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知識 > 清末的旗袍多少錢

清末的旗袍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5-02-05 14:13:48

⑴ 小姐姐一襲復古旗袍,優雅氣質又可愛迷人,你敢嘗試嗎

在日常生活中,有許多潮人都喜歡穿印花款的服裝,若是印花太過誇張,可能會在日常中顯得非主流。若是緊跟不了潮流快時尚,不如換一個思維,拾起優雅古典美的旗袍。旗袍的刺綉圖案可以看作更加高級感的「印花」,各種各樣款式更是眼花繚亂,不僅百搭,經典永不過時,優雅氣質又可愛迷人,你敢嘗試嗎?

而旗袍——中國文化底蘊的體現可不是開玩笑,款式非常之多,講究之深。旗袍氛圍傳統款和改良款。傳統款,輪廓不變,只是袖口、開叉高低、領口的范圍變化,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名字,更顯傳統氣韻。而改良款,則是「新國潮」的領導先驅。工藝上更為簡潔、精緻利落,生產周期變短,成本變低,更多人能有機會嘗試而沒有經濟負擔。而在改良設計上,把色彩和圖案的重新定義,將成熟穩重的風格大膽地往輕松活潑的視覺效果做改變,既能保留了傳統文化元素,又緊跟當代潮流,兩者相互協調,碰撞出不一樣的色彩,都讓旗袍更加的迷人。

⑵ 做一件旗袍要多少

貴的旗袍上萬,便宜的旗袍一兩百,甚至幾十元。 不過個人認為,便宜低價的旗袍粗俗低劣,一點也沒有旗袍的文化美觀在裡面。貴的咱們做不起,但是我們可以選擇中高檔的,北京有家紫禁麗人旗袍店就是定位於中高檔,做工和質量都是還不錯的。你要訂做可以到她們店裡看下。
採納哦

⑶ 旗袍的發展和演變歷史及各個階段的特色

現代旗袍的起源

二十世紀初盛行內穿喇叭型寬大袖子的短襖,外套前後擺及地的無袖長馬甲

此後旗袍在邊、袖、襟、領等處作了一些改動,增加了裝飾,出現繁復的變化。

但仍保持舊式旗袍馬甲的平直寬大風格,襲用傳統的直線裁製方式,顯露不出女性的窈窕身段。

二十年代後期和三十年代,旗袍在長短、寬窄、開衩高低以及袖長袖短、領高領低等方面的改動尺度有所反復。

1929年,受歐美短裙影響,原來長短適中的旗袍開始變短,下擺上縮至膝蓋,袖口變短變小。

後來又有校服式旗袍,下擺縮至膝蓋以上1寸,袖子採用西式。

這一改變遭非議,1931年後旗袍又開始變長,下擺下垂。

三十年代中期發展到極點,袍底落地遮住雙腳,稱為「掃地旗袍」。

原先能遮住手腕的旗袍袖子縮短至肘部。

以後袖長越來越短,縮至肩下兩寸,1936年後幾乎無袖。

清代旗袍不開衩,旗袍在縮短袖子時也悄悄在左邊開低衩。

後來衩越開越高漸漸及膝部高到大腿。

由於有人反對,袍衩一度回到膝蓋以下。

但輿論壓力一減小,袍衩又迅速升高,1933年後流行大開衩旗袍。

傳統旗袍是上下一條直線,外加高高的硬領。

三十年代初期,袍腰開始日積月累地收縮,到一九三四年後,女性身材的曲線終於全部顯露出來。

高聳及耳的領子也逐漸變矮,後來有的成了無領旗袍。

傳統滿族旗袍的起源

順治年間(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

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

至此傳統服飾漢服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漢服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

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

從順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

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

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較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

「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

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

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界,此時的清王朝正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

在中國學生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

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始。

民國時的旗袍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

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

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

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

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

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

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

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

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頂盛期,這時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

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旗袍源於旗人之袍,而北京是旗人聚居最多之地,所以直至清末民初,旗袍是屬於京派文化的。

清代的旗人之袍包括男袍和女袍,但由於旗袍是女裝,所以也可以說旗袍源於旗女之袍。

清初較為瘦長緊窄小袖素簡的旗女之袍,到了清末已變得寬大繁褥。

辛亥革命之後,旗人多棄袍服而著大褂與褲,故20世紀10年著旗袍者極少,20年代才略有回復。

鼎革後的旗袍有了質的變化,這個變化的主要發生之地,卻是上海。

清末旗女之袍與民國旗袍的主要差別有三點:

1. 旗女之袍寬大平直,不顯露形體;民國旗袍開省收腰,表現體態或女性曲線。

2. 旗女之袍內著長褲,在開衩處可見綉花的褲腳;民國旗袍內著 *** 和 *** ,開衩處露腿。

3. 旗女之袍面料以厚重織錦或其他提花織物居多,裝飾繁瑣;民國旗袍面料較輕薄,印花織物增多,裝飾亦較簡約。

正是這三點差別,使旗袍發生了質的變化--從傳統的袍服變成可與西方裙服相類比的新品種。

袍服是外套,是強調功能(防寒、遮體、表示身份等)的服裝種類,其審美意味是傳統的含蓄。

裙服,法語中的robe或英語中的one-piece dress,雖也有著與中國袍服相仿的歷史和強調功能的傳統,但表現女性體態曲線卻也是它悠久的傳統之一;而現代裙裝則加強了這一特點,由含蓄的、理想化的、局部的表現,變為暴露、性感和全身的表現。

現代西方裙裝的所有這些表現女性體態細微變化的表現而言,民國旗袍是無與倫比的。

新中國成立之後,大陸穿旗袍的女性急劇減少。

有一位知名人曾不無遺憾地說:"對身材較好的女子而言,不能穿旗袍實在是一大損失!"

⑷ 中國旗袍為什麼叫小鳳仙

原因:

「小鳳仙裝」也是一種旗袍,由清代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正是由周海媚扮演的清末名妓小鳳仙穿著而出名。

旗袍是民國時期的婦女時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 從順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

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4)清末的旗袍多少錢擴展閱讀

樣式變遷

旗袍歷經百年的演進,隨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的變化,演繹出多姿多彩的樣式,讓人目不暇接。20世紀30、40年代旗袍發展的黃金時代,樣式變化多且非常豐富。

旗袍的襟、領、袖、裙擺等部位風格別樣:襟有圓襟、方襟、長襟等;領有上海領、元寶領、低領等。

袖子有長袖、短袖,有挽大袖、套花袖,還有喇叭形的倒大袖,在袖口鑲、綉、滾、盪各種紋樣,十分別致;裙擺除了長短變化,還增加了魚尾形、波浪形等裙擺款式。

與清末的旗袍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孩子褲子膝蓋破了怎麼修補 瀏覽:829
什麼店有白色襯衫正裝 瀏覽:216
教練夾克裡面搭配什麼用 瀏覽:33
純棉褲子上弄上筆墨怎麼洗 瀏覽:818
男春款風衣怎麼搭配 瀏覽:144
把長裙改成褲子好看嗎 瀏覽:904
清末的旗袍多少錢 瀏覽:578
全棉女式襯衫批發 瀏覽:530
假兩件男士襯衫加絨 瀏覽:581
黑色褲子用什麼洗滌 瀏覽:934
襯衫衣領怎麼洗干凈 瀏覽:28
桃桃桃15睡衣 瀏覽:782
杭州女裝自產自銷批發市場 瀏覽:957
旗袍舞蹈永春 瀏覽:546
英倫萬象城男裝品牌 瀏覽:120
女生牛仔外套怎麼搭配褲子 瀏覽:875
黑白點褲子怎麼搭配 瀏覽:41
張藝興夾克外套科普 瀏覽:58
高檔手工綉花衣 瀏覽:705
免費賣褲子錄音 瀏覽: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