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服裝知識 > 花樣年華旗袍什麼年代

花樣年華旗袍什麼年代

發布時間:2023-08-13 08:28:12

『壹』 花樣年華里張曼玉的23件旗袍分別代表著女主人公什麼

花樣年華里張曼玉的23件旗袍分別代表著女主人公不同的心情,或者快樂、或者憂郁、或者期望、或者絕望。

張曼玉在片中一共換了23件旗袍,這些旗袍有很大講究,質料和花式都是絕版,在影片中暗含著許多象徵意義,與蘇麗珍的情緒變化緊密關聯,旗袍的更換也使得戲中時間的流程更為清楚。

這23套旗袍顏色不同,款式略有差別,每一個旗袍換上的時候,都代表著這個人物當時的一種心情,不同旗袍映射出蘇麗珍的不同心境,或者快樂、或者憂郁、或者期望、或者絕望,種種的這種心態,都通過旗袍來展示出來了。

比如她幾次提著飯盒打飯的鏡頭中,都是一身很暗的旗袍,暗示了她的孤獨寂寞,當他們確定自己的愛人出軌,蘇麗珍去賓館里見周慕雲時,她一身紅色的旗袍,隱喻了兩人之間萌發的愛情和激情。

《花樣年華》是由王家衛執導,梁朝偉、張曼玉主演的愛情。

影片以20世紀60年代的香港為背景,講述了蘇麗珍和周慕雲在發現各自的配偶有婚外情後,兩人開始互相接觸並隨之產生感情的故事。

該片於2000年9月29日在中國香港上映;隨後,梁朝偉憑借該片獲得第53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男主角獎。2001年,該片獲得法國電影凱撒獎最佳外語片獎。2009年,影片被美國CNN評選為「最佳亞洲電影」第一位。

『貳』 從《花樣年華》到《旗袍美探》,展現東方女性的極致美

最近,一部網劇《旗袍美探》熱播,一如它的劇名,劇中的主演馬伊琍的服裝也是以旗袍最為多見。

說到旗袍,大家並不陌生,在反映中國20世紀20-60年代的影視劇中旗袍大量出現,也因此讓我們能夠見識到被眾多影視明星演繹出的東方神韻。

旗袍以其優美的曲線穿出了詩情畫意,張曼玉在《花樣年華》中的20多套旗袍給我們留下了深刻印象。

旗袍的美就在於它用最簡潔的形式充分展示了女性的優雅儀態和曲線美,使女性的頭、頸、肩、胸、腰、臀、腿以及手足等身體各個部分與服裝巧妙地融合成完美的整體。

短擺旗袍顯得青春靚麗、輕盈俏皮;

長擺旗袍則突顯出女性的典雅高貴,柔美賢淑。

對於旗袍的起源眾說紛紜,有學者認為是由滿族婦女的長袍演變而來,也有專家認為來源於先秦兩漢時代的深衣。其實,現代旗袍受西方叢肆模的服飾影響也是頗深的,現代旗袍的誕生地上滲緩海是近代中國開放的口岸,一直崇尚西式的生活方式,作為社交和外交活動禮服的旗袍在式樣上不斷地被標新立異,從而也促進了旗袍的發展,改良後的旗袍在20世紀30年代幾乎成為中國都市女性的標准服裝。如今旗袍不僅被視為中華民族的象徵之一,同時也成為了一些國際設計大師的靈感來源。如此底蘊深厚的旗袍怎能讓你不雹畢愛它。

撰文:貓貓菇

『叄』 為旗袍而生!83年做5000多件旗袍,上海灘名媛們背後的男人

「我不辛苦,不忐忑,不虧欠我這一輩子,就是我最好的人生狀態。」—— 褚宏生

發現中國好手藝

錦袍素雅身段嬌,春風拂柳展妖嬈。


說起旗袍,大多數人腦海里都會不自主地閃過《花樣年華》里的蘇麗珍。


在劇中,張曼玉以23套顏色、風格各異的旗袍展現了優雅迷人的東方女性之美。


我想大抵每個女人心中,都有一個瑰麗的旗袍夢。


電影《花樣年華》劇照


旗袍固然美,卻也離不開手藝人的創造。


他們用一針一線將旗袍的獨特向世人展現,唯有創造的生靈才會是生靈。


褚宏生便是這其中的一人,從16歲到99歲, 他一生製作了5000多件旗袍 ,


從民國美人到現代名媛,從政治圈到影視圈,無數人拜倒在他的手藝下,成為他的忠粉。



手藝人的成長,大都並非一蹴而就的,


而儲宏生的成功,卻彷彿輕而易舉。




可能荊棘遍地,但我仍想走一遭


2017年,褚宏生99歲。這個年近百歲的老人,從16歲開始,只做一件事——手工製作旗袍。


16歲那年,褚宏生被父母從蘇州吳江老家送到上海,拜當時上海灘最有名的裁縫朱漢章為師。


學徒僅僅2年的時間,他便因為影後胡蝶量身定製的旗袍而一舉成名,轟動了整個旗袍圈。


當時不管在誰看來,他的成功都過於順利。 但在成功的背後,隱藏的是他當學徒時的努力和用心。


褚洪生工作室


當時與褚宏生同期的徒弟們都開始動手幹活時,而師傅卻一直讓自己練基本功,褚宏生只能幹著急。


但其實是師傅看出他是塊好料子,又怕他把「學生意」錯當成「跑生意」——把待人接物的技巧當成了養家糊口的路子,所以才用 3 年時間磨煉褚宏生的性子。


「剛開始的時候我特別不服氣,氣呼呼地去找師傅理論,」褚宏生慢悠悠地回憶, 「幾年後,我才理解師傅的苦心,他是讓我別心急,說以後我會比他們做得更好。」


褚宏生出師後,師傅送給他一條愛馬仕款式的老皮尺,搭在褚宏生的脖子上,這一掛就是77年。


1936年,他接到了自己作為學徒的第一個大單,為影後胡蝶量身定做一件旗袍。正是這筆訂單,徹徹底底地改變了他的人生軌跡。


當時褚洪生因為創新的理念與師傅爭論不休, 他堅持選用法國蕾絲替代原有的面料, 這樣新穎又大膽的想法,在當時如若失敗,可能會成為他旗袍生涯永遠的黑點。


他站在人生的交叉路口,不顧師傅的反對,毅然決然地選擇了與傳統相悖的一條路,可能荊棘遍地,但他仍想走一遭。



獨特的旗袍遇上美麗優雅的佳人,二者交相呼應,一經面世,就受到了眾人的追捧。有人感慨: 「以胡蝶之艷光亦未能使旗袍失色。」


自那以後,褚宏生逐漸名揚四海,連當時的宋慶齡都忍不住要求他的量身定做。


客人也從胡蝶,宋慶齡變成了張曼玉,鞏俐等人,甚至連杜月笙都把他請到家裡去做。


漸漸地,人們開始稱他為「上海灘名媛們背後的男人。」



旗袍,她有她的性格


從那以後的80多年歲月里,無數時光都被他縫進了那五千多件華麗的旗袍里。


手藝從來不能一蹴而就,做旗袍也不例外。一件旗袍的完成必定要經過繁復的步驟,釘直角扣、劃線、刮漿、開滾條、縫紉、盤扣、量體、打樣……


在 科技 如此發達的今天,這些繁瑣的工序本可以用機器來代替,但褚洪生仍然堅持純手工製作,從不曾動搖。


他常說:「旗袍就像一個人一樣,不是機器硬邦邦的,她圓潤有性格,只有人手才能縫出。」 這是一位匠人的堅守,更是對於傳統手藝的堅持。



作為上海乃至全國的「大師」級裁縫師,他卻只說自己只是一個做旗袍的「普通裁縫」,比起沽名釣譽,他更喜歡把自己埋在布堆里專心致志地研究旗袍。


他做了一輩子的旗袍,卻沒有開一家屬於自己的店。相比於錢, 他的眼裡只有旗袍。


「我就是個做旗袍的,現在老了都做不了旗袍了,就只能幫別人量身,我不辛苦,不忐忑,不虧欠我這一輩子,這就是我最好的人生狀態。」



在他看來,旗袍是世上最美、最能體現女性特質的服裝,而且無論時光如何流轉,旗袍永遠不會過時。


盡管已經耄耋之年,說到自己最喜歡的旗袍,褚洪生仍然兩眼發光,就像個看到自己喜歡糖果的孩子。


這個近百歲的老人,在這個成衣泛濫的年代,以近乎笨拙和執拗地堅持,保持著這一針一線的溫度。



他的合作夥伴,忘年之交周朱光評價他:「是一位神人,不用量就能說出客人的三圍,他非常純粹,好像腦子里只有旗袍,為旗袍而生。」


上海灘最後的裁縫,已成絕唱



2017年春節,99歲的褚宏生作古了,他的旗袍已成絕唱。


談到旗袍,他曾不止一次說過自己的願望,就是: 「等到某天,旗袍能回到中國女性的日常裝當中去。」


很遺憾,他沒有看到這一天。更遺憾的是,隨著大師的離去,一個衣香鬢影的時代結束了。


旗袍不復昨日之榮光,我們再難逢見一個穿著旗袍的女子,走在城市的尋常巷陌,風光動人。



這個見證了旗袍起起落落,東方女性審美幾經變換的的旗袍匠人,帶著對傳統的守護與未來的期盼告別了人世。


直到最後,他仍在堅守著自己的旗袍之道,即: 女人身上流動著的氣韻,是含蓄與性格之間微妙的平衡。



在如今快餐文化的影響下,無數的手藝人被 歷史 的洪流淹沒,無數的手藝被現代化的工藝沖擊,無數傳統工藝就這樣慢慢地消失在 歷史 的長河中,這又何嘗不是中國文化的悲哀呢?


只願世人有朝一日能慢下腳步,看看那些幕後的手藝人,看看那些已經失傳的藝術,將之發揚光大。


風尚來來去去不變的是對手藝的歷練

匠人老去,匠心不息

『肆』 都說花樣年華旗袍妝是民國妝容,民國時有哪些旗袍美人

都說花樣年華旗袍妝是民國妝容,民國時的陸小曼、林微因等,他們都是穿旗袍人的美人。

旗袍在我國已經有很多年的發展歷史,旗袍它不僅僅只是一種服裝的形式,更多的是能夠體現了我們民族的一個發展特色,在很多時代旗袍作為我國的一種國民衣服,受到了很多國家以及人們的喜愛,很多人對於旗袍都進行追捧,他們有的甚至從國外趕來專門定製中國的旗袍,可以說在一定的時期內我國的旗袍都已經得到了非常大的盛行,很多人對於旗袍都獨有情衷,甚至在當代我國的旗袍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大家對於旗袍的喜愛是無法言表的,這更說明了我國的服裝已經走向了國際化。

在旗袍的理解上,我們應該更好的去看重他的優點,利用歷史遺傳下來的一些方法,再結合我們現代的一些手藝,對旗袍進行一些改良,這或許能夠賦予旗袍另外一種意義,讓他能夠更好的展示我們東方女性的美。

很多人對於旗袍都是非常喜愛的,它不僅僅只是一種衣服,更多的是一種歷史文化,它能夠代表我國的時尚以及歷史的美。

『伍』 旗袍的來歷和特色是什麼

我對這方面沒什麼了解。
我給你找了,看看幫得上忙嗎?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25c1a4010007rw.html(由來)

http://wenku..com/view/3a23057502768e9951e73831.html(特色)
不過感覺談特色的有點少,差不多就是把女性婉媚的特點張顯出來

『陸』 旗袍的起源

旗袍的起源有人認為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深衣。深衣自春秋戰國至漢代曾為時人所重,後世的袍服或與深衣有著一定的淵源關系。
袍服自漢代被用於朝服,袍服式樣歷代有變制,漢代深衣制袍,唐代圓領襇袍,明代直身,都是典型的寬身長袍,穿著者多為知識分子及統治階層,久而久之蔚成風尚。袍服因而代表的是一種不事生產的上層人士及文化人的清閑生活。寬衫大袍,褒衣博帶,逐漸成為中原地區衣飾文明的一種象徵。

在遼、金、元及清朝等少數民族政權統治時期,合身的袍服都曾一度扮演著服飾的主角,雖然又都經歷或表現出變得寬博的過程或趨勢。清代由於歷時最長且較穩定,故袍服可視為典型服飾。

順治年間(公元1644年),清世祖入關,定都北京,繼而統一全國。隨著政權的初步穩固,開始強制實行服制改革。至此傳統的冠戴衣裳幾乎全被禁止穿戴,相傳千年的上衣下裳的服飾形制只被保留在漢族女子家居時的著裝中。慶典場合不分男女都要著袍,各類袍服名目繁多,有朝袍、龍袍、蟒袍及常服袍等之分。

從字義解,旗袍泛指旗人(無論男女)所穿的長袍,不過只有八旗婦女日常所穿的長袍才與後世的旗袍有著血緣關系,用作禮服的朝袍、蟒袍等習慣上己不歸為「旗袍」的范疇。從順治、嘉慶年間屢次頒布的禁令中,滿族女子違禁仿效漢族婦女裝束的風氣之盛。至清後期,亦有漢族女子效仿滿族裝束的。滿漢婦女服飾風格的悄相交融,使雙方服飾的差別日益減小,遂成為旗袍流行全國的前奏。

清朝後期,旗女所穿的長袍,衣身較為寬博,造型線條平直硬朗,衣長至腳踝。「元寶領」用得十分普遍,領高蓋住腮碰到耳,袍身上多綉以各色花紋,領、袖、襟、據都有多重寬闊的滾邊。至咸豐、同治年間,鑲滾達到高峰時期,有的甚至整件衣服全用花邊鑲滾,以至幾乎難以辨識本來的衣料。旗女袍服的裝飾之繁瑣,幾至登峰造極的境界,此時的清王朝正為挽救危亡,清廷洋務派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救國方略,派遣大批留學生到國外學習。在中國學生最先出現了西式學生的操衣、操帽,洋裝的輸入,提供了評判美的另一種參照系,直接影響社會服飾觀念的變更。日後旗袍演化為融貫中西的新式款型,其受西方影響的改變可說即是由此開始。

1911年辛亥革命風暴驟起,推翻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為西式服裝在中國的普及清除了政治障礙,同時也把傳統苛刻的禮教與風化觀念丟在了一邊,解除了服制上等級森嚴的種種桎桔。服裝走向平民化、國際化的自由變革,已經水到渠成,旗袍由此卸去了傳統沉重的負擔。舊式的旗女長袍既被摒棄,新式旗袍則在亂世妝扮中開始釀成。

此時的時裝流行中心早已由蘇、揚移至上海。上海又是婦女尋求解放的重鎮。傳教士、商人、革命黨人競相創辦女學,掀起了一股女權運動浪潮,尋求解放的社會大氣候盪滌著服飾妝扮上的陳規陋習,趨向於簡潔,色調力求淡雅,注重體現女性的自然之美。旗袍最初是以馬甲的形式出現,馬甲長及足背,加在短襖上。後將長馬甲改成有袖的式樣,也就成了新式旗袍的雛形。據說得風氣之先的上海女學生是旗袍流行的始俑者。當時的女學生作為知識女性的代表,成為社會的理想形象,她們是文明的象徵、時尚的先導,以至社會名流時髦人物都紛紛作女學生裝扮。

30、40年代是旗袍的頂盛期,這時出現的改良旗袍又在結構上吸取西式裁剪方法,使袍身更為稱身合體。旗袍雖然脫胎於清旗女長袍,但已不同於舊制,成為兼收並蓄中西服飾特色的近代中國女子的標准服裝。

『柒』 旗袍,從司藤景甜、古力娜扎、倪妮到張曼玉,演繹了不同風韻的美

旗袍, 合體的剪裁,姿敗念展現女性的曼妙身姿,東方的美。

旗袍是民國時代的女性服裝,形成於上個世紀20年代 ( 1920年到1929 ),到40年代末,中國旗袍風行了20多年,款式幾經變化,如領子的高低、袖子的短長、開衩的高矮,讓女性體態和曲線美充分顯示出來,正適合當時的風尚。50年代後,由於 歷史 原因,旗袍漸漸被冷落。直到80年代後 ,傳統文化再度受到重視,以及影視文化、選美等枯譽帶來的影響,旗袍又逐漸興起。

民國, 一般指中華 民國 (1912年—1949年) ,所以旗袍的形成與流行都是在民國時期。

在影視作品中,不同明星的旗袍裝,有著不同風韻的美。

《司藤》景甜

網劇《司藤》正在熱播,改編自尾魚同名小說,玄幻愛情題材。在這部劇中,景甜的演技得到了大家的肯定。景甜飾演的司藤小姐各式各樣的民國旗袍造型也廣受好評,網友直呼驚艷,看不夠。

這些旗袍,刺綉精美, 做工考究,通過不同的顏色、質地、 式樣和配飾,襯托出或是柔美、或是高冷、或是傲嬌的司藤小姐。

司藤初登場,一件珍珠白真絲重緞倒大袖旗袍,搖曳生姿;

薄荷綠色珠綉蕾絲旗袍,司藤:「因為貴,符合我的身份!」原來是高貴的仙女本仙啊。

這件香檳色藤紋蕾絲綴珠旗袍, 恰到好處的溫柔,優雅端莊的典範。

湖藍色訂染刺綉綴珠真絲絨旗袍,外面配湖藍色訂染刺綉拼接蕾絲斗篷,劇中旗袍沒有單獨亮相;

植物紋樣流蘇針織旗袍,配上絲絨的流蘇斗篷,成熟穩重,氣場強大。

《十二譚》古力娜扎

電視劇《十二譚》3月27日開播,差評如潮,特別是5毛特效遭到網友嚴重吐槽。該劇 改編自作者尼羅的同名小說, 民國愛情劇。古力娜扎飾演的女主夜明在劇中同樣有很多的 民國旗袍造型 ,難免有網友拿景甜的《司藤》進行比較,引來微博上民國旗袍科普,大意就是娜扎的旗袍造型,符合民國旗袍特點。該劇走的是甜美風,古力娜扎顏值和身材出眾,旗袍裝也自然是很美的。以下是古力娜扎微博曬出的旗袍造型,隨著劇情的發展,期待有更多好看的旗袍造型。


《金陵十三釵》倪妮

電影《金陵十三釵》由張藝謀導演,2011年12月 在中國內地上映。《金陵十三釵》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秦淮河畔十三位風塵女子為救女學生而犧牲自己的故事。劇中女子的旗袍造型不僅是美,也代表著人物的不同性格。這部影片使倪妮以謀女郎的身份晉升 娛樂 圈知名女星。

穿著旗袍的秦淮河畔女子,搖曳走來~

倪妮扮演的玉墨嫵媚動人,棗紅色大花朵旗袍,更襯出秦淮河畔頭牌的風情萬種。


《花樣年華》張曼玉

說到旗袍,不能不提張曼玉,她在2000上映的電影《花樣年華》中,演繹了一場漂亮的旗袍秀 , 端莊優雅又不失性感嫵媚氣質,有著獨特的韻味。 在當時一度掀起了旗袍熱。

《花樣年華》導演王家衛,主演梁朝偉/張曼玉。劇中張曼玉換了23件旗袍,旗袍統一採用高領、圓襟、十字袖、過膝的設計。每一件不同花色、不同剪裁的旗袍都恰到好處地展現了主人公當時的心情,或優雅、或溫柔、或哀怨、或悲傷 。 張曼玉完美詮釋了舊上海時期的旗袍造型,這種美,跡困溫柔了歲月,驚艷了時光。

轉角處,街燈昏黃, 身著旗袍的美人那一低頭的溫柔和嬌羞。

張曼玉的背影看上去有些清瘦,但阻擋不了骨子裡的女人味。

旗袍下的曼妙身姿,西裝里的儒雅沉穩,伴著優韻的旋律,兩顆心始終徘徊在倫理的邊緣直至錯過。「如果多一張船票,你會不會跟我走。」

盤點就到這里了,誰才是你心目中的旗袍女神呢?

『捌』 描述旗袍的電影有哪些

王家衛電影

花樣年華 (2000)

導演: 王家衛
編劇: 王家衛
主演: 梁朝偉 / 張曼玉 / 潘迪華 / 蕭炳林 / 張耀揚 / 孫佳君 / 錢似鶯 / 顧錦華
類型: 劇情 / 愛情
製片國家/地區: 香港 / 法國
語言: 粵語 / 上海話 / 法語
上映日期: 2000-09-29

『玖』 民國時期旗袍很流行嗎

是的 二十世紀的三四十年代是旗袍的全盛時期。而現在旗袍的全盛在也回不來了。。

與花樣年華旗袍什麼年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黑白點褲子怎麼搭配 瀏覽:41
張藝興夾克外套科普 瀏覽:58
高檔手工綉花衣 瀏覽:705
免費賣褲子錄音 瀏覽:242
褲子腰帶扣上系鐵鏈 瀏覽:610
小帽子教你如何折 瀏覽:25
直筒黑褲子女生配什麼 瀏覽:200
褲子34碼衣服是多大尺碼 瀏覽:114
女款衣外套花樣 瀏覽:970
搭配闊腿褲子上衣 瀏覽:401
馬甲印什麼字好看 瀏覽:599
旗袍演出後的感言 瀏覽:599
臨汾哪裡的女裝最好看 瀏覽:521
明月的男士衣藝術視頻 瀏覽:188
冬季女生帽子圖片大全 瀏覽:474
皮膚黑穿的裙子好看嗎 瀏覽:522
普拉塔夾克風衣 瀏覽:238
選旗袍心理測試 瀏覽:912
白襯衣針織馬甲搭配 瀏覽:943
去襯衫汗斑 瀏覽: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