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知識 > 以前穿的是什麼褲子

以前穿的是什麼褲子

發布時間:2024-10-18 05:41:34

❶ 古代中國人穿褲子嗎如果穿是什麼時候是什麼樣子的

先秦時期就開始穿褲子了,那時候的趙國趙武靈王改革國家的軍事力量,就是通過胡服騎射!就是改穿褲子,那時候游牧民騎馬穿褲,騎馬有優勢,所以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人就開始穿褲子了!

網上摘錄:

我曾經多次提到咱們是古人不穿褲子的。這把許多人嚇了一跳:不穿褲子咋辦?就像現今皇城跟兒的「膀爺」,他可以不著上衣,人家那叫爺們,但褲子他再牛比也絕不敢不穿呀。
褲子這玩意在中原地區出現的比較遲,那麼這個漢字出現的肯定也比較遲。以「褲」這一字音字型來命名褲子這一物品,肯定是有來歷的。
「褲」是個形聲字,「衣」形「庫」聲。「衣」是表示它與衣服有關,那這個「庫」是否還有其他的意義呢?為什麼「褲」這種衣服出現後不稱別的名號,單叫「褲」呢?
先秦時中原地區的人們只穿長袍,天涼了就再加一件,再涼再加,還是長袍。今天看來,如此穿著行動多有不便,但那時的人們只有那個層次的思想,咱不能拿現在的境界去要求古人對不對?當然,也有聰明人,為了行動方便快捷,就發明了「帶」這東西系在腰間。那屈原就是「峨冠博帶」的打扮:頭上高聳的帽子(叫「頭衣」才恰當,因為這「冠」並非今天意義上的帽子,而是顯示身份的裝飾性很強的物品),腰裡系著寬大的帶子。那屈原走起路來高視闊步,仰面正身,一派「眾人皆醉我獨醒」的樣子,望之令人頓生敬畏之心。
「褲」一個正宗的本字是「衣立旁」加一個「誇」字,就讀作「庫」。這是個啥東西呢?它是一種「脛衣」。脛,就是大腿;所謂「脛衣」,就是套在兩條腿上的兩個布帛製做的筒子,不是現在還有加了襠部的褲子。由這「褲子」最早的雛形看來,咱們的先輩並不看重那關繫到子孫萬代的要害之處啊。
有了「脛衣」,行動方便了,但還有一些問題沒有解決。一是因為它沒有襠部,人們的起居習慣無法改變;二是光著屁股騎馬,對皮膚的傷害很嚴重,出行或打仗仍然不適合穿著。怎麼辦?
這就要談談這「褲」字的另一個來歷。說起「褲」的這一個來源,卻與軍事有關。它的本字寫做「衣立旁」加一個「軍」字,讀如「昆」,是軍服及行旅之服,後來又訛轉作「褲」了。細細打量,這倆字還真有點兒相象,這種推斷應該是很准確的。
也許訛寫做「褲」的這人,以為褲子是可以裝填兩條腿的東西,而這個字又與「褲」相似,所以就乾脆這樣寫了。後來的人們也認為這樣寫很有道理,也就因錯就錯寫下去了。這真是「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啊。再說了,那「庫」本來不就是存放物品的所在嗎?
至於這倆字是啥時候、為什麼、怎樣統一成現在這個「褲」字的,我也不甚了了,也不敢談下去了。
「戰國七雄」中位於正北方也是最北方的,是趙國。趙國可真不容易,既要與中原諸國爭霸,又要防著北方胡人的入侵,年年代代都忙啊累啊的。不是說「內無法家拂士,外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嗎?人家趙國就在這種四面皆敵的環境里生存並發展著,憑借春秋末期「三家分晉」時,一個諸侯國的三分之一大小的國土人口,一直支撐到戰國末年,是秦始皇最後滅掉的諸侯國,真是太不容易了。
有點兒跑題,還回到話題上來。北方胡人是游牧民族,騎馬射箭,來往倏忽,防之不及。你趙國駟馬戰車固然聲勢壯偉,可人家胡人卻不跟你列陣撕殺,沒辦法,趙國的歷代國君就不停地修長城。修啊修的,還是擋不住胡騎。與趙國處於同一緯度又靠東些的是燕國,它也面臨著與趙國相同的問題,也就修啊修的修長城。其後秦始皇統一中國,徵用民夫去修長城,只不過是把以前的燕趙長城略加整理連接一下而已。今天一提到長城,就把功勞記在秦始皇名下,我很憤憤且為燕趙抱不平。
你以為那時修的是現在我們在八達嶺、山海關見到的磚石長城?那你就大錯特錯了。秦及先秦所修的長城現在幾乎看不到了,有一些遺跡也都不被咱這些外行人所能辨識。歷史滄桑中,那些夯土而建的長城已「被雨打風吹去」了。
再早幾百年,把自己的西周王朝埋葬的周幽王,為博褒姒千金一笑而「烽火戲諸侯」時,北方游牧民族對中原的威脅就已經很嚴重了。周憑舉國之力尚被逼得很狼狽地遷都了事,那燕趙小小諸侯國更是給鬧得困苦不堪。一代代趙王都在苦苦思索著:怎樣才能消弭來自北方的邊患?
終於,一代英豪趙武靈王橫空出世了。是他,就是他,給咱們中原人穿上了褲子。
褲子啊!如果沒有趙武靈王,我們中華民族還要在沒有褲子的黑暗中摸索很多年。也許十年,也許百年,也許兩千幾百年後的今天,我們大家都還不穿褲子亂跑呢。不,如果沒有趙武靈王給咱古中原人穿上褲子,恐怕他們早就被穿著褲子的胡人給滅了,哪裡還會有今天的我們呢?所以,說趙武靈王是中華民族的大救星,絕不為過。
趙武靈王頂著巨大的壓力「胡服騎射」了。從此,中原人在與北方游牧民族的沖突中,再不用駕著笨重的戰車嘎吱嘎吱地駛了,再不用穿著臃腫的長袍屁顛屁顛地跑了。咱們有了褲子,咱們也可以騎上輕捷快速的戰馬;咱們又有了「箭袖」這一緊身上衣,咱們也可以靈巧地拉弓射箭了。從此以後,咱們在與胡人爭奪生存資源的較量中,從軍事裝備方面處在了同一水平線上了。就如當今太祖曾經在天安門城樓上庄嚴宣告的那樣,咱們的古中原人「從此站起來了」!

❷ 古代人穿開襠褲嗎

這問題問得多巧妙啊,古人穿開襠褲,但是也穿著長袍的嘛,想歪了的朋友趕緊擺正思想啊,這個很危險的。其實我們應該追究的是古人為什麼不穿個小巧又可以遮羞的小內褲呢?不穿內褲不是我國古人的習慣,西方人也不怎麼願意穿。主要是因為當時的衛生條件不行啊,不穿內褲通通風不會滋生細菌,還有一點就是上廁所的時候比較方便了,不用解好多層衣帶。

易經之中記載了黃帝、堯帝、舜帝是“垂衣裳天下治”。我們的老祖宗男性是上衣下賞,女性就是一件長袍。當然三皇五帝不是撩起裙子就露出大腿毛那樣的不雅漢子,人家裙子里還是要有襯褲的,叫做“脛衣”,這個感覺很像是現在的吊帶襪,就為了擋住兩條小腿。

至於說女子們被迫穿開襠褲就是為何男人更好辦事兒的說法,特別是宮女和妃子啦,聽起來還真有那麼一點道理。真的假的暫且不論,畢竟脛衣這玩意兒真的看起來挺性感的。

❸ 內衣沒發明之前,女子貼身穿肚兜,那下身穿什麼

人們穿上內衣,也才是近代以來的事情,在我國古代很長一段時期,是不穿所謂的內褲的,後來才逐漸穿上內褲,也稱作褻褲。

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這段時期各民族大融合,受胡服影響,這個時期中原的士庶百姓也開始以穿褲子為時尚,包括部分女性。不過,這個時期,女人們即使穿了外褲,裡面也是不穿內褲的,而且外褲外通常要套件裙子。

古代女子內褲的正式流行大概是唐宋以後了,隨著社會以及思想文化的發展,女子有條件在經期會多穿一條短一些的舊褲在內,以避免弄臟外面的衣服。後來這種逐漸成為常態,因為內褲是一種在古人看來比較猥瑣和輕慢的衣服,不可輕示與他人,所以這種內褲也稱之為褻褲。

❹ 古代人民男生穿的褲子是什麼

類似綁腿的兩個套腿,兩個管在外面長衣裡面,在外面看不見。

❺ 為什麼古代人不論男女都穿開襠褲

春秋戰國時,人們就已穿褲子,它在古代寫作「紈」,那時的褲子不分男女,只有兩只褲腿,類似「開襠褲」。穿這樣的褲子,外面不遮掩的話,很容易走光。褲子真正成為常服,要等到宋朝。所以,古人在「開襠褲」的外面,往往穿一件服飾,這就是「裳」。

窮人則完全不穿「開襠褲」。《三國志》記載,曹丕時任豫州刺史,曾修水利的賈逵,年輕時因貧窮,寒冬臘月都不穿「開襠褲」,夏天就更不用說了。富貴之家的「開襠褲」皆用絲製成,我們今天稱衣著華麗、不學無術的年輕人為「紈褲子弟」,就由此而來。

在中國古代,因為「開襠褲」的緣故,人們在正式場合下,應採用跪的姿勢來坐,臀部放在兩腳的腳跟上。如果是兩腿伸向前坐著,叫作箕坐,是個很不禮貌的坐法,兩腿盤起來坐也是不合適的。

在三國、晉朝及稍晚一些時候這種坐姿仍是在正式場合所必須採用的。在一些比較嚴肅的古代影視作品,如《三國演義》中,是可以看到在上流社會正式場合,特別是對其它在座的人尊敬的話,一定要採用跪姿坐。

(5)以前穿的是什麼褲子擴展閱讀:

上衣下裙,也就是古代所說的「上衣下裳」。衣,依也,人依以庇寒暑;裳,障也,人依以自障蔽。這是中國人上古時期的常服,不論男女。

事實上中國人穿褲子的歷史並不久,中原地區的人一直到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才開始穿褲子,而事實上,那還不能完全叫褲子,那叫「脛衣」,其實就是兩只褲管,往小腿上一套,用帶子系於腰間。

很顯然要害地方沒東西遮擋,就跟現在娃娃們穿的開襠褲似的,其目的是便於私溺。所以還得在外面穿條裙子,這樣才不會走光。

東晉的《拾遺記》曾經有這樣一個故事,說戰國時的張儀和蘇秦「同志好學」,外出時看到什麼典故,就馬上記下來。當時紙還沒發明,他倆手邊也沒有木簡,所以在手掌上和大腿上記錄,回到家裡後就將這些字抄寫下來。

到了夏天,穿絝就太熱了,人們就只穿衣裳。不過,對於有錢人來說,絝可以不用粗陋的麻布做,完全可以用輕柔的絲織品啊,這才出現了「紈絝」,在當時社會上被公認為奢靡之服。

我們今天稱衣著華麗、不學無術的年輕人為「紈絝子弟」,就由此而來。這種「脛衣」一直到了漢朝才有了襠,這才算有了真正意義上「褲子」的概念。

❻ 中國的古人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穿內褲的此前都是開襠褲嗎

中國早期內褲的雛形應該是在漢朝,古人稱其為「窮絝」。它的發明者是大將軍霍光,令人頗感意外的是,一個日理萬機的大老爺們,竟然研究起女人應該穿什麼樣的內褲,他是變態嗎?

其實不然,霍光發明「窮絝」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外孫女上官皇後能誕下龍嗣,同時也為了防止漢昭帝跟後宮其他女子曖昧,亂搞男女關系。

而且在當時,窮絝還是個「雙標」產品:除了皇後以外,就連宮女都必須穿這種內褲。

據《漢書》記載:光 ( 霍光 )欲皇後擅寵有子,帝時體不安,左右及醫皆阿意,言宜禁內,雖宮人使令皆為窮絝,多其帶。

所謂窮絝,現在泛指褲襠,但又不是指開襠褲,因為窮絝雖然也有前後襠,卻系了很多的帶子,唯一的缺點就是不方便解開。


說到內褲,就不得提下1932年12月,日本白木屋百貨店因為電線故障發生了一起重大火災。

當時在樓上的人通過繩索滑下來,但還是摔死了十幾個人,大部分是女性。而原因就是因為當時的日本也是沒有穿內褲的習慣,為了防止走光,女性店員力不能支。

《羞恥心的現代史》:因為穿和服的女店員攀著繩索往下滑,被風一吹,和服便翻捲起來下身走光,所以感覺羞恥的女人們被迫用一隻手按住衣服,導致無法單手支撐體重,活活摔死。

最後想說的是,如果非要較真,到底是誰發明了內褲,可千萬不要說是歐美人,因為「褌」作為內穿的合檔短褲,在中國很早就有了,不論在歷史的久遠性還是實用性方面都更勝歐美一籌。

❼ 褲子起源介紹

女 褲

褲子,本來是專指男性的下衣而言,但是經歷了各個時代而逐漸也被女性採用,這是因為以第二次世界大戰為契機,女性加人了社會生活,隨警外出活動的增多,意識到褲子能帶來很大的行動便利。女褲最初出現時,是較為寬大的西褲,後來又從長褲演變到現在的褲子。以時裝的姿態出現時,距今已有30年的歷史。最初時,在男子氣中透出些女性美,由於它的輕快與活動性,誘惑力極強。現在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服種之一。更進一步說,它同裙子已不可區分地被人們所用。

褲子隨著它時裝性的不斷增強,在形狀、長短等細節的設計上也發生了多種多樣的變化。在80年代的初期,是褲子發展的最高峰。一般人們都傾向於機能性較好、符合於生活方式的寬松型。無論是日常服或是晚禮服,如果能有效地運用個性進行服飾搭配的話,那麼在很大的范圍內,褲子對於表現女性的手法,就會有一個新的突破。

女褲以形態區分的名稱見圖4—1—1。

女式基本型褲子

設計說明

這是褲子的基本型,可以說任何人都能穿。根據愛好的不同,前片的活褶可以變化為抽褶等。

面料:可以使用一般的毛料、棉、麻織物和化纖布料等。顏色如果使用黑、灰、藏藍、茶色等,那麼同上衣搭配組合就較為容易:素雅、纖細的條癲劑弦部梢浴?/font>

使用量

表布140cM幅寬110cm(褲長十10cm-15cm)

90cm幅寬210cm(褲長×2+15cm-20cm)

制圖(圖4—2—1)

從前片開始。

從前後中心加放出來的厚度,是按臀圍 尺寸的比例計算出來時,較胖體型的加放量可以稍多些,較瘓的可以少一些。

膝高線可以按制圖的位置決定,如果褲長在腳跟骨以下較長、腳口較寬的褲子,那麼膝高線就要再抬高一些,這樣褲形比較好看

後立檔線的傾斜度,是考慮了機能性而決定的。即傾斜度越大,後立檔線越長。樣板的前後立檔長之和,與測量到的立檔凈尺寸之差,就是餘量與運動量。在正常情況下,這個差在2cm~3cm比較適當。多餘或不足時,在橫襠線上和後立襠線的上端增減。在特體的情況下,差值還是較大些比較好。

制圖完畢後,把前後下襠線拼合在一起,校對一下立襠弧線是否自然圓順,如有偏差,需訂正制圖和樣板。

裁剪要點(圖4—2—2)

利用布料的光邊取腰頭,剩餘部分雙折後,把前後片穿插裁剪。有倒順順和光澤的布料,要把前後片排成同一方向裁剪。圖例的前開口,因為是同裙子緔拉鏈方法相同的,就把縫頭加寬了,如果要使用貼邊的話,也要排出貼邊樣板。

試穿補正(圖4—2—4~圖4—2—7)

著裝後,以輕松的姿勢站立。看褲線是否筆直下垂,各部位的餘量是否適宜,立襠與褲長是否合適等。如有需補正的地方,請參考下例修正樣板。

前後厚度大的體型[圖4—2—4)

前後襠彎打褶,這是立襠弧線量不足而造成的,在前後下檔線和立檔線上追加不足量。

臀部突出的體型[圖4—2—5)

由於臀部突出,朝側縫方向打斜縐,後檔便也起皺。把臀圍的不足量,從側縫和後中心放出,在後立襠傾斜度加大的同時,增加橫檔的寬度。其次加大省量,加大部分的量在側縫放出。

臀部扁平的體型(圖4—2—6)

因後立襠過長,在襠彎處出現余褶。把後立檔的傾斜度變小,並減少橫檔寬度,重新連結立襠弧線。移動省縫位置。在側縫線上減去立檔向外的移動量。

大腿部向外突出的體型[圖4—2—7)

因大腿部外突出較強,朝側縫的方向出現斜皺褲線也偏斜;在側縫線上追加不足量,把由此而增加的腰圍尺寸平分到兩個省縫中。大腿部的前邊突出情況也很多,那樣要把下襠線也追加不足量。

馬 褲

設計說明

圖例是馬褲的一種變化形式。臀部向兩側凸起,從膝下到腳腕較為貼身,使腿部顯得細長。下側的開權不僅具有機能性,還宵把握整體的效果。

使用量

表布 140cm幅寬 120cm

制圖[圖4—4—2)

一般情況下,褲子的下檔是以褲線為中心左右對稱的,但是馬褲從膝到腳腕比較瘦,為了使上側縫凸感強烈,下襠的下半部就要比側縫稍鬆些,加出0.5cm的弧度。

在後片的(W/4+o.5)中,o.5cm是製作時的吃量;在前片的(W/4+o.5)中,是為了增加在收褶時,由於布的厚度而減少的腰圍量。

褲腳旁開衩的製作方法(圖4—4—1)

①②合下襠後,在後片上掩襟。

③縫合前後側縫至開口止處。

④從表面向貼邊壓明線。

⑤釘子母扣。

燈 籠 褲

設計說明

長度在膝下左右的寬松式褥子。腳口的束帶可以扎出「燈籠」形。比起直筒褲來更富有女性美,因穿警感覺又具有裙裝的特徵,更能滿足不適宜穿褲子的人。

面料除水洗棉布;麻、生絲、化纖、毛料、針織布以外,還可使用塔夫綢和天鵝絨等作為宴會服。

使用量

表布 140cm幅寬 120cm

制圖(圖4—5—2)

因臀圍的餘量較多,為掌握圍度與長度的比例,就把立襠深向下加深了1cm。腳口束帶的長要先側量束帶位置腿的周長,再加4cm的餘量。

斜插袋的製作方法(圖4—5—1)

①袋布用面料裁剪。如果面料較厚的話,袋布B就使用棉布或裡布。

②在袋口鋪袋布B。

③在袋口壓明線。之後把袋口縫頭固定在袋布上。

④讓開袋口縫合袋布A。

⑤⑥鉤袋布,縫合前後側縫、劈縫。

參考設計

(1)在褲口旁邊扎有柬帶的燈籠褲。

(2)對襇褶式的燈籠褲。

(3)高腰束帶式燈籠褲。

男 褲

男褲的名稱很多,從形狀上可以分為筒褲、喇叭褲、錐子褲、寬松褲等四種(圖4—6—1)。褲子有各種設計與機能性,穿著方法也多種多樣。僅作為旁開袋與後開袋就有很多種(圖4—6—2)。

褲前片的設計也根據穿著目的而不同,如活褶的有無與多少等。腳口的設計通常有翻褲腳和平褲腳兩種,但是,也有像馬蹄腳那樣特殊的腳口(圖4—6—3)。因褲子的設計多種多樣,所以,同上衣等的搭配非常重要。

男式基本型褲子

設計說明

一般式單褶西褲。不分年齡和職業誰都可以穿用。

可使用一般毛料、棉、麻和化纖等。

使用量

表布140cm幅寬150cm,90cm幅寬250cm

袋布90cm幅寬80cm

粘合襯90cm幅寬50cm

制圖(圖4—7—1)

前片 從前片開始制圖。臀圍線取立襠的1/3,作為圍度的餘量,在H/4中加2cm—3cm。

在橫檔線上,把臀圍量4等份,向左延長1/4的厚度(前窿門寬)。褲線過橫檔線的中點向下取下襠長,畫腳口線。膝線的下襠長向上5cm處。腳口寬度是以褲線對稱兩邊各取11cm。

一般情況下,在前中心的腰圍線上向里進0.5cm—0.7cm後,連結立襠弧線,但在特體的情況下,因為有肥胖量的計算,前立襠線還要偏離前中心再向上抬高。腰圍線取W/4+3cm~4cm,過臀圍線畫弧形側縫線,把側縫線向上延長0.5cm後,重新畫腰圍線。腰上的活褶從褲線向側縫取3cm—4cm,向膝線與褲線的交點畫線。下檔部分的側縫線,是先連接腳口與橫襠線,在膝線上向里進1cm後畫弧線。把側縫這邊的膝線寬向前側取相同寬度畫下襠線。

後片以前片為基礎制圖。在橫檔線上從後中心向里進1cm,腰圍線上向里進「●」尺寸,連結這兩點,向上延長3.5cm。後片的厚度(後窿門寬)比前片追加2.5cm,畫後立檔弧線。腰口線取W/4加2cm的省量,向上o.5cm後重新畫腰口線。膝線和腳口的寬度向兩邊各擴大1cm。側縫線經過腰口線和臀圍線上的「口」尺寸向下畫弧線。下襠線是從橫襠線下落1cm,經過膝線與腳口相連。

裁剪要點(圖4—7—2)

把布幅雙折後比好紗向,前後片穿插裁剪。有方向性和有光澤的布料,要向同一方向裁剪。要是翻腳口的一定要注意留夠翻折量。圖中的虛線部分的裁片,表示在試穿補正後裁剪。括弧內標注的尺寸,是正式製作時縫頭的大小。

男西式短褲

設計說明

西式短褲,褲長在膝圍以上,根據年齡、穿著習慣而定。著用後莊重、大方、舒適,是夏季男士們最受歡迎的下衣。

可使用一般薄形毛料、棉、麻、化纖料等。

使用量

140cm幅寬褲長+12cm

90cm幅寬 褲長*2

測量與加放

褲長一般在膝圍以上,要根據年齡、穿著習慣而定。

臀圍 圍量臀部最豐滿處一周放12cm—16cm。

腰圍 圍量腰部最細處一周放 1Cm~2cm。

褲口要根據長短進行測量,長短不同,褲口也不一樣,或者是用公式推算。

制圖要點

1.褲口的確定

(1)要根據年齡確定。

(2)要根據褲子長短確定。

(3)要根據臀圍的大小確定。

2.落襠的確定

落襠深是指後片橫襠線低於前片橫襠線的尺寸,一般長褲的落襠深總穩定在1cm左右,而西短褲的落襠深可在1cm—3cm內進行波動。出現此現象的主要原因如下:

如果在西褲的後褲片自膝圍線開始,向上畫幾條不同位置的橫向線,會發現橫向線自膝圍線向上與後下襠縫的夾角會越來越大(90 作起始角度),如(圖4—9—1)所示。這主要是由於後下襠縫太斜且帶弧度所致。由於前片下襠縫的斜度較小,因此,在前片上身自膝圍線往上的橫向線與前下襠線的夾角幾乎是90,如(圖4—9—1)。一旦前後下襠縫縫合,則下襠縫處腳口必然出現凹角,如果將後褲片的褲口畫成弧狀,使其與下襠縫保持90。夾角,就可以消除這種現象。但是修正後的後下襠縫將會長於前片下檔。很顯然,唯一解決的辦法只有增加落襠深。

落襠深的尺寸大小與褲口大小有關,與褲子長短有關,與褲子肥瘦有關。

瘦型男褲

設計說明

從腰部到腳口較為貼身、瘦型的褲子.比起有襇褶的褲子來更顯得年輕些:

一般毛料、化纖等較為適合。

使用量

表布 140cm幅寬 l 30cm。90cm幅寬 230cm

粘合襯90cm幅寬 50cm

袋布90cm幅寬 30cm

制圖(圖4—10—1)

從前片開始制圖,制圖要領與「基本型褲子」基本相同,因較為貼身。臀部的餘量就減少至0.5cm—1cm,考慮到機能性。把褲線的位置從橫檔的中點向側縫移動了1cm。

為了使前面的袋口使用方便。在袋口中加入了2cm的餘量。

牛 仔 褲

設計說明

牛仔褲 男女沒有區別, 應用非常廣泛。它起源於勞動裝,具有很高的機能性。較為適合的有粗斜紋棉布、皮革、合成皮革和化纖等。

使用量

表布 90cm幅寬 210—220cm

粘合襯90cm幅寬 50em

制圖(圖4—11—1)

從前片開始前窿門寬放出了5cM,這個尺寸可以根據體型而增減。因是貼身型的褲子,前中心在腰圍線上向里進了1.5cm,但是如果側縫線弧度太強的話,這個尺寸還可以進到2cgn左右。

後片的過腰為了適合臀部的圓度,使之交叉0.5cm。貼袋的形狀,可以根據愛好進行各種變化。

抽 褶 褲

設計說明

在褲腰中穿入松緊帶的褲子。在前貼袋的設計中。右邊緔有袋蓋,左邊緔的是拉鏈。臀部較寬松,穿脫方便。較適宜的有棉、化纖、合成皮革等。

使用量

表布 90Dm幅寬 230—250cm

粘合襯 (褲腰量)少許

制圖(圖4—12—13

從前片開始,把前片的臀圍尺寸延伸至腰口線,腰頭寬取4cm。袋布長從腰口錢開始到橫襠線以下20cm處,右前在單開線袋牙上用袋蓋分成兩段,左前用拉鏈分成兩段。

後片的腰圍尺寸是:首先在水平的腰圍線上把中心線到褲線2等分,與橫襠線上的中心點連結向上延長3cm,再與側縫線上的1cm與「▲」的連線延長線相連。

❽ 幾十年前就流行闊腿褲、喇叭褲、工裝褲,時尚為何總是一個輪回

因為時尚圈本來就是輪回的呀,很多年前就流行闊腿褲,那種寬松的褲子現在也很流行。

❾ 棉褲是什麼時間出現的哪個朝代有人說古代人根本不穿厚褲子的,真的嗎

1. 棉褲最早出現在唐朝末期。
2. 古人的穿著並非因為不願意穿厚褲子,而是因為經濟條件限制。在唐朝初年,富人穿絲綢,窮人穿薴麻。
3. 唐朝後期,中原地區開始引進棉花,並逐漸在新疆地區種植。工匠們開始用棉花織布,一些貧困的織工為了抵禦寒冷,將棉花填充在胡褲內。
4. 這就是最早的棉褲的起源。

與以前穿的是什麼褲子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修身衣女明星穿搭 瀏覽:133
拳擊手套多少錢個 瀏覽:870
女裝的商機 瀏覽:848
洗碗手套怎麼這么容易破 瀏覽:669
知名女裝日韓品牌 瀏覽:237
粉色襯衫配黑色裙子好看圖片欣賞 瀏覽:541
我的世界綠色褲子怎麼做 瀏覽:184
紅黑方格旗袍 瀏覽:745
一條腿怎麼穿褲子 瀏覽:891
是個中老年的襯衫品牌 瀏覽:317
女黑色西裝配什麼襯衫圖片 瀏覽:271
買家反應褲子掉色怎麼處理 瀏覽:594
紅色裙子配什麼褲子 瀏覽:299
紅色褲子配黑色鞋子 瀏覽:930
黑色衣配什麼顏色外套男 瀏覽:836
褲子泡在水裡變得又肥又大怎麼辦 瀏覽:109
lv夜光羽絨服 瀏覽:64
男士棕色大衣搭配衛衣 瀏覽:128
杏色衣服搭配什麼顏色圍巾好看 瀏覽:880
墨綠色立領襯衫女搭配 瀏覽: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