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古代帝王的帽子,各個朝代大有不同,那清朝帝王的帽子象徵了什麼
清朝皇帝的皇冠稱之為「朝冠」,來自於女真蒙古族傳統貴族冠帽(造型來自於女真族蒙古族人民常帶的斗笠),後經美化改造,美化造型來自於清朝的前身後金政權皇宮崇政殿(今沈陽故宮崇政殿),象徵著後金王權。
清朝和後金皇帝朝冠,分冬、夏、春秋三套。冬朝冠內為圓頂,上扎赤色纓7層長5寸。中立9龍鏤空金頂7層,每層鑲4分大東珠不等,共19顆。外環檐鑲黑色貂熊皮毛,檐下為明黃緞摟海帶。春秋朝冠與冬朝冠略同,為外檐改用黑尼。夏朝冠內以長白山青藤為框外裹白綾做斗笠狀,上以金絲錦扎赤色纓15層長7寸,頂與冬朝冠同。為前後檐首有別,前檐為鏤雕小金佛一尊外鑲東珠蓮座與八寶佛光,後檐為金制胥彌座上設金制神火文鑲大東珠15顆,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皇權,其實說白了就是個豪華斗笠,
⑵ 皇帝的帽子有什麼寓意啊
冕旒是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重大祭祀典禮時所用的冠帽,是禮冠中最尊貴的一種。外面黑色,裡面朱紅色,冠頂有版,稱為延,後高前低,略向前傾。延的前端垂有組纓,穿掛著玉珠,稱旒。天子的冕十二旒(即十二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歷代之制大略相同,南北朝後只有皇帝用冕。 據說,置旒的目的是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視事觀物,不可察察為明,也就是說,一個身為領袖的人,必須洞察大體而能包容細小的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