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帽子的毛衣都是編織好毛衣後再加上帽子的,具體操作如下:
所需材料:棒針、毛線。
1、首先,在領窩處挑起針,然後一直往上織。
(1)藤編帽子如何上漿擴展閱讀:
編織是人類最古老的手工藝之一。據《易經·系辭》記載,舊石器時代,人類即以植物韌皮編織成網罟(網狀兜物),內盛石球,拋出以擊傷動物。在西安半坡、廟底溝、三里橋等新石器時代遺址出土的陶器上,印有「十」字紋、「人」字紋,清楚地顯示出是由篾席印模上去的,有的還發現陶缽的底部粘附有篾席的殘竹片。
浙江餘姚河姆渡遺址出土的葦席,距今約有7000年歷史。1958年,在浙江湖州錢山漾村新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出土的竹編更為驚人,約有200 多件,其中大部分篾條經過刮磨加工。這一時期的編織工藝也相當精巧,有「人」字形、「十」字形和菱形、梅花形等形式。器物的品種有簍、籃、籮、筐等。
漢代以藺草(又名馬藺、馬蘭草、燈心草)編織為席,產於三輔(今陝西中部)、河東(今山西夏縣)等地 。唐代,草席生產已很普遍,福建、廣東的藤編、河北滄州的柳編、山西蒲州(今永濟、河津等地)的麥稈編等都是著名的手工藝品。其中廣東藤編還有編織花卉、魚蟲、鳥禽圖案的簾幕。
宋代,浙江東陽竹編的品種已有龍燈、花燈、走馬燈、香籃、花籃等,能編織字畫、圖案,工藝精巧,在每平方寸(11平方厘米) 的面積內可編織120根篾條,有的還飾以金線。至明清兩代,浙江、江蘇、湖南、四川、福建、廣東等地的草編、藤編、竹編等生產有了發展,並在19世紀末開始出口。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帽子編織
Ⅱ 冬季帽子的織法教程
冬季帽子的織法教程如下:
1、首先起78個頭,採用一上一下針的編織方法,織8行,加針,一直加到102針。
2、在編織過程中,帽子的花都往中間擰,第二個麻花朝外擰,後面四個重復上面的兩個方法。。
3、做好的這個步驟後再織十行,准備開始擰第二次麻花,這次麻花與上次的做法不同,應該採用全部朝外擰的做法,擰好收掉6個上針。
4、第三個步驟做好後再織6行,進行第三次擰麻花,在編織到第6行最後的四針留下,把它和第7行開始的4針擰麻花,這4針在上,再織8個下針,這一輪的全部是8針平針,8針擰麻花,麻花全部朝一個方向擰,朝右擰,擰完以後,開始收針。
5、收針的時候,擰麻花的和相鄰的平針並一針收,一圈收12針,收到剩48針,第4次擰麻花,左壓右,收針,在上的那個麻花並在下的那個麻花,一圈收6針,收到24針,2針並一針,剩12針,用線串起,做線球。
編織:
最基本的技法,包括編辮、平紋編織、花紋編織,絞編、編帽、勒編等工藝。編辮是草編中最普遍的技法,它沒有經緯之分,將麥秸、玉米皮等原料邊編邊搓轉,編成3 ~ 7股的草辮,通常作為草籃、草帽、地席的半成品原料。平紋編織是草編、柳編、藤編普遍運用的技法。它以經緯為基礎,按一定規律互相連續挑上(緯在經上)、壓下(緯在經下),構成花紋。
花紋編織是在平紋編織的基礎上再予以變化,編織出鏈子扣、十字扣、梅花扣等花紋。絞編類似平紋編織,但結構緊密,不顯露經。編帽是以呈放射狀的原料互相掩壓、旋轉而編成圓形的帽子。勒編是柳編的常見技法。它以麻線為經,以柳條為緯,編織時將麻線和柳條勒緊,所以結構堅固,質地緊密。
Ⅲ 兔耳朵帽子編織教程
兔耳朵伏悔帽子編織教程如下:
1、帽沿——改織一針上一針下的羅紋針。織1.5寸長。在左右兩頭,各留30針,留著,不織。其餘部分繼續再織上下的羅紋針,再織1.5寸。把羅紋針部分縫合,也就是合成雙薯廳備層。
2、圍巾部分(也就是蝴蝶圍巾)——剛才留下的那30針,這次,數毀左右的織法是有不同的。隨便哪邊,那30針,開始織吧,正反面都是織下針,織2寸,然後開始左右減針,反面的時候減,正面不減,最後減成了4針,收掉。
織物品類
中國編織工藝品按原料劃分,主要有竹編、藤編、草編、棕編、柳編、麻編等6大類。編織工藝品的品種主要有日用品、欣賞品、傢具、玩具、鞋帽等5類。
其中日用品有席(地席、卧席)、坐墊、靠墊、各式提籃(花籃、菜籃、水果籃)、盆套(花盆套)、箱、旅遊吊床、盤(水果盤、麵包盤)、門簾、筐、燈罩等;欣賞品有掛屏、屏風及人物、動物造型的編織工藝品。
Ⅳ 織成人帽子起多少針
以常用毛線型號來說明,如果是粗毛線,比如273的,用的針也相對粗些,大約110針。如果是中粗線,比如212的,用的針較細點,約需130針。如果是細線,比如216的,就用更細的針,可能要150針。
這與編織者的手法有關。現在流行的韓版帽子,看上去都鬆鬆的,就是粗針粗線,也挺好看。你可以看編織帽子的款式和說明都很多。
針號:雙螺紋鋼針14號花樣13號。1.雙螺紋起針168針,織9cm 雙層二。2.雙螺紋織好均勻加8針,加到176針 ,開始織花樣,8針一組花,排了22組花,織了13cm開始織冒頂。3.冒頂是平針,把176針平分成八等份,每份22針,每排收8針,收到只剩16針時,用線穿好就可以了。
參考織圍巾的起針數,與針和線的粗細有關,可以使用軟尺進行測量,用打算織圍巾的針和線起10針,織一個小片,再用軟尺量下這個小片的寬度,就知道起針的數量了。
編織工藝品中豐富多彩的圖案大多是在編織過程中形成的,有的編織技法本身就形成圖案花紋。常見的編織技法有編織、包纏、釘串、盤結等。最基本的技法,包括編辮、平紋編織、花紋編織,絞編、編帽、勒編等工藝。
編辮是草編中最普遍的技法,它沒有經緯之分,將麥秸、玉米皮等原料邊編邊搓轉,編成3~7股的草辮,通常作為草籃、草帽、地席的半成品原料。平紋編織是草編、柳編、藤編普遍運用的技法。它以經緯為基礎,按一定規律互相連續挑上(緯在經上)、壓下(緯在經下),構成花紋。
Ⅳ 絲光棉麻線帽子的編織教程
絲光棉麻線帽子的編織教程如下:
1、起60針,編織3上針、後面的是1上、1下、編織12排。
編織:
最基本的技法,包括編辮、平紋編織、花紋編織,絞編、編帽、勒編等工藝。編辮是草編中最普遍的技法,它沒有經緯之分,將麥秸、玉米皮等原料邊編邊搓轉,編成3 ~ 7股的草辮,通常作為草籃、草帽、地席的半成品原料。平紋編織是草編、柳編、藤編普遍運用的技法。它以經緯為基礎,按一定規律互相連續挑上(緯在經上)、壓下(緯在經下蠢帶),構成花紋。
花紋編織是在平紋編織的基礎上再予以變化,編織出鏈子扣、十字扣、梅花扣等花紋。余拍絞編類似平紋編織,但結構緊密,不顯露經。編帽是以呈放射狀的原料互相掩壓、旋轉而編成圓形的帽子。勒編是柳編的常見技法。它以麻線為經,以柳條為緯,編織時將麻線和柳條勒緊,所以結構堅固,質地緊密。
Ⅵ 藤編各種編法及圖解
藤編各種編法及圖解如下:
1、六角花藤編法:以編包包為例;從底邊開始編,編六角六角花花型,然後編包包的前後片,在和片,最後鉤花邊,鉤包帶。
8、勒編是柳編的常見技法。它以麻線為經,以柳條為肢知緯,編織時將麻線和柳條勒緊,所以結構堅固,質地緊密。
Ⅶ 用什麼方法可讓棉布帽子變硬一點
在我們這叫做漿一下就可以了。
過去家裡的被單,床單,被罩洗完漂洗幾遍在晾之前,用開水沖點淡淡濃度澱粉液,把衣物在裡面侵均勻就晾乾,效果就像你要的那樣了。
Ⅷ 怎樣織帶帽的毛衣
連帽子的毛衣都是編織好毛衣後再加上帽子的,具體操作如下:
所需材料:棒針、毛線。
1、首先,在領窩處挑起針,然後一直往上織。
(8)藤編帽子如何上漿擴展閱讀
編織技法
編織工藝品中豐富多彩的圖案大多是在編織過程中形成的;有的編織技法本身就形成圖案花紋。常見的編織技法有編織、包纏等。
1、編織。最基本的技法,包括編辮、平紋編織、花紋編織,絞編、編帽、勒編等工藝。編辮是草編中最普遍的技法,它沒有經緯之分,將麥秸、玉米皮等原料邊編邊搓轉,編成3 ~ 7股的草辮,通常作為草籃、草帽、地席的半成品原料。平紋編織是草編、柳編、藤編普遍運用的技法。它以經緯為基礎,按一定規律互相連續挑上(緯在經上)、壓下(緯在經下),構成花紋。
2、包纏。以某一原料為芯條,再以其他原料包、纏於芯條之上 ,編織成所需要的造型和花紋 。主要有纏扣、包纏、棒錘扣等。纏扣是玉米皮編常用的技法。它以麥秸等編織成辮子狀的芯條作為經繩,然後在外面以玉米皮纏之。每片玉米皮可在芯條上纏兩圈後而結扣,並通過結扣,將上下纏過的芯條連接成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