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為何不把唐裝作為國服,而把滿清的旗袍作為國服
現在的唐裝我個人認為這是對大漢一族的一種恥辱!現在的唐裝是滿清旗袍改的!居然還說是唐裝!我就搞不懂了,漢服才是大漢一族的文化傳承,非要弄個滿清旗袍來做國服!
⑵ 旗袍和漢服都是中國服飾,為何旗袍被認定為中國的國服
旗袍是在民國時期產生的,是新時代的象徵。旗袍是這些民國女子追求新思想的載體,具有非常大紀念意義。因為在漢代之後,古代人民認為只有男性才能穿袍服。但是當時這些民國女子接受了那些外國先進思想的熏陶之後就開始主動提出抗議說女人也可以穿長袍。旗袍其實更能展現出民國時期女子追求新思想的理念。要知道古代女子受傳統思想文化的熏陶,思想往往都是比較保守的。但是到了民國時期,那些女性接受了西方先進思想的熏陶之後就逐漸追求平等自由的權利。在一開始其實只有男性才能夠穿長袍,所以在那個大環境下那些自由女性就開始提女性其實也可以穿長袍,於是就產生了旗袍這種服飾。漢服當時之所以不是國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在清朝的時候漢服斷層了。
⑶ 都說旗袍圈很可怕,旗袍為何深受各個國家女性的喜愛
旗袍這一服裝類型經久不衰,在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美感。都說時尚是一個講究更替的東西,那麼是什麼讓旗袍在時尚的圈子裡有著不衰的姿態,又是什麼讓旗袍深受各個國家女性的喜愛呢?
一、局限性不大
“什麼樣的衣服只適合什麼樣的身材”“什麼年齡段的人就該穿什麼樣的衣服”這些條條框框總是讓女性多多少少有各方面的限制,但是無論是年齡、身材、還是什麼外在因素,都不該是限制女性散發自身魅力的原因,而旗袍這一服裝類型就做到了極為寬大的兼容性,旗袍款式多種多樣,所附加的元素類型也各式各樣。
故而身著旗袍的女性相比之下給人一種安靜端莊,優雅大方的感覺。
以上就是小編個人認為旗袍之所以在各個國家廣受女性的喜愛的原因啦。對於這種能展現自我的同時還能舉手投足中增加自信優雅的服裝,女孩子怎麼會不喜歡呢?
⑷ 女性國服為什麼是旗袍,而不是漢服
女性國服之所以為旗袍而不是漢服,原因有三。其一,旗袍是女性追求平等的產物;其二,旗袍更能勾勒出中國女子的獨特身材,且在大場合中更加端莊典雅;其三,漢服容易被人認為是亞洲別國的服飾,而旗袍能被人一眼就看出是來自中國的。
01、旗袍是女性追求平等的產物民國初期的男女地位並不平等,社會中還滿是封建思想。但那時西方男女平等的思想已經開始傳入中國,新時代的女性為了追求自由平等就開始通過行動來表明立場。她們開始刻意模仿當時的男子服飾,那時候男子都是穿著長袍,於是,她們就也穿長袍,來體現男女之間的平等,旗袍便被製造出來了。旗袍成了她們追求平等的產物,是男女地位平等的象徵。
其實,無論是旗袍還是漢服,都是中國的傳統服飾。不同的人對它們有不同的看法,眼光不同,觀點就會不同。就我個人觀點而言,女性國服我站旗袍。
⑸ 旗袍為什麼代表中國
旗袍是我國一種富有傳統風情的婦女服裝,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由於滿族稱為「旗人」,故將其稱之為「旗袍」。在清代,婦女服飾可謂是滿漢並存。清初,滿族婦女以長袍為主,而漢人婦女仍以上衣下裙為時尚;清中期,滿漢各有仿效;到了清代後期,滿族效仿漢族的風氣日盛,甚至出現了「大半旗裝改漢裝,宮袍截作短衣裳」的情況,而漢族仿效滿族服飾的風氣,也於此時在一些達官貴婦中流行起來。
到了20世紀20年代,受西方服飾影響,經改進之後的旗袍逐漸在廣大婦女中流行起來。這種旗袍是漢族婦女在吸收西洋服裝樣式後,通過不斷改進,才進入千家萬戶的。旗袍的樣式很多,開襟有如意襟、琵琶襟、斜襟、雙襟;領有高領、低領、無領;袖口有長袖、短袖、無袖;開衩有高開衩、低開衩;還有長旗袍、短旗袍、夾旗袍、單旗袍等。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婦女的標准服裝。
流行於少數民族地區或游牧民族的袍服,一般都較為緊窄合體,以利於騎射或其他激烈活動,這種服式多採用左衽、窄袖,袍身比較適體。歷史上,漢族人民也曾多次採納這種窄身合體的袍服樣式,趙武靈王所推行的胡服騎射就是比較典型的事例。唐代的胡服也風行一時,胡服在唐開元、天寶年間與胡妝、胡騎、胡樂同為時人趨奉,可算異域文化一次大面積的流行範例,屬於長安街頭當年的「舶來品」。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清世祖率兵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雉發易服浪潮,律令之嚴性命攸關,有「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之說。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清朝統治者強調滿語騎射,力圖保持其固有的生活習俗和穿著方式,一方面要用滿族的服飾來同化漢人,同時又嚴禁滿族及蒙古族婦女仿效漢族裝束,從頂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可見一斑。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地。此時的清王朝正內外交困,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軍隊也改練新軍。在中國學生和軍人中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與西式軍裝、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端。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由於滿族統治政權的消亡,旗袍此時穿著者甚少。西式中式裝扮熙熙攘攘紛繁並處。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商埠開放的上海華洋並處,五方雜居,成為十里洋場奢靡繁華之地。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服裝裝飾一掃清朝矯飾之風,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作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青樓女子等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30、40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期,其基本廓形已臻於成熟。產生於辛亥革命後,北伐戰爭時期始漸流行的新式旗袍,有別於旗女的長袍。30年代後期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這在以後的章節中將會詳細介紹。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遇然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⑹ 旗袍為什麼是中國特色
1、來源
論及旗袍風尚的起始時間,通常認為在20世紀民國時期,鄭逸梅先生即稱 「原來女子在清代穿短衣,不穿旗袍,旗袍在民國後始御之」 。至於具體的年份, 以往的研究相對比較含糊。 周錫保先生和張愛玲女士均以為旗袍的流行在1921年以後, 周氏還以1923年的畫報等資料推斷,所謂旗袍在其時的上海數十人中不過一二。
事實上, 以當時上海的新聞界對社會現象敏感程度, 一種新式樣的風行必然會引起廣泛的關注, 但是在1925年5月以前的如《申報》等報紙上很難查到有關於旗袍的文字,而大量資料為旗袍在1925年的出現提供了佐證。在作為舊帝都的北京, 也有記載表明旗袍時尚始於1925年。
因此,將旗袍流行的起始時間視為1925年當為合理。
2、特色
古典旗裝大多採用平直的線條,衣身寬松,兩邊開叉,胸腰圍度與衣裙的尺寸比例較為接近。旗袍的外觀特徵一般要求全部或部分具有以下特徵:右衽大襟的開襟或半開襟形式,立領盤紐、擺側開衩,單片衣料、衣身連袖的平面裁剪等。開衩只是旗袍的很多特徵之一,不是唯一的,也不是必要的。
3、旗袍文化
民國文化女性的名字,總伴隨著她們的旗袍照,例如宋氏三姐妹、吳健雄、吳貽芳、林巧稚、阮玲玉、周旋、張愛玲、林徽因、蕭紅和丁玲等。
珍貴文化遺產─蘇州評彈的女演員的服裝也依然是旗袍,其它傳統說唱藝術如大鼓和評書等也多以旗袍為女演員傳統服裝。
歷史悠久的香港小姐,香港華裔小姐,亞洲小姐和廣州西關小姐選舉中,她們期間或最後必定會穿旗袍。
以旗袍為賣點的電視劇和電影則不斷出現,比如著名的花樣年華。
⑺ 中國人穿旗袍有什麼意義
主要旗袍的造型與婦女的體態相適合,線條簡便,優美大方,所以,有人認為旗袍是中國女人獨有的福音,可起到彩雲托月的作用。而且,旗袍是老少宜穿,四季相宜,雅俗共賞。根據季節的變化和穿著者的不同需要、愛好,可長可短,可做單旗袍、夾旗袍;也可做襯絨短袍、絲棉旗袍。並且,隨著選料不同,可展現出不同風格。選用小花、素格、細條絲綢製作,可顯示出溫和、穩重的風韻;選用織錦類衣料製作,可當迎賓、赴宴的華貴眼飾。因此,當中國旗袍在日本、法國等地展銷對,很受當地婦女人士歡迎,她們不借重金,爭購旗袍,特別是黑絲絨夾金花、簍金花的高檔旗袍,最為搶手。總之,旗袍正以濃郁的民族風格,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的服飾美。它不僅成為我國女裝的代表,同時也公認為東方傳統女裝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