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學而思老皮真名
疫情里的直播課,傳遞知識,也傳遞愛
好未來教育科技
2020-02-19 03:56
關注
本文轉自:半月談
25歲的張逸剛剛度過了人生中最忙碌的春節。
他是武漢人,被洶涌的疫情阻隔在北京。在親戚家一間安靜的小屋內,他藏起對遠方家人的牽掛,每天忙著向全國高中生免費直播英語課程。張逸是好未來旗下學而思網校的一名主講老師,疫情沖擊下學校推遲開學,1月26日,學而思網校宣布面向全國學生推出與學校同步的免費直播課。
1700多公里之外,學而思培優武漢分校面授主講老師李正艷,也在湖南懷化老家度過了與張逸一樣忙碌的春節。疫情來襲,好未來旗下的學而思培優決定將線下課程轉到線上,有著7年面授教學經驗的李正艷臨危受命,火速「上線」。
疫情的爆發,打亂了孩子們正常的學習節奏。在線教育這種發展中的教學形態在突如其來的疫情沖擊下,迅速走進千千萬萬的家庭。為了助力教育部門「停課不停學」,學而思投入了上萬名像張逸和李正艷這樣的老師,通過大大小小的屏幕打開孩子們的在線學習之路。
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教育戰「疫」中,身處其中的老師、學生、家長都在經歷一場新的考驗。現在號角已經吹響,年輕老師們正夜以繼日地努力。特殊時期,他們在傳遞知識的背後,還有一種無形的力量也在從屏幕這端流向屏幕那端,陪伴著千千萬萬的孩子走過疫情「拐點」,迎接春天的到來。
01
警察幫她把手寫板送了過來
時間回到1月21日,天空陰雲密布。李正艷和老公、婆婆驅車從武漢趕往湖南懷化老家,路上下起了大雨,手機里彈出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消息。
前幾天,李正艷忙於上課,對「那個病」並沒有特別在意,「只是聽說有流感。」作為一名武漢分校小學四年級的數學主講老師,她知道每年寒假都是流感爆發期,上課時會特別提醒小朋友們注意。
直到20日前後媒體發布新冠肺炎「有限人傳人」的報道,人們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回家2天後,李正艷收到了武漢「封城」的消息。
形勢驟然緊張。她和家人自覺在家隔離,穿著防護服、戴著口罩和護目鏡的社區醫生每天來測體溫,一種恐慌感開始在她心頭蔓延。
就在這時,分校決定將線下課程轉到線上。接到通知後,原本不知所措的她反而變得鎮靜,一下子忙碌起來。
李正艷擁有豐富的面授經驗,她所在的學而思培優主推小班面授和本地化教研。疫情來襲,她面臨的首個考驗就是要從面對學生上課的面授老師迅速轉變為面對屏幕講課的在線老師。
當務之急是找到直播需要的設備。分校緊急購買了幾百台筆記本電腦,分別郵寄給直播老師。李正艷全家也動員起來,從叔叔和弟弟那裡借到了轉換器和頭戴式耳機。
聯系當地供應商購買手寫板時,對方回復需要自己取貨,無法出門的她只好求助當地警方。警察了解情況後,怕耽誤孩子們上課,二話沒說把手寫板送了過來。
那一刻,李正艷鼻子一酸,「眼淚差點掉了下來。」
李正艷用好不容易搭建完成的直播設備給1000多名學生上課。受訪者供圖
李正艷那些身處鄉村的同事,在搭建直播環境時遇到的情況更加窘迫。一個同事的父親問遍全村,只借來一部有年頭的筆記本電腦。一根從小舅家牽出的網線跨越三棟房子的距離,終於把她和網路世界連接起來。
硬體問題解決了。但身處湖北孝感老家的程序員劉奇知道,面對陌生的軟體,首次嘗試直播的老師們再次陷入焦慮。
劉奇是武漢分校校區運營部運維組負責人,疫情期間的工作之一是指導幾百名老師學習使用直播軟體。老師們的問題從四面八方向他涌來,整個春節他幾乎是抱著筆記本和手機度過的,通宵熬夜是常態,「老師們的消息太多了,得立馬處理。」
工作太緊張了,劉奇甚至無暇顧及其他。有時,4歲的女兒會走過來直接把他的筆記本關上,央求爸爸陪她玩。她總是氣鼓鼓的,不明白為什麼爸爸明明沒有去上班,卻一直在家抱著電腦自己玩。
雖然很內疚,但劉奇卻不能停止手頭的工作。他不停地在技術群里反饋問題和解決方案,「整個人都很興奮。」「我可以感覺到,每個人都在加速運行。」他說,「我們都明白遇到了什麼樣的困境,也明白自己的工作意味著什麼。」
從線下轉線上,不僅對來自線下教育機構的老師是挑戰,也是很多學校老師面臨的新課題。在疫情圍困下,這是所有老師、學生和家長都在面臨、也要快速適應的變化。
02
線上不亢奮,學生就犯困
初次進行線上直播,李正艷面臨的一大挑戰是如何透過屏幕抓住小朋友們的注意力。
她被學生們稱為「燕子老師」,面對線上那麼多9-10歲的孩子時表情甜美,聲音也極富感染力。正式開課前,她做的課件顏色豐富、動畫流暢,為不少學生和家長所稱道。
由於只睡三四個小時,李正艷不可避免地出現了黑眼圈。每次直播前,她會精心化個淡妝,以最好的精神狀態出現在學生面前。她甚至會跟學生們約定穿衣的顏色和樣式,「今天是白燕子,明天是黑燕子,後天是戴帽子的燕子。」
課堂上,除了確保把每個知識點講透徹,李正艷還特別注意和學生的互動。她邀請輔導老師收集孩子們的優秀作業,剪輯成視頻在課堂上展示,也會給孩子們錄制加油視頻。
幾節課下來,家長和孩子的反饋出奇地好。一條條點贊的消息不斷涌來,在疫情陰雲籠罩的日子裡,每一條好評都足以讓她歡欣雀躍。
在無法上學的日子裡,在線直播課程為孩子們打開了一扇學習的大門。教育部發出「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後,教育機構也紛紛響應。1月26日,深耕在線教育領域多年的學而思網校宣布推出面向全國的免費直播課。
為了讓免費直播課程盡快上線,所有人都在與時間賽跑。一位輔導老師趕在老家縣城封閉前,連夜坐摩托車從網路條件差的鄉下趕回縣城的家。同為網校老師的夫妻章進和顧斐只在山東老家待了一天,正月初二就驅車趕回北京,把只有10個月大的寶寶留給父母照顧。
春節期間,張逸在備課。受訪者供圖
武漢「封城」當天,張逸剛剛結束寒假英語直播課,准備訂票從北京返回武漢老家。他驚訝地發現,北京到武漢的高鐵取消了。父母打來電話,以命令的口吻說,「不要回武漢,在外面好好照顧自己。」
父母的兩條指令,前一條他做到了,後一條實際上很難完全執行。2月1日學而思網校向全國推出的免費直播課開課,他的學生比以前多了幾十倍。為了把課講好,開課前他每天要花十幾個小時備課,一日三餐都在工作台上吃,實在累了就在桌子上趴一會兒。
「撐不下去的時候,一想到那麼多學生等著你上課,就會有一種使命感。」這個來自武漢的95後說。
在線直播課一節40分鍾,張逸的備課內容精確到每一分鍾。與以往的班級直播不同,如今他面對的是全國的高中生,他們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還有半路跟進來的「插班生」。張逸原來教高三英語,難度較大,現在他對自己的新要求是照顧大多數人,「做到深入淺出。」
擔任網校主講老師時間長了,他已經養成了一上線就亢奮的職業狀態,因為「線上不亢奮,學生就犯困」。每次上課前,他習慣用冷水洗把臉,或者看一些籃球比賽的絕殺視頻,確保自己一上線就「火力全開」。
張逸講課是那種「密集輸出干貨」的風格,他認為這是保持學生注意力的秘訣之一。當然,把握節奏、玩轉年輕人喜歡的梗也很重要。
講到表示語氣和態度的情態動詞時,他會提到《英雄聯盟》里的「團戰可以輸,提莫必須死」,也會引用「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的明式霸氣語錄。
上課時,他把這些好玩兒的內容分布在學生容易走神的節點上,陪他們一起在高考之路上「打怪升級」。前幾天,張逸收到一個讓他非常滿意的反饋。一名學生在微博上告訴他,上你的課「感覺時間過得太快了」。
03
美好的東西一直都在
開課沒幾天,張逸發現自己在微博上火了。
上課前,他和網校同事、高中語文主講老師王淏然連麥,對唱《下山》和《Viva La Vida》(西班牙語:生命萬歲)。兩個大男孩兒顏值與唱功雙雙在線,一時吸粉無數。一個轉發視頻的學生留言,「沒想到我寒假磕的最甜的cp是老皮和淏然。」
上課前,為活躍氣氛,張逸和王淏然在直播間里對唱。微博截圖
「老皮」是張逸上課時的昵稱。許多學生因為他陽光的形象被吸引進英語直播課,微博的評論區不斷有人詢問他的課程安排,也有學生為錯過他的課而感到惋惜。
聽過他的課後,一名學生給出了「始於顏值,終於才華」的評價。
面對如潮的好評,張逸並沒有驕傲,而是感到些許安慰,「很高興我們給學生帶來知識的同時,也帶來了樂趣,緩解了他們對疫情的焦慮。」他在微博上朗誦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並評論說,「在任何時候,我們都需要知識給予內心力量,孩子們的琅琅書聲就是治癒當下與未來的光!」
許多網校的老師都在微博上接力朗誦了這篇象徵希望的散文,其中包括高中英語主講老師顧斐。
和張逸一樣,她也是一名密集輸出知識點的硬核老師。從事線上教育7年,被學生們稱為「女神」的她總結了大量的「斐氏黑話」。比如講完形填空時,她給學生們講「瞻前顧後、左顧右盼、顧全大局、義無反顧」的四顧法,這些在常人看來雲里霧里的句子,在高中學生眼裡卻是實用的解題法寶。
在講動詞短語時,顧斐講到了「break out」。她告訴學生,這個短語最初是指「潘多拉打開魔盒」的動作。在古希臘神話中,潘多拉出於好奇打開了宙斯贈送的魔盒,一瞬間,瘟疫、災難和痛苦被釋放出來。慌亂中,她趕緊關上盒子,留下了唯一美好的東西——希望。
「所以,人可以什麼都沒有,但只要還留有希望,那所有的爆發都不是事兒。」顧斐用這種方式給疫情中堅持學習的孩子們打氣。
英語主講老師顧斐正在備課。受訪者供圖
上免費直播課時,張逸並不會向學生透露他是武漢人,也不會把自己的擔心和掛念帶進課堂,「不管正在經歷什麼,要把最有活力、最積極的一面展現給學生。」
等一天的講課和備課結束後,已經是凌晨兩點。這時,他會和一直等待的父母通個電話,電話那頭「家裡一切都好」的簡單話語,就是對他最大的精神支持。
張逸的老家距離這次疫情的風暴中心——華南海鮮市場只有15分鍾的車程。他家的樓上就有一例確診患者。等到他的直播課基本結束時,父母才把這個消息告訴他。
「聽到消息時有一種無力感。」張逸苦笑著說,相隔1000多公里,他只能不厭其煩地提醒父母不要出門,注意防護。
張逸從電話里得知,爸媽也在聽他的直播課,只不過是「當背景音樂一樣聽」。雖然搞不懂具體的知識點,但聽到有意思的地方,他們也會在電話里誇獎兒子有才華。
盡管從未提起,但還是有學生從網校公眾號文章里得知了他是武漢人的消息。一個湖北的孩子給他留言:「我非常能體會老師現在的心情,上課的時候那麼有趣、積極,但是課下肯定為家人擔心。一切都會好的,老師有什麼不高興的事情可以跟我說~」
張逸覺得,這個學生自發充當了他的心理老師,讓他看到了一顆「金子般的心」。「大家雖然都在這樣一種緊張的氛圍中,但是有很多美好的東西,像是對彼此的關愛、對老師的關心、對知識的嚮往,一直都存在著。」
04
種下一顆種子
李正艷也感受到了這種關愛。
她的學生大多是湖北孩子,疫情就在身邊。有的小朋友父母是醫護人員,已經趕赴抗疫一線,有的小朋友家人不幸感染,被送到親戚家暫時照看。
她需要把愛和信心傳遞給學生。為了緩解他們的緊張情緒,李正艷在每節課的最後設置了特殊的加油環節,有時是她帶著孩子們喊「武漢加油」,有時是一起給武漢比心。
她的用心很快得到回饋。一個孩子發來自己錄制的《武漢伢》,稚嫩的童聲讓人感動得想哭;一個孩子自己組裝了一台收音機,說等開學送給可愛的燕子老師;還有小朋友專門打來電話,叮囑她做好防護。
李正艷用學生們的名字拼成心形,為武漢加油。受訪者供圖
「燕子,你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安全。我不怕我有事,我怕你有事了沒人教孩子。」一個家長在電話里告訴她。李正艷聽了很感動,她理解家長的心情。教育連著孩子的成長和進步,在許多家長眼中,孩子的教育是和抗疫同等重要的大事。
她發現,自己和家長們實際上是一種互相慰藉的關系。因為疫情影響,這次的直播課無法給孩子分發講義,父母也要參與進來,幫孩子抄題目,或者陪孩子學習,這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家長對疫情過度關注而帶來的焦慮、恐懼和悲傷。
「燕子老師,幸虧這個課程來了,否則我不知道還要流多少眼淚。」一位媽媽說。
經過7天的直播,李正艷越來越認可在線教育的好處,它能讓孩子們在疫情期間安全地上課。
面向全國的免費直播課也讓張逸感受到了在線教育的力量。從大二開始在教育機構兼職,到研究生期間創業做線上教育,再到畢業後入職學而思網校,他一直有個理念,「希望能夠讓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
這次的免費直播課對張逸來說意義重大。作為一個武漢人,他希望為抗擊疫情做點事情,也希望把自己一直以來的理想付諸實踐。後台數據顯示,收看這次免費直播課的不僅有來自疫情嚴重地區的學生,還有來自甘肅、寧夏、廣西等省份偏遠地區的孩子。每一天,他都能收到來自全國各地的學生「成堆的反饋」。
特別是那些來自偏遠地區的反饋,讓他看到了教育下沉的意義。自開課以來,從西北到東南,從川陝到雲貴,免費在線直播為渴求知識的孩子們帶去了新的希望。
上大學時,張逸(左五)和同學們一起支教。受訪者供圖
在線直播課也拓寬了孩子們接受教育的方式。很多學生之前並不知道網課是什麼,進入直播課堂後被瞬間圈粉。評論區里的留言表明,許多孩子因為一位才華橫溢的主講老師愛上了一個學科,也因此愛上了網課這種形式。
通過在線直播課,他們也接觸到了很多知識以外的東西,比如養成一個好習慣。畢業於清華大學的主講老師顧斐非常注意培養學生勤記筆記、及時復習等良好的學習習慣,這些幫助她考入名校的秘訣,如今被她帶進了直播課堂。
最近,她正在計劃組織一次大規模的曬筆記活動。在這位人氣頗高的老師看來,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比掌握某個具體知識點更重要的事情。
「老師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就像是種下一顆種子的感覺。」顧斐覺得,這次免費直播課讓她種下了更多的種子,「10年以後長出一片森林也未可知。」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形勢依然嚴峻,但好消息也不斷傳來。李正艷能感覺到,希望的種子正在孩子們心中萌發。她邀請輔導老師們每人錄一段話,最後剪輯成一個完整的視頻,共同為學生們加油。
在家裡小小的直播間中,她對屏幕後的1000多個孩子說,「春暖花開之日,就是我們再見之時。」
舉報/反饋
精彩推薦
正在載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