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樂夏》中幾乎不參加綜藝的新褲子,為何這次會加盟《浪姐》
在綜藝節目中說幾乎從不參加綜藝,這不是說明也會參加綜藝嘛。因為《浪姐》的熱度高啊,有活兒干,有通告費拿幹嘛不參加?就算是樂隊也要吃飯的啊,不工作哪裡來錢養活自個兒和家人。而且參加節目還可以增加曝光量,吸引潛在受眾。加盟《浪姐》簡直百利而無一害。
總之參加節目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還可以賺錢,如果我是新褲子我也會去參加《浪姐》!
2. 城鄉結合部如何評價《乘風破浪的姐姐》新褲子與姐姐們合作的三個舞台
打動人心的《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郁可唯團和新褲子合作的《沒有理想的人不傷心》簡直就是全場最佳,一首大家都聽過的歌,改編不一樣的味道。特別是舞台開始是黑白年代的畫面,非常有感覺。認真聽歌的小夥伴會發現,姐姐們唱歌的時候,彷彿唱的都是自己,我們聽到心裡,也會跟著一起掉眼淚,真的太能夠直擊人心了。整首歌的感情特別充沛,在姐姐們的歌聲里看到了自己的樣子。
新褲子還是新褲子,沒有變《乘風破浪的姐姐》確實是一個熱度非常高的綜藝,新褲子也是這么多年,很多經典的歌,已經是很火的樂隊了。在這個舞台上,新褲子的每個人還是和以前一樣,沒有變化。不太認識姐姐們,拘謹,不會去討好型聊天,也不會去刻意熱絡,很真實。姐姐們和新褲子合作的三個舞台都非常棒,只不過還是最喜歡最原版的這三首歌。
3. 《樂隊的夏天》是一檔怎樣的綜藝
《樂隊的夏天》是一檔由愛奇藝出品、米未傳媒聯合出品並製作的原創音樂綜藝節目,由吳青峰、歐陽娜娜、張亞東、高曉松、喬杉、馬東、朴樹、大張偉等擔任超級樂迷。
節目第一季於2019年5月25日在愛奇藝首播,於8月10日收官,最終新褲子奪冠,痛仰樂隊和刺蝟樂隊分列第二名和第三名,Click#15和盤尼西林樂隊獲得第四名和第五名
2020年7月14日晚《樂隊的夏天》官方微博終於對第二季參賽的陣容進行了官宣,名單中包括野孩子、達達樂隊、木馬樂隊、聲音玩具、Joyside、水木年華、重塑雕像的權利、後海大鯊魚等33支樂隊。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今年這一季《樂隊的夏天》無論從樂隊陣容的地位分量,還是風格的多樣性,都是遠遠超過上一季的。
(3)新褲子之後又參加了什麼綜藝擴展閱讀:
節目特色:
《樂隊的夏天》集結了反光鏡、痛仰、新褲子、旅行團、鹿先森等31支具有代表性、影響力的中國青年樂隊,他們通過不同主題單元的內容設計及音樂表演,展現樂隊原創音樂魅力與創造力,以此爭奪HOT 5樂隊席位。
31支樂隊中不僅有成立超過20年的老牌樂隊,也有95後的新銳年輕樂隊,他們涵蓋了不同的音樂風格,包括朋克、金屬、FUNK、民謠、雷鬼、搖滾、電子等,都在節目里一一呈現。
嘉賓在節目中承擔超級樂迷的角色,他們既不是導師,也不會帶隊比賽,而是和其他樂迷一樣,與觀眾一起觀看錶演、向樂隊提問題,與大眾一同了解樂隊文化
4. 《樂隊的夏天》 大熱背後:綜藝在向有價值的音樂靠攏
三個月圈粉無數 豆瓣獲評8.7分
《樂隊的夏天》 過去現在和未來
《樂隊的夏天》火了。節目播出的三個月中,7萬網友沖進豆瓣為其打出了8.7分;網路的搜索指數峰值超過了84.5萬,基本上是上半年綜藝節目里最高的;節目前11期,總共霸佔了全網233個熱搜榜;還產生了超過快1.4萬篇的媒體報道……這些數據都說明,在這個夏天,樂隊們以音樂性和個人魅力征服了觀眾。
《樂隊的夏天》確實帶火了這個「夏天」。近期,節目出品人馬東、總製片人牟頔,參與樂隊方代表摩登天空創始人沈黎暉以及樂隊代表參加多個論壇,讓我們了解到節目更多的台前幕後故事,以及為太多人帶來的改變。
揭秘過去
馬東兩個「靈魂拷問」拿下沈黎暉
一年前,馬東和牟頔找到摩登天空創始人沈黎暉,說自己想做一檔樂隊的綜藝節目,邀請摩登天空旗下的簽約樂散虛隊參與。當時,馬東用兩個「靈魂拷問」征服了沈黎暉:「第一,你相不相信愛奇藝S+級的資源?第二,你相不相信米未傳媒?」雙方十分鍾內敲定了合作。在沈黎暉的幫助下,馬東又聯繫上了太合、街聲等音樂機構,順便還搞定了播出平台愛奇藝。
《樂隊的夏天》中,沈黎暉和摩登天空的重要性是顯而易見的。參賽的31支隊伍中,有摩登天空旗下的新褲子、痛仰等五支樂隊,節目七強中一半來自摩登天空,HOT5的前兩名新褲子和痛仰都簽約沈黎暉旗下。
找到了沈黎暉,其實就找到了開啟樂隊大門的鑰匙。
尊重作品並突出音樂人個性
在馬東的記憶里,節目的錄制過程,「每天都在發生各種各樣的意外」。牟頔對比做偶像節目和樂隊節目的不同說,「如果我做偶像類節目,可能我自己的控制力會放得更大一些。但是做樂隊節目,時刻得提醒策劃團隊收一些,因為樂隊的能量太大了,樂手都很有個性,我們能做的就是給意見,每一個樂隊選曲的時候都會進行溝通。」
參賽的面孔樂隊主唱陳輝現身說法,「之前我們是拒絕上節目的,我跟三哥幾次碰面,都覺得別到時候弄成晚節不保啊,我們可是有氣節的。我們其實是最後一個加入節目的。」陳輝承認,之所以同意參襪咐賽是被米未傳媒感動了,「《樂隊的夏天》完全打破了真人秀裡面的東西,就是突出音樂,對所有音樂人的個性、作品都非常的尊重,這是節目做得最棒的地方。」
當然,雙方的磨合也是有技巧的,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我們做樂隊節目導演80%都是女生。」牟頔說。
陳輝的體會是,「20歲的女生跟你說,『陳輝能不能換一首,這首真的受不了』。我們立馬就換歌。」
透露現狀
「你知道彭磊一年掙多少錢嗎」
中國的音樂生態環境中,獨立音樂人生存之難已經是老生常談的話題,許多人覺得,這其中樂隊的處境更差。但是,當《樂隊的夏天》把這些「珍重氣節、拒絕商業」的樂隊拽到大眾面前時,人們才發現,真實的情況和想像中差距很大。
「節目播了大概三期以後,一個好多年沒聯系的女孩,突然在微信上給我轉了一萬塊錢,『請你一定轉交給彭磊,他太不容易了。』我回了一句,『你知道他一年掙多少錢嗎?』」彭磊所在的新褲子樂隊目前已簽約摩登天空長達22年,「樂隊參加音樂節是有固定收入的,《樂隊的夏天》之前,新褲子每場40萬,痛仰45萬。」沈黎暉在接受《貴圈》采訪時曾經算過賬,「中國一年有300個音樂節,唱夠20場,年收入接近1000萬;拿票房分成的Livehouse,一年演50場不在話下,如果每場200塊錢一張票,1000個觀眾就是20萬。」參加節目之後,痛仰的出場費沒有漲,但新褲子大概漲了12%。沈黎暉認為,這兩支樂隊本身已經起點很高了。參加節目給新褲子帶來最直接的變化是,粉絲量的增長。節目開播過半時,新褲子樂隊離百萬粉絲還差88萬。節目結束時,他們的粉絲量突破了115萬。
用牟頔的話說,新褲子和痛仰上節目,「他們玩得開心最重要」。在「夏天」中,獲益最多的恐怕是苦熬多年的刺蝟樂隊、盤尼西林、click#15、果味VC、九連真人這樣的年輕樂隊。
雖然果味VC在第一輪就被淘汰,但是主唱劉子滔介紹,「往年這個時候,我們平均有3場演出,今年我們是7場,數字確實提升了」; Indie Works召集人劉瑾表示,旗下廠牌的樂隊比如刺蝟、click#15的商業價格在原有基礎上增沖好燃長超過10倍;「夏天」讓Mr.Miss的名氣幾何式飆升,接活量大幅提升,收入稍有提升。
綜藝在向有價值的音樂靠攏
對於與「新褲子」一樣處於樂隊食物鏈頂層的面孔而言,上節目主要帶來的是精神上的滿足。「許多人在微博上看到了我們、加了我們,之後不管我們演出到哪兒,他們都會來。我們沾了『夏天』的光,不止是我們,很多人因為我們而去聽以前那個年代的歌,甚至聽那個年代的樂隊,去感受那個年代,我覺得這是有意義的事兒。「陳輝說。
同時,陳輝也認為,「夏天」沾了面孔的光,「我覺得面孔樂隊可能讓《樂隊的夏天》更上檔次。」沈黎暉同意這種相互成全的說法。「綜藝和音樂之間並不存在矛盾,拿我們自己舉例子,確實是因為『快男』唱了《董小姐》,才讓我們有了更大的傳播點。後來,『好聲音』又把《南山南》唱火了,節目組還想邀請馬頔與學員合唱,結果他死活不去。」
沈黎暉說,「今年至少有七八檔綜藝節目是與原創音樂相關的。綜藝在向原創音樂傾斜、在向真正有價值的音樂靠攏的時候,這兩者沒有那麼多矛盾的點,這是大趨勢。」
追問未來
為購買力最強的人群還是為年輕人服務?
《樂隊的夏天》為什麼會火?很多人認為,它之所以成功,離不開兩個原因,第一找到了好的樂隊,第二抓住了沉默的中年人。一些不看綜藝的人開始看綜藝了,一些不聽搖滾樂的人開始聽搖滾樂了。不過,後一點可能與馬東的想法並不一致。「我並不理解什麼叫圈層,從對客戶的服務、營銷、市場的定位上講,所有的東西上都應該有這個強烈的意識——要服務更多人。在我們心中,米未一直是有針對性的服務年輕人的內容生產機構,針對18-35歲的人群,也就是整體購買力最強的人群。」
他以米未傳媒的拳頭產品《奇葩說》為例,「做第一季時,我們的總導演25歲,到第四季的時候他已經快30歲了。伴隨我們一路走下來的觀眾也是,他們是我們的鐵粉,他們要求節目更有深度、更有哲思,但是大多數年輕人並不買賬。
「所以到了第五季,我們放下了這些鐵粉——把他們的意見放在了一邊。我們覺得,還是應該為20-25歲的人服務,《奇葩說》第一季的時候,他們還在看《快樂大本營》,那時候15歲,根本不為戀愛、職場、跟父母的關系以及很多社會因素所困擾,到他們20歲的時候,他開始著急的時候,《奇葩說》第五季可能幫助到這些年輕人。這樣做的結果是,《奇葩說》第五季的流量數據比第四季整翻了一番還多。」
這個策略同樣會用在《樂隊的夏天》第二季。「也許今天《樂隊的夏天》第一季觸動了我身邊很多30歲上下人群的回憶。但是我說第二季的目標是什麼,是更年輕,讓樂隊獲得更多年輕人的共鳴。在這個基礎上,我們相信真正觸動人的只有內容本身,而不是你當初所謂的市場定位、方向。」
能喚醒中年人的音樂節熱情嗎?
為年輕人服務,對於樂隊而言可能更加迫切。「以前我們從來不看數據,按照自己喜歡的就好了,但是最近這兩年偶爾也看看數據。」沈黎暉介紹,每年草莓音樂節大概在線下可以賣100萬張門票。
到底草莓音樂節是多大歲數的人來?數據表明,草莓音樂節最高峰值的觀眾,80%左右的觀眾是19歲,18—20歲的人佔了將近80%-90%的體量,這裡面又有75%左右是女孩。以Hip-Hop為主的MDSK音樂節主流觀眾年齡更小——17歲。
「音樂節的觀眾真的是非常年輕。國外的音樂節可以看到很多40歲、50歲的人,中國完全不一樣,中國一到30歲、40歲,生活完全不一樣,這是我們要想一想的課題。」沈黎暉說。
那麼,《樂隊的夏天》有沒有喚醒中年人的音樂節熱情呢?沈黎暉回答,「從整個音樂節數量來講,可能會面臨一個大的或者小幅提升,從音樂節的門票銷售速度來講,我們發現這個節目之後也會更快一些,但是對於整體音樂節而言,沒有那麼大的改變,說明很多人還沒有變成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