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知識 > 傈僳族已婚婦女的帽子稱為什麼帽

傈僳族已婚婦女的帽子稱為什麼帽

發布時間:2023-01-02 19:57:04

⑴ 彝族婦女帶帽子是否以婚標志

不同年齡段所帶的頭飾不一樣、已婚與未婚所帶的頭飾也不一樣,具體分辨如下:

居住在四川大涼山的彝族同胞,特別注重頭飾的裝扮,數千年流傳至今,以多彩的頭飾形成獨樹一幟的頭飾文化。「鳥美在羽毛、人美在頭飾」、「漢人顧腳、彝人顧頭」成為他們對傳統頭飾文化最好的詮釋。有趣的是,彝族形態各異的頭飾緣於圖騰或動植物崇拜,正如普列漢諾夫所說:「圖騰的特點就是相信人們的某一血緣體和動物的某一種之間存在著血緣關系。」
彝民族的頭飾,特別是女性的頭飾,在其一身中要更替好幾次,由特定的頭飾可見女性經歷的人生及年齡身份。彝族姑娘在婚前有戴雞冠帽的習俗,其帽狀如公雞冠,故又被稱為公雞帽,是用硬布剪成雞冠形狀,再用一樣大的銀飾鑲嵌而成。在彝族的傳說中,說是很久以前,雄雞曾救過一對青年男女,後來,彝人們便要未婚姑娘全都戴上雞冠帽,既象徵平安幸福,又寄寓著吉祥如意。更為有趣的是,在彝族絢麗多姿的工藝鑲嵌的花紋大都以「雞冠牙」為圖案。
在涼山彝區,凡結婚婦女的頭飾便成為荷葉帽,其形似荷葉,凡熟悉彝族風俗的人士一看見這荷葉帽,便知道這是已婚婦女。戴荷葉帽也有一個傳說:在遠古的時候,婦女比男人更聰明,一次,支格阿落(彝族神話中蓋世無雙的英雄)騎馬巧遇犁地的夫妻倆,問她丈夫今天犁了多少輪?這位丈夫無言對答。其妻卻反問支格阿落,問他的馬今天走了多少步?支格阿落頓時被問得啞口無言。第二天,支格阿落不服輸,又找到這對夫婦說:我今天牽來一隻公羊,找你的男人喂養生羊羔,婦人機智地說:我男人正在家裡生孩子。支格阿落驚奇問道:男人怎會生孩子?婦人答道:那麼公羊又怎能生羊羔呢?聰明絕頂的支格阿落又敗在她手下,於是下令縫制荷葉帽給已婚的婦女們戴上,用於「蓋住」她們的聰明才智,孰不知,荷葉帽成了已婚婦女驕傲的頭飾,使她們更加美麗動人。
彝族男子的頭飾則用黑布纏頭,編織成一尖錐狀,被稱為「英雄結」。頭飾完整地保留了男性的陽剛之氣。彝族是一個崇尚鷹的民族,世代沿襲至今,男人應具有鷹的風姿、鷹的神韻。岩鷹搏擊長空,面對藍天、白雲、大地、勇往直前,成了彝族男子漢心中勇敢的象徵。有趣的是,青年男子的英雄結細如竹竿,中老年男子的英雄結粗似拳掌,貫於額中。從今天涼山州美姑縣彝族男性英雄結中還可窺見彝族先民在遠古時長途遷移的痕跡,先 祖從滇、黔而今涼山遷移時,曲列系家支從左邊渡金沙江,古候系家支從右邊渡金沙江,凡系屬曲列系家支的後裔英雄結偏左;古候系後裔則偏右。由此而得知,彝族的頭飾文化亦是彝族對祖先紀念的深深烙印。
彝族也是一個善於學習外民族優秀文化的民族。在涼山州美姑縣還有一種既美觀、又實用的紅纓須斗笠,彝族稱為「衣馬爾布」。據說在清朝時,彝族手工藝人模仿清朝官員的官帽仿製,用生長在水邊的水竹編織而成,斗笠上裝飾著散開的紅纓須,其形狀比清朝官員的帽大些,更加美觀大方,「夏日可遮陽、雨天可遮雨」。紅纓須斗笠備受彝族青年男女的喜愛。上世紀八十年代,北京電影製片廠拍攝反映彝族風情故事片《奇異的婚配》,就曾在美姑縣牛牛壩訂做了100多頂紅纓須斗笠作道具。如今,在美姑的鄉鎮上,每逢趕集或是節日,隨處可見紅纓須斗笠,遠遠望去,像是燃燒的火焰,這與彝族崇拜火、喜紅色有密切的關系。

⑵ 彝族的帽子有什麼象徵

彝族女人頭上戴的帽子,表示一生將吉祥如意,充滿光明和幸福。這是美好的寓意。彝族還有一種雞冠帽,象徵吉祥和幸福,這里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具體的象徵意義如下:

⑶ 急求大理傈僳族生產生活風俗習慣現狀!!!

傈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雲南交界的金沙江流域一帶,後因戰爭等原因,逐步遷到滇西怒江地區定居下來。主要聚居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和維西傈僳族自治縣,其餘散居在雲南麗江、保山、迪慶、德宏、大理、楚雄等州、縣和四川的西昌、鹽源、木里、德昌等縣。人口57.4856萬。 語言、文化
傈僳族有自己的語言,傈僳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彝語支。原有文字,但很不完善,1957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文字。傈僳族民間文學豐富多彩。《創世紀》、《我們的祖先》等神話、傳說,是研究傈僳族遠古歷史的寶貴資料,也是中國民間文學寶庫中的珍品。其詩歌比較講究韻律節奏和整齊對仗。在一些雙關語的詩句中,常巧妙地包含著意境清新的隱喻,這是傈僳族詩歌最突出的特點。
傈僳族非常喜愛唱歌對調,有「鹽,不吃不行;歌,不唱不得」之說。民歌樸素感人,曲調豐富,可分為生產調、逃婚調、打獵調、蓋房調、打官司調等10多種,多以敘事詩的形式即興演唱。傳統舞蹈多為集體舞,有模仿動物動作的,也有表現生產生活的。傳統樂器有琵琶、口弦、四弦和蘆笙等。
傈僳族人民使用自然歷,藉助花開、鳥叫等,把一年分成花開月、鳥叫月、燒山月、飢餓月、採集月、收獲月、煮酒月、狩獵月、過年月和蓋房月等10個季節月。
傳統節日
主要節日有闊時節(12月20日,相當於漢族的春節)、火把節(6月)、收獲節(10月)、中秋節、澡塘會、刀桿節(刀竿節)等。每年農歷二月初八舉行的「刀桿節」扣人心弦,據說上刀桿是為了使傈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精神而設立的。
衣、食、住、行
傈僳族婦女的服飾美麗大方,上穿右衽短衣,下著衣裙,頭上戴用紅色料珠和貝殼穿成的飾物,頸上佩戴由彩色料珠穿成的項圈;男子一般無領對襟短衫,褲長至膝,外出時,一般佩砍刀,掛箭袋。
傈僳族人主食為玉米、蕎麥。無論男女均善飲酒。
住房有木結構和竹木結構兩種。
「過溜索」,一直是怒江兩岸傈僳族人民傳統的交通工具。
傈僳族以從事農業為主,種植玉米、水稻、蕎麥等。
宗教信仰
傈僳族信奉原始宗教,崇拜自然。有的也信仰基督教、天主教。
禁忌
產婦分娩時,外人不能闖入室內,尤其忌諱持刀箭者闖入;屋內火塘上的三腳架,禁止蹬踏或移動,也不能濺上唾沫和鼻涕,不能用腳代手往三腳架下添柴;忌傷害蜘蛛;喪事期間,死者的親友和同村人都禁止吃辣椒,否則被認為是對死者不敬。
日常食俗 傈僳族普遍日食三餐。仍然習慣於飯菜一鍋煮的烹制方法,即在做飯時,先把米放入鍋內熬煮,中間更換兩次水,待米快熟時,放進青菜、白菜直至菜爛。平時很少單做菜,飯菜合一的粥煮熟後,全家圍著火塘就餐。用作煮粥的米通常有玉米和蕎麥。因大米種植較少,只有在節日或接待客人時才用大米做粥。用玉米煮粥時,先將干玉米用水浸泡後,再用木難舂去皮,搗成瓣狀顆粒,製作時大都加一些四季豆,用柴火燒3—4個小時即可食用。吃時,可根據個人口味配以用漆油、核桃仁、辣椒、水豆豉和鹽炒成的佐料,加上臘肉或其他野味,其味更加鮮香。有的地區也用玉米瓣做成干飯或玉米面飯當做主食。蕎麥多麻成粉用來做成蕎粑。居住在麗江的傈僳族喜食陰玉米飯,所謂陰玉米是指秋天剛熟的玉米包,去包葉後放入沸水中煮一下,然後陰干儲存。食用時將玉米粒搓下,用木難舂去表皮,加上四季豆、豬頭或豬排微火煮食,作為佳饌。大部分傈僳族都喜食玉米爆成的玉米花。 傈僳族的肉食來源有家庭飼養的豬、牛、羊、雞肉和捕獵的麂子、岩羊、山驢、野牛、野兔、野雞和河裡的魚,肉類的食用方法大都採用把肉抹上鹽,放入火塘中燒烤後食用。常見的蔬菜有青菜、白菜、蘿卜、芋頭和各種瓜菜、薯類,輔以橘子、桃、花紅、梨、季等多種水果。因當地盛產漆油,所有菜餚均用漆油烹制。如漆油炒雞、漆油燉雞、漆油煮甜酒蛋等。其中漆油煮甜酒被認為是產婦補虛的上等食品。傈僳族家家都養蜂,少則4、5群,多則十幾群,每年花期一過,即可取蜜加工食用。此外,還經常採集野岩蜂蜜,蜂蛹的食法多種多樣,可蘸蜂蜜生食,也可用鹽水煮食,還可油煎蜂蛹。
每年秋季,家家都釀酒,所用原料除玉米、高梁外,還喜用稗子,並以稗子酒最好。釀酒時,先將原料搗碎,蒸煮後放酒葯裝壇封存,10天後即可啟封沖飲,度數不高,淡而醇,有解渴提神之功效。傈僳族喜飲一種麻籽茶。麻迷是植物果實,形色似綠豆,但比綠豆小,可作零食,入口後嗑去殼,食芯,有潤肺的功效。製作麻迷茶時,先將麻籽入鍋用微火焙黃,然後搗碎投入沸水中煮6—7分鍾,取出瀝渣,湯仍入鍋放鹽或糖煮沸即可飲用。麻籽茶潔白,多飲也像飲酒一樣能夠醉人。在貢山一帶的傈僳族,受當地藏族生活方式的影響,也有喝酥油茶的習慣。
節慶、祭祀、禮儀食俗
僳族民間,過去盛行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所有傳統節日都和宗教祭禮活動密切相關。傈僳族以觀察物候變化確定節氣。民間最大的節日為一年一度的闊什節(年節)。過年節也吃過年日,年食和釀制水酒,為祈求五穀豐登,每家都要將第一次舂出的秈米粑或糯玉米粑拿出一部分懸於樹上做祭供,還要分出一小碗喂狗,因民間傳說是狗把五穀帶到了人間;有的地方還要把第一次舂出的粑粑喂牛,以感謝牛幫助人類耕地。年節的第一天,全家聚餐,並同飲同心酒。怒江地區的傈僳族,都有春浴之習,屆時大部分青年男女,都自帶行李、食品和餐具到溫泉處沐浴。麗江地區的秀蘭河在立夏前三天或後三天,水將變渾,據說含有大量的礦物質,飲用有治胃病的功能,用秀蘭河的水做飯,飯呈紅色,清香可口。屆時還要進行蒸汽浴,沐浴後可治風濕病。沐浴期間,大家一同野餐,是傈僳族民間規模較大的郊獵野餐活動,傈僳族還過收獲節,收獲節大都在每年農歷九、十月間舉行。收獲節最大的活動是家家都釀酒和嘗新,有的人家甚至直接到地里一邊收獲一邊煮酒,並伴以歌舞,常常通宵達旦,盡興方散。
傈僳族民間婚喪嫁娶均要宰羊(或牛)殺豬宴客。在男女青年舉行婚禮時,男女雙方都要設宴置辦酒席。在女方到男方家門口時,男方還要在門口擺一桌酒席,請陪同的客人喝喝酒。婚禮之後,新郎、新娘要互換碗筷,表示今後要互敬互愛。請客時,不論豬肉、羊肉(或牛肉)都願放入一鍋煮若是有貴賓至,還要煮乳豬招待,以兩個月剛斷奶的小豬為最好。待客要吃獨品菜,就餐時主客都席地而坐,肉食分吃,剩餘可以帶走。福貢的一些傈僳族,在遇有客人光臨時,主人常用核桃仁、生薑辣椒、大蒜等放入竹筒內搗碎,盛入木碗加鹽待客。傈僳族待客飲酒最富民族特色,飲酒時兩人共捧一碗酒,相互摟著對方的脖子和肩膀,一起張嘴,使酒同時流進主客的嘴裡,稱「同心酒」,至親密友見面時常用這種喝法。

⑷ 傈僳族服飾的女性服飾分類

婦女的服飾又分為白僳僳、黑僳僳、花僳僳三種.聚居在雲南怒江州一帶的白、黑僳僳婦女普遍右衽上衣,麻布長裙。已婚者耳戴大銅環或銀飾,長可垂肩.頭上以珊瑚,珠料為飾.年輕姑娘喜歡用綴有小白貝的紅絨系辮,有些婦女還喜歡在胸前佩一串瑪瑙、海貝或銀飾,並在海貝上刻有簡單的橫豎紋或鑽以小園孔,僳僳語稱這種胸飾叫做「拉白里底」。
瀘水縣一帶的黑僳僳婦女則不穿長裙,上衣右衽,腰間系一小圍裙;長褲,青布包頭,耳戴小珊瑚一類的飾品。永勝、德宏一帶的花僳僳服飾更為鮮艷美觀。婦女均喜歡在上衣及長裙上鑲綉許多花邊,頭纏花布頭巾,耳墜大銅環或銀環,裙長及地,行走時搖曳擺動,顯得婀娜多姿,優美迷人。
白、黑僳僳族婦女,穿右衽上衣,麻布或黑絲絨長裙。已婚婦女戴大銅耳環,頭上以珊瑚、料珠串縫為帽,胸前戴瑪瑙、海貝或銀幣。花僳僳服飾鮮艷,婦女頭戴花布頭巾,耳墜大銅環或銀環,穿及地的長裙。各地僳僳族男子喜用青、黑、藍、白色布作包頭,穿自織的麻布長衫或短衫和及膝的褲子

⑸ 彝族的女人為什麼總是戴黑衣帽子有什麼說法已婚後戴

因為彝族崇拜黑色,我們認為這樣會使女人看起來更美麗。結婚以後戴的是頭帕,生的孩子越多(或者是年齡越大),頭帕的層數越多。這樣代表女人們的閱歷多。

⑹ 彝族婦女戴的鍋蓋帽簡介

那個帽子叫雞冠帽,當然你說的也可能是雲南十八怪之一的第二怪摘下斗笠當鍋蓋:雲南竹林較多,因此許多用具都以竹子為原料,而鍋蓋就形似於內地的斗笠,只是頂略小一點,便於抓拿,而且用此做鍋蓋,透氣保溫,做出來的飯更加清香,不做飯時就當做,帽子來帶著。不同地區的彝族服飾有著細微的區別。
四川涼山型
婦女著裙,戴頭帕,生育後戴帽或纏帕。雙耳佩銀、珊瑚、玉、貝等耳飾,重頸部修飾,戴銀領牌。下著百褶長裙,成年裙分為三節,上節為裙腰,中節成筒狀,下節多皺褶。多在腰際佩掛一三角形荷包,包面精飾各種紋樣,下端綴以五色飄帶,用於盛物。另在胸前佩戴口弦、針筒以及裝飾過的獐牙,信能以之辟邪。其衣飾的傳統衣料以自織自染的毛麻織品為主,喜用黑、紅、黃等色,其工藝可用挑、綉、鑲、滾等多種技法,火鐮、羊角、蕨芨草等圖案是其傳統紋樣,下分依諾、聖乍、所底三個樣式。

烏蒙山型
本型服飾過去多以毛,麻織品為主,現多用布料,色尚黑,多為青、藍色。其基本款式為大襟右衽長衫、長誨。女服盤肩,領口、襟邊、裙沿有花飾。又可分為威寧式和盤龍式。
紅河型
本型男裝各地基本一致,多為立領對襟短衣、寬襠褲;女裝則多姿多彩,其款式既有長衫,也有長衣和短裝,大多衣外套坎肩, 普通著長褲,系圍裙。頭飾琳琅滿目,尤喜以銀泡或絨線作裝飾。可分為元陽式、建水式及石屏式。
滇東南型
本型服飾流行於滇東南彝區及廣西那坡等地。女裝以右襟、對襟上衣及長褲為主要款式,個別地區著裙;男裝上為對襟,外套坎肩,下穿寬襠褲。廣西那坡、雲南麻栗坡部分彝族還保留著貫斗方袍的古老款式,這款服裝僅在節日或舉行儀式時婦女穿用。 本型衣裝多以白、藍、黑為底色,多飾動植物花紋和幾何圖案。工藝有刺綉、鑲補、蠟染等多種技法。分路南、彌勒、文西三式。
服飾特點
(1)反映了黑之尊、黃之美的審美觀

十月年
(2)反映了彝族「顧頭」的生活習慣和榮譽意識
(3)男子服飾多體現其英勇善戰的氣概
(4)服飾圖案紋樣體現了彝族對自然的理解和崇敬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飾差異大,服飾區別近百種,琳琅滿目,各具特色。婦女一般上身穿鑲邊或綉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頭、耳環,領口別有銀排花。除小涼山的彝族穿裙子外,雲南其他地區的彝婦女都穿長,許多支系的女子長褲腳上還綉有精緻的花邊,已婚婦女的衣襟袖口、領口也都綉有精美多彩的花邊,尤其是圍腰上的刺綉更是光彩奪目。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鮮艷的綴有紅纓和珠料的雞冠帽,雞冠帽常用布殼剪成雞冠形狀,又以大小數十、數百乃至上千顆銀泡鑲綉而成。居住在山區的彝族,過去無論男女,都喜歡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氈。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織成,長至膝蓋之下,下端綴有毛穗子,一般為深黑色。彝族少女15歲前,穿的是紅白兩色童裙,梳的是獨辮,滿15歲,有的地方就要舉行一種叫「沙拉洛」的儀式,意即「換裙子、梳雙辮、扯耳線」,標志著該少女已經長大成人,15歲以後,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長裙,單辮梳成雙辮,戴上綉滿彩花的頭帕,把童年時穿耳的舊線扯下換上銀光閃閃的耳墜。
希望採納,謝謝~~~~~~~~~~~~~~~

⑺ 彝族婦女戴雞冠帽,這是表達什麼意思

在昆明街頭,人們常被一群群頭戴「雞冠帽」,身穿花邊衣裳的少數民族姑娘所吸引。她們是撒梅人,為彝族的一支。在紅河西岸,楚雄彝族自治州,「雞冠帽」也很盛行。


從此,雄雞驅趕魔王的故事就在彝族人民中廣泛流傳,姑娘們也就把象徵吉祥和幸福的「雞冠帽」戴在頭上,表示雄雞永遠伴著自己,那無數的銀泡表示星星和月亮,永遠光明。「雞冠帽」一代傳一代,越做越精巧,越綉越漂亮,寄託著彝族姑娘對邪惡的憎恨和對幸福的嚮往,也把彝家姑娘裝扮得更加美麗動人。

⑻ 回族人戴的小帽子叫什麼

回族男子戴的無檐小白帽,亦稱「回回帽」或「禮拜帽」。有白、灰、藍、綠、黑五色,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節來戴。

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帽子的樣式因教派和地區不同而有差異。如哲赫忍耶教派的回民愛戴六角尖頂帽,六瓣表示堅信六大信仰,帽圓表示萬教歸一。除了白帽外,清真寺里的阿訇、滿拉和篤信宗教的回族老人則喜愛戴纏頭。

(8)傈僳族已婚婦女的帽子稱為什麼帽擴展閱讀

回族婦女一般都頭戴白圓撮口帽,戴蓋頭(也叫搭蓋頭)。無論在泉州、廣州、海南等沿海地區,還是在內地,一般都是綠、青、白三種顏色,有少女、媳婦、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綠色的,已婚婦女戴黑色的,有了孫子的或上了年紀的老年婦女戴白色的。

綠蓋頭清俊嬌麗;白蓋頭干凈持重;黑色蓋頭素雅端正。大都選用絲、綢、喬其紗、的確良等高中檔細料製作。老年人的蓋頭較長,要披到背心處;少女和媳婦的蓋頭比較短,前面遮住前頸即可。

⑼ 傈僳族服飾的女性服飾

僳僳族婦女的服飾樣式主要有兩種:一種上著短衫,下穿裙子,裙片及腳踝,裙褶很多;另一種上穿短衫,下著褲子,褲子外面前後系小圍裙。婦女的短衫僳僳語稱「皮度」,短衫長及腰間,對襟,滿圓平領,無鈕扣,平素衣襟敞開,天冷則用手掩,或用項珠、貝、蚌等壓住。有的袖口以黑布鑲邊,衣為白色,黑白相配,對比強烈。建國前,由於各地僳僳族所穿麻布顏色的差異,就分黑、白、花僳僳三種。黑白僳僳婦女,普遍穿右衫上衣,麻布長裙,已婚婦女耳戴大銅環,長可垂肩,頭上以珊瑚、料珠為飾。年輕姑娘喜歡用綴有小白貝的紅線系辮;有些婦女還喜歡在胸前佩一串瑪瑙、海貝或銀幣,僳僳語稱這種胸飾為「拉白里底」。有的在海貝上刻有簡單的橫豎紋或鑽以小圓孔。有些貴重的胸飾可值一至二頭黃牛。有些婦女不穿長裙而穿長褲,腰間系一小圍裙,青布包頭,耳戴小珊瑚一類的飾品。婦女均喜在上衣及長裙上鑲綉花邊,行走時長裙搖曳擺動,色彩翻飛,非常漂亮。女子年幼時,頭頂留三個尖角發,此後逐年增多,到十五歲蓄滿。頭頂用羊毛織成的帶子編成的斗帽,僳僳語稱「吾底」,維西僳僳族婦女一般裹頭帕頭巾,上綴貝殼、料珠,與怒江所戴的「歐勒帽」不同。瀾滄江一帶僳僳族婦女在額前戴一串齊眉粒珠,別具風采。有的上衣內穿白底黑紋短裝,外罩大紅或深黑色坎肩,下系百褶裙,有的在裙外面再繫上風格獨特的刺綉圍腰。百褶裙分兩種,長裙拖到腳面,短裙及膝,著短裙則要裹上綁腿。
僳僳族婦女的服飾與男子截然不同。婦女習慣在前額打一種人字形狀的疊式包頭,頭纏丈二長的黑布繞子。而年輕婦女的頭飾打扮要分三層底為黃色或藍色,二層用花毛巾,三層為青包布。僳僳族婦女不論老少,都喜愛戴銀耳環,手戴鐲子,年輕婦女則顯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貝殼、銀幣等裝飾品,有的還成串掛於胸前,婦女下身著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製作的百格裙,裙長及地,走起路來人如在雲中,蹲下裙散開,又如人在花中。婦女多數腰系自製的白麻布腰帶,帶上綉有花、葉圖案。腳穿布鞋或膠鞋。這種裝束使僳僳婦女行走時長裙搖曳擺動,顯得購娜多姿,有一種獨特的風韻,使人見之不忘。1949年後,隨著生產的發展,生活的改變,僳僳族人民的服飾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古樸風雅的服飾添進了現代風采,讓僳僳族服飾變得更加絢麗多彩,就象那開放的馬櫻花,散發出獨特的芬芳。

⑽ 僳僳族的風俗習慣是什麼

僳僳族的風俗習慣:

闊時節與澡塘賽歌會
僳僳族節日眾多,規模較大的有「闊時節」、「新米節」、「刀桿節」、「火把節」、「收獲節」、「澡塘會」、「拉歌節」、「射弩會」等。 「闊時節」,亦作「盍什節」。「闊時」是僳僳語音譯,「歲首」、「新年」之意。是僳僳族最隆重的傳統節日。因過去多以對物候的觀察來決定日期,故各地沒有統一、確定的節期。一般多在公歷12月下旬至第二年1月舉行。1993年12月,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決定,每年12月20至22日為闊時節,以便讓各地僳僳族同胞能同迎新年,共慶佳節。
節日期間,一般都要釀制水酒、殺雞宰豬、舂粑粑,准備各種豐盛的食品。還要采折與全家男人人數相同的松樹枝插在門口,寓寄祛疾除病,幸福吉祥。同漢族的習俗一樣,除夕之夜要吃團圓飯。即使有人身在他鄉,家人也要為他留出席位、擺設碗筷。有的地方,從除夕開始,禁止到別人家裡去,即使是分了家的父子兄弟也不能往來。直到初三後才解除限制,多數地方從初一開始,人們便聚集在曬場或開闊地,開展對歌、跳舞、盪鞦韆、射弩比賽等豐富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怒江地區的僳僳族同胞有的還要前往瀘水縣登埂澡塘參加「澡塘賽歌會」活動。
有趣的是,過闊時節時,僳僳族同胞誰家舂出的第一塊粑粑都會先拿給狗吃。據說,這是為了感謝狗「給人間帶來糧種」。僳僳族民間流傳著不少狗與糧種的傳說,如其中一則說,古代人類浪費糧食驚人,天神知道後大怒,下令將所有糧食收回天庭。人類面臨滅頂之災。在此危難時刻,一隻狗奮不顧身,順桿爬上天宮偷來糧種,拯救了人類。
刀桿節在僳僳族農歷二月八日,僳僳族農歷二月八日的刀桿節,相傳是紀念一位對僳僳族施以重恩的古代漢族英雄。僳僳族人民把這位英雄獻身的忌日定為自己民族的傳統節日,並用上刀山、下火海等象徵儀式,表達願赴湯蹈火相報的感情。刀桿節這天,幾名健壯男子先表演「蹈火」儀式。他們赤裸雙腳,跳到燒紅的火炭堆里,表演各種絕技。第二天,他們把磨快的36把長刀,刀口向上分別用藤條橫綁在兩根20多米高的木架上,成一刀梯。表演者空手赤足,從快刀刃口攀上頂端,並在桿頂表演各種高難動作。如今,這項驚險的傳統祭奠儀式,已演變為僳僳族好漢表演絕技的體育活動。
「澡塘賽歌會」,又稱「春浴節」,也是僳僳族的傳統節日盛會。現多於僳僳新年的正月舉行。地點在怒江僳僳族自治州首府六庫市以北10餘公里處的登埂、馬掌河等溫泉。屆時,鄰近各縣、區的群眾身著盛裝。攜帶干糧、行李,甚至炊具紛至沓來。平時寂靜的溫泉,此時處處帳篷林立,人頭攢動,歡歌笑語,熱鬧非凡。過去以洗浴治病為中心的春浴節,現在成了人們休閑度假、歌舞狂歡的節日。尤其是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幾十人一幫、數百人一夥,賽歌、對詩,尋找愛的伴侶,通宵達旦,樂此不疲。
「江沙埋情人」,是雲南省怒江僳僳族自治州福貢縣一帶僳僳族青年的傳統節日娛樂、求偶活動。每年正月初四、初五左右舉行。屆時,男女青年們歡聚怒江河畔,歌舞嬉戲。還要在同伴的幫助下,在沙灘上挖出沙坑,將意中人抬入「埋葬」,並裝出非常悲傷、痛哭流涕的樣子,唱喪歌,跳喪舞。取鬧過後,才將意中人拉出。他們認為,通過這一活動,一來表示戀人間感情的真摯與深厚,二來可以將附在意中人身上的「死神」埋掉,使意中人健康長壽。
「嚼煙與「貼面酒」
僳僳族男女都有嚼煙與飲酒的習俗。客人來了,要敬送煙絲;男女尋求伴侶要丟煙絲盒為信物。可見煙絲在僳僳族人生活中的位置。
嚼煙時,先將煙絲放入口中,然後放點由檳榔根、李子樹皮,栗樹葉一起熬成的黑色膠狀物質和熟石灰慢慢咀嚼。不久,口唇就象抹了椰子紅。如今,一些婦女認為,嚼煙有失大雅,戒煙逐漸成了她們的自覺行為。
「貼面酒」,也叫雙杯酒和同心酒,是僳僳族男女社交場面的一種嬉戲趣鬧的方式。他們常把自己釀的濃度高的酒藏與家中,留作款待客人。至於宴會歌舞較大的場合,則往往飲臨時釀制的水酒,以免喝醉。僳僳族飲酒時所的盛器,較原始的是竹筒,現在有時用陶瓷器皿。飲酒時,主人取一竹筒酒,與客人臉貼臉地一同喝光,不得有酒溢流滴地,否則就要從頭來過。飲「貼面酒」是絕對不避男女之嫌的,夫妻同宴,丈夫與其她女子貼面而飲,妻子也與其他男子來個「雙杯盡」,這都是正常的現象。
初來乍到的外界人,往往被當地人灌得臉熱腹脹,而主人卻若無其事。原來,主客雙方喝「貼面酒」時,主人怕酒溢出,筒口稍向客人方向偏斜,客人怕酒溢出,自然「咕嘟咕嘟」的張嘴迎酒,主人卻少飲了酒量。不過,這種喝酒場面確實奇特難得,常給客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溫泉「春浴」
怒江峽谷的僳僳族人民至今仍保留著「春浴」的風尚。凡沿江兩岸有溫泉的地方,都是人們歡聚沐浴的場所。春節期間,人們帶著年食、行李在離溫泉不遠的地方塔起竹棚,或找岩洞歇宿。在溫泉住上三五天,進行沐浴。溫泉分上池和下池,一般情況下男子在上池,婦女在下池,但距離較遠。有的每天洗五六次,他們認為只有反復洗浴,才能消除疾病,增強免疫力,才能有充沛的精力投入新的一年的勞動生產。在六庫附近的溫泉地區,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形成了群眾性的「溫泉賽詩會」。屆時,數公里外的歌手們都要趕來賽歌對詩。每當這個時刻,溫泉附近點點白色的帳篷,日夜不熄的篝火邊擺著甘涼的米酒和香噴噴的年食,歌手們一面吟詩對歌,一面品嘗各自帶來的美酒佳餚。新老歌手們,就是在這種繼承和發揚本民族傳統文化娛樂活動中,為新春佳節增添歡樂氣氛。藉助「春浴」賽詩對歌潛移默化的影響,陶冶人們的高尚情操,培育團結友好的社會風尚。
除此活動外,福貢一帶的僳僳族青年還要舉行「頭頂射雞蛋的」射弩比賽。比賽時,男青年身背箭包,手持弩弓,自己的心上人頭頂扣一碗,碗底上置雞蛋一枚(或頭頂一木碗,碗中盛米、置雞蛋)為靶,站於幾米之外。比賽開始,男青年不慌不忙,拉弦搭箭,扣機擊發,只聽「啪」的一聲,蛋花飛濺,心上人則安然無恙,頓時,場上爆發出一片熱烈的掌聲。這是一項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比賽,是比技術、賽膽量、見真情的活動。當然,技術不精的小夥子,寧可射不中雞蛋,也不會傷了心上人的。

與傈僳族已婚婦女的帽子稱為什麼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女生動漫頭像校服下半身 瀏覽:96
熊貓微視女裝主持人 瀏覽:34
is怎麼查看自己的馬甲 瀏覽:571
韓國紫色羽絨服圖片 瀏覽:9
適合綠色旗袍走秀的音樂 瀏覽:532
快品女裝加盟電話是多少錢 瀏覽:928
立領盤扣改良棉麻旗袍 瀏覽:23
牛仔褲上染了消水怎麼辦 瀏覽:958
金牛如何制服天蠍座 瀏覽:282
秋季上衣女裝流行是什麼款 瀏覽:19
桃花旗袍寶貝 瀏覽:783
腰圍70褲子買多大碼的 瀏覽:361
海淘夾克品牌匯聚 瀏覽:465
買男士短圍巾好看 瀏覽:950
下面黑色裙子上面配什麼 瀏覽:60
短款寬松呢外套如何搭配 瀏覽:498
燙絨褲子怎麼挽褲腿 瀏覽:78
羊絨外套去年款的 瀏覽:207
帽子上面怎麼畫畫 瀏覽:474
小朋友帽子有個長條怎麼弄 瀏覽: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