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成龍的成家班到底有多厲害
看了《王牌對王牌》,終於知道成龍為什麼會怒批「小鮮肉」了
前段時間「成龍怒批小鮮肉」事件在圈中鬧得沸沸揚揚,大哥直指某演員耍大牌,武打戲別人都幫忙拍完了,只是來拍幾個喘喘氣的鏡頭,還直喊累要收工,讓他氣得只想送上5個字,「看你幾時完!」
在人民日報都痛批明星高薪低能,淪為表情包的當下,演藝圈拍戲文替,武替,配音,摳圖彷彿成了司空見慣的事情,而成龍這次性情中的「發飆」在圈中可謂難得,為什麼大哥對這樣的事情不能容忍,又為什麼大哥敢於發出這樣的聲音?從最近一段「成家班」40年重聚的視頻,或許能看出一些深層的原因。
近日,成龍率領《功夫瑜伽》劇組參加了浙江衛視《王牌對王牌》節目的錄制,張國立、曾志偉、黃子韜、張藍心等人現身幫大哥站台。當天,節目組瞞著成龍准備了一份驚喜大禮―邀請成家班從第一代到第八代的成員來到了現場,這也是成家班40年同台首聚。
成龍先是在一段VCR里看到第一代第二代的成家班兄弟,回憶和大哥一起出生入死的經歷,成龍聽著聽著面色凝重眼中泛起了淚花。一回頭,發現VCR中的兄弟們已經站在他身後,一聲聲「大哥」讓成龍瞬間情緒失控,淚如雨下。
一聲「好久不見」飽含了多年出生入死的兄弟之情,成龍上前和兄弟們依次擁抱。
眾所周知,在香港電影史上眾多的武行群體中,成龍的成家班與洪金寶的洪家班,無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武打明星群體,幾乎成為香港電影的代言標志之一!
成龍與洪金寶二人本都是於占元的徒弟,兩人與元奎、元德、元華、元彪、元俊等人被稱為——七小福。
兩人分別衍生出了影視業界的成家班與洪家班兩大群體,在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期間,兩大班底,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亦是形成了一場的熒幕競爭。但不可否認的是,他們都為香港電影史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於成龍一手創立,40年間用心血在維持的成家班就是武行里的「飛虎隊」。在觀眾心中,他們無所不能,有他們的地方就意味著驚心動魄。一部部精彩的影視作品,一個個驚險萬分的動作,都給人留下了抹滅不去的印象。
作為9次獲得香港金像獎的動作班底,也是唯一能連續三年奪動作設計的班底,成家班在香港可謂傲視群雄、風光無限,可以說在影視表演藝術上已是登峰造極。
就如成龍所說的那樣:「四十年他們跟我出生入死,一早五六點鍾就進醫院,這些都沒人知道。」不可否認,成家班能闖出一番天地,都是以命博來的。
以前拍電影,他媽的,不危險的不拍,不危險的不上。」——盧惠光
那個年代電影就講究硬氣,都給觀眾看真的,一腳過去就是一腳。有部戲就是很簡單的一腳,在臉上踢一腳,因為要拍特寫。第一個上,「哄」一腳暈倒了,第二個上,「哄」一腳又暈倒了,結果連上七個,都被踢暈了。」——賈仕峰
成家班是比較喜歡弄鋼絲的,當時說做安全措施,但是也做不到多好,要出事的時候,該死就該死。」——姜國華
「以前做一個大的危險動作,可能都會在心裡想,今天晚上可不可以回到家。」——賴勝光
我很多東西都可以不要,我公司也解散過,唯一是成家班,我由頭到尾堅持下來。中間非常困難地經營下來,而且到今天,已經去了第八代.」從最早的五人到繁榮時代的十幾人,再到如今的幾十人。成家班經歷了傷病、經營、解散、重組方方面面的問題。也正是那些重重阻礙更顯得那份「搏命」的藝術精神尤為可貴。
我希望每年都有這個機會,跟大家一起。真的,走的已經走掉,我也向他們致敬。我們希望成家班,沒有了成龍以後,以後也是個班,繼續為我們中國的武術電影發光發熱。」成龍在現場這樣說道。
幾十年一同出生入死的相伴,讓這一刻在舞台的重聚變得尤為珍貴與感人。因此,也難怪早前成龍大哥在采訪中怒批某小鮮肉:「他哪裡辛苦,別人的戲都拍完了,他去擺個姿勢,喘兩口氣,然後就說辛苦。」同時還表示,一個演員的成功,並不是演員自己怎麼樣,而是有無數的工作人員,像燈光、造型、化妝、道具等等無數人的心血,才可以讓一個演員成名。
與成家班經歷40年風風雨雨的成龍有此言論,或許也正是因為對待影視藝術他們比許多現代演員多了一份「搏命」的精神吧。這是一種對藝術工作、對觀眾負責的態度。
隨著電影時代的革新以及各種特效技術的發展,成家班或許已經不需要再如同當年一樣每一場戲都「以命相搏」。但成家班留下的,也將一直傳承的是一份對待影視藝術的態度與責任。
如此看來,早前成龍批判小鮮肉「耍大牌」、「看你幾時完」不單單只是想去指責某些人,更是想提醒現在所有的青年演員,秉持著認真、敬業的工作態度,拿出好的作品遠比各種炒作,走歪門邪道來的有用的多。這也是成為影視圈常青樹唯一的路。
成龍的龍家班到底有多厲害?所有美國電影人見到都會主動鞠躬
成龍的成家班這個名字代表著香港特技專業人員中最出類拔萃的一群,他們每一個都是百中選一的精英。
成家班是香港電影黃金時期不能逃避的話題,說起香港電影,就絕對不能不提成家班、成家班是成龍電影的特技班底,是香港特技專業人員中最出類拔萃的一群人。如果說,成龍創建了成家班的話,那麼成家班也成就了成龍。這種成就不是一個兩個人能達到的,而是很多龍虎武師拿命換來的,當然,我們能看到成家班的成績,因為他是香港金像獎獲獎次數最多(9次)的動作班底!
就像成龍所說的一樣,成龍的奧斯卡終身成就獎,其實,背後是成家班幾代人的努力。最開始成龍與王耀,謝見文組建第一代成家班的時候,也許並不會想到,他們在未來會取得這樣的成就,那時的他們想的倒是很簡單,幾個兄弟,一身武藝,一口硬氣,一個江湖。
那時候,70年代中期,正是香港功夫片絕境之時,成家班一定程度上拯救了香港的動作電影,但這種拯救是有一定代價的,《A計劃》之後,成家班正式站在功夫電影的頂端。成家班的動作電影,硬氣,真實,真刀真槍,拍的時候,需要救護車全程跟護,不玩虛的。
成家班那時被稱為「武行飛虎隊」,在那時的電影人看來不死的不僅是成龍,還有這支無所不能的成家班。
但在成家班最輝煌的幾年裡,他們的付出和艱辛,都湮沒在觀眾對成龍功夫電影一片叫好聲中。
所以,成龍有多強大,成家班就有多強大。
成家班40年:不想哭的成龍還是忍不住掉了眼淚
「男人四十」,是許多文藝創作里都喜歡用到的一個符號。它往往代表了從稚嫩走向成熟的轉變,也代表了被打上歲月烙印的困擾與無奈。
簡而言之就是一句話,這是最有故事的年歲。
6月20號,華語電影史上最出名的動作團隊「成家班」迎來了它成軍四十周年的紀念日。那天,這支班子的帶頭大哥成龍的一條微博,將所有人的記憶,拉回到了過去的四十年裡。
這個屬於一群男人的「四十歲生日」,背後同樣是說不完的故事。
香港武行的飛虎隊
成家班可以說是時代的產物。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香港功夫片興起。與此同時,傳統的戲劇、武術行當開始沒落。為了生計,許多學戲習武之人,紛紛加入劇組,做起了武行。
所謂「武行」,有點類似於今天所說的替身演員。早年的香港影壇把出身武術行當,後參與電影拍攝的武師叫做「龍虎武師」,到後來,這一稱謂逐漸變成了「武行」。
這其中,就有師從京劇藝術家於占元的一對師兄弟,洪金寶和成龍。
憑借在戲班裡打下的堅實基礎,二人迅速在影視圈站穩腳跟,並逐漸從替身成為了正式的演員。
在積累了一些經驗和人脈之後,洪金寶率先成立了自己的武行班子,洪家班。不久之後,成龍也自立門戶,和王耀、謝見文等人成立了第一代成家班。
現在看來,這樣的武行團隊更像是一個江湖團體。幾個志同道合的好友湊在一起打拚,靠的是一身武藝、一口硬氣和一份情誼。
在二人逐漸站穩腳跟後,又一次時代的變化給他們帶來了新的機遇:70年代中期,隨著李小龍的突然離世和胡金銓、張徹接連幾部作品的票房失敗,一度風光無限的香港功夫片墮入了谷底。
傳統的功夫片不再吃香,市場急需新題材填充進來。這次站出來的,仍舊是洪金寶和成龍。
1977年,洪金寶在導演處女作《三德和尚與春米六》開功夫喜劇之先河。成龍也在70年代末拿起了導筒,並於1983年推出了他的導演代表作《A計劃》。
二人還聯手奉獻了不少熒幕經典,在徹底拯救了香港功夫片的同時,也讓洪家班和成家班不斷壯大並成了香港最重要的武行團隊。
但日子久了,二人在合作之外也開始想爭個高低,看看誰才是「香港第一」。
雙方的競爭倒也頗有一些江湖氣: 沒有太多勾心鬥角,而是靠實力說話。每每拍戲雙方都要拿出所有看家本領,想要在票房和獎項上贏過對方。
成家班的賈仕峰就曾說過:「當時我們都比到你活我死了,那時成家班做個危險動作,洪家班馬上做另外個更危險的動作!」
當時洪家班可以說是人才輩出,各個身懷絕技,有的武行威亞很厲害,有的地上套路很厲害,拍起戲來可謂花樣百出。
反觀成家班用的則是現代的打法,可能沒那麼多花活,可每一拳每一腿都實實在在的,看得十分清楚。
而這種拍法的問題就在於危險太大。據說那時成家班拍戲時,片場門口通常停著一輛麵包車,一有人出事,馬上就被抬上車送醫院。醫院里甚至有七張床位是專門留給成家班的,因為幾乎每天都會有他們的人被送進去。
回想起那段歲月,賈仕峰頗為感慨:「那時電影就講究硬氣,都給觀眾看真的。有部戲就是很簡單的一腳,在臉上踢一腳,因為要拍特寫。第一個上,『哄』一腳暈倒了,第二個上,『哄』一腳又暈倒了,結果連上七個,都被踢暈了。」
另一位成員賴勝光則說:「以前做一個大的危險動作,可能都會在心裡想,今天晚上可不可以回到家。」
如今來看,洪成的競爭沒有輸贏,二人的努力共同推動了香港功夫片的發展。可在當時,成家班的模式顯然更受喜愛。雙方鬥了十多年,在前期的較量中成家班拿了七次金像獎最佳動作設計,洪家班則只有兩次。
成家班的敬業,更是為他們贏得了「武行飛虎隊」的稱號,在那時的電影人看來,他們是無所不能的。
再無江湖
和洪家班培養了眾多明星的模式不同,成家班可以說是集所有人之力來捧成龍一人。
在成家班最輝煌同時也是拍戲最不要命的那些年裡,整個團隊幾乎完全被成龍一個人的光芒所籠罩,他們的付出和艱辛,都湮沒在觀眾對成龍功夫電影一片叫好聲中。
兄弟們的好,成龍看在眼裡。在當時,成家班的各項薪水、福利一直都是各大武行團隊里最好的。除此之外,成龍還經常自掏腰包給兄弟們買衣服、請吃飯,絲毫沒有「老闆」的架子。
成家班裡的人都叫成龍叫大哥,而在那個年代裡,他們真的就宛若一個家族,一群共同闖盪江湖的好漢。
可惜好景不長,隨著香港電影產業的飛速發展,原來這種小團體時的團隊模式開始動搖。
雖說情意無價,但在真金白銀前,兄弟間的羈絆也受到了影響——九十年代初期,開始有人花重金來挖成家班的成員去做技術指導。
比起在成家班裡拿命換來的薪水,在外頭當個武術指導輕輕鬆鬆就能賺取好幾倍的收入,這讓很多人動了離開成家班的心思。
讓成龍沒能想到的是,第一個向他提出辭職的,是他最要好的兄弟之一:賴勝光。
有一次賴勝光找到成龍,提出想要離開成家班的想法,但被成龍給拒絕了。於是接下來一段時間里,賴勝光天天往外面跑,去接各種私活。
可即便如此,成龍依舊不願意失去這位好兄弟,於是對他說: 「成家班有事做(時),我再叫你回來吧。」
賴勝光的「成功」,鼓舞了很多人,大家紛紛效仿,外出接活。一時間,曾經無比團結的成家班人心渙散了起來。
終於,矛盾在1992年成龍拍攝《飛鷹計劃》期間爆發了。
當時這部電影計劃要到西班牙去拍,整個團隊都必須放下其他的活離開香港。以往到海外拍戲時,大家都會主動把護照教給製片統一辦理手續,但那一次包括賴勝光在內的不少人都沒有上交護照。
雖然後來事情敗露,大家不得不選擇前往西班牙,但成龍自己心裡頭也明白,成家班這個團隊是留不住了。
《飛鷹計劃》拍攝完畢後,成龍主動選擇解散了成家班。加上洪家班等班底也於此前不久就解散了,那段屬於香港武行班子的江湖歲月,也算徹底畫上了句號。
幾年後,出於拍攝的需要,成龍組建了新的成家班,也有不少新人進入到了成龍的公司。
但和老的成家班不同,新的成家班裡不再是那些「橫沖直撞」的愣頭青,而是真正經受過現代化電影工業熏陶的成熟電影人。
成家班基本不再沿用簽約武師的傳統做法,而開始靈活的隨時調整需求,平時大家都各忙各的;到了成龍要拍電影時,再將大家聚集起來。
原來的老朋友們很多也通過各種方式和成龍繼續合作著。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成家班是一以貫之的。
可回首起這段往事,還是會叫人有些唏噓。因為從那之後,在這片領域里,有藝術,有金錢,有成績,卻再也沒有江湖了。
「說到底,我們還是兄弟」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舊成家班的解散,是一次成功的解散。
因為即便當時成家班能堅持下去,但隨著香港動作電影的衰落和市場的變化,這種家族式的武行團體,終究是會被淘汰的。
解散反而給了他們各自發展的契機。
擅長威壓、飛車的賴勝光在離開成家班後,拍攝了《火燒紅蓮寺》等知名影片,直到2007年他還在挑戰足以創紀錄的飛車影片。
成家班第三代成員賈仕峰,不光作為武術指導,參與了「黃飛鴻系列」等影片的創作,還於1992年遠赴美國拍攝了《李小龍傳》。
成家班的幾位核心成員,在解散後作為動作指導界的大牛,發展得都很不錯。
至於成龍,更是在此後的幾年裡從亞洲明星發展成了國際巨星,成為了華語電影在世界范圍內的一大符號。
可成龍心裡,依舊放不下那段日子。他在公司不斷發展壯大、自己的事業越來越好時,無數次對身邊的人說: 「我想見的見不到,不想見的天天見。」
盡管當年的老友也會偶爾回來幫忙,甚至會在他的電影里客串一把,但誰都明白,過去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武行早就成了過去式,隨著電影技術的發展,再也不需要一群人把命搭上來拍一組鏡頭了。
(多位成家班成員參與了《寶貝計劃》)
成家班是時代的產物,最終被時代的變化所替代。即便是在電影里無所不能的成龍,也無力將這一切改變。
就像電影《老炮兒》里的六爺,不管當年他如何不可一世,不管後來他多麼桀驁不馴,但在 歷史 的檔口,還是會顯得有些無力。
可這是悲劇么?
電影里,當年輕一代都覺得六爺傻得不行的時候,那些曾經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們,卻堅定地站在了他的身後。
猶如當年一樣。
成家班四十周年的活動上,說好不哭的成龍還是忍不住了。
正如十年前,成家班成員盧惠光在回應外界關於成家班的矛盾時曾說過的: 「說到底,我們還是兄弟。」
個人感覺批的對,現在只要男的長得帥,女的長得靚,就是小鮮肉,就可以演戲唱歌,之後各種綜藝曝光,一個明星就出來了,,現在的造星多麼簡單。雖然不是所有的小鮮肉都這樣,但是十之八九都一個樣。
成龍老師電影好看啊回到小時候的我龍虎兄弟好看啊
成家班跟了大哥很多年了,的確是最棒的一個團隊,
成家班正式成立於1979年,輝煌時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至今。
這個名字代表著香港特技專業人員中最出類拔萃的一群,他們每一個都是百中選一的精英。
成家班,一個享譽海外的名頭。
成立於1976年,以成龍為首的國際動作指導特技團隊。到目前為止共獲得過7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動作指導,國際上的榮譽更是數不勝數。
曾幾何時,很多人會拿成家班與洪家班進行比較,說成家班都是為成龍一個人服務的,除了成龍這個最璀璨的巨星以外,沒有人紅過。而洪家班則不同,洪金寶更注重培養新人,把洪家班的成員推向幕前,讓成員有成名的可能,所以洪金寶更加了不起。
我想說,這種理解真的很膚淺。
成龍的成家班在全世界都是動作指導領域的金字招牌,好萊塢各種大片的幕後動作團隊很多都是成家班。這是成龍的功績,是成龍帶領成家班完成一個個不可能,用雙手拼出來的功績!他深知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班子內的成員都是做幕後的,這也是他們最擅長的領域,為什麼不讓他們在這個領域里深耕,從而取得更輝煌的成績呢?
有些人適合台前,有些人適合幕後,成家班的成員可以說是屬於實干拼搏型的,如果非得力捧他們到台前做演員,做明星,反而不一定會成功。在早年,成龍也監制出品過一些電影,由自己的成家班成員去主演,但效果並不理想,顯然他們並不具備成為明星的潛質。成龍也在想盡辦法給自己的班底成員謀福利,找到更適合他們去發展的平台。
反觀洪金寶的洪家班,目前已經解體了,之前被洪金寶捧過,紅過的成員,現在大多也沒有什麼動靜了。不能說洪金寶不好,只能說是洪金寶沒有把他們推向更高更遠的實力,只能到這種程度了。
術業有專攻!
要說目前成家班到底有多麼厲害?我只能說厲害的不要不要的。
集體榮譽就不說了,華語乃至世界電影最強動作指導班底。說幾個名字吧,這些人都是成家班出來的,而且在台前幕後都是聲名遠播,只是成龍的名氣實在太大了,讓人忽略掉其他人的光芒。
陳勛奇(第一代「成家班」成員):華語電影全才,全能電影製作人。
林國斌(第二代「成家班」成員):斷水流大師兄。
李忠志(第三代「成家班」成員):截止2018年、由李忠志擔任動作指導的電影主要有:《97古惑仔之戰無不勝》《98古惑仔之龍爭虎鬥》《戰狼》《狂獸》《保衛戰隊之出動喇!朋友!》《男兒本色》《黑拳》《特警新人類1》《特警新人類2》《保持通話》《狼牙》《奪帥》《奇逢敵手》《三岔口》《爆炸令》《新古惑仔之少年激斗篇》《大搜查之女》《讓子彈飛》《殺破狼2》《一個好爸爸》《西風烈》《新少林寺》《極速天使》《消失的子彈》《葉問:終級一戰》《滅門》《掃毒》《非凡任務》《全城戒備》《賭城風雲》
杜琪峰電影《復仇》和日本電影《生存還是毀滅之特警新人王》
鄭繼宗(第四代「成家班」成員):鄭繼宗師從成龍學習動作電影的製作大約八年,於2003年開始逐漸獨立發展,是第四代成家班的傑出的動作指導之一
截止到2018年,鄭繼宗擔任導演的電影有《狂野時速》和《總統特工隊》
擔任動作指導的影視作品主要有《蠍子王》《暮光之城》《叢林奇兵》《尋求正義》《新世界》《血債血償》、2011年上影的《小紅帽》和美劇《荒原》《迷失》《無敵女金剛》《過江龍》等
唐季禮(第四代「成家班」成員):不多說,經典作品很多。
Brad Allen(第四代「成家班」成員):Brad Allen是澳大利亞人,祖籍卻是蘇格蘭,他出生在遠離墨爾本的山區中,是成家班中不多的外籍成員之一。
Brad Allen是現實中『成龍''的徒弟,因為仰慕成龍而學武、並刻苦努力研習拳擊、合氣道、空手道、中國武術等多種流派的格鬥技巧、特技功夫。
Brad Allen師從成龍十二年,於2008年開始獨立發展。
截止2018年,由Brad Allen擔任動作指導的電影主要有:《地獄男爵2》
《海扁王》
《關鍵第四號》
《超級奶爸》
《環太平洋》
《王牌特工1》
《王牌特工2》
《游俠索羅:星球大戰外傳》
《歪小子斯科特對抗全世界》和2015年上映的《小男孩》等。
伍剛(第五代「成家班」成員):伍剛是上海市人,武術運動員。成家班第五代成員
2016年11月26日,第53屆台灣電影金馬獎,伍剛憑借《唐人街探案》獲得最佳動作設計獎。
伍剛,動作導演,代表作品《功夫瑜伽》《絕地逃亡》《唐人街探案1》《唐人街探案2》《功夫夢》《辛亥革命》《非常幸運》《鄰家間諜》《大兵小將》《十二生肖》《火力全開MV》等。
以上。
太多了,我就不一一列舉了,還是那句話,厲不厲害要看發展空間及個人職業生涯的延伸。洪家班現在還有啥?除了早年紅了幾人,現在還有任何資源嗎?沒有!
成家班這么多代成員,目前各自獨立發展,在全世界的動作電影中發光發熱,這就是實力。不要狹義地認為只有在台前出名才算成功,在業界在電影整個工業中,成家班的厲害絕對是空前的。
⑵ 成龍悼念成家班去世成員,成家班都有哪些成員去世了
很多明星在有了一些成就以後都會選擇收自己的徒弟,比如說郭德綱、趙本山。成龍是娛樂圈當中著名的武打明星,他也有一個成家班,收的都是那些喜歡武術表演的演員們。並且成家班的弟子們也特別的爭氣,在娛樂圈當中的發展都很好。但是其中也有一些成員在年紀輕輕的時候就不幸離世了,成龍也會發文悼念這些已經去世的成員。至今為止,成家班去世的成員有楊升以及詹姆斯艾倫。
在成龍成名以後,他便建立了成家班,不少喜歡武術的人都慕名前去,而成龍也盡到了一個做師傅的責任,盡心盡力地栽培著自己的徒弟們。但有一些弟子非常的可惜,他們有的是因病離世,有的是因為意外的事故而不幸去世。對於這些弟子們,成龍都表示非常的惋惜,而且每一年都會表達對他們的思念之情。
⑶ 成龍送吳京一件定製夾克,吳京在兜里發現一張神秘的卡,究竟是什麼呢
提到演員成龍還是提到演員吳京,相信觀眾朋友們對於這兩個人還是非常熟悉的,畢竟他們兩個人在娛樂圈中的地位也是比較高的,可以說他們兩個人現在,扛起了武打演員的半邊天,作為導演的身份也拍攝了很多膾炙人口的作品。
這個問題引起現場一陣大笑,成龍笑著說這是限量定做的,也是唯一的號碼款,所以每件夾克都有一張卡片,他這個號碼是224!一旁的工作人員調侃成龍大哥,這件夾克是不是吳京穿上了,他就是成家班的人了!成龍情商很高,笑嘻嘻地答道:他什麼班都是!看得出來,在吳京眼裡,成龍永遠是他敬重的大哥,雖然自己現在小有成就,但是在大哥面前還是一副小迷弟的模樣。
⑷ 成龍建立了成家班,洪金寶建立了洪家班,他們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麼差距
很多人知道成龍和洪金寶,兩個人都是很優秀的演員,也創辦了自己的班底,成龍有成家班,洪金寶有洪家班。有人不禁要問,兩個班底有什麼差距?要說差距,可能是成名人數的差距,可能是各自發展方向的差距,還有一個是二者在影響力上的差距(這其中並沒有好壞比較,只是闡述事實)。
洪家班的影響力,不僅僅是靠洪金寶一個人,而是很多明星一起努力打造的。無論是元華、元彪、曾志偉,還是彭於晏、錢嘉樂,他們的影響力都不小,可能就單個人員的影響力而言,不如成家班的成龍大哥,但他們形成的合力影響,也是蠻大的。他們作為洪家班的一員,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影視作品,對於洪家班而言,那就足夠了。洪家班給人的感覺是:扶上馬,送一程。作為吃瓜觀眾,你願意進洪家班還是願意進成家班?
⑸ 成家班的成員
馮克安生於演藝之家。父親馮峰是三四十年代的粵劇小生,後來進入電影界,做主角、做導演,還開過電影公司,讓李小龍嶄露頭角的《細路祥》就是馮峰做導演。他自己也參演過成龍《師弟出馬》、《龍少爺》兩部電影。
馮克安本人自小就跟隨父親進入電影圈,五六十年代已經演了許多童星角色,六七十年代進入劉家良班底做起武師,參演演張徹、劉家良等人的功夫片,並在武行初露鋒芒。七十年代末加入成家班,做演員和武術指導。
馮克安面相邪惡,再加上與生俱來的到位演技,演起壞人來是得心應手奪人眼目。由於他在反角方面表現突出,因此深受各大動作片導演歡迎,八九十年代除了在成龍、洪金寶的電影里忙碌外,亦到處奔波於徐克、袁和平、吳宇森等人的電影之中。
近況: 95、96年馮克安淡出影壇,02年開始回歸,04年在周星馳《功夫》里扮演琴魔「地殘」一角較為出名。 周潤堅出生於1950年1月,67年開始進入電影圈,同樣是在武行做起,78年加入成家班,當時的他已經是從武師做到了武術指導。香港眾多武師都是梨園出身,我搞不清楚周潤堅是不是也如此,在袁和平的《勇者無懼》中,見過他演過一回戲班名小生,有模有樣,似乎有所功底。從78年到88年的《警察故事續集》、《飛龍猛將》,周潤堅在成家班呆了10餘年,作為早期重要一員,為成龍的功成名就立下汗馬功勞,92年「成家班」宣布解散,周潤堅憑一身本領四處助拳,做副導演和武術指導(多為副手),像90年代大家熟悉的《新碧血劍》、《黃飛鴻之鐵雞斗蜈蚣》、《黃飛鴻之一代宗師》他都有份參與。但說到底影響畢竟不大,隨著香港電影衰落,周潤堅逐漸退出電影圈。1995年在一部三級片《二奶村之殺夫》做動作指導後,再無他消息。
近況:不知 唐炎燦生於1955年,是張徹干兒子之一。71年到1980年期間,他拍了二十餘部張徹的電影,在電影行的成績主要也是這段時期,但並未能大紅。80年離開邵氏,加入成龍成家班。他在成家班待的時間也不長,在82年《龍少爺》和《A計劃》出來之後,他就基本退出香港電影界。
近況:消失多年的唐炎燦,在2006年美國推出的《Girl With Gun》(持槍少女)中竟有他的名字。 和唐炎燦同歲,1955年12月5日出生於香港,小時候曾在大陸學習武術,後來回到香港,曾做過廚師。70年入電影界,與哥哥張午郎等人拍片,並在《文打》等電影里擔任武術指導。70年代中後期加入成家班(按他的說法「成家班」成立於1976年)。
與「成家班」眾多武師一樣,張耀華更多是藏在幕後設計動作和做演員替身。92年「成家班」解散後,成龍公司開拍的電影他亦多有幫忙。
近況:仍在做武行,仍在拍戲,最近一次出現在第30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與曾志偉、火星頒最佳動作設計獎。 王坤生於1955年。在拳威公司成立時即已加入成家班。但他也是較早離開成家班的成員,85年《警察故事》後就出來獨闖江湖了。
畢竟是成家班出來的人,本領一身。王坤先後為「永佳」、「永盛」工作,像大家耳熟能詳的《逃學威龍》、《雷洛傳》、《賭神》、《賭俠》他就是的武術指導,那幾部電影都不是動作片,王坤處理得干凈利落,算得上是錦上添花。同樣的,94年在一部《風塵十三娘》後就沒他什麼消息。 黎強權,出生於1954年12月4號,英文Benny,是一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17歲開始練習武術,曾練過跆拳道,詠春,空手道,拳擊,泰拳。1979年加入成家班,在成家班中的第一部電影是《龍少爺》。大家對他的了解應該是來自於《警察故事2》中的最後4個匪徒其中之一的那個啞巴。帶副眼鏡,穿背帶褲,個子不高,腿功相當了得,使人印象極為深刻。實際上,他早就已經出現在成龍的早期作品中了,《師弟出馬》,《龍少爺》,都可以看到他的身影,但當時都是以一些背景人物出現,就是俗話的「跑龍套」的,所以大家似乎沒有什麼印象。而只有那部影片是以角色人物出現的,才使大家對他有所體會。後來,也正式由於在《警察故事2》中的搶眼表現,他去了馬來西亞自導自演了一部電影,後來回香港,又再次導演了許多影片,但大多都是小成本製作,再加上其他原因,都不被大家所熟悉。現在的黎強權早已經退休,最後一次在熒幕上比較有印象的見到他還是在1995年的《霹靂火》中,成龍在「三溫暖」和游戲機房的那場打鬥中,黎強權作為一名打手出現在一群打手飛奔而至的那個畫面的右下角,而且還有一句台詞和一個特寫鏡頭。這可以說是對這個當年搶眼至極的「啞巴」的最後敬禮。70年代末加入成家班,盡管角色有好幾,但能讓人深記,還是那個似乎為量身定製的「啞巴」一角。憑借《警察故事2》的出色演出,黎強權倍受外界關注,後來獲邀做過武術指導、導演、主演,只是沒能出什麼成績——話說回來,都是些成本較低的電影,或者就是像《青樓十二房》這些三級片,黎強權身手再好,又能出什麼成績?
90年代中期,拍攝《醉拳2》、《霹靂火》後,黎強權和成龍基本沒什麼合作了。
近況:仍在武行,仍在拍戲。 火星,原名蔣榮法,1954年2月28日出生於中國上海。他小的時候非常的調皮,不喜歡讀書,媽媽聽說學京劇對他有好處,就帶他去學北派功夫,在京劇學院學習。和成龍一樣出身於京劇團的火星開始也是隨學校出去演出,後來京劇的沒落,使得大部分的京劇演員去做了武行,甚至武師。從12歲起,他一直做武師,參與演出的第一部電影時在1962年還沒有做武師時的一部叫《和我痛飲》的影片,由胡金銓指導,和成龍一樣也是一個兒童演員。後來在1971年的一部影片中要他做正式演員,製作影片末尾字幕的時候導演問他用什麼藝名,沒有主意的他對此並不在乎。後來導演以他的綽號「火星怪人」給他起了個「火星」的藝名,意思是他的長相和火星人一樣的怪異! 火星也是學戲劇出身的,說起來他和程小東還是師兄弟,兩人同學習於唐迪的「東方戲劇學校」。 講一段古,當年胡金銓拍《大醉俠》,要找一群兒童演員,本來是找於占元門下的「七小福」(成的話,就是成龍、洪金寶他們了),但和於占元條件談不攏,就找到了唐迪的「東方戲劇學校」,這才有了後來程小東、火星、徐忠信這幫小孩子的參演《大醉俠》。也正因為如此,火星是自小開始入行,做童星做武師,但直到80年代初加入成家班,才廣為人知。火星進入成家班後是比較被器重的一位成員,頻頻出鏡,在《龍少爺》里更是和成龍做主演。成龍中早期的電影幾乎都有他。他自有的一種幽默,總能讓我開心,只可惜,他沒在喜劇方面好好發展。近況:還在電影圈,偶爾回成龍電影里客串。近年成家班在電影里有過兩次相聚,一次是《八十天環游世界》,一次是《寶貝計劃》。我在《八十天環游世界》里見到過好玩的火星,只是年歲增長,身體發福,再也不能象以前那般靈活了。
近況:仍在拍戲,最近一次出現在第三十屆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禮上。 盧惠光,出生於1959年3月17號,是一名泰國華僑,也曾經是一位泰拳冠軍。1986年開始正式為成龍的「威禾」影業拍攝第一部影片《扭計雜牌軍》,這是一部成家班成員共同演出的電影,由錢升瑋指導,成龍本人也在影片開始時有客串表演。在此之前,盧惠光還拍過2部戲,《皇家飯》和《霹靂先鋒》,當然這兩部都是李sir——李修賢的作品。後來,由於盧惠光那隨遇而安的性格和高超的格鬥本領使成龍將其吸納到成家班中,並且成為成龍的死黨兼保鏢。而在開始進入成家班的時候,盧惠光的角色分量也不是很重,基本都是在配角的 邊緣徘徊。讓大家對他印象深刻的一部電影,無庸質疑,應該是1994年的《醉拳2》。說到這部電影,大家對他的印象應該是那個技驚四座的「一字馬」。是的,盧惠光是練泰拳出身,腿功的確是非常了得。黎強權時代的「空中三連踢」,盧惠光時代的「一字馬」都可以說是成家班在不同時代的典範表現,這也是成家班的實力和創造力的完美體現。
近況:仍在拍戲。 林國斌生於上世紀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中期加盟成家班,剛開始在《警察故事1、2》,《A計劃續集》等還有些小角色。他在成家班比較多的還是做幕後工作,成龍的電影結尾都喜歡放一些NG片段、拍攝鏡頭,假如你看《警察故事》仔細的話,還能看到成龍指導林國斌做跳樓的鏡頭。。值得說到的是林國斌在成家班宣布解體後,從武師變成了演員,演過很多讓人印象深刻的反面角色,演藝事業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他為人熟悉的要數《破壞之王》裡面的「斷水流」大師兄,和鍾麗提那段跳舞讓人印象深刻。
近況:時而拍拍電影。2006年參與黃子華的《情意拳拳》。 綽號叫發瘟的易天雄,或許沒有盧惠光等名字那麼熟悉,但是易天雄在成家班中卻是最敢玩命的狠人。一些極度危險的動作,他都拍胸口上。因此同行認定他發了瘟,不要命,外號由此得來。(在許鞍華那部講武師故事的《阿金》里張家輝飾演「發瘟」,而易天雄就在他旁邊。)
易天雄八十年代中期加盟成家班,由於藝高膽大,他亦是成龍的慣用替身之一。他曾經出演的《黃飛鴻》系列片里的海盜王張保仔,讓人銀幕印象比較深刻。在武行身手不凡的他,離開成龍後依舊做他的武師、替身、武指。而後參與徐克《黃飛鴻》系列中他還做過李連傑、鄭則仕的替身(鄭則仕身軀肥碩,無人適替,易天雄塞滿棉花(16180,-135.00,-0.83%)上陣)。近些年香港眾多武師隨大潮湧入好萊塢拍片,易天雄是其中之一,他參加了《蜘蛛俠》、《夜魔俠》、《霹靂嬌娃》的製作。 《A計劃續集》飾演成龍兄弟之一
我一直把他當成「泛成家班」的成員。只因為我實在沒看到他表現身手的時候。——細想起來,在《龍少爺》里有丁點表現。太保原名張嘉年,生於台灣,12歲後到香港。入行後,早期主要跟成龍洪金寶,角色有忠有奸,但大多都是插科打諢的配角。與吳孟達一樣,插科打諢多了,反而讓人忽視了他的實力。太保二十多年的演藝生涯雖然基本上是演配角,可行中有狀元,配角也有冠軍。他在《公僕》和《運轉手之戀》的演出兩次獲得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並在後一次成功抱馬。
在成家班期間,他和火星兩人的名字最古怪,但做起配角來,卻頗為引人注目。和火星不同的是,太保在武行沒什麼表現,卻在配角上闖出一片天地,大大小小電影加起來,數量已經過百了。
近況:基本上已經回到台灣拍片。
⑹ 武術指導一職的發展歷史與現在優秀武指,詳細些,作業用
這是我給你找的武術指導發展歷史!你可以留一下,或許對你有幫助。
武俠電影(包括功夫片和俠義片)是香港電影中最重要的一個類型,其以「香港式」的、獨特的動作設計與表演成就了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將近半世紀的輝煌,甚至現在還影響了世界電影。
而作為其中的武術指導——包括部分後來給動作片擔任指導的動作指導,更是在這類電影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武術指導他們本身一般都是有戲劇功底或者武術功底,而他們不斷的以自身的認識領悟、指導那些有或者沒有功夫功底的人在電影中展現「非凡」的「高手」手段。他們本身的功夫,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後天的學習積累的。
武術指導的出身最先基本上是出自於京劇學校的,而少部分是出身於功夫世家,如劉家良的父親劉湛是林世榮的徒弟,而林世榮則是黃飛鴻的徒弟,又如甄子丹的母親就是一個懂得武功的人。
而這個圖表,則是一個功夫人的「世族」譜,盡管不是很詳盡,但概括了大概的發展情況。不過,也有部分是需要特別說明的。
於占元所辦的中國戲劇學校是這類學校中對香港七十年代後武俠電影影響最大的一個,而他的弟子,並不僅僅是七小福(這個說法是因為中國戲劇學校五六十年代參加表演時一般是七個人,而稱為「七小福」),而洪金寶實際上也不是其中的大師兄,關正良(他的父親關洪寶曾創辦「上海藝劇學校」,他到香港後拜於占元為師,並協助師傅教導小徒弟們,後來又自己創辦「香港龍國影業學院」)、吳明才都先於洪金寶入門,只是他們都先後離開,而洪金寶學滿七年才離開,並跟隨著韓英傑、李小龍等學習過一段時間。而袁和平、袁祥仁等也曾是於占元的徒弟。此外,中國戲劇學校還包括了一些女學生,如於占元的女兒於素秋,還有元秋、元紅、元甫等。
粉菊花創辦的是春秋戲劇學校,而唐迪創辦的是東方戲劇學校,此外還有馬承志創辦的中華戲劇學校等。
早期的武術指導的出身以戲劇學校為主,但到了六七十年代發展為「X家班」,則以某個龍虎武師為代表的相對固定的一幫人組成的一個小集體,但有時候成員會有所變動,如馮克安,先是劉家班的,然後轉幫洪金寶,後來又轉為幫成龍;又如袁振洋,先是跟隨唐佳,後來隨袁和平並成為袁家班成員。
袁小田的正式入室弟子只有三個,則陳錦英、袁成就(袁和平女婿)和唐佳,此外還有小老虎(袁小田的侄兒)、周小來和石志斌(石堅的兒子)等。而唐佳、袁和平等後來都自組了武術指導隊。
劉家班是七十年代最有影響力的一個武術指導隊,像陳全、黃景洋、余袁穩等幾個劉湛的徒弟(算是跟劉家良同輩)也都在給劉家良幫忙,而像馮克安、林克明、任大官(任羽田的兒子)、任世官、曾志偉、楊菁菁等都是出自於劉家班。而金像獎的第一屆最佳女主角就是曾經跟隨劉家班的惠英紅。
成家班以成龍為主體力量,是香港電影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初最好的武術指導團體之一,不但獲得多次金像獎的肯定,更重要的是,成龍也憑著他的動作電影,走出了香港,使得李小龍之後的香港電影再次的發揚光大。而實際上,八十年代的成龍電影,是非常的香港化的作品,有著香港人生活的深刻烙印,也有著獨特的幽默——那種不同於周星馳的幽默,而更多的偏向於卓別林等早期的默片喜劇大師的表演方式,而不斷的藉助身外之物用肢體語言表達出那種幽默的效果。而「成家班」,則集中了馮克安、火星、盧惠光、林國斌、太保等成員,為成龍八九十年代的電影貢獻出了一部部的佳作。
洪金寶是成龍在於占元辦的中國戲劇學校的大師兄,在八十年代時期也有著自己的「洪家班」,像陳會毅(曾在中華戲劇學校學習)、馮克安、元彪、元華、元武等都曾經在那裡待過一段時間。不過,「洪家班」的影響力,就遠遠的沒有「成家班」的那麼大。
不過,這些「X家班」在九十年代時候紛紛的走向了沒落,個人的武術指導能力也更加的凸現,如程小東、袁和平、董瑋等。而甄子丹,更是成為新生代的武術指導(有時也被稱為「動作指導」)中的中堅力量,給沒落中的香港動作片帶來了一絲絲的亮色,如《戰狼傳說》、《殺破狼》等。
而本表所列舉的主要是近半世紀比較有影響力的武術指導(開始還稱為龍虎武師),還有很多的為香港動作電影做出貢獻的武術指導,因為種種的緣故,並沒有進入這個圖表當中,如梁小龍、唐季禮、林迪安、熊欣欣等,他們也常常走到好萊塢,為他們的動作電影提供動作上的亮色。
[編輯本段]知名武術指導
★袁和平
袁和平自幼隨父親習武;早年在香港電影圈任臨時演員和武師。1970年首次在《瘋狂殺手》獨當一面,擔任武術指導,之後就經常與吳思遠導演合作,也在邵氏指導武術。1978年,袁和平首次執導功夫喜劇片《蛇形刁手》一舉成名,之後又拍《醉拳》(兩部影片皆為成龍主演)聲譽更高。 《黑客帝國》《霹靂天使》《卧虎藏龍》更使他名揚世界影壇,成為目前國際最著名的武術指導。他的武術設計講究拳拳到肉、虛中有實。
代表作 《黃飛鴻之男兒當自強》《太極張三豐》《精武英雄》
經典動作設計:《男兒當自強》中黃飛鴻與九宮真人在邪教總壇較量一場,在南天門高空施展「無影腳」將真人從天上踢到地下,又柔身一轉將敵人圍在他腰間的白綾除去,接著一記飛腿,將那兩人踢飛,動作一氣呵成,剛中有柔,煞是好看。該片為袁和平奪得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指導獎。
★甄子丹
甄子丹是繼袁和平之後最有國際影響力的武術指導,他作為演員、導演和武術指導都有不小的建樹。他憑借影片《千機變》《殺破狼》先後兩次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他的武俠影片以真實的功夫展現了中國武俠硬朗的身手和點到為止的武俠道義。在甄子丹的悉心調教下,影片中毫無動作片經驗的年輕演員成了虎虎生風的「功夫高手」,這也顯示了中國電影製作方面也越來越專業,智武合一、同時兼具極高觀賞性的中國功夫將在動作電影中顯現越來越大的優勢。甄子丹近年來來憑借實用狠辣的《殺破狼》、《龍虎門》]兩片中的動作設計,隱隱然有成為繼袁和平之後的中華第一武指的趨勢,他的動作設計既講究功架的嚴謹,實戰的科學性,更充滿了一種時尚現代的簡練氣息,而他設計的《刀鋒戰士II》更是向好萊塢的製片人提交了一份商業保證書。
★程小東
被譽為將「武打拍成舞蹈一樣美」的程小東因與著名武俠片導演徐克的長期合作而被我們熟知。他的最新作品是張藝謀導演的《英雄》
代表作 《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新龍門客棧》《新流星蝴蝶劍》
經典動作設計:《東方不敗》的武打設計於寫實中加入唯美與浪漫元素,金庸原著的意境被刻畫得驚心動魄。片中令狐沖演練「獨孤九劍」一段最為精彩,但見劍在舞者手上、身上纏繞飛騰,陽春白雪又似風卷梨花,人與劍交相呼應,真如舞蹈一般優雅。
★成龍
成龍是目前國際影壇最著名的功夫明星,他所拍影片中的動作幾乎都是由他所領導的成家班精心設計,並創下了7獲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武術指導的紀錄。成龍是京劇武行出身,因此其影片中的動作十分注重場面的設計,群毆的場面更借鑒了京劇舞台上的武生戲。另外,他還將動作和雜技揉合在一起,產生幽默刺激的觀賞效果。
代表作《A計劃》《警察故事》《奇跡》
經典動作設計:《A計劃續集》中,成龍與林威逃避海盜追擊一段,兩人被手拷鎖在一起,逃跑時意見不一,跳欄、上牆,身體不斷碰撞,險象環生。又要抵擋敵人的襲擊,成龍隨手利用身邊的物事當做武器如斧頭、板凳反擊,而林威卻不住添亂。兩人雖狼狽不堪,最後卻也能安然脫險。看此段有如看諧趣幽默的雜技表演,又不由令人想到京劇名段《三叉口》中那段精彩的「試探」。
★洪金寶
在香港現代功夫片的黃金時代,洪金寶導演的群星功夫諧劇《五福星系列》是引領了一時之風潮。他所領導的洪家班以動作硬朗氣勢磅礴在眾多功夫片中形成獨特的風格。相對於同門師弟成龍幽默雜技似的打鬥,他設計的動作更注重力度和狠勁。
代表作《五福星》系列、《神州第一刀》《倚天屠龍記》
經典動作設計:《夏日福星》中,成龍、洪金寶各斗一個功夫高手,因成龍先前負了槍傷,眼見難以抵擋。此時恰好洪金寶已打敗自己負責的那個,便又替下成龍,與那位高手一決勝負。兩人打鬥皆是硬橋硬馬,招式硬朗有力,甚少花哨,而最後洪金寶快速回身360度一記重腿竟將敵人踢飛出一丈開外,那高手遭此重擊登時便暈了過去。此段用慢鏡及重復閃回突出敵人被重腿踢中的效果,令人看來痛快淋漓。
★劉家良
此人乃正宗黃飛鴻傳人!其父劉湛乃黃飛鴻之徒林世榮(豬肉榮)洪拳的嫡傳弟子。劉家良本人精通洪拳及詠春拳,所設計的動作偏向精悍、靈巧,富於節奏感。
代表作 《南北少林》《老虎出更》《醉拳2》
★ 元奎
與成龍、洪金寶當年同為於占元戲班「七小福」成員之一。20世紀90年代後與李連傑合作,專門為其設計動作,充分發揮了李連傑敏捷、瀟灑的身手。他的最新作品是趙薇、莫文蔚、舒琪主演的《夕陽天使》。
代表作 《功夫皇帝方世玉》《新少林五祖》《中南海保鏢》
★ 唐季禮
代表作 《警察故事之超級警察》《紅番區》《雷霆戰警》
★ 元彬
他真正成名始於和徐克合作黃飛鴻系列——做《獅王爭霸》《王者之風》《龍城殲霸》的武指。但他設計的這些動作除《獅王爭霸》外,其餘兩部「黃飛鴻」影片,水準卻是一般,倒是和徐克合作的另類風格的武俠片《斷刀客》還有幾分凌厲勁兒。
董瑋:《紫雨風暴》《特務迷城》《地上最強》
馬玉成:《東方不敗之風雲再起》飛狐外傳
曹榮:《義膽廚星》
郭振峰:《縱橫四海》《天脈傳奇》
潘健君:《2002》
元彪:《敗家仔》《鬼腳七》
劉志豪:《新仙鶴神針》
袁祥仁:黃飛鴻《武狀元蘇乞兒》
熊欣欣:《順流逆流》《三劍客》(美國影片)
梁小熊:《仙人掌》《天地英雄》
林迪安:《風雲雄霸天下》《中華英雄》
元華:《急凍奇俠》《龍行天下》
元德:《女機器人》《馬永貞》
袁信義:《黃飛鴻》《詠春》
劉家榮:《鬼馬功夫》《龍兄虎弟》
[編輯本段]香港電影中的武術指導
功夫片發源於中國香港,也是香港向世界貢獻的一個獨特的電影類型。到目前為止,能真正打進國際市場的中國電影恐怕也只有香港的功夫片了,而這是和其幕後的武術指導分不開的。
武術指導最早出現在20世紀60年代末期。隨後李小龍橫空出世,五部經典功夫片轟動全球,使得「功夫」一詞正式出現在英文詞典中,而武術指導也由此倍受重視,至 80年代遂形成幾大動作武師班底。其中尤以成龍的成家班、袁和平的袁家班、洪金寶的洪家班和劉家良的劉家班最為有名,又有程小東、元奎、唐季禮、元彬、董瑋等撐起香港功夫片的另半壁江山。
南拳北腿萬流歸宗
香港以武學流派來講,盛行洪拳、詠春等南方特色武術,加之 20世紀 6、 70年代香港功夫片中的武術指導大都習練南派武術,設計的動作招式也以南派為主。
這一情況直到70年代末由內地武術運動員李連傑、於承惠等出演的經典影片《少林寺》的熱映才打破了香港功夫片中皆打「南拳」的局面,與此同時以袁和平、程小東為代表的北派功夫底子的武術指導也已浮出水面。
進軍國際誰受歡迎
香港的武術指導至20世紀90年代開始受到美國好萊塢的重視,但初時他們只在好萊塢槍戰片中的動作場面中進行一些簡單的動作指導,沒有形成規模,等到得《黑客帝國》、《碟中諜2》、《霹靂天使》等片的票房狂收,才使得武術指導真正走紅國際市場。這其中最受歡迎的當屬唐季禮和袁和平。唐季禮拍功夫片追求大場面火爆激烈的節奏以及將人物置於驚險環境中,接近西方動作片的風格,因此很受好萊塢的青睞。袁和平則是因為給《黑客帝國》做動作指導一舉聞名,袁和平的武術設計動作陽剛勇猛、拳拳到肉暗合西方人觀賞動作片的口味。在香港的武術指導中與袁和平齊名的是程小東。如果張藝謀的武俠片《英雄》也能像《卧虎藏龍》那樣火爆全球的話,那麼作為該片的武術指導,程小東應該也會走紅國際影壇。至於其他進軍好萊塢的香港武術指導也都有不俗的表現:成龍的師兄元奎專門為李連傑設計武術動作;當年袁家班成員著名演員甄子丹目前在好萊塢也頗為走紅,新作《刀鋒戰士 2》更被一班美國影迷看好;另外,像熊欣欣等武術指導在好萊塢動作片中也開始一試身手。
內地熒屏群雄逞強
近年來,香港的武術指導加盟內地武俠劇的拍攝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當年拍《水滸》時,便請來袁和平、袁祥仁兄弟擔任動作導演,使得該劇的視覺效果驚人,一掃以往內地此類劇目打鬥老套、笨拙之風,同時也成為到目前為止在海外賣得最好的內地電視劇。
[編輯本段]武術指導的稱呼
動作設計(動作導演),是一部動作片的靈魂人物。其地位之重,在服裝、攝影、美術、剪輯等眾多分工中,唯一可以與導演平起平坐,並稱「導演」。
此外,動作設計還經歷過武術指導、武打設計、動作指導等不同稱謂。隨著動作電影逐步進入國際市場,並產生影響,動作設計又該生發出何種外文稱謂呢?
目前最常見的一種英文翻譯,是Martial arts director
Martial,《現代英漢詞典》的解釋是:adj.戰爭的、軍事的
Martial arts director的直觀理解就是,研究戰爭藝術的導演。
Martial應該還有「武打」「武術」「格鬥」等延伸意思。記得曾經有一段訪問邵氏「武俠影後」鄭佩佩的錄像資料,鄭在英文作答時,曾不止一次的用到Martial以及Martial Movie,並用它們指代武術、KUNG-FU及武俠電影。
Martial arts director這個稱呼,是如今使用率最高的,也應該是最權威的關於動作指導的英文翻譯。竊以為,這個詞恰到好處的提到了藝術Arts,提到了導演Director,更能突出武術的人文價值,以及動作設計作為一門職業所應有的重要地位,故而這個翻譯也容易被中國影人接受。
可惜的是,這樣一個面面俱到的翻譯,至今還只是一廂情願的出現在港產電影作品中,估計到了海外,動作設計已經難尋導演的特殊榮耀。像好萊塢作品《霹靂嬌娃Ⅰ、Ⅱ》、《黑客帝國Ⅰ、Ⅱ、Ⅲ》、《蜘蛛人Ⅱ》、《X戰警Ⅱ》、《刀鋒戰士Ⅲ》中,在華人世界裡炙手可熱的動作設計袁和平、元奎、林迪安和甄子丹,他們的名字卻連出現在片首的待遇都沒有。估計好萊塢也不會允許一名華人在主創人員中,竟敢與影片導演齊名抗衡,並堂而皇之的稱之為Martial arts director.
在歐美電影人眼中,他們似乎更樂於接受另外的理解。有一種關於動作設計的稱謂是Stunt Coordinator,恰巧證明了這一點。
這個翻譯出現在史蒂芬?西格爾Steven Seagal2003年作品《潛龍轟天Ⅲ野獸之腹》Belly of the Beast的片尾。動作指導是華人程小東,並兼影片導演。武術雖然是新鮮噱頭,但整個影片卻是的一部典型好萊塢電影,由哥倫比亞電影投資拍攝。
Stunt,《現代英漢詞典》中有3種解釋:1,(具有危險性的)絕技、特技;2,引人注意之舉,廣告中的噱頭;3,特技動作、特技飛行。
而,Coordinate是「使協調」的意思,-er,應該是協調者。但《現代英漢詞典》對於Coordinater這個詞,並沒有單獨提出解釋。
於是,動作設計又有了新一層的涵義——特技動作的協調人。可以明顯感受到:在好萊塢看來,武術動作加入電影,只是噱頭而已,且僅僅是噱頭。
目前為止,最有意思的翻譯,恐怕出現在香港寰亞的作品《赤裸特工》中。動作設計在這里竟被翻譯成Action Choreographer ,在《現代英漢詞典》中的解釋是:舞蹈編排者、舞蹈表演者。把動作理解為舞蹈,把動作設計翻譯成舞蹈設計者、編排者,這確實是前無古人之舉,其大膽創新之意義可見一斑。不過也難怪,影片的動作設計兼導演,是大名鼎鼎的程小東,在電影界,程向來和三個字有斬不斷的關系,即「武之舞」,而他本人也被人們譽為「武之舞者」。這樣看來,這個翻譯在此出現倒也貼切,但是其局限性也不言而喻。因為試問天下,除了程小東,有誰敢把中國武術硬是變身成舞蹈?
[編輯本段]武術指導的具體做法示例
武術指導的職責與訓練安排
以馬賢達為首的小組,全稱是「《少林寺》武術指導小組」,在攝制組中被大家稱作「教練組」,其主要職責是協助導演、攝影設計出全片武打場面的總體方案,並根據劇本提供的情節的發展,人物的不同,制定出詳細周密的排練大綱。在總體構思的過程中,教練組根據劇情的推進,對每一場次的習武與打鬥結構,以及人物的確定、兵刃的選擇、招式的編排等,逐一加以規劃,並力爭作到各場前後照應,避免顧此失彼,偏離劇情和雷同。然後,他們抓住總體,分場定員,先編後練。
參加演出的運動員,按照教練組的安排,開始了緊張而有序的訓練。這種訓練的內容與他們以往所接受的有所不同,正如李連傑事後介紹的那樣--武術運動員習慣於武術表演而缺乏逼真感,武術表演和電影表演盡管都是假打,但後者卻要求讓人看起來真實。武術表演中往往沒有砍下這一刀或紮下這一槍時,對方就已經知道,並已經進行阻擋了,甚至動作設計還有意避開要害處,可電影就不能這樣,他要求仇人相打必須擊中要害,對手要真躲、真防,否則就會受傷。
在總教練潘清福的帶領下,一招一式地熟悉,一次又一次地演練,並主動向教練組提出建議。教練組則集思廣益,因人制宜,爭取使演出者人人都能發揮出自己的特長。所有的人都始終保持著高漲的熱情。
張鑫炎採取的辦法
是組織所有演員觀摩李小龍、成龍作品和其他香港優秀功夫影片,同時加以輔導,讓演員熟悉功夫片中的表演技巧。
功夫片的特點是節奏明快,連人物說話的頻率也快,對白也極盡簡單,因此對演技的要求相對較低,在李小龍死後,許多人模仿他的典型表情和動作,有的甚至惟妙惟肖,就因為他的表演較為淺顯,成龍雖比他豐富一些,但在早期的作品中也有套路可循。但這些都不影響他們成為著名的動作明星。
李小龍的表演特色
簡單總結起來就是:漂亮的連環腿+輕佻的小手勢+怪鳥叫聲。
在銀幕上曾把自己作為李小龍翻版的大有人在,其中最著名的當屬來自台灣的何宗道,在李小龍活著的時候,他就開始演電影,後來被人發現他的翹下巴很像李小龍,而本人又出身武術世家,擅長武術和跆拳道,於是就把他作為「李小龍第二」來塑造,他拍的第一部仿龍影片叫《新死亡游戲》,在該片的開始,有他被片商選中的情節,或許和生活中的經歷相似。他主演了大量的有關李小龍生平的影片,有《一代猛龍》、《唐山截拳道》,而最出色的是吳思遠導演的《李小龍傳奇》,其他還有與李小龍主演過的角色有關的《精武門》續集、《截拳鷹爪功》和《詠春大兄》等。另有澳門的黃健龍,他以呂小龍的藝名,主演過《死亡魔塔》、《截拳鐵指斗刀客》、《精武指》,九十年代初,他在《精武門》的大陸版《長城大決戰》中飾演了主角,轟動一時。此外還有在《死亡游戲》中做李小龍替身的韓國高手唐龍;菲律賓的李傑克;香港的梁小龍、巨龍以及李修賢等。九十年代,美國版《李小龍傳奇》中的男主角也似模像樣,進入新世紀,大陸第一個訪龍影星也橫空出世,他就是主演《重振精武門》的武術家石天龍。
成龍早期的表演特色是:
雜技特色的練功與打鬥動作+屢敗屢戰的幽默詼諧。
成龍以一部《醉拳》成名後,模仿他的也層出不窮,有人甚至把他早期未拍完的影片翻出來,找一個和他長相相似的演員來個狗尾續貂,讓健康活著的成龍哭笑不得。當然,在他走上一條以玩命為特色的動作片道路之後,這種現象就被杜絕了,因為那不是隨便什麼人學得來的。
在電影《少林寺》中,有大段醉武功的表演,譬如醉棍和醉劍,就是受了成龍醉拳的影響而設計的。在後來李連傑一班人主演的《少林小子》中,甚至有許多《醉拳》中的台詞。
李連傑對李小龍和成龍的表演評價:
--李小龍的打鬥很真實,腿功很好。
--成龍腰腹肌功夫較好,打鬥起來很風趣。
--二人都很會運用鏡頭前的表演技巧。
對其他人的影片他只說他們常運用鋼絲和彈床。
通過一段時間的培訓,張鑫炎對演員們的表演有了信心,這些人本來是專業運動員,不是演員,沒有程式化的毛病,而武術運動又有表演的性質,使他們又比其他非職業演員有表演意識,稍加點撥就中規中矩。
⑺ 成龍的成家班名氣大,還是洪金寶的洪家班名氣大為什麼
其實對於成龍和洪金寶來說,兩個人都是娛樂圈的巨佬了,而現在的人們確實比較喜歡研究下他們兩個人的名氣誰的更大一些,我們先來看下,成龍的是屬於成家班而洪金寶的是屬於洪家班,對於這兩個班子來說我認為洪家班的名氣要比成家班的名氣大的多,畢竟洪金寶是屬於一個讓自己手下的人去挑大樑的,而成龍的成家班基本上都是作為綠葉去襯托成龍自己的,自然整體名氣上面洪家班要大於成家班了。
這其實也是成龍和洪金寶的最大差距,畢竟一個年齡比較大了,另外一個還能繼續演戲,所以也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自己年輕的時候都是想著多為電影事業做貢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