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韓劇《看了又看》最終大結局的詳細劇情
奶奶行動不便,池女士陪她出門洗澡,她們剛出門,銀珠就開始陣痛,比預產期提前了三天,銀珠在媽媽的陪同下進了待產室,生下一個男孩。
基豐匆匆跑進醫院,說金珠提前發作正在產房裡,金珠也順利地生下了第二個孩子。朴校長家如今成了幸福、美滿,子孫滿堂的大家庭。
《看了又看》以金珠、銀珠、俊浩姐弟三人為主人公,講述了幾對年輕人在追求理想與愛情的過程中所經歷的快樂和苦惱。該片獲得MBC最佳收視率獎。
?pwd=8lgp 提取碼:8lgp⑵ 中國歷史上的十大「美男子」 -有典型公子風范的, 長相俊美的人+生平介紹, 謝謝
我個人覺得蘭陵王
《北齊書》、《北史》中說他「貌柔心壯,音容兼美」;《蘭陵忠武王碑》中說他「風調開爽,器彩韶澈」;《舊唐書·音樂志》中說他「才武而面美」;《隋唐嘉話》中說他是「白類美婦人」。可見,蘭陵王的美確是不容質疑、超凡脫俗的,他有著一般男子所不具備的俊美容貌。後人猜想,他的美也許正是來自於他那出身卑微的母親。如果不是母親的容貌異常驚艷,又怎能引來地位相差懸殊、貴為帝胄的父親的垂幸呢?
但是,蘭陵王的美卻給他帶來了極大苦惱。在那個地方割據、連年戰亂的歲月里,作為王公將相家的子弟,時刻都要接受戰爭的考驗。因為相貌俊美柔善,在戰場上對陣時,他經常會受到敵手的輕蔑。為此,他不得不命人製作了一些面目猙獰的「大面」,每逢出戰時,都戴在臉上,以此達到威懾敵手的目的。《舊唐書·音樂志》雲:「代面出於北齊。北齊蘭陵王長恭,才武而面美,常著假面以對敵。嘗擊周師金墉城下,勇冠三軍,齊人壯之,為此舞以效其指揮擊刺之容,謂之《蘭陵王入陣曲》。」《樂府雜錄》鼓架部條雲:「有代面,始自北齊。神武弟,有膽勇,善戰斗,以其顏貌無威,每入陣即著面具,後乃百戰百勝。戲者,衣紫腰金執鞭也。」唐朝崔令欽的《教坊記》說:「大面,出北齊。蘭陵王長恭,性膽勇,而貌婦人,自嫌不足以威敵,乃刻為假面,臨陣著之,因為此戲,亦入歌曲。」由此可見,蘭陵王經常著猙獰假面出征並非道聽途說、無籍之談。後來,京劇中出現的「臉譜」,也許與蘭陵王的面具及舞曲《蘭陵王入陣曲》的影響不無關系。
三、驍勇善戰及威名美譽史載,蘭陵王是北朝時期文武兼備、智勇雙全的名將。有的說他「有膽勇,善戰斗」,有的說他「勇冠三軍,百戰百勝」。這表明,他的英勇善戰絕不僅是因為戴著猙獰的面具。光靠威嚇,肯定是嚇不退敵人的,關鍵還是他自身有超越常人的戰斗本領。猙獰的面具,只是為他的神勇無敵增添了一抹傳奇的光環。蘭陵王一生參加了大大小小無數次戰役。其中廣為傳頌的一次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邙山大戰」。公元564年,北方草原的突厥和黃土高原的北周對北齊發動進攻,北齊重鎮洛陽被北周十萬大軍團團圍困,北齊武成皇帝急忙調集軍隊前去解圍。在洛陽城外,北齊援軍發動了一次次進攻,都被北周軍隊擊潰,眼看就要面臨全軍覆滅的境地。這時,受命為中軍將的蘭陵王戴著「大面」,身穿鎧甲,手握利刃,率領五百精騎,奮勇殺入周軍重圍,勢如破竹,一直殺到洛陽城下。守城的北齊軍隊被困多日,不敢貿然開門,蘭陵王摘下面具,城上的北齊軍立即歡呼起來,打開城門,與城外大軍合兵一處,奮勇殺向周軍,周軍大敗。《北齊書》書載:「芒山之敗,長恭為中軍,率五百騎再入周軍,遂至金墉之下,被圍甚急,城上人弗識,長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於是大捷。武士共歌謠之,為《蘭陵王入陣曲》是也。」又有史書記載:周軍「丟棄營寨,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軍資器械,彌滿川澤。」正是這次大捷,使得蘭陵王威名遠揚,北齊皇帝加封他為尚書令。
蘭陵王不僅驍勇善戰、屢建戰功,而且忠以侍上,和以待下,在士兵和當時社會中廣有威名。北齊書記載:他「為將躬勤細事,每得甘美,雖一瓜數果,必與將士共之」。作為那個混亂王朝的皇親國戚,能夠做到沒有架子、與將士同甘共苦確實難得。即使是對自己的政敵,他也能夠做到寬厚以待。史載,當初長恭在瀛州時,行參軍陽士深上表告發他貪贓枉法,長恭因此被免官。等到高長恭東山再起,引兵進攻定陽時,陽士深剛好在高長恭營中聽命,因此非常害怕高長恭會借機報復殺害自己。為此,高長恭安慰他說:「吾本無此意。」可陽士深心中仍不踏實,非要央求懲罰。高長恭只好找了一個小過失,打了陽士深二十板子,好讓他安下心來。《北齊書》還記載了他一個非常「平民化」的動人細節。說一次他上朝時,跟隨他的「仆從盡散,唯有一人,長恭獨還」,事後高長恭竟不以為意,「無所譴罰」。由此可見,他平常對待下人,是非常寬厚仁慈的。在北齊那樣「不把人當人」、動輒砍頭殺人的瘋狂時代,他寬厚仁和的一面獨具風范,煥發著溫暖的人性光輝,不由得讓人心生敬佩。
帶面具的男人怎麼也有種神秘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