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衣服的執行標准A類,B類,C類,各代表什麼
這是對服裝甲醛含量的問題明確的規定:
1、A類為嬰幼兒服裝,其甲醛含量不得大於20毫克每公斤;
2、B類為直接接觸皮膚類服裝,其甲醛含量不得大於75毫克每公斤;
3、C類為非直接接觸皮膚類服裝,其甲醛含量不得大於300毫克每公斤。
三種類型典型示例:
1、A類(嬰幼兒用品)尿布、尿褲、內衣、圍嘴、睡衣、手套、襪子、外衣、帽子、床上用品
2、B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文胸、腹帶、背心、短褲、棉毛衣褲、襯衣、(夏天)裙子、(夏天)褲子、襪子、床單
3、C類(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毛衣、外衣、裙子、褲子、窗簾、床罩、牆布、填充物、襯布
2. 為什麼阿迪達斯褲子的安全類別大多是c類
A類是嬰兒用產品,要求很高。
B類是直接接觸皮膚產品,比如內衣,內褲,秋衣等這些。
所以ADI的褲子C類也不奇怪了,因為這些一般都是外衣。不會直接接觸皮膚,則不用做到A類了。
3. 衣服,褲子上的安全等級 ABC類該怎麼分、哪種比較好呢。
衣服,褲子上的安全等級是根據甲醛含量、PH值、染色牢度、異味等劃分的,根據國家紡織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 18401-2010)這個強制標準的規定,我國的紡織品服裝安全類別等級分為A類、B類和C類,其中A類最好B類次之C類最次,具體如下:
A類:
嬰幼兒用品,指36個月以內嬰幼兒所使用的紡織品服裝。包括嬰兒服裝、服飾、圍嘴、帽子、尿布、紙尿褲、床上用品在內的所有嬰幼兒紡織服裝用品,均屬於A類安全級別。不直接接觸皮膚的窗簾、床墊等不在此類。
B類:
直接接觸皮膚用品,指在穿著或使用過程中產品的大部分面積與皮膚直接接觸的紡織產品。如內衣、襯衫、泳衣、襪子、圍巾、夏季裙裝、褲裝、床單、被罩、毛巾等紡織品。
C類:
非直接接觸皮膚用品,指在穿著或使用過程中不直接接觸皮膚或只有小面積與皮膚接觸的紡織品。如外套、秋冬褲子、裙子、地毯、床罩、掛毯、窗簾、桌布等紡織品。
(3)牛仔褲屬於什麼安全類別擴展閱讀:
根據消費品使用說明-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使用說明(GB5296.4-2012)標准規定,紡織品服裝的使用說明上必須根據GB 18401進行正確的安全類別標注。通常服裝都是標注在吊牌上,
其中A類紡織品要求最嚴格,甲醛含量限定20mg/kg,此外還限定了耐唾液色牢度達到4級,其他要求也都高於B類與C類紡織品。
B類紡織品與C類產品的限定差異在於甲醛含量和pH值。這些指標主要取決於面輔材料的內在質量指標,因此在服裝生產前要確保使用的面輔材料的內在質量達標。
4. 一條牛仔褲上耐久性標識的安全類別為GB18401—2010,而吊牌上標識為GB18401—200
《GB 18401-2010 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是紡織品的強制性標准,對紡織品的基本安全技術要求與試驗方法作了規定。(參見最後的標准信息)
其要求分為三種類型,指標各不相同:
A——嬰幼兒紡織品
B——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品
C——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品
具體的安全要求是甲醛含量(三個指標)、PH值(三個指標)、色牢度(三個指標)、異味(無)、可分解致癌芳香胺軟料(禁用)
因此,牛仔褲上註明這個標准沒有問題,關鍵是要能符合標準的要求,畢竟是強制性的哦。
題外話:建議你買有牌子的衣服,有牌子有規模的廠商對標准相對會執行的好一些。
【標准信息】
標准號:GB 18401-2010(現 行)
中文名稱: 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
發布日期:2011-01-14 實施日期:2012-08-01
代替標准:GB 18401-2003
引用標准:GB/T 2912.1;GB/T 3920;GB/T 3922;GB/T 5713;GB/T 7573;GB/T 17592;GB/T 18886;GB/T 23344
起草單位:紡織工業標准化研究所 歸口單位:全國紡織品標准化技術委員會
標引依據:國標委工二函[2011]17號;國家標准批准發布公告2011年第2號(總第167號)
范圍:
本標准規定了紡織產品的基本安全技術要求、試驗方法、檢驗規則及實施與監督。
紡織產品的其他要求按有關的標准執行。
本標准適用於在我國境內生產、銷售的服用、裝飾用和家用紡織產品。出口產品可依據合同的約定執行。
5. 牛仔褲褲吊牌上需要的兩個標準是什麼 執行標准: 安全類別:
截至2019年八月份。
牛仔服裝執行標准:FZ/T
81006-2017
牛仔服裝安全技術標准:中華人民共和國強制性國家標准 GB 18401-2010
產品「執行標准」是國家規定的工業品必須執行或者推薦執行的標准。標准可分為:國家標准、地方標准、行業標准、企業標准等等。
有的產品必須執行某種標准,有的產品可選擇執行某種標准。無論是強制的還是選擇的,只要一個企業聲明其產品所執行的標准,那麼產品就必須接受標準的約束。
所以,商品上的「執行標准」可以是企業自行選擇的,行政機關只能審查企業的產品是否執行合法的標准,並不證明企業的產品一定執行了該標准,但在產品檢驗時,應選擇企業聲明的執行標准。
(5)牛仔褲屬於什麼安全類別擴展閱讀:
2017年,在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工信部新發布的各項標准中,全國服裝標准化技術委員會(TC219)歸口管理的標准共計20項。
包括GB/T 2660-2017《襯衫》、GB/T 35447-2017《服裝定製通用技術規范》等17項國家標准和FZ/T 81006―2017《牛仔服裝》等3項行業標。
其中,GB/T 33615-2017《服裝 電磁屏蔽效能測試方法》、GB/T 35270-2017《嬰幼兒背帶(袋)》、 GB/T 35447-2017《服裝定製通用技術規范》、GB/T 35448-2017《嬰幼兒學步帶》、 GB/T 35458-2017《游戲服裝》。
GB/T 35459-2017《中式立領男裝》、GB/T 35460-2017《機織彈力褲》、FZ/T 73059-2017《雙面穿服裝》8項標准為首次發布。
據悉,截止2017年12月31日,由全國服裝標准化技術委員會歸口管理的服裝現行標准總量達到89項,其中國家標准53項、行業標准36項。
6. 服裝安全技術類別 C類和B類品分別有哪些
根據《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規定,服裝安全技術類別是按照衣服中的甲醛含量分類的,有3中類別:
1、A級的標準是≤20mg/公斤,是嬰幼兒紡織產品,即年齡在36個月及以下嬰幼兒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如尿布、高檔內衣、睡衣、床上用品等;A類產品的甲醛含量必須低於20毫克/千克,pH值允許在4.0~7.5的偏酸性范圍。
2、B類則是≤75mg/公斤,B類是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即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的大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如襯衣、T恤衫、裙子、褲子等;B類產品甲醛含量低於75毫克/千克,pH值與A類產品一樣。
3、C類為≤300mg/公斤,C類是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紡織產品,即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或僅有小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如外套、窗簾、桌布等。C類產品甲醛含量要求低於300毫克/千克,pH值允許在4.0~9.0范圍。
(6)牛仔褲屬於什麼安全類別擴展閱讀:
國家標准中專門將嬰幼兒、兒童服裝等紡織產品分成了A、B、C三大類,不同類別有不同的安全技術要求。其中,嬰幼兒紡織產品應符合A類要求,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至少應符合B類要求,非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紡織產品至少應符合C類要求。
這樣一來,家長給孩子選購嬰童產品時,不僅要關注顏色、樣式是否好看、可愛,更要注重產品安全,特別是要仔細看產品的標識:購買嬰幼兒服裝等產品時,要選購標簽上標明「GB 31701 嬰幼兒用品」字樣的產品;
購買兒童服裝等產品時,要看標簽上是否標注了「GB 31701 B類」或者「GB 31701 C類」;如果是購買直接接觸皮膚的兒童服裝等產品,要看是否有「GB 31701 B類」字樣。
7. 衣服安全類別B是什麼意思
B類為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
具體劃分規則
1、A類
指嬰幼兒用品,即年齡在36個月以內的嬰幼兒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如尿布、尿褲、內衣、圍嘴兒、睡衣、手套、襪子、外衣、帽子、床上用品;
2、B類
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即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的大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的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如文胸、腹帶、背心、短褲、棉毛衣褲、襯衣、(夏天)裙子、(夏天)褲子、襪子、床單;
3、C類
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即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或僅有小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如外衣、裙子、褲子、窗簾、床罩、牆布、填充物、襯布。
(7)牛仔褲屬於什麼安全類別擴展閱讀
紡織品從紡紗——織布——製成品,包括:
1、紗、線、天然絲、人造絲、化纖長短絲、彈力絲、金屬絲等等紡織原材料。
2、針織布、梭織布、無紡布、天然裘皮面料、塑膠布、工業用布(用於工業領域的紡織品,如篷蓋布、槍炮衣、過濾布、篩網、路基布等)農業、醫用紡織品等等。
3、服裝、服裝飾品、家用紡織品、裝飾布藝製品、手套、帽子、襪子、箱包、毯子等等製成品。
4、其它紡織品:布藝玩具、燈飾、工藝品、塑膠製品;手工鉤編物、緙絲、腰帶、繩子、帶子、縫紉線綉花線等等使用紗線的製品。
8. 衣服吊牌上的安全技術類別B類,什麼意思,這是如何定位的
1、B類為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
2、A類是指嬰幼兒用品,即年齡在36個月以內的嬰幼兒穿著或使用的紡織產品,如尿布、尿褲、內衣、圍嘴兒、睡衣、手套、襪子、外衣、帽子、床上用品;
B類指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即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的大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的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如文胸、腹帶、背心、短褲、棉毛衣褲、襯衣、(夏天)裙子、(夏天)褲子、襪子、床單;
C類指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即在穿著或使用時,產品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或僅有小部分面積直接與人體皮膚接觸的紡織產品,如外衣、裙子、褲子、窗簾、床罩、牆布、填充物、襯布。
拓展資料:
根據《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GB 18401-2010》的相關參數規定,要求衣服中的甲醛含量、PH值(酸鹼度)、色牢度、異味和可分解芳香胺染料共計五項必須達標,根據紡織產品與人體接觸的程度和嬰幼兒的特殊情況,將紡織產品劃分為:A類:嬰幼兒用品;B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C類:非直接接觸皮膚的產品。
異味的判定採用嗅覺評判的方法,評判人員應是經過一定訓練和考核的專業人員。樣品開封後,立即進行該項目的檢測。試驗應在潔凈的無異常氣味的環境中進行。操作者須戴手套,雙手拿起試樣靠近鼻腔,仔細嗅聞試樣所帶有的氣味,如檢測出有霉味、高沸程石油味(如氣油、煤油味)、魚腥味、芳香烴氣味中的一種或幾種,則判為"有異味",並記錄異味類別。否則判為"無異味"。應有3人獨立評判,並以2人一致的結果為樣品檢測結果。
9. 在外貿店買了一條Jim Tom的牛仔褲,回來發現標牌上寫著「安全類別:C類」。是不是不能貼身穿
還是建議你洗洗吧,外貿貨都不太干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