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服飾,指道教徒的衣著穿戴,屬於漢族傳統服飾體系。又稱「法服」、「道服」、「道裝」等。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一、什麼是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二、各種道冠
1、黃冠:又稱「月牙冠」或「堰月冠」,俗稱「冠子」。月牙狀,下沿有相對兩孔,穿過木簪,可以別在發髻上面。這是全真派道士常用的道冠,冠巾拜師之後即可戴此。冠頂兩端,各刻一道指甲掐痕。傳說全真祖師丘處機掌教之時,元代皇帝曾賜給他一塊金子和一塊玉石,要他戴在頭上,丘處機當即運用道家內功,調動體內二味真火,在手心把金子揉捏成月牙冠,又把玉石掐捏成簪子,用指甲掐著戴在頭上,驚得皇帝目瞪口呆,丘處機從此成為掐金斷玉的金玉兩行的祖師爺。後來的全真弟子為了紀念丘處機,就在黃冠上留下這兩道印痕。
2、五嶽冠:又稱「五嶽真形冠」或「五嶽靈圖冠」。覆斗形,上刻「五嶽真形圖」。受過三壇大戒的道士,方可戴用。
3、星冠:又稱「五斗冠」。覆斗形,上刻東西南北中五方斗宿圖案。道士拜斗時戴用此冠。
4、蓮花冠:又稱「上清冠」。狀似蓮花式畫頂插有如意頭。做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5、五老冠:乃圍戴頭部之冠。無頂,蓮瓣形,五片蓮瓣上繪有「五方五老」的神像。兩邊垂有兩條劍頭長帶,上有神像圖案或「太乙救苦天尊」字樣。一般在做施食道場時,高功戴用此冠。
② 道教衣服的不同顏色各代表什麼
黃色
在我們的認知中,道士除了最常穿的青色常服之外,黃色就是最常見的。其實黃色道服在道教中具有很高的地位,不是誰都能隨便穿的。
道教起源於黃帝,而黃帝在五行屬土,故有土德黃帝之稱。故黃帝除了是華夏民族的人文始祖之外,還是道教的始祖。而黃色道服在道教中的地位最高,也七種服色的中只有一派的教主才能穿著的服色。
紫色
紫色在道教中,一直都是最富有傳奇色彩的顏色。在道教團體中,一直有「紫氣東來」的的成語,說的就是老子西出函谷關時,守城史伊喜看到東方有紫氣三千里向西而來。
故而紫色在道教是象徵高貴以及祥瑞,而歷代皇帝也喜歡用紫色道服來賞賜道士。而紫色服裝在道教中也只有大師及高級法師才能穿,而不是任何人都穿,而且穿著也必定是在重要的場合。
紅色
紅色相對於黃色及紫色道服來說,是比較少的。這一服色在道教中只有上等法師以及在在道教法事的上表祈福中才會用到,故而平時很少看到有穿著紅色服裝的道士。
青色
這是最常見的道士服裝,也是道士日常所穿道袍的服裝顏色,在道教中,青色在五行中象徵木,木代表生機。而道教信今生不信來世,故而對於道士來說,長生是他們的最終目標,生機則代表長壽,所以常穿青色服裝一方面是作為常服,一方面是暗合長壽的意思在其中。
綠色
這類道服顏色在道教中比較少見,一方便是因為地位不高,一方面是因為綠色是散人仙客所穿,換句話說,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居士所穿,不算是正式拜師修行的道士。
黑色
准確來說,黑色不算是道教團體所穿的服裝顏色,而是其中一個部門所穿的,而這個部門稱為——斗部。在道教文化中,斗部主要供奉斗姆元君及二十四八星宿,二十四元辰。
白色
白色在道教中可以說是一個奇特的顏色,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也是一個特殊的顏色。在道教中這個顏色是冥司所穿,我們知道,宗教人士信奉人死之後會有鬼魂,而冥司則是鬼魂的居住之地。而道教冥司則是對鬼魂超渡、供奉、以及做冥司法事的部門。
沒有這三個人,道教可能已經消失
③ 道士服飾、頭冠有哪幾種,有什麼特定含義
道教服飾,淵源甚早,一味地翻看南北朝的文獻,只是空談,真正地通過實物研究道教服飾,只能是從明代服飾入手。
本貼將主要同過 冠巾、衣裳兩部分,參照明代服飾,對目前的道教服飾做一粗略地考證。
冠
滿清時代,雖然僧人亦著漢服,但因佛門的剃度制度。簪、冠、巾的制度被道門保留了下來。
冠,為貴人所用。巾為士庶人所用。在道門內,冠為正式場合所用,平日則用巾。
由明到清,有很多冠的種類已經失傳,但保留下來的,大抵有三種(五老冠為煉度所專用,其意義與傳統地簪冠意義不同,故不在此列)。
上清芙蓉冠,又名蓮花冠,乃道冠等級最高者。惟有高功法師行科時方用。
五嶽冠,又名五嶽靈圖冠。覆斗狀,上刻五嶽真形圖。在全真道內,惟有受過三壇大戒之道士方可用。
偃月冠,又名黃冠、月牙冠、無形冠。覆元寶狀,受過冠巾禮之道士皆可用
本人特援引兩方面的資料,斗膽考證了九巾,但實際上,道門所用之巾已遠不止九種,
另有:幅巾、飄巾、太陽巾、沖虛巾、雷巾。
④ 道士服飾有哪幾種
道士服飾有六種,分別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具體如下:
1、大褂: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四寸,袖長隨身。是最普通的一種道袍,道教徒日常穿用。另有長及於膝者,稱為「中褂」。現在多為窄袖,以便日常作務。皆為藍色,代表法天之意。《大明會典》雲:「道士常服青」。
2、得羅:藍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一尺八寸以上,袖長隨身。冠巾之後成為正式道士,方可著用此衣,為參加宗教活動之禮服。
3、戒衣:黃色,大襟,長及腿腕,袖寬二尺四寸以上,袖長隨身。黃色屬土,土可化育萬物,戒衣採用黃色,除了示以莊重之外,寓有「道化萬物,參贊化育」之意。惟有受戒道士,方可著用此衣。從前道教傳戒制有「三衣」,以供領受初真戒、中極戒和天仙大戒的道士分別著用。
現在傳戒是一次授完,所以僅用此種戒衣。
4、法衣:又稱「天仙洞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有金絲銀線綉的各種道教吉祥圖案,如郁羅蕭台、日月星辰、八卦、寶塔、龍鳳、仙鶴、麒麟等。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道場為主的高功身著此衣。方丈在舉行隆重祀典時穿著此衣,則為紫色。
傳言道祖老子騎牛出關時「紫氣東來」,故道教崇尚紫色道服。唐宋以來的皇帝,亦多賜給名道高真以紫色道服。
5、花衣:又稱「班衣」。亦屬法衣。對襟,長及小腿,無袖披,袖長隨身。上面亦有各種綉花圖案,但較天仙洞衣顯得簡潔,舉行大型齋醮科儀時,眾經師著用此衣。也有紅色或黃色不帶圖案者,為做一般道場的經師穿用,稱為「經衣」。
6、衲衣:亦稱「衲頭」。大襟,長及小腿。多層粗布縫制,顯得笨拙厚重。過去雲游的道士野外打坐時穿用,以御風寒。今日道士多已不用,少數道士還保存著過去代代相傳的衲衣。
(4)道教高功帶什麼帽子擴展閱讀:
道士服飾的組成部分:
道士服飾可以分為道巾、道冠、道袍、鞋襪、佩飾等五個部分。
1、道巾
道巾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俗言「道有九巾」,但是九巾的名目並不固定。清代閔小艮《清規玄妙》記載的九巾,為唐巾、沖和巾、浩然巾、逍遙巾、紫陽巾、一字巾、綸巾、三教巾和九陽巾。清末至今,變化較大,
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等九種。
2、道冠
道冠指道士所戴之冠。多為木製,近世也有塑料製品。按其不同用途,可以分為黃冠、五嶽冠、星冠、蓮花冠、五老冠等五種。
3、道袍
道袍為道教徒穿在外面的長袍。可以分為大褂、得羅、戒衣、法衣、花衣、衲衣等六種。
4、鞋襪
道教徒所穿的鞋襪,有常見的幾種樣式。
1)圓口鞋:黑色,鞋口深,圓口。為一般道士日常穿用。
2)雙臉鞋:黑色,圓口,鞋臉中間有兩條突起的梁子,將鞋臉一分為二,故名。有的還在鞋幫部位飾以雲頭圖案,顯得超脫出俗。這是較為正式的一種道士鞋。
3)十方鞋:鞋口圓,鞋幫為黑白相間的條形圖案。還有一種,是在鞋幫上面相間開洞,適宜夏天穿用。
4)麻鞋:古雲「履」或「麻履」。是用麻繩編制的鞋,適宜夏天或下雨天氣穿用。現在穿此鞋者較為少見。
以上幾種鞋,在道教並無嚴格規定。現在道士,平時亦有穿用社會上出售的布鞋或運動鞋者。
5)雲履:也叫「朝鞋」。鞋底較厚,鞋幫上襯以雲頭圖案。為齋醮法壇上高功所穿。
6)高筒襪子:又稱「高靿襪子」,俗稱「白襪子」。白色,襪筒裹至膝下,用帶子扎系。白色代表白雲,象徵遨遊天界。道教規定,進入殿堂必須穿上此襪,如果沒有,也必須把褲腳扎住才行。
7)道靴:高功法師在舉行大型齋醮法事所穿的鞋,其制黑色高筒,白漆高厚硬底;雲鞋,大型齋醮法事中高功所穿,其制彩錦淺幫,綉制雲紋,圓頭厚白底,多在高功踏罡步斗時所用。
5、佩飾
佩飾指道教徒佩戴的各種飾物用品。包括道簪、帽正、慧劍、佩劍、葫蘆、魚鼓、單瓢、拂塵、陰陽環。
⑤ 什麼人可以戴九梁巾
道人,九梁巾形狀為帽子前面有似屋脊一樣的九條縫。道教中,九為最大數,又為陽數,代表天。所以戴九梁巾,代表著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包含了道教徒事奉上天的意思。
⑥ 道教的"九巾三冠"到底是什麼來歷
巾是我國古代常用首服之一,指的是一種帽子。道巾則指道教徒戴的帽子。也有人把巾誤認為冠,其實巾與冠是不同的。巾為平民百姓之頭飾,以與士大夫之冠相區別。巾始於先秦,乃一般百姓戴用之首服。直到東漢以後則貴賤通用。在清朝以前,巾作為首服,被歷代沿用,並變化成多種類型。清朝剛入關的時候,下剃頭易服之令,明朝的衣冠制度被廢除。只有道教在清兵入關後,依然不剃頭,不改前明服飾,以示民族骨氣。
(道冠)
俗話說「道有九巾,僧有八帽」。 九巾的名目並不固定。現在流行的九巾為:混元巾、莊子巾、純陽巾、浩然巾、逍遙巾、荷葉巾、太陽巾、一字巾、包巾等。
道教九巾
(一)混元巾:又稱「冠巾」。圓形,以黑繒糊成硬沿,帽頂中心有孔。道士戴混元巾時,扎發髻,帽頂之孔露髻,以一簪貫之。後上部稍高起,以示超脫。代表道教混元一氣的意思混元巾是道教最正式的頭巾,規定舉行「冠巾」儀式拜師之後的道士方可戴用,現在這一限制逐漸打破,未經冠巾戴用此巾的道士不在少數,一般蓄發的全真道士常用。全真派高功在舉行齋醮科儀時均用此巾,並在露出的發髻上面別以道冠。混元巾應是漢代道士所戴元巾在元代演變為混元巾。
(二)莊子巾:寓意,象徵如莊子一樣,無拘無束,超凡脫俗。亦稱沖和巾,南華巾。該巾下面為方形,上部為三角形,狀如屋頂。帽前正面鑲有白玉,名為帽正,便以正帽,象徵品性端正。全真派道士因年老,頭發稀少者多喜戴此巾。也有正一派道士戴莊子巾的。
(三)純陽巾:亦稱「樂天巾」、「華陽巾」、「紫陽巾」、「九陽巾」或「九梁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後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上方有九道梁垂下,「九」為純陽之數,代表道教「九轉還丹」之意。帽前正中鑲有帽正。現在的正一派道士多戴此巾。
(四)浩然巾:一種用黑色布緞製成的暖帽,形如風帽。在極嚴寒天氣中才帶此巾。相傳唐代名士孟浩然常戴此帽外出,以御風雪。後士人皆仿效之,故稱為浩然巾。亦稱作「大風帽」。道教徒戴浩然巾,一是抵禦風雪,二是紀念先賢。
(五)逍遙巾:乃是一塊方形(亦有圓形)巾料,包於發髻之上,繫上兩根長長的劍頭飄帶,稱為逍遙巾。另有一種是用莊子巾或純陽巾,飾以美觀的雲頭圖案,帽後綴上兩根長長的劍頭飄帶,亦稱逍遙巾(古稱「雷巾」)。全真派道士出家不久,因發髻未能全部挽起,或夏天天氣熱時多戴此巾。戴起此巾,好像神仙一樣,顯得仙風道骨,格外逍遙自在。故命名為逍遙巾。
(六)荷葉巾:外形類似莊子巾,帽底圓形,頂坡而平。帽頂向後上方高起,以示超脫。帽前正中鑲有帽正。帽子有褶如同荷葉,故名。
(七)太陽巾:太陽巾形如現代的太陽帽。主要是遮擋夏天的陽光。不同的是,太陽巾中部隆起的地方為三角帽形,太陽帽中間隆起的則為圓形。
(八)一字巾:又名太極巾,其形為一帶,端頭有木扣或玉扣,扣子一般刻有太極八封圖形,所以叫一字巾或太極巾。這是所有道巾之中,最為簡便的一種。道教規定,不可光頭進入殿堂,必須戴有道巾,若無其他道巾,紮上這根帶子也可頂替。
(九)包巾:又稱「扎巾」。乃是一塊方形布料,四角綴有帶子,可以勒在頭上。帽前正中可飾帽正,但多數不用帽正。包巾是道教最不正式的一種頭巾,初入道門尚未拜師者即戴此巾,也有人認為不應列於九巾之內。現在有的正式道士也戴此巾。
道教雖有「九巾」之名,但是一般道士只取少數幾種日常戴用。日常多用混元巾、莊子巾和一字巾,正一派道士多用純陽巾和網巾。歷史上的道巾,事實上遠遠不止九種。在明朝前,很多巾是道俗通用的。如純陽巾、逍遙巾、網巾、綸巾、幅巾等。也有道教徒專戴的,如莊子巾、一字巾、九梁巾等等。但道教徒的道巾所用顏色皆為黑色,而一般世俗的巾帽則顏色不拘。因為道門亦稱為玄門,黑色也稱作玄色。作為玄門弟子,道士要尊道,當然要戴黑色的道巾。
道門三冠
蓮花冠又名:
芙蓉冠。道門三冠之一。唯有道教中高功法師上壇才可以戴此冠。因其外形乃是一朵盛開的蓮花,故名蓮花冠。唐時已在世間流行,宋沿襲其制。以金玉來制,以珠寶來飾。道教冠帽中最高等級。
魚尾冠又名:
太清魚尾冠。道門三冠之一。唯有歷代道教中太清派(信仰太上老君)的掌教之主才可以戴此冠。
芙蓉冠即:
上清芙蓉冠,又名蓮花冠,乃道冠等級最高者。惟有高功法師行科時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