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做頂戴花翎,頂,又叫頂子,就是關於頭上帶的斗笠裝的帽子,戴,是指帽子尖上的裝飾,花翎就是帽子尖上裝飾的羽毛,高級官員頭頂上的是孔雀尾羽,因為孔雀尾羽的末端有一個橢圓形像眼睛的花紋,所以白話中又用「幾眼」代表關於品秩。
㈡ 清朝的頂戴花翎是什麼三眼花翎有多貴重
在看電視時,不知道有沒有小夥伴對清朝官員帽子後的那根羽毛翎感到過好奇啊?其實,那就是傳說中的頂戴花翎,用羽毛製成,一共有三個級別,最高級別的就叫三眼花翎。
頂戴花翎可分為兩個部分,頂戴跟花翎,頂戴指的是清朝官員戴著的那個帽身,花翎則是插在帽身後的羽毛飾品。清代頂戴有涼帽、暖帽之分,花翎也可分為藍翎跟花翎。
不過,凡事皆有例外。像到了清朝末年,因為國庫十分貧窮,所以就提出了只要平民捐獻一定額度的銀子,就能獲得一眼花翎這樣“買官賣官”的醜事。
而三眼花翎的獲得者也有例外,整個清朝一共有七個人得到了三眼花翎,其他都是皇室貴族,只有一個是漢臣,那就是晚清的著名人物李鴻章。慈禧太後顧念他為清廷做出的功勞,所以就賜給了他一頂三眼花翎。
㈢ 清朝時官員帽子上昰什麼鳥的毛
孔雀翎
清制,武職五品以上,文職巡撫兼提督銜及派往西北兩路大臣,以孔雀翎為冠飾,綴於冠後,稱花翎,除因軍功賞戴者外,離職即摘除,花翎有單眼、雙眼、三眼(「眼」即孔雀翎毛上圓花紋)之別,除貝子、固倫、額駙因其爵位戴三眼花翎。鎮國公、輔國公、和碩額駙戴雙眼花翎外,品官須奉特賞始得戴用,一般為單眼花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