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緞和純棉的區別:
1、純棉主要是保溫效果好,貢緞表面比較涼,適合夏天用。
2、貢緞的洗後不會變小,用過很長時間也不會變大,只是比較容易鉤絲,鉤了就容易破大洞純棉的話洗後會變小一點點,但是用的時間越長會越用越大。
貢緞:
1、貢緞面料是緞紋組織面料,是織造工藝較為復雜的一種面料。經紗浮在織物表面,所以一般採用精梳紗,有很輕薄的60支,也有稍厚重30支,克重一般在100-200g/m2的精梳織物。另外還有彈力貢緞,檔次更高,因其富有光澤,而且柔和,是純棉織物中最獨特的產品,所以是高檔褲料或風衣的首選。
2、交織點多,質地堅牢、挺刮、表面平整,正反面外觀效果相同,平紋織物密度不可能太高,較為輕薄,透氣性較好。
全棉:
1、棉纖維具有較好的吸濕性,在正常的情況下,纖維可向周圍的大氣中吸收水分,其含水率為8-10%,所以它接觸人的皮膚,使人感到柔軟而不僵硬。如果棉布濕度增大,周圍溫度較高,纖維中含的水分量會全部蒸發散去,使織物保持水平衡狀態,使人感覺舒適。
2、由於棉纖維是熱和電的不良導體,熱傳導系數極低,又因棉纖維本身具有多孔性,彈性高優點,纖維之間能積存大量空氣,空氣又是熱和電的不良導體,所以,純棉纖維紡織品具有良好的保溫性,穿著純棉織品服裝使人感覺到溫暖。
3、純棉織品耐熱能良好,在攝氏110℃以下時,只會引起織物上水分蒸發,不會損傷纖維,所以純棉織物在常溫下,穿著使用,洗滌印染等對織品都無影響,由此對提高了純棉織品耐洗耐穿服用性能。
4、棉纖維對鹼的抵抗能力較大,棉纖維在鹼溶液中,纖維不發生破壞現象,該性能有利於服用後對污染的洗滌,消毒除雜質,同時也可以對純棉紡織品進行染色、印花及各種工藝加工,以產生更多棉織新品種。
5、棉纖維是天然纖維,其主要成分是纖維素,含有少量的蠟狀物質和含氮物與果膠質。純棉織物經多方面查驗和實踐,織品與肌膚接觸無任何刺激,無副作用,久穿對人體有益無害,衛生性能良好。
(1)平絨棉襖配什麼褲子擴展閱讀:
全棉的分布很廣,具體要看你要的是什麼類型的,針織,梭織,還是色織,山東河北都是產棉的大省,且具備相關的織造工廠,但染色和後整理能力不強,主要還是要從江浙一帶來尋找棉布廠商比較方便。
至於貢緞就比較簡單了,兩個地方,一個是蘇州,一個是柯橋,是最集中的地區。
2. 蒙古族服裝特點是什麼
特點為端肥大,袖長,多紅、黃、深藍色。男女長袍下擺均不開衩。
1、蒙古靴:
蒙古族靴子分皮靴和布靴兩種,蒙古靴做工精細,靴幫等處都有精美的圖案。據季節的變化有皮靴、布靴、氈靴幾種。
2、首飾:
佩掛首飾、戴帽是蒙古族習慣。各地區的帽子也有地方特色。
內蒙古及青海等地的蒙古族的帽子頂高邊平,里子用白氈製成,外邊飾皮子或將氈子染成紫綠色作裝飾,冬厚夏薄。
腰帶:
腰帶是蒙古族服飾重要的組成部分,用長三四米的綢緞或棉布製成。男子腰帶多掛刀子、火鐮、鼻煙盒等飾物。
長袍:
以女子長袍為例,科爾沁、喀喇沁地區的蒙古族受滿族影響,多穿寬大直筒到腳跟的長袍,兩側開叉,領口和袖口多用各色套花貼邊;錫林郭勒草原的蒙古人則穿肥大窄袖鑲邊不開叉的蒙古袍;布里亞特婦女穿束腰裙式起肩的長袍。
鄂爾多斯的婦女袍子分三件,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為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而青海地區的蒙古人穿的長袍與藏族的長袍較為相近。
3. 桑蠶絲棉襖,棉花棉襖,各自的優缺點是什麼
桑蠶絲棉襖的優點:
1、釋放氨基酸;
蠶絲的絲膠成分含有18種氨基酸,這些氨基酸散發出細微分子又叫「睡眠因子」。
2、具有良好的禦寒力和恆溫性;
蠶絲被具有「纖維皇後「之美譽,含有纖維中最高的「絲容積空隙」,天冷時能降低熱傳導率,好的桑絲保暖性好、透氣性好、較輕盈。
3、不易滋生蟎蟲和細菌;
蠶絲的絲膠成分人體皮膚可以吸收,皮膚容易細膩光澤,而且具有防止蟎蟲和黴菌滋生的能力。
4、輕盈,滑爽,體貼;
天然蠶絲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並加以排除,維持被內乾爽,保持舒適!蠶絲被的蓬鬆度很好,所以使用的重量不必很厚,穿在身上非常的輕盈;
5、蠶絲被的禦寒性和保暖性;
蠶絲被,擁有「冬暖夏涼」的特性,在寒流來襲時,能發揮強大的禦寒力和保暖性;天氣較暖時,則猶如涼被般輕爽舒適。
6、使用壽命長;
蠶絲為經緯網狀結構。蠶絲被通過能使用10-15年,蠶絲本身具有強健力和強伸力,並為經緯網狀結構,可長期使用,保持舒適和蓬鬆感。
棉花棉襖的優點:
1、產量大、生產成本低,使棉製品價格比較低廉。棉纖維能製成多種規格的織物,從輕盈透明的巴里紗到厚實的帆布和厚平絨,適於製作各類衣服、傢具布和工業用布。
2、棉織物堅牢耐磨,能夠洗滌和在高溫下熨燙,棉布由於吸濕和脫濕快速而使穿著舒服。如果要求保暖好,可通過拉絨整理使織物表面起絨。
3、通過其他整理工序,還能使棉織物防污、防水、防霉;提高織物抗皺性能,使棉織物少燙甚至不需要熨燙;降低織物洗滌時的縮水,使縮水率不超過1%。
缺點:棉織物不耐臟、不防水防霉;抗皺性能差,且容易縮水。
(3)平絨棉襖配什麼褲子擴展閱讀:
棉花棉衣的保養技巧:
1、 忌長時間曝曬,以免降低堅牢度及引起褪色泛黃;
2、 洗凈晾乾,深、淺色分置;
3、 注意通風,避免潮濕,以免發霉;
4、 貼身內衣不可用熱水浸泡,以免出現黃色汗斑。
桑蠶絲棉襖的保養技巧:
1 、選購真絲服裝要注意購買比自己原來尺碼大2~4厘米,這樣穿著舒適,且不易損傷桑蠶絲蛋白纖維;
2 、桑蠶絲服裝應陰干,不能在陽光或熒光燈下晾曬;
3 、桑蠶絲服裝應中溫熨燙(130~140攝氏度);
4、 桑蠶絲服裝吸濕性強,不穿時最好用衣架掛好並保持通風;如衣服不十分臟可不洗,將穿過的衣服掛在通風處待汗氣揮發後再穿;
5、 桑蠶絲服裝最好掛裝存放,保持乾燥,防蟲劑必須用布包好,不要直接接觸衣物。
4. 絲綿棉襖,什麼是絲綿和棉花有什麼區別
絲綿是一種蠶絲製成的綿絮、被用材料,是用繭表面的亂絲加工而成。古人在衣服裡面充以絲綿,作為禦寒之衣,或者做成蠶絲被。
絲綿和棉花的區別:
1、來源不同
絲綿是蠶產的綿,用下腳繭和繭殼表面的浮絲為原料,經過精練,扯松纖維而成。
棉花是錦葵科棉屬植物的種籽纖維;棉籽上的茸毛從棉籽表皮長出,棉鈴成熟時裂開,露出柔軟的纖維。
2、用途不同
絲綿最早是用來製作冬衣,因保暖性好,供作衣絮和被絮之用。
棉花能製成多種規格的織物,從輕盈透明的巴里紗到厚實的帆布和厚平絨,適於製作各類衣服、和工業用布。
(4)平絨棉襖配什麼褲子擴展閱讀:
絲綿的發展歷史:
絲綿最早是用來製作冬衣,古代漢人夏季服葛麻紗羅、冬季以絲綿充絮。如果是冬天,袍內應絮綿。顏師古註:「漬繭擘之,精者為綿,粗者為絮。今則謂新者為綿,故者為絮。」 簡單地說,就是以下腳繭和繭表面的亂絲為原料加工而成的絮狀物,好一點的稱為綿,次一等的稱為絮。
西漢絲織業已很發達。織物生產中,一般以上等蠶繭用於紡織,以次等蠶繭製作絲綿。戰國兩漢出土文物有鳳鳥花卉紋綉淺黃絹面綿袍、小菱形紋錦面綿袍、羅地「信期綉」絲綿袍、朱紅菱紋羅曲裾式絲綿袍、西漢印花敷彩紗絲綿袍、絹地「長壽綉」絲綿袍、素絲綿袍等。
南北朝時,揚州「有全吳之沃,魚鹽杞梓之利,充仞八方,絲綿布帛之饒,覆衣天下。」唐人冬季穿綿袍,加綿十兩。襖子是冬衣,比袍略短,加綿八兩。綿袴,也稱復袴,加綿六兩。這是冬裝。唐人所說的「綿衣」「綿袍」都指絲綿。
5. <急求!!>中國各地、各民族過春節的風俗習慣
滿族
滿族過春節時要貼窗花、貼對聯和"神"字。年三十全家包餃子,餃子講究有褶的,不能捏光邊的"和尚頭"餃子,恐日子過"禿"了。餃子要碼得橫豎成行,象徵新的一年財路四通八達,餃子不能擺成圈,恐日子過得沒有門路。
白族
白族從除夕開始互拜、贈送禮品。子夜過後,男女青年爭先挑水,以示勤勞。清晨,全家喝泡有米花的糖水,祝願日子比蜜甜。早飯後,孩子們由成人帶領到親友家給長輩拜年。耍龍燈、舞獅子、打霸王鞭是節日不可缺少的活動。
蒙古族
蒙古族歷來崇尚白色,所以將農歷正月稱為"白月",把過年節稱為作"白節"。蒙古族過年的准備工作從農歷臘月二十三即開始。除了掃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還要人著新裝,馬佩紅纓和新鞍。要把放有哈達的整隻牛、羊獻給至親厚友。除夕夜要吃"手把肉"以示合家團圓。初一凌晨先向長者敬辭歲酒,再向同輩敬酒,親朋間互贈哈達,恭賀新年吉祥如意。初一給長輩拜年一定要在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