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道袍顏色的七大等級
黃色:王者所著,在法衣中最為上等。天師聖主常著黃袍。紫色:大師講經所著,亦可為天師老臣。紅色:上等法師所著,上表祈福所用。青色:中等法師所著,拜斗,祝壽常用。綠色:下等法師所著,散人仙客亦著。黑色:斗部著。白色:冥司著。
黃色:王者所著,在法衣中最為上等。天師聖主常著黃袍。紫色:大師講經所著,亦可為天師老臣。紅色:上等法師所著,上表祈福所用。青色:中等法師所著,拜斗,祝壽常用。綠色:下等法師所著,散人仙客亦著。黑色:斗部著。白色:冥司著。
道袍有兩種含義:
一種源自中國古代漢服「褶」(相傳周武王親制),在明代演變為道袍,是明代男子居家時的外衣,也可作襯袍或平民男子婚服。後在清初「剃發易服」的政策下消亡。其特點是直領,大襟,兩側開衩,有暗擺,為漢民族最具特色的傳統服飾之一。
另一種則是道教服飾。道教道袍指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以上服裝,均取肥大寬松,以寓包藏乾坤、隔斷塵凡之意。又取直領,以示瀟散。道教道袍承傳有序從未斷代為道袍之正宗
道袍有藍色、灰色、黃色、棕色,暗紅色,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道袍是明代極其流行和典型的一種便服,在明代由於道教為國教,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無比把道袍當做日常穿著的主要服飾之一。道袍形制為:直領,大襟,右衽,大袖收口,衣領綴有白色的護領,衣身左右開裾,前襟(大、小襟)兩側各接一片內擺,打褶後縫在後襟里側。
道袍也分為常服和法服兩大系列。常服主要有大褂和道袍。大褂袖寬一尺四寸,右腋開襟,有兩飄帶;中褂則多為對襟。道袍,又稱「得羅」,與大褂相似,袖寬一尺八寸以上,長短隨身,青、藍色,象徵天色和東方青陽之氣。
(1)白色衣領的衣叫什麼名擴展閱讀:
道袍在明代的時候非常流行。幾乎就是讀書人的「標配」,也正因為如此人們才叫這種衣服叫道袍,因為讀書人懂得的道理多。隨著流行變化,道袍的衣身長短、袖子寬窄經常變化,到明末,袍服的「大袖子」已經發展到有些誇張的地步,衣短才過膝、拱手而袖底及靴。
道袍特點:
其一是「不與俗移」,也就是說不管社會上的人穿什麼衣服,道士都保持自己的衣冠不變,這其實也是道士特立獨行的人格的表現;
其二是「不異服」,穿的都是黃帝所制之衣冠,也就是漢族服飾,不穿其他的服飾。所以道教服飾千百年來,其實變動是不大的。
❷ 通常所說的「POLO衫」是指什麼類型的衣服
Polo衫原本稱做網球衫(tennis shirt)。最初是由前French 7-time Grand Slam杯網球冠軍René Lacoste於其品牌LACOSTE推出之有領運動衫,打網球時揮動球拍上半身會不斷扭轉,所以polo衫的設計便以不用扎進褲子里為前提,做出了後長、前短,且側邊有一小截開口的下擺。此種下擺設計使穿著者在坐下時,也能避免一般t-shirt因前擺過長而皺起來的情況。
POLO衫是生存在嚴謹與娛樂之間的第三種形態,讓在玩樂的時候不失活潑,在嚴肅的場合不失莊重;POLO衫是年輕人對生活的全新定義,創造財富,享受樂趣,要的就是精彩。 今天,已經不可否認:休閑文化的產物一樣可以成為經典。POLO衫所蘊涵的年輕精神將使它們不斷成為一批又一批年輕時尚人士的追逐目標。
❸ 古代的衣服稱做什麼
第一種是「上衣下裳」相連在一起的「深衣」制。因為它上下相連,「被體深遂」,稱之為深衣。深衣按衣襟繞襟與否分為直裾、曲裾。包括直裾深衣、曲裾深衣、袍、直裰、褙子、長衫等。
第二種是「上衣下裳」分開的「深衣」制,包括冕服、玄端等,是君主百官參加祭祀等隆重儀式的正式禮服。
第三種為「襦裙」制,襦,即短上衣,按款式分類,有對襟(亦稱直領)、交領(亦稱斜襟)、坦領(亦稱U領)等;裙,即下裙,通常為一片式合圍裙,按製作方式分類,分為褶裙、片裙等。實際上也屬於上衣下裳制,但是這種方式沒有很多的禮儀規定,一般是用於常服的。
漢服主要有以下幾部分組成:
領/衿(jīn):衣領;
衽(rèn):衣襟,根據掩襟方向而定(特指外襟);
襟(jīn):與衽同意。但使用時特指衣服的交疊重合處,以內外(或前後)襟區分;
緣(yuán):衣服上的鑲邊,有領緣、袖緣、衣緣等;
裾(jū):衣服的下擺,又特指衣服的前襟處。可分直裾、曲裾;
袂(mèi):衣袖;
祛(qù):袖口。
根據裾的長短,漢服有三種長度∶襦、裋、深衣。袖子與襟裾的接縫稱為袼,袖口稱為祛。一套完整的漢服通常有三層:小衣(內衣)、中衣、大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