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兩個女孩子說去拜老爺 然後其中一個說「好漂亮呀 」然後那個女孩子過幾天就無緣無故死了很多人猜測
月下老人
【解 釋】 唐·李復言《續幽怪錄·定婚店》記載:唐朝韋固路過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檢婚姻簿子。指媒人。
【出 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若是月下老人不用紅線拴的,再不能到一處。」
【用 法】 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媒人
【示 例】 老舍《老張的哲學》:「他們信教的不供神,和不供子孫娘娘,~一樣。」
【近義詞】 媒妁之言、天配良緣
【典 故】
唐朝時候,有一為名叫韋固的人,有一次,他到宋城去旅行,住宿在南店裡。 一天晚上,韋固在街上閑逛,看到月光之下有一各老人席地而坐,正在那裡翻一本又大又厚的書,而他身編則放著一個裝滿了紅色繩子的大布袋。 韋固很好奇的過去問他說:「老伯伯,請問你在看什麼書呀!」 那老人回答說:「這是一本記載天下男女婚姻的書。」 韋固聽了以後更加好奇,就再問說:「那你袋子里的紅繩子,又是做什麼用的呢?」 老人微笑著對韋固說:「這些紅繩是用來系夫妻的腳的,不管男女雙方式仇人或距離很遠,我只要用這些紅繩系在他們的腳上,他們就一定會和好,並且結成夫妻。」 韋固聽了,自然不會相信,以為老人是和他說著玩的,但是他對這古怪的老人,仍舊充滿了好奇,當他想要在問他一些問題的時候,老人已經站起來,帶著他的書和袋子,向米走去,韋固也就跟著他走。 到了米,他們看見一個盲婦抱著一個三歲左右的小女孩迎面走過來,老人便對韋固說:「這盲婦手裡抱的小女還便是你將來的妻子。」 韋固聽了很生氣,以為老人故意開他玩笑,便叫佳奴去把那小女孩殺掉,看他將來還會不會成為自己的妻子。 家奴跑上前去,刺了女孩一刀以後,就立刻跑了。當韋固在要去找那老人算帳時,卻已經不見他的蹤影了。 光陰似箭,轉眼十四年過去了,這時韋固以找到滿意的對象,即將結婚。對方是相州刺史王泰的掌上明珠,人長得很漂亮,只是沒間有一道疤痕。韋固覺得非常奇怪,於是便問他的岳父說:「為什麼他的眉兼有疤痕呢?」 相州刺史聽了以後便說:「說來令人氣憤,十四年前在宋城,有一天保母陳氏抱著他從米走過,有一個狂徒,竟然無緣無故的刺了她一刀,幸好沒有生命危險,只留下這道傷疤,真是不幸中的大幸呢!」 韋固聽了,愣了一下,十四年前的那段往事迅速的浮現在他的腦海里。他想:難道他就是自己命僕人刺殺的小女孩?於是便很緊張的追問說:「那保母是不是一個失明的盲婦?」 王泰看到女婿的臉色有意,且問得蹊蹺,便反問他說:「不錯,是個盲婦,可是,你怎麼會知道呢?」 韋固證實了這各式時候,真是驚訝極了,一時間答不出話來,過了好一會兒才平靜下來,然後把十四年前在宋城,遇到月下老人的是,全盤說出。 王泰聽了,也感到驚訝不已。 韋固這才明白月下老人的話,並非開玩笑,他們的姻緣真的是由神作主的。 因此夫婦兩更加珍惜這段婚姻,過著恩愛的生活。 不久這件事傳到宋城,當地的人為了紀念月下老人的出現,便把南店改為「訂婚店」。 由於這個故事的流傳,使得大家相信:男女結合是由月下老人系紅繩,加以撮合的,所以,後人就把媒人叫做「月下老人」,簡稱為「月老」。
---------------------------------------------------------
月老在中國民間是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他主管著世間男女婚姻,在冥冥之中以紅繩系男女之足,以定姻緣。
這一形象最初出現在唐人李復言的小說集《續玄怪錄》的《定婚店》中,小說言及:杜陵韋固,少孤,思早娶婦,然而,多方求婚而終無所成。元和二年,韋固將往清河,旅次於宋城南店,有客為其撮合清河司馬潘昉之女,期於南店西龍興寺門口相見,韋固由於求婚心切,夜半即前往會面之地,在那裡,他遇到了月下老人:
斜月尚明,有老人倚布囊,坐於階上,向月檢書。固步覘之,不識其字,既非蟲篆八分科斗之勢,又非梵書因問曰:「老父所尋者何書?固少苦學,世間之字,自謂無不識者。西國梵字,亦能讀之,唯此書目所未睹,如何?」老人笑曰:「此非世間書,君因何得見?」……固曰:「然則君又何掌?」曰:「天下之婚牘耳。」……因問:「囊中何物?」曰:「赤繩子耳,以系夫妻之足,及其生,則潛用相系,雖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此繩一系,終不可避。君之腳已系於彼矣,他求何益?」(文據《太平廣記》(中華書局,),下文同。)
這個於月下倚布囊、坐於階上、向月檢書的老人,就是後來在民間被奉為婚姻之神的月下老人。只要他用囊中紅繩把世間男女之足系在一起,即使「仇敵之家,貴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他們也會成為夫妻。
婚戀命定觀藝術化
月下老人以赤繩相系,確定男女姻緣,反映了唐人姻緣前定的觀念,是唐人命定觀的表現之一。唐人以為,人的命運,不是自己可以確定和改變的,「天下之事皆前定」(《感定錄.李泌》),「人遭遇皆系之命」(《紀聞.王》),「人事固有前定」(《續定命錄.韓泉》)。
唐人的這種前定觀念,當然也表現在婚戀方面,「結縭之親,命固前定,不可苟求」(《續玄怪錄.鄭虢州騊夫人》),「伉儷之道,亦系宿緣」(《玉堂閑話.灌園嬰女》)。
月老形象的出現,正是這種命定觀在婚戀領域的藝術化、形象化。其實,在李復言《續玄怪錄.訂婚店》之前,唐人小說中還有類似的形象,戴孚《廣異記.閻庚》雲:
仁亶見其視瞻非凡,謂庚自外持壺酒至,仁亶以酒先屬客,客不敢受,固屬之,因與合歡。酒酣歡甚,乃同而宿。中夕,相問行禮,客答曰:「吾非人,乃地曹耳,地府令主河北婚姻,絆男女腳。」仁亶開視其衣裝,見袋中細繩,方信焉。
這里自言為地曹的「客」,即是「主河北婚姻」者,同樣是通過以袋中之繩「絆男女腳」的方式,確定世間男女姻緣。可見,在唐代,婚姻前定、主於地府冥司是流行和普遍的觀念。世間男女之所以能成為夫妻,是由於地府冥吏以繩相系,是冥冥之中的命運安排。
不過月老於月下結繩以定婚姻的形象,更具詩意,因而流傳更廣,遂成為故實,月下老人也因此成為民間家喻戶曉的婚姻之神。
牽紅絲確有其事
《定婚店》中的月老和《閻庚》中的地曹以繩系男女腳以訂婚姻,是唐人命定觀念在小說中的形象化呈現,而這一男女腳的細繩,雖為於小說家想像和虛構,也卻堪稱絕妙,我想,古代男女成婚儀式上拜天地父母時牽紅帶的安排,恐怕也是由此逐漸演化而來。
其實,在唐代的現實生活中,也已經有用繩相系的方式來選擇配偶的記載。王仁裕《開元天寶遺事》卷上《牽紅絲娶婦》條中所載郭元振擇婦之事,即是此類:
郭元振少時,美風姿,有才藝,宰相張嘉貞欲納為婿。元振曰:「知公門下有女五人,未知孰陋,事不可倉卒,更待忖之。」張曰:「吾女各有姿色,即不知誰是匹偶,以子風骨奇秀,非常人也,吾欲五女各持一絲,幔前使子取便牽之,得者為婿。」元振欣然從命,遂牽一紅絲線,得第三女,大有姿色,後果然隨夫貴達。
此事《山堂肆考》等書亦載,張嘉貞有五女,郭元振不能確定到底娶誰,便用紅絲相系而牽的辦法挑選,這就是所謂的「紅絲結褵」。當然,此事實出於傳聞(洪邁《容齋隨筆》卷一《淺妄書》有辯駁,可參看),然亦可見此類婚姻觀念與習俗在民間的起源與演進。
---------------------------------------------------------
月下老人求緣完全攻略何時會有姻緣?
這段感情會順利開花結果嗎?
怎麼祈求月下老人趕快幫你牽紅線呢?
拜月下老人有沒有什麼要注意的事呢?
以下這整個月下老人求緣方法,以霞海城隍廟的月下老人為案例,其他地方有拜祠月下老人的廟,請斟酌當地月下老人廟的實際情形而調整。
Step 1.供品:金紙、香與「紅線鉛錢」:
「紅線」,想必大家都明白,是請月下老人快點幫你牽紅線,至於「鉛錢」,除了取台語的「鉛」與「緣」是諧音以外,也暗示月下老人能幫你「牽」一個有「錢」的黃金單身漢。
在霞海城隍廟的廟右邊有香鋪,可以購金紙與香,一份約50元,進入廟的大殿右方辦事處,可購廟方准備好的「紅線鉛錢」,一份約260元。
請注意,第一次來拜拜求姻緣,才需要「紅線鉛錢」,以後再來拜,只要香與金紙即可。
(1)有對象的:供品請加糖果一包及鮮花,代表讓這段感情甜甜蜜蜜同時開花結果。
(2)沒對象的:供品請加一小包紅棗,代表「早」點「找」到如意郎君。
Step 2.點香祝禱:
點好三柱香之後,先拜外面的天公爐(拜好後暫不插香),接著進大殿,霞海城隍的是城隍老爺,你的左邊是月下老人,請你先拜一下,然後稟明自己的基本資料:姓名、及住址、出生年月日,尤其及住址要講清楚,否則牽錯人就糟糕了。指身份證上的,住址指你現在住的地方,如果相同的,只要講一個就好,如果是住在外面的朋友,兩個都要說喔。
若無交往對象的朋友,則請說明自己希望的對象與條件,請城隍爺與月下老人幫幫忙。
若已有對象的朋友,則請城隍爺與月下老人幫忙,讓這段感情能夠甜甜蜜蜜,開花結果。
Step 3.巡香加持:
稟明大殿主神之後,接著從右邊偏殿,請城隍夫人、菩薩、義勇公…等眾神明幫忙,祝禱詞則如同在大殿上所言一樣。
然後走回廟外廣場上,再次向天公爐拜三拜,然後把香插上去。
接下來,請拿起「紅線鉛錢」,在天公爐上以順時鍾方向繞七圈過爐,同時內心想著剛剛在大殿請城隍爺與月下老人幫忙的事情。
最後,請將「紅線鉛錢」收到你平時會攜帶的包包里,方便月下老人找到對象時,有線頭可以繫上去。
Step 4.善事一回:
在拜完月下老人之後,最好馬上去做一件善事,例如劃撥捐個錢或者其他之類的善事,金額不限,有那個心就好。
因為月下老人要幫你牽紅線,也要看看你這個人的人品如何,找到一個速配的對象給你,馬上去做一件善事,是讓月老對你的評價提高,因而替你找到良人佳子。
Step 5.還願方法:
有求就要還,再求就不難,當你要結婚了,請你訂婚時拿喜餅來,在大殿辦事處登記一下即可,喜餅則是與眾人結緣用的。(如果大家沒忘記的話,小S訂婚時,她媽媽可是親自帶著小S來霞海城隍廟,獻上她的訂婚禮餅來還願的)
---------------------------------------------------------
月下老人拴紅線
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為眷屬是有生註定事莫錯過姻緣熟悉這副集《琵琶記》、《西廂記》成句的對聯者,也許猜到這是掛在「月老祠」的一幅對聯。
「月老」是「月下老人」的簡稱,是我國神話傳說中專司婚姻之神。數典供奉這位「媒神」的祠堂所在,自古以來就與杭州結下了不解之緣。
據《兩浙史叢考》和《武林坊巷志》記載,月下老人祠始建於杭州孤山南麓虹橋西頭的後傾圮。至清光緒年間,由杭州著名的藏書家,「八千卷樓」的主人丁松生,在西湖南峰白雲庵中重建月下老人祠,並在祠中塑了一尊月下老人像,像前備有關於男女婚姻的簽文條。這條簽文是從中國古代文學經典中選取的,如 《詩經》、《左傳》、《孟子》、《論語》,以及唐詩、宋詞、元曲等。當年不但青年男女、已婚、未婚者樂意來此求簽,有許多老夫老妻也到這里重溫往昔情愛。詩簽之語模稜兩可,可作種種譬解,故求簽者往往乘興而來,歡喜而去。
在民間,歷來有前世註定姻緣的傳說,以為般配的伴侶自有上天來促成他們的婚事,這自然是一種精神上的寄託。人們把月下老人奉為婚姻之神,最早載於唐代李復言的《續幽怪錄》中。據說,唐代有個名叫韋固的人,路過宋城 (今河南商丘),住在城裡的南店。有一天晚上,他碰到一位奇異的老人,靠著一個布口袋坐著,在月光下翻著書。韋固問他所檢何書?老人答道:「天下之婚犢耳。」韋固又間袋中何物?老人說:「赤繩子,以系夫婦之足,雖仇敵之家、貧賤懸隔、天涯從宦、吳楚異鄉,以繩一系,終不可道。」所謂「千里姻緣一線牽」,大概出自於此。韋固趕緊問自己未來的夫人是誰?老人翻書查了一下,說是店北頭菜瞎老太太的小女兒,剛剛三歲。韋固一聽大怒,暗中派僕人去刺殺這個小女孩,終因僕人手軟未能刺中要害,僅刺了女孩眉間一刀。此後,韋固雖累次求婚,始終不成。14年後,韋固襲父勛爵在相州為官。刺史王泰對他十分賞識,就把養女許給了他。韋固見姑娘面容姣美,只是眉間老是粘著貼花,原來她正是自己過去所刺傷的。此時,韋固才知「天意」難違,便與這位「菜眇嫗女」結成良姻,二人相親相愛,「所生男女皆顯貴」。宋城縣令聽說此事後,就把韋伺住過的客店起名叫「定婚店」,並親自題寫了匾額。此事傳為佳話,流傳甚廣。
故事中拴紅線的習俗,唐代史書上曾有所記載。荊州都督郭元振,年長尚未婚。他才華出眾,相貌堂堂,當朝宰相張嘉根想納他為婿。可是這位宰相一共有五個女兒,不知道該把哪個女兒嫁給他才好。於是宰相想了個主意,讓五個女兒每人手拿一條長絲線,站在綉花布幔後面,然後告訴郭元振說:
「你牽起哪根絲線,我的哪個女兒就嫁給你。」郭元振牽起了一根紅絲線,結果從布幔中走出來的正是長得最漂亮的三女兒。到了宋代,當初婚禮上拴紅線的儀式,逐漸演化為「牽紅中」;到了清代,又變成在婚禮上扯起紅帛或紅布,新郎新娘「各持一端,相牽入洞」。如今在古裝戲劇中,人們還能看到這一情景。
年杭州首屆金秋吳山廟會之際,為豐富廟會活動,增添遊客興趣,作為一項游覽趣俗,在原葯工廟遺址重設了「月下老人祠」求簽卜卦活動。如今,月下老人拴紅線的故事,大概已沒有什麼人相信了,但在痴男怨女的心目中,月下老人畢竟是一位寄託著自己美好願望的「幸福之神」。這也許是因為老人閱歷深、經驗多、慈祥、牢靠的緣故吧。至今人們仍習慣把媒人、婚姻介紹所比作「月老」,可見「月老」在人們心目中的地位依然下減當年。有多少未婚男女、大齡青年,乃至單身老人,仍盼望著「月老」來引線搭橋呢。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
----------------------------------------------------------
月 下 老 人 祠 的 簽 詞
金庸
--------------------------------------------------------------------------------
杭州有座月下老人祠,那是在白雲庵旁。祠堂極小,但為風雅之士與情侶們所必到,可惜戰時被炮火夷為平地,戰後雖然重建,情調卻已與以前大不相同。杭州正在大舉進行園林建設,我想,這所司天下男女姻緣的廟宇,實在大有很精緻地修建它一下的必要。
月下老人的典故出於《續幽怪錄》。據說唐時有個名叫韋固的人,有一次經過宋城,看見一位老怕伯在月光下翻書。這位老伯伯說天下男女的姻緣都登記在他的簿子上,他的囊中有無數紅色的繩子,只要這繩兒把男女兩人的腳縛住了,就算兩人遠隔萬里,或者是對頭冤家,都會結成夫妻,所以後來有「赤繩系足」的典故。西洋人的辦法卻比我們魯莽得多,他們有一個丘比特,這是一個頑皮的小孩(有時甚至是盲目的),拿著弓箭向人亂射,哪一對男女被他一箭射中,就無可奈何地墮入情網。相較之下,我們的月下老人用一根紅線溫柔地替人縛住,還有簿籍可資稽考,顯然是文明得多了。月下老人的故事流傳全國,然而除了杭州之外,其他地方很少聽見有這位「天下婚姻總管理處處長」的廟堂,那倒是很奇怪的。
以前,常常可以見到一對對臉紅紅的情侶們,盡管穿了西裝旗袍,都會在祠堂中虔誠地拜倒,求一張簽,瞧瞧兩人的愛情能不能永遠美滿。
杭州月下老人的簽詞恐怕是全國任何廟宇所不及的,不但風雅,而且幽默,全部集自經書和著名的詩文。據說其中五十五條是俞曲園所集,此外四十四條是俞的門人所增,一共是九十九條。我舊日家中有一個抄本,不知是哪一位伯伯去抄來的,我還記得一些,但九十九條自然是記不全了。
第一條是「關關雄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是理所當然的。此外兆頭吉利的有「永老無別離,萬古常團聚。願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屬」、「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原來是曾子的話,這里當指這男子很靠得住,可以嫁)等等。求簽而得到這些,自是心中竊喜,無法形容了。
有一條是「逾東家牆而摟其處子則得妻,不摟則不得妻。」《孟子》這兩句話,本是反語,但這里變成了鼓勵男子去大膽追求。有一條是《詩經·庸風·桑中》的三句:「期我乎桑中,要我乎上宮,送我乎淇之上矣。」這在《詩經》中原本是最著名的大膽之作,所謂「桑間濮上」的男女幽期密約,這一簽當也是鼓勵情人放膽進行。「求則得之,舍則失之」、「不愧於天,不畏於人」。這兩簽都含有強烈的鼓勵性:追呀,追呀,怕什麼?
還有一些簽文含有規勸和指示,如「德者本也,財者末也」,叫人不要為錢而結婚。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指此人雖窮,人品卻好,可以嫁得。如「不有祝舵之佞,而有宋朝之美」,照《論語》中原來的解釋,是這男人嘴頭甜甜的會討人喜歡,相貌又漂亮,然而是頭色狼,絕對靠不住。「可妻也。」這句話也出自《論語》,孔夫子說公冶長雖然被關進了牢獄,但他是冤枉的,結果還是招了他做女婿。「仍;日貫,如之何?何必改作?」這句本來是閡子塞的話,這里大概是說,別三心兩意了,還是追求你那舊情人吧。另一條簽詞中引用孔子的話,恰恰與之相反:「後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好的人有的是,你哪裡知道將來的沒有現在的好?這個人放棄了算啦。這大概是安慰失戀者的口吻吧。「故好而知其惡,惡而知其美者。」你愛他,要了解他的缺點,你恨他,也得想到他的好處。「其所厚者薄,其所薄者厚。」她雖然對小王很親熱,對你很冷淡,其實她內心真正愛的卻是你呢。「其孰從而求之?甚矣,人之好怪也。」這傢伙有什麼地方值得你這么顛倒呢?唉,連這種醜八怪也要!
另外一些簽條是悲劇性的。「誰謂茶苦,其甘如薺。宴爾新婚,如兄如弟。」照余冠英的譯法是:「誰說那苦菜味兒太苦,比起我的苦就是甜養。瞧你們新婚如蝕似漆,那親哥親妹也不能比。」有一簽是「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雖不一定如孔子的冉伯牛那樣患上了麻風病,但總之此人是大有毛病。「則父母國人皆賤之」,「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出韓愈《祭十二郎文》);「條其歉矣,遇人之不淑矣」(出《詩經·王風·中谷有雍》),這些簽都是令人很沮喪的。
「風弄竹聲,只道金佩響;月移花影,疑是玉人來。」那是《西廂記》中張生空等半夜,結果被崔鶯鶯教訓一頓。「夜靜冰寒魚不餌,滿船空載月明歸。」那是《琵琶記》中蔡伯鍇不顧父母餓死,被人痛斥。求到這些簽文的人,只怕有點兒自作多情。最令王老五啼笑皆非的,大概是求到這一簽了:「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五六年,或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