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送料機皮帶工作時堵料怎麼辦
關於送料機皮帶堵料的處理方法是:
1.送料機皮帶應有適合特定的載荷和輸送物料特性的足夠寬度;
2送料機傾角必須設計成能防止物料在正常工作條件下打滑或滾落;
3.送料機應設置保證均勻給料的控制裝置;
4.料斗或溜槽壁的坡度、卸料口的位置和尺寸必須能確保物料靠本身重力自動地流出;
5.受料點應設在水平段,宜採取降低沖擊力的措施,並設置導料板。給料點必須設在傾斜段時,需設輔助裝料設施
6.垂直拉緊裝置區段應裝設落料擋板
2. 發動機附件傳動帶的檢測
如何判斷發動機配件的傳動帶斷了?
發動機的兩端分別稱為飛輪端和附件端。所有附件都安排在發動機的附件端,一根或兩根皮帶將所有附件連接到曲軸上。所以配件帶在各種運動中起到了橋梁的作用。附件傳動皮帶上有一個張力器,用於調節皮帶張力。如果張力太松,跑步時一般會發出尖銳的聲音。所以有些車啟動時,伴隨的尖銳聲音就是皮帶問題。如果附件傳動皮帶磨損,那麼各系統就不能正常工作,容易造成打滑、異響,甚至損壞發動機。因此,有必要定期檢查和維護附件傳動皮帶。
檢查發動機傳動帶的張緊度
在皮帶檢查過程中,首要任務是檢查皮帶的松緊度。大多數發動機都有帶張力的自動調節機構;有些發動機也使用手動調節裝置,但調節器本身是自動的。相對來說,通過感覺來判斷皮帶張緊的進度是可行的。
當傳動皮帶過度拉伸,自動張緊器松動或卡死,拉簧斷裂時,傳動皮帶可能會松動。問題發現得越早,處理起來就越容易。當傳動皮帶轉動不緊或不與皮帶輪嚙合時,應重置張緊器或擰緊固定螺釘。如果變速器顯示跳動,則應更換。
如果過緊,用粉筆或膠帶在皮帶背面做標記,然後用手轉動發動機,檢查整條皮帶,檢查皮帶楔是否磨損,皮帶表面是否開裂,最重要的是,是否有油、油脂或防冷卻液潤濕的痕跡。因為附件皮帶是由皮帶兩側與皮帶輪之間的摩擦力驅動的。因此,安裝張力會直接影響傳動皮帶的使用狀態:張力過小,皮帶就會打滑,不僅會加劇皮帶兩側的磨損,而且由於打滑產生的熱量的積累,還會加速皮帶的老化過程。
出現以上任何一種現象,都要及時更換傳動帶,最好能找出問題的根本原因。當然,油漬和防寒液痕可能是人為的,而不是滲漏造成的。而傳動帶外殼是用墊片密封的,會被泄漏的液體腐蝕,傳動帶殼蓋也可能會捲曲變形。一旦有油污,必須更換。
一般每6萬公里更換一次傳動帶,但由於損壞程度無法以公里計算,所以如果在你的保養和檢查過程中,傳動帶沒有出現老化現象,不更換可以節省一些保養費用。如果錢不差錢,為了方便可以換成同步帶。
3. 皮帶運輸機完好標準是什麼
皮帶運輸機維護檢修規程HG25039-91
發布時間:2008-9-18 14:54
皮帶運輸機維護檢修規程HG25039-91
1 總則 2
1.1 適用范圍 2
1.2 結構簡述 2
1.3 設備性能 2
2 完好標准 3
2.1 零、部件 3
2.2 運行性能 3
2.3 技術資料 3
2.4 設備及環境 3
3 設備的維護 3
3.1 日常維護 3
3.2 定期檢查內容 4
3.3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 4
3.4 緊急情況停車 4
4 檢修周期和檢修內容 4
4.1 檢修周期 4
4.2 檢修內容 4
5 檢修方法及質量標准 6
5.1 機架 6
5.2 輸送帶 6
5.3 滾筒 7
5.4 托輥 8
5.5 軸與軸承 8
5.6 拉緊裝置 8
5.7 皮帶清理器 9
5.8 料斗 9
5.9 驅動裝置 9
6 試車與驗收 10
6.1 試車前的准備工作 10
6.2 試車 10
6.3 驗收 10
7 維護檢修安全注意事項 10
7.1 維護安全注意事項 10
7.2 檢修安全注意事項 11
7.3 試車安全注意事項 11
1 總則
1.1 適用范圍
本規程適用於TD型固定式乎型、槽型皮帶運輸機的維護和檢修。其他型號皮帶運輸機亦可參照使用。
1.2 結構簡述
皮帶運輸機的主要部件有機架、托輥、滾筒、驅動裝置、拉緊裝置及皮帶。
在金屬機架兩端為滾筒,機架上、下沒有多組托滾,皮帶繞於兩端滾筒並支持於托滾上,通過驅動裝置運轉。
1.3 設備性能
常見皮帶運輸機性能見表1。
表1
輸送機
規格
傳動滾
筒直徑
皮帶
速度
槽形皮帶
輸送量
平形皮帶
輸送量
適用功率
拉緊張力
膠帶機
布層數
覆蓋膠厚度,mm
上膠厚 下膠厚
500 500 0.8~2.5 70~232 41~125 15.8 1200 3~4 3~6 1.5
650 500
630 0.6~2.5 13~391 67~211 20.5 1000 4~5 3~6 1.5
800 500
630
800 1~3.15 270~624 118~350 25.2 2400 4~6 3~6 1.5
1000 630
800
1000 1~3.15 495~1233 230~546 35 3000 5~68 3~6 1.5
1200 630
800
1000
1250 1~4 655~2202 345~821 42 5000 5~l0 3~6 1.5
1400 800
1000
1250
1400 1~4 891~2996 469~1117 58 6600 6~12 3~6 1.5
2 完好標准
2.1 零、部件
2.1.1 滾筒及附件、托輥、拉緊裝置及輸送帶等齊全,質量符合要求。
2.1.2 操作信號、聯鎖裝置、調節裝置靈敏准確、安全保護裝置齊全、完整、可靠。
2.1.3 基礎、機架穩固可靠,各部螺栓聯接緊因、整齊,符合技術要求。
2.2 運行性能
2.2.1 運行平穩,無異常聲音,皮帶不跑偏,機架無異常震動。
2.2.2 生產能力達到設計能力或查定能力。
2.2.3 潤滑良好、油質符合要求,軸承溫度符合規定。
2.2.4 皮帶運轉無打滑現象。
2.3 技術資料
2.3.1 設備檔案齊全,檢修記錄、驗收記錄完整。
2.3.2 設備操作規程、維護檢修規程齊全。
2.3.3 有易損零件圖。
2.3.4 運轉有記錄。
2.4 設備及環境
2.4.1 減速機、軸承、電動滾簡等不漏油。
2.4.2 整機整潔,油漆完整無脫落,環境整齊,整潔。
3 設備的維護
3.1 日常維護
3.1.1 每班開車前檢查清掃裝置及卸料器的橡膠刮板與膠帶接觸情況及皮帶接頭情況,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3.1.2 巡迴檢查皮帶運行情況。發現跑偏、打滑或損壞及時調整或處理。
3.1.3 巡迴檢查托輥轉動情況,及時更換不轉或損壞的托輥。
3.1.4 按規定時間給各軸承加油,並注意軸承溫度。
3.1.3 保持操作環境,皮帶運行路線衛生清潔。
3.2 定期檢查內容
定期檢查項目、內容、周期及判斷標准見表2。
表2
檢查項目 周期(月) 內容 判斷標准
皮帶 1 1.皮帶磨損情況
2.皮帶扣磨損情況
3.硫化接頭 1.膠帶芯體不應露出
2.皮帶扣磨損1~2厚度即更新
3.硫化層不能起層
料斗 1 磨損情況 磨損厚度為設計厚度的2/3
皮帶機架 6 變形、振動及牢固情況 不應有明顯變形和震動
滾筒和托滾 3 1.滾筒磨損情況
2.托滾磨損情況 1.磨損不能超過設計厚度的1/3
2.托滾磨損不能超過厚度的1/2
皮帶清理器 1 皮子磨損情況 夾皮子金屬離皮帶0~15mm時應更換
3.3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
常見故障處理方法見表3。
3.4 緊急情況停車
遇有下列情況之一應緊急停車處理:
a.皮帶破裂;
b.下料口堵塞;
c.斷皮帶;
d.發出異常響聲和振動;
e.皮帶卡住;
f.其他任何嚴重影響安全生產的情況。
4 檢修周期和檢修內容
4.1 檢修周期
檢修周期見表4。
4.2 檢修內容
4.2.1 小修
4.2.1.1 檢查、修理皮帶接頭,更換卡子。
4.2.1.2 檢查修換上下托輥。
4.2.1.3 檢查或更換減速箱潤滑油。
表3
現象 原因 處理方法 現象 原因 處理方法
皮帶接
頭處斷
裂 皮帶和損壞
打扣處破爛
或皮帶質量
差
負荷過大
通條斷
硫化質量差 重新打扣
割去破爛處重新打扣或更換新帶
查明原因處理
更換通條
重新硫化 起動時
皮帶不
轉 1.負高大
2.皮帶被擠住
3.電氣故障 1.減少負荷
2.停車取出障
礙物
3.檢查處理
皮帶破
裂 皮帶扣撬起、
掛住
硬物把皮帶
劃破
清理刮板上的橡皮
磨損重,其金屬骨架
劃破皮帶 查明原因處理
停車把東西取出
重新換刮板皮帶
皮帶打
滑 皮帶松、負荷
過大
某一部分被卡
住
滾筒損壞 調節拉緊裝置,控制負荷
停車取出障礙物
修理或更換滾筒
燒電動
機 負荷太大,運行時間長
下料口堵卡
住皮帶
單相運轉
電動機受潮
電動機軸承壞
過熱元件不
合理 查明原因處理並更換新電動機
清理下料口
排除電氣故障
乾燥
交換軸承
更換過熱元件
皮帶跑
偏 頭、尾輪,不對中,
不平行
皮帶扣打的不正
給料不正
機架不正
頭、尾輪粘上東西
托輥不正
皮帶變形
重舵不正 調整尾輪,找平、找中
重打皮帶扣
調整給料口
修理
停車清理
調整托滾
更換皮帶
調整重砣
電動滾
筒及各
部軸承
溫高或
損壞 缺油
間隙過大
油品符合要求
松動或偏移 及時加油
更換軸承
換合格新油
按標准重新調整
清理器
失效 1.皮帶接頭損壞皮帶
扣起翹
2.配重刮板的平衡錘
位置不當 1.修理或更換接頭
2.調整平衡重錘
表4
檢修類別 小修 中修 大修
檢修周期(月) 3 6-12 24-36
4.2.1.4 檢查傳動裝置齒輪嚙合及磨損情況。
4.2.1.5 檢查電動滾筒電氣裝置並加油。
4.2.1.6 檢查修理安全防護裝置。檢查校正連周期,更換易損件。
4.2.1.7 調整皮帶松緊度、清理皮帶及機架雜物。
4.2.1.8 檢查修補料斗。
4.2.2 中修
4.2.2.1 包括小修內容。
4.2.2.2 各軸承清洗換油,調整間隙或更換。
4.2.2.5 修換清掃器裝置。
4.2.2.4 修理料斗。
4.2.2.5 修換跑偏擋輪器。
4.2.2.6 檢查修換上下托滾支架。
4.2.2.7 檢查修理聯鎖裝置。
4.2.2.8 減速機清洗檢查、更換易損件。
4.2.3 大修
4.2.3.1 包括中修內容。
4.2.3.2 檢查皮帶磨損情況,更換運輸皮帶。
4.2.3.3 各滾筒組件檢查、修理或更換。
4.2.3.4 機架檢查、修理或更新。
4.2.3.5 電動滾筒解體檢查修理或更換。
4.2.3.6 修換皮帶拉緊裝置。
4.2.3.7 減速機檢查、修理或更換軸、齒輪、機殼。
4.2.3.8 油漆防腐。
5 檢修方法及質量標准
5.1 機架
5.1.1 機架檢修更換的型鋼應與原機架相同,焊接必須牢固中間架接頭處左右、高低的偏移均不應超過1mm。
5.1.2 機架橫向水平度允許偏差1/1000;直線度0.5/1000,機架縱向中心線與安裝基準線的重合度允許偏差3mnl。
5.1.3 中間架間距的偏差不超過±1.5mm,中間架支腿對水平面的垂直度為3mm/m。
5.1.4 機架不得有裂紋或變形,基礎或錨點要穩固可靠,固定機架螺栓應牢固,檢修完工後投入運行時,機架不得有異常震動和移位。
5.2 輸送帶
5.2.1 選用普通型橡膠帶時帆布徑向扯斷強力,一層不低於5MPa。
5.2.2 普通型皮帶寬B和層數Z見表5。
B(mm) 500 650 800 1000 1200 1400
Z 3~4 4~5 4~6 5~3 5~10 6~12
5.2.3 檢修更換皮帶選用覆蓋膠厚度應符合表6規定。
5.2.4 輸送帶聯接推薦使用橡膠型、樹脂橡膠型粘接劑粘接。
5.2.5 更換或檢修皮帶可酌情採用硫化接頭成機械接頭:
a.硫化接頭強變可達橡膠帶本身強度的85~90%;
b.機械接頭(打皮帶扣)強度相當於橡膠帶本身強變的35~40%。
5.2.6 硫化接頭
5.2.6.1 硫化接頭可用對接和搭接法進行。搭接法用於超高強力的膠帶。
表六
物料特性 物料名稱 覆蓋膠厚度(mm)
上膠厚 下膠厚
γ<2t/m3中小粒度或磨損性小的物料 焦炭、煤、白雲石、燒結混合料、砂等 3.0 1.5
γ<2t/m3塊≤200毫米磨損性較大的物料 (1) 破碎後的礦石、選礦產品,各種岩石、油母頁岩等 4.5 1.5
γ>2t/m3磨性大的大塊物料 大塊礦石、油母頁岩等 6.0 1.5
5.2.6.2 硫化溫度與時間應符合所用膠料的性能;一般硫化溫度不得超過143℃,硫化時間(一般指硫化溫度從100℃升高到143℃所需的時間)約為45分鍾。
5.2.6.3 膠料的成分宜與膠帶中橡膠的成分一致。
表7
膠帶
寬度
階梯層數 膠帶
寬度
階梯層數
3 4 5 6 7 8 3 4 5 6 7 8
階梯長度s的最小尺寸 階梯長度s的最小尺寸
300 200 150 150 100 800 350 300 300 250 250 200
400 250 200 200 150 1000 450 400 350 300 250 200
500 300 250 250 200 200 1200 650 500 450 400 400 350
650 300 250 250 200 200 1400 650 600 450 500 450 400
5.2.8 在正常情況下,膠帶的覆蓋均勻的磨損而使膠帶芯體露出時,或皮帶橡膠層嚴重脫落時,應更換皮帶。
5.3 滾筒
5.3.1 金屬滾筒
5.3.1.1 金屬滾筒表面及輪輻不得有裂紋和缺陷。
5.3.1.2 金屬滾筒壁厚允許磨損1/3或圓度超過滾筒直徑的0.5%,應予更換。包膠、鑄膠滾筒,外皮磨損40~50%,或中間凹下超出6mm,應予更換。
5.3.1.3 滾筒橫向中心對皮帶機招架縱向中心線的偏移量不超過3mm。
5.3.1.4 滾筒軸線對皮帶機架縱向中心線的垂直度為2mm/m。
5.3.1.5 滾筒的水平度偏差應不超過0.5mm/m。
5.3.1.6 驅動滾筒的上母線應比托滾的上母線高出3~8mm。
5.3.2 電動滾筒
5.3.2.1 檢查齒輪磨損情況,如磨損超過齒頂寬的1/5以上應更換新的齒輪。
5.3.2.2 大修時滾筒外殼可按上5.3.1.2條要求執行。
5.3.2.3 裝配時按拆卸反順序依次進行,檢修要保證裝配質量。組裝完後,應作氣密封性試驗。
5.4 托輥
5.4.1 檢修安裝托輥時,托輥架應與機架上平面縱向中心線垂直,其檢查方法,可在機架兩端中心拉一條直線,然後用直角尺檢查。托輥橫向中心對輸送機縱向中心線的不重合度不應超過3mm。
5.4.2 托輥壁厚磨損40~50%,或軸承體與軸承松動或脫離時,應予更換,更換的新托輥,必須轉動靈活。
5.4.3 托滾的水平度允許偏差為2mm/m(槽形托輥在中間托輥上測量)。
5.4.4 各托輥上母線應在同一平面上,其偏差不超過3mm。
5.5 軸與軸承
5.5.1 軸與軸頸,應符合圖樣技術要求,軸頸無損壞及裂紋等缺陷,軸頸表面粗糙度為1.6。
5.5.2 滾動軸承轉動要自如,應無麻點、嚴重磨損、銹蝕和分層等現象,轉動無雜音,否則應更換。
5.5.3 工作游隙符合要求。
5.5.4 滾動軸承與軸,軸承與軸承座之間的配合應按圖樣要求執行。
5.5.5 軸承和軸承座之間不允許放置墊片。如間隙超過標淮,可鑲套或更換。
5.5.6 滾動軸承裝配和拆卸都應使用專用工具,不準用錘打入。
5.5.7 滑、動軸承外殼與內瓦合金不準有氣孔、砂眼、裂紋、脫殼等缺陷。製造應符合圖樣要求。
5.5.8 軸與軸瓦在底部60℃~90℃范圍內均勻接觸,總接面積應不小於50%。
5.5.9 滑動軸承與軸瓦頂間隙為軸頸的2/1000左右。
5.6 拉緊裝置
5.6.1 拉緊滾筒在輸送帶連接後的位置,應根據技緊裝置的型式,輸送帶芯襯質、帶長和起、制動要求確定,一般應符合下列要求:
5.6.1.1 對垂直或車式拉緊裝置,往前松動,行程不應小於400mm,往後拉緊行程應為往前松動行程的1.5~5倍(對尼、帆布帶芯或輸送機長度大於200M時,以及電動機直接啟動和有制動要求者,拉緊行程應取大值)。
5.6.1.2 螺旋拉緊裝置,往前松動行程不應小於100mm。
5.6.2 螺旋式拉緊裝置的絲桿及絲母磨損腐蝕及導軌腐蝕嚴重時應以更換。
5.6.3 在檢修更換螺旋拉緊裝置時,應按機長的1%選取拉緊行程。拉緊裝置要靈活好用。
5.6.4 車式拉緊裝置,繩輪壁厚磨損20%或輪槽底部直徑減少量達鋼絲繩直徑的50%時;應更換新輪。鋼絲繩質量應符合GBll02《圓股鋼絲繩》標准。
5.6.5 垂直拉緊裝置,改向滾筒的磨損更換標難按本規定5.3.1.2項執行。導軌腐蝕40%時應更換。
5.6.6 拉緊滾筒軸線對輸送機縱向中心線的垂直度為2mm/m。
5.7 皮帶清理器
5.7.1 清理刮板橡皮應與皮帶表面接觸,其接觸長度不應小於85%。
5.7.2 清理刮板之橡皮磨損至金屬架與皮帶表面距離10~15mm時,必須調整翻板或更換橡皮。
5.7.3 回轉式清掃刷子的軸線應與滾筒平行,刷子應與膠帶接觸,其接觸長度不應小於90%。
5.8 料斗
5.8.1 料斗與皮帶之間必須裝有橡膠擋板。
5.8.2 修補或新制料斗應防止焊接變形,焊接要牢固,必須保證質量,安裝位置高低合適、堅固。
5.9 驅動裝置
5.9.1 電動機按電動機檢修規定執行。
5.9.2 減速機按照HGJ910032—91《齒輪減速機維護檢修規程》執行。
5.9.3 聯軸器
5.9.3.1 聯軸器拆修應用專用工具,不準敲打損傷。
5.9.3.2 聯軸器找正應符合表8規定:
表8
聯軸器類型 外徑 對中偏差 端面間隙
徑向位移 軸向傾斜
凸緣聯軸器 0.03 0.05/1000
滑塊聯軸器 ≤300 <0.05 <0.4/1000 甲型:0.5-1.5
300-600 <0.10 <0.6/1000 乙型:2.0
齒式聯軸器 170-105 <0.05
220-250 <0.08 <0.3/1000 2.5
290-430 <0.10 <0.5/1000 5.0
彈性變柱銷聯軸器 71-106 <0.04 3.0
130-190 <0.05 4.0
224-400 <0.05-0.08 5.0
475 <0.08 6.0
600 <0.10 6.0
5.9.4 外路傳動齒輪
5.9.4.1 齒輪應符合圖樣技術要求;無毛刺、裂紋、夾渣、氣孔等缺陷。
5.9.4.2 齒輪磨損達到0.24m應予更換(m為模數)。
5.9.4.3 齒面應均勻接觸,接觸長度不得小於全齒寬的40%,接觸高度為全齒高的30%。
5.9.4.4 齒頂間隙應為(0.2-0.3) m (m為模數)。
5.9.4.5 齒輪和軸的配合採用H7/n6。
6 試車與驗收
6.1 試車前的准備工作
6.1.1 清理現場,達到規定要求。
6.1.2 清理皮帶機、機架,皮帶等各種雜物
6.1.3 檢查各緊因螺栓是否緊固。
6.1.4 檢查各軸承、齒輪,減速機的潤滑油是否充足。
6.1.5 檢查安全防護裝置是否齊全。檢查接地線是否接好,電機絕是否可靠。
6.1.6 滾筒、托輥轉動靈活,拉緊裝登,清掃器裝置適當可靠。
6.2 試車
6.2.1 瞬時啟動查看方向,無問題後即可進行。
6.2.2 空負荷試車二小時檢查
6.2.2.1 檢查皮帶不跑偏,皮帶松緊適宜,清掃器靈活好用。
6.2.2.2 機架不發生震動和位移。
6.2.2.3 各部位運行平穩,無雜音和異常振動。
6.2.2.4 軸承溫度正常。
6.2.2.5 聯鎖裝置操縱機構靈敏、好用。
6.2.3 負荷試車
6.2.3.1 負荷試車時間為四小時。
6.2.3.2 負荷試車達到空負荷試車要求,即可交付生產。
6.3 驗收
設備檢修符合質量標准,試車達到各項規定要求,檢修記錄,試車記錄齊全、准確、即可按規定辦理驗收交付。
7 維護檢修安全注意事項
7.1 維護安全注意事項
7.1.1 嚴禁皮帶機帶負荷啟動,如在運行中,因停電或其他原因,設備突然發生故障被迫停車時,須在皮帶機上的負荷清除後,再行啟動。
7.1.2 嚴禁跨越皮帶,必須跨越的要專設跨越走台。
7.1. 3 皮帶運轉時,嚴禁伸入胳膊調整托輥,必須調整時要停車並有專人看護開關,嚴禁送電。
7.2 檢修安全注意事項
7.2.1 檢修前應辦理設備交出手續。
7.2.2 拆舊皮帶或裝新皮帶,都要設專用工具拉住帶一端,並且慢松動或提升,斜皮帶更換時,下部嚴禁站人。
7.2.3 架子檢修吊裝時,要保證吊裝機具安全可靠。
7.2.4 檢修完畢試車時,皮帶上及靠近皮帶人員,都離開後方可試車。
7.3 試車安全注意事項
7.3.1 試車應有專人指揮,專人操作。
7.3.2 皮帶機架及皮帶運輸帶上無任何雜物,非試車人員嚴禁進入現場。
7.3.3 試車中嚴禁人員跨越皮帶,當出現問題時應停車後修理。
7.3.4 試車中如皮帶跑偏應由專人調整,負荷試車,下料要均勻,嚴禁超負荷。
7.3.5 負荷試車中,因各種原因突然停車,如查明原因,處理好後,應把皮帶機上的物料處理干凈後再開車。特別是斜型皮帶,
自己從中選一下
4. 簡述皮帶運行中打滑的原因及處理方法有哪
皮帶打滑的原因
皮帶機在設計過程中,都要根據其輸送高度、輸送產量、輸送距離等對其進行嚴格計算,一般不會出現拉不動打滑的問題,一旦出現,可能由以下原因造成。
1.皮帶過松
皮帶的漲緊方式有幾種形式,尾部螺栓漲緊、中間垂直漲緊、尾部車試漲緊等。尾部螺栓漲緊一般用於較短的皮帶機,其它用於輸送距離較大的皮帶。如果皮帶漲緊力不足,皮帶就會打滑,比如,垂直漲緊卡滯,漲緊裝置不能自由下墜或配重已經落地;尾部漲緊沒有拉緊等。
2.驅動滾筒的包皮損壞、脫落
當驅動滾筒的包皮損壞脫落時,皮帶直接與金屬驅動滾筒直接接觸,摩擦力減小,當負荷大時,皮帶就會打滑,皮帶速度低於滾筒線速度,產量降低,還會磨壞皮帶。
3.輸送量過大,超過設定符合
當符合過大超載時,滾筒與膠帶的摩擦牽引力小於運行阻力,皮帶就會發生打滑。
4.皮帶壓死
當下料口的物料過多,嚴重失控時,皮帶入料段積存的物料能把皮帶壓死,主要也是阻力大於了牽引力。
5.中間托輥損壞阻力大
當較多中間托輥損壞不會自轉時,滾動摩擦便成了滑動摩擦,阻力劇增,造成皮帶打滑。
6.機頭物料的堆積
當機頭排料不暢時,物料很快堆積,對膠帶上部也產生較大摩擦阻力,造成皮帶打滑。
7.異物對皮帶阻力
當入料部位有異物時,會把皮帶穿破,對皮帶產生切割,形成很大阻力,比如撬杠或其它異物劃破皮帶,或其它部位發生此類情況,不但損壞皮帶,也會造成阻滯打滑。
8.皮帶嚴重跑偏與周邊物件摩擦
在皮帶嚴重跑偏時,可能與周圍零件產生干涉摩擦,比如導料槽、出料罩等,會產生摩擦阻力等。
9.尾部或中間滾筒損壞
當改向滾筒故障時,不能自由轉動,線速度低於皮帶速度,如尾部滾筒軸承損壞就會造成很大阻力等。
5. 提升機進出料不通暢,一會兒堵一會停怎麼回事
故障一:堵塞嚴重
五個原因會造成堵塞現象的發生:
1、提升機未啟動就開始進料或者是進料口不均勻;
2、料斗皮帶出現打滑的問題;
3、進料口進料過多;
4、箱體內進入了大塊或者纖維狀異物;
5、出料口出料不通暢。
針對以上五個原因,我們給出的解決對策相對應的分別為:
1、先把機器啟動後空載運行一段時間,然後在讓進料口進料,並且一定要控制進料口物料進入的速度,切記進料量過大或者過小,過大則易發生堵塞,過小則達不到預定的提升量。
2、因為皮帶過松,這時就可以通過張緊裝置來使皮帶張緊,如果皮帶過松,就需要對皮帶進行裁剪了。
3、和第一種情況相類似,只需要控制進料量就可以達到目的了。
4、通過底座旁邊的檢修門清理底座或者箱體的纖維狀、大塊狀等異物。
5、對進料口哦進行疏通。
故障二:回料過多
有以下三個原因會造成回料過多的故障:
1、牽引構件的線速度過快,導致卸料不充分;
2、料斗距離出料口的距離過大;
3、出料口不通暢。
針對以上三個故障原因,鄭州宏林機械給出的解決辦法分別為:
1、調整電機的轉速。
2、調整料口與出料口之間的距離。
3、對下料口或者下料管道進行疏通。
故障三:設備內有異常聲響
原因有四,分別為:
料斗螺栓或者U型扣出現松動,或者料斗、螺栓、U型扣出現掉落的現象;
2、物料內摻有金屬等雜物進入到提升機內;
3、牽引構件(包括皮帶、鏈條、板鏈等)與箱體之間的間隙過小,發生碰撞;
4、牽引構件(包括皮帶、鏈條、板鏈等)因使用時間長而導致過松或者跑偏的問題,使得料斗與箱體發生碰撞。
相對應的解決辦法分別為:
1、打開底座側邊的檢修門,把松動的螺栓擰緊,並把掉落的料斗、螺栓、U型扣擰上去,如果料斗、U型扣有損壞要及時更換。
2、打開檢修口清理掉進入箱體內的金屬等雜物。
3、從提升機檢修平台上打開提升機機頭上蓋,調整料斗與出料口之間的位置。
4、調節張緊裝置,使得牽引裝置松緊度適度,如果牽引裝置太鬆了,超過了張緊裝置的調節范圍,就需要適當的裁剪了。
6. 如何檢查車子的皮帶松緊度,求教
1,檢查皮帶松緊度的方法:用手指或直尺以30~50N壓力在皮帶中間,皮帶下撓10~20mm為宜。
2, 發動機風扇一般都採用三角皮帶傳動,些帶的松緊度應適宜。皮帶過緊會增大拉力,使三角皮帶兩邊斜面與皮帶過分磨擦,不但易損傷皮帶,而且也會使發動機的軸承磨損加快。皮帶過松,風扇皮帶輪轉速降低,造成散熱不良,同時使發電機輸出電流降低或不穩定,所以風扇皮帶松緊應適當。
7. 汽車發動機皮帶的檢查方法
汽車保養中,皮帶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且也比較容易被忘記。一旦皮帶斷裂,輕則耽誤時間,重則損壞車輛,發生危險。
一輛車皮帶有兩根,正時皮帶和附件皮帶。正時皮帶的更換周期幾乎所有車都差不多,大約是三年或者六萬公里更換一次。更換的同時,漲緊輪和惰輪需要同時更換掉。因為皮帶和漲緊輪的壽命相差無幾,皮帶壽命到了,即使現在漲緊輪還能用,但壽命還剩多久則不得而知。也不可能用兩萬公里後再更換,因為換皮帶的工時費是非常高的,相當於花了兩次工時費,為了安全和省錢起見,要同時更換。
附件皮帶的更換周期,不同品牌的車輛相差很大,3-6年,6-10萬公里不等,具體更換時間要查看自己車輛的保養手冊。更換時也需要同時更換漲緊輪和惰輪,它們的壽命也是和皮帶差不多,一旦漲緊輪或者惰輪損壞,可能會導致皮帶損壞,引起皮帶斷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