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衣物上的洗滌圖案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1、水洗標識
是個槽型圖案,這樣的標識說明衣服既可以機洗,也能手洗。槽型裡面有數字,是表示不能超過的水溫標准。如果槽型裡面出現了一隻手,則表示這件衣服只能用手洗。那麼如果槽型裡面出現一個叉,則表示衣服不可水洗。
2、乾洗標識
只要記住圓圈就可以了。至於裡面的字母變化,無非是對於乾洗材料的要求,僅對乾洗店的專業人員。如果在圓圈上畫一個叉,就務必不要乾洗。
3、晾乾標識
是「 | 」圖案,表示可以掛起來曬太陽。在圖案上,如果多了一點斜紋,表示在陰涼的地方曬干。有個「—」字,就是要平放乾燥,多個叉就是不能吊掛晾乾。
4、熨燙標識
熨斗的溫度提示是通過標識上面的小點來顯示的。一個點表示熨斗的溫度不能超過110度。兩個點表示熨斗的溫度不能超過150度。至於三個點就表示溫度不能超過200度。帶叉表示不可熨燙,所以在熨燙前,一定要看清。
5、漂白劑使用標識
黑色三角形表示可以用含氟的漂白劑,三角形裡面有ci符號表示不得用含氟的漂白劑。
B. 衣服上的標簽圖案都代表什麼意思
1、水洗標志:水盆帶浪線為基本水洗符號,插入一隻手錶示可以手洗。
2、熨燙標志:熨斗圖形表示熨燙,上面打叉代表不可熨燙。
3、乾洗標志:畫的圓圈裡有個P表示可以乾洗;畫的三角形打把叉表示不可以氯漂,畫的圓圈打把叉表示不可以乾洗。
4、乾燥標志:豎線表示可以懸掛自然乾燥,橫線表示平攤晾乾。
符號的含義
1、「L」表示大號,「M」表示中號,「S」表示小號,「XL」表示特大號,還有「XXL」也表示特大號。
2、「1」表示適合身高1.5米的人穿用;「2」適合身高1.55米的人的穿用,以此類推;「3」代表1.6米,「4」代表1.65米,「5」代表1.7米,「6」代表1.75米,「7」代表1.8米,「8」代表1.85米。
3、「Y」表示胸圍與腰圍相差16厘米,「YA」表示相差14厘米、「A」表明相差12厘米、「AB」表明相差10厘米,「B」表明相差8厘米、「BE」表明相差4厘米,「E」表明相差無幾。
C. 中國古代官員官服上的圖案有什麼含義
古代官服上的圖案是與官員的品級相關,代表著身份與地位。
以清朝文官官服為例進行說明如下: 一品文官仙鶴補服、二品文官錦雞補服、三品文官孔雀補服、四品文官鴛鴦補服、五品文官白鷳補服、六品文官鷺鷥補服、七品文官鸂鶒補服、八品文官鵪鶉補服、九品文官藍雀補服
一品武官的朝服上,綉的則是麒麟。麒麟是龍頭,馬身,龍鱗,是中國傳統瑞獸,性情溫和,傳說能活兩千年。古人認為,麒麟出沒處,必有祥瑞。有時用來比喻才能傑出、德才兼備的人。
二品武將們的朝服上綉了狻猊,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龍生九子之一。古書記載狻猊能食虎豹兇猛之獸,用在武將服飾上取其威猛之意。
(3)衣圖案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清朝官服圖案的正式稱呼叫」補子」,它的作用是區分官員級別,以及是文官還是武官。文官的補子圖案為飛禽,武官的補子圖案為走獸。由於清朝奉行的是以文制武原則,所以基本上同個級別的官員,」 飛禽」補子的地位要高於」走獸」。
比如同為封大吏的總督和提督,前者官階為正一品(一般會加上從一品兵部尚書銜),後者官階為從一品,但提要完全受總督節制。
除了飛禽走獸的補子外,清朝官服中還有一種特殊的補子圖案, 那就是龍和蟒。多數人印象中都以為只有皇帝的衣服才能綉看龍,其實除了皇帝本人外,還有一些人也能得到這樣的特殊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