎的微笑」喻指迷人的微笑或神秘莫測的微笑.
文藝復興是盛行於14世紀到17世紀的一場歐洲思想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佛羅倫薩,後擴展至歐洲各國。歐洲源自對基督教統治下中世紀的批判,產生了世俗價值觀念。
人的觀念在達·芬奇等藝術家的觀念里居於核心的地位,《蒙娜麗莎》也展現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輝,肯定了人從自然狀態脫離而存在的意義。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蒙娜麗莎這幅名畫,又稱為「微笑」。畫中的蒙娜麗莎卻是確有其人。她是佛羅倫薩一位富有的女市民。達芬奇剛開始為她畫像時,她年僅二十四歲。
據說,在此前不久,蒙娜麗莎心愛的女兒剛剛夭折,因此她整天悶悶不樂。為了喚起模特兒發自內心的微笑,畫家一邊為她畫像,一邊請人在她身邊奏樂,如此這般千方百計引出了這位美人的一剎那的微笑,彷彿稍縱即逝。
你看:蒙娜麗莎嘴角微皺,眉宇舒展,臉部則顯示出了剛可察覺的微笑。這微笑似乎是從臉上掠過似的,既顯示了她內心的激動,又沒有失去安詳的表情,顯露了人物內心深處微妙的心理活動,引人遐想,令人神往。
⑵ 想問一下第一幅戴帽子的女孩是哪幅名畫
拿書的女孩 Girl with a Book
義大利畫家:彼得羅·安東尼奧·羅塔里(Pietro Antonio Rotari)
⑶ 網上經常看見一個頭像,一個外國人戴著個有紅色五角星的帽子,好像是鬧革命的,叫啥了
這個是切·格瓦拉最著名的肖像,是1960年由著名攝影師阿爾貝托·科爾達所拍攝,據說是人類歷史上復制量最大的頭像之一,這個頭像不僅出現在壁畫、遊行、音樂會等各種公共場合,也出現於郵票、服裝、杯子、鑰匙鏈、皮帶等生活用品中。
⑷ 有一幅名畫,畫上是一位紳士,戴著黑色的帽子,鼻子上有個紅色小球。請問畫的名字和畫家是誰
那個蘋果是綠色的,畫的名字叫做《人子》,英文原名是《The Son Of Man》,作品作於1964年,作者的名字是比利時畫家雷尼瑪格麗特,全名為雷內·弗朗索瓦·吉蘭·馬格利特(René François Ghislain Magritte,1898年11月21日-1967年8月15日)。他是一名超現實主義畫家,畫風至今對今天的很多插畫風格有著影響。
(這里可以看到他的一些簡介:http://wenwen.soso.com/z/q106451152.htm,
在這里可以看到這幅作品:http://www.elite-view.com/html/Artist/id--192695/ArtistName--Rene%20Magritte/The%20Son%20of%20Man,%201964.html)
你說的這幅畫是該作家的一副自畫像,源自他的一個朋友像他索畫時所做,當被人問到為什麼要用蘋果檔上自己的臉,馬格利特自己是這么說的:「我們眼前看到的事物,底下通常還隱藏著別的事物,人們對眼前清楚易見的事興趣不大,反而會想知道被蓋住的是什麼東西。」
⑸ 一個戴帽子的人含著煙斗的油畫是什麼人畫的
這幅作品的作者是荷蘭畫家梵高。
梵高於割耳事件後,增畫過數張包著傷口的自畫像。這幅畫中橙紅綠三色產生活潑的色彩效果。叼著煙斗的梵高神情有些呆滯。裊裊白煙對畫面中因為色彩濃重而產生的壓迫感,有減輕的作用。
下面是梵高割耳時期的另一幅作品。
⑹ 戴帽子的婦人(油畫1905年)(法國)馬蒂斯 作家及作品的簡介,不要太羅嗦
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1869-1954)年表:
1869年12月31日生於法國南部勒卡多小鎮。
1879 10歲 進入公學,主要學習拉丁文和希臘文。
1887 18歲 中學畢業。父親把他送到巴黎學習法律,他順利地通過了考試。
1889 19歲 正式完成學業後,他回到家鄉附近的聖——康丹,在一家律師事務所當上了辦事員,他的主要工作是抄寫存入檔案的資料。
1890年20歲完成第一幅畫作。
1890 21歲 患盲腸炎住進醫院,為打發無聊時間,母親送來一箱畫具讓他臨摹箱蓋上的圖畫。未料想,馬蒂斯的繪畫熱情一發不可收拾,偶然的機緣成為其一生的轉折點。
1891 22歲 說服父親,懷抱當一名畫家的志向,再次來到巴黎。馬蒂斯先就學於學院派畫家布格羅門下。
1892 23歲 轉入象徵主義畫家莫羅的畫室學習。在莫羅鼓勵下,他認真研習盧浮宮的藏畫,不間斷地臨摹各藝術大師的作品,在巴黎街頭寫生,探索著自己的藝術道路。
1893年到盧浮宮臨摹經典畫作。
1896 27歲 他的4幅油畫第一次在「國家美術聯盟沙龍」公開展出,獲得成功,被評為「野獸派」代表人。
1898 29歲 初露頭角的馬蒂漸成家立業,妻子是個溫順而賢慧的女性,畫家夙願得償,且在繪畫間隙嘗試雕塑的創作。
1899 30歲 馬蒂斯的風景畫、人物畫、靜物畫已與昔日大相徑庭,形體之簡潔、色彩之鮮亮,讓老師莫羅甚感驚訝。
1896-1904 是藝術家尋找新方向時期。馬蒂斯內心萌動了革新意念,開始注視印象主義、新印象主義、後印象主義的作品,欲從各種風格汲取營養。一段時間,他跑到街頭、咖啡館等地畫了無數的畫,使他迸一步熟悉了色彩的特性,塞尚的技巧又促進他研究新的技法。
1903 34歲 帶有明顯「野獸派」特徵的作品,便提前出現在他的筆下。
1905 36歲 巴黎秋季沙龍美術作品展揭幕時,一位名叫路易·沃塞爾的批評家被一幅幅用純色隨意塗抹成的油畫驚得目瞪口呆。室中間有一尊多那太羅的雕像,批評家指著雕像驚呼「多那太羅被野獸包圍了!」這一句戲言,使西方美術史上出現了一個嶄新的流派——野獸派,作為這個潮流的靈魂人物,馬蒂斯的大名也不脛而走,蜚聲世界。
1903-1906 野獸派盛行的三年。這期間反對者的咒罵聲此起彼伏,馬蒂斯也遭到強烈攻擊,幸好有幾個收藏家獨具慧眼,大量購買他的作品,馬蒂斯一時身價百倍。
1906年之後 馬蒂斯的藝術創作進入多產時期。他的個展在巴黎、紐約、莫斯科、倫敦、斯德哥爾摩、柏林等城市輾轉展出。他也借機旅行歐洲、北非,巡禮各地藝術尋求新的靈感源泉。他成為當時國際畫壇最活躍的畫家之一。
1914 45歲 馬蒂斯年年到南方的尼斯港過冬,在一間閑靜的畫室里完成了許多作品,室內的女人及靜物是他最喜歡畫的題材。
1920年之後 馬蒂斯擴大了創作領域,他在雕塑、版畫、壁畫、插圖方面的造詣同樣展示出過人的才賦。
1930年之後 他的藝術達到高峰,他被同行推為本世紀最負盛名的美術巨匠。
1937年首次以剪紙方式為芭蕾舞團設計屏風與戲服
1941年71歲的馬蒂斯在腸癌手術後,只能在床塌或輪椅上從事創作。然而,就在不懈的追求中他登上了藝術新的高峰。他說:剪刀是一種美妙的工具,紙張也很美麗,利用剪刀在這樣的紙張上工作是一件能夠進入忘我境界的事情。
1948年,馬蒂斯完成了汶思小教堂堂內設計。其中禮拜堂的彩色玻璃令人耳目一新。
1954年11月3日,馬蒂斯逝世在長期居住的法國尼斯,享年85歲。
<戴帽子的婦人>顏料不分青紅皂白地鋪在畫面上,不僅僅是背景和帽子,還有這位婦人的臉部、她的容貌,都是用大膽的綠色和朱紅色的筆觸,把輪廓勾勒出來的。
⑺ 欣賞一幅名畫作文
牆上掛著一幅名畫的照片——《義大利山村溪流》,據說這還是世界名畫呢!畫面景色迷人,充滿了春天勃勃的生機和鄉土氣息,真是令人陶醉。
你看,在蔚藍的天空下,一座座大山昂首挺胸,山上的樹顯得那麼蒼翠,那麼茂盛,一棵挨著一棵,密密麻麻,整個山野都成了樹的世界,好像一片綠海。在一片綠海的後面坐落著高大的雪山,山頂覆蓋著千年不化的積雪。
高山的前面是一片無邊無際的草地。草地上盛開著一叢叢野花,色彩鮮艷,美極了,望著它們我彷彿聞到了陣陣花香。
草地中央「站」立著一排排小木屋,在遼闊的草地上顯得那麼小。
近處,一條飛奔直下的小溪正在歡快地流著,溪水打在石頭上,飛濺起團團浪花。啊,我彷彿聽到了溪流在唱歌,聲音是那麼的清脆悅耳。你看,溪水多麼清,清可見底,小溪兩旁的野花在風中搖擺著,彷彿在歡快地起舞。
小溪旁邊,一條筆直的石鋪小路伸向遠方。在這綠的世界裡,連石頭也是奇形怪狀的,有的像雞蛋,有的像餅,有的像……
啊,這山,這水,這花,這樹,真是如詩如畫,彷彿把我也帶進了這美麗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