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有哪十二種漢服名稱
漢服的分類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圓領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漢服全稱是漢民族傳統服飾,又稱漢衣冠、漢裝、華服,是從黃帝即位到公元17世紀中葉明末清初的傳統服裝發展來的,歷史悠久,精美華麗,是中國「衣冠上國」、「禮儀之邦」、「錦綉中華」的體現。
漢服款式主要有曲裾、直裾、高腰襦裙、襦裙、圓領袍衫、褙子、朱子深衣、玄端等。
曲裾:流行於秦漢時期,到明朝已屬於「古裝」。
直裾:流行於秦漢時期,後來衍生出多種款式,如直裰、直身等。
高腰襦裙:隋唐女子流行時裝,同期流行的貴族釵鈿大禮衣。
襦裙:作為女子服裝,幾乎在各個朝代都是基本款式。
圓領袍衫:自唐起,基本成為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才有資格穿著的款式,宋明官服基本都是圓領的。
褙子:宋明時期的流行時裝,宋朝流行大袖褙子,接縫處基本鑲花邊,明朝流行小袖褙子。
朱子深衣:將傳統的上衣下裳分開剪裁,但縫合成一個整體名為深衣,一般為學者所服。
玄端:中國式燕尾服,傳統大禮服。
圖里的准確來說不算漢服,只能說是類似漢服的改良版本影視裝。
漢服中和這個類似的有披風,大袖衫。「鶴麾」 或者「大氅」 。
圖中的衣服只是把下擺加長了而已,,袖子是大袖的。
漢服的基本特點是交領(胸前交叉)、右衽(上衣前襟向右掩),袖子寬大(與滿人、胡人、蒙古人適合騎射的窄袖相異),衣服寬大,要用繩帶系結,也兼用帶鉤等,又以盤領、直領等為其有益補充。結構上,漢服分為十個部分:領、襟、裾、袂、袪、袖、衿、衽、帶、系。
歷史上一些游牧民族的衣領是左襟,漢族一直多是右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