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看校服的進化史,00後的讓人眼前一亮,網友:建議用漢服當校服
每每看到學生們整齊的課間操都有一種美感,整齊的校服,整齊的隊伍,總給人一種很壯觀的感覺。但不是每個時代的校服都一樣哦,而且風格的變化,讓人直呼太有回憶感了。
70後的校服很「經典」
70後的校服大家能想像是什麼樣子的嗎?對於我們八零九零後可能只能想像了。有一次,我無意間看到一張70後大姐姐的老照片,照片中的她梳了兩條小麻花辮,再配上她甜美的笑容,那瞬間驚艷我了。
在我看過80後、90後和現在的00後的校服,我覺得70後校服是當中最有特色的校服。男裝女裝都是一身綠色軍裝樣,很有那個年代的風范 。
70年代,女生喜歡扎著兩條麻花辮,看上去純朴又清晰,妥妥的原始青春美少女。而男生也是非常的帥氣,戴著一頂小軍帽,酷酷的又不失陽剛正直。不過那一個年代的校服,也是最後的 時尚 了。
80和90後校服在逐漸變化,也成為了「永恆」
到了我們80年代的校服就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記得我讀小學的時候,夏天女生是白色T恤配藍色裙子,男生是白色T恤配藍色短褲,青春又古樸。冬裝也是白色和藍色相拼,有一種身在海邊的感覺。
不過一套校服我們要穿很久,從小學到六年級,所以一年級校服超大號,到了六年級就是超小號了。不過那時我們不在乎什麼是美,只知道這是校服,星期一要穿著參加升旗儀式,要開周會。
但到了90年代時,學弟、學妹們就有些叛逆了。校服還是和80年代一樣,但是多了一些顏色,樣式卻沒有多少變化。 不過許多學生開始自己改了校服 ,有的校服上會畫著自己喜歡的圖案,寫上有特色的字,或者粘貼小裝飾,彰顯了自己獨特的個性。
特別是在情竇初開的初高中時代,許多學生還把校服穿成了情侶的樣式。正是應用了那句「從藍校服到白婚紗」。不知道,未來的他們到底結果如何呢?帶著美好的願望,穿著個性的校服,最終實現了夢想還是很美的。
80和90後的校服大多是運動服飾,非常的適合學生穿,我們也經常在網上看到了校服青春之美,漸漸地成為了「永恆」。
00後的校服讓人大開眼界
從樣式設計到顏色上,00後的校服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卻讓我們眼前一亮,在看似熟悉的校服上,有他們這一代人的「標志」。他們確實多才多藝,思想前衛, 校服上畫著非常有個性的塗鴉圖案 。
現在確實也流行學習國學,穿上漢服不僅好看還有特色,是不是真的切實可行呢?筆者認為,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首先,作為學生而言,還沒到追求美的年齡。
不論是小初高哪個階段,學習是首要任務,孩子不能把精力都花在打扮上。如果身穿一身漂亮的漢服, 孩子們難免會分心,互相評頭論足,破壞學習的專注 。
學生還是要以樸素舒適為主,等之後走出了校園,喜歡漢服可以經常穿,還可以收藏。
其次,學生運動量大,穿漢服實屬不適合。
現在的學生越來越累,課業負擔很重,稍有空閑一定要多多活動。如今,教育部門也在重視孩子的運動時間,會安排更多的戶外活動,作業都在不斷減負。
所以,學生穿著漢服肯定是不方便的,跑和跳都受影響,再有一些 游戲 類的活動就更受限制了。
再有,漢服的價格偏高,會給家庭帶來更大的負擔。
漢服的樣式不像普通校服那麼簡單,它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和材料。而且,學生的校服通常都要訂兩套,每個季節也要更換,這樣無疑是給家裡增添負擔了。 學生每天都有花銷,還是要盡可能節省比較好。
社會 在進步,人們的思想在轉變, 校服也在順勢更替 。大家喜歡傳統文化是對的,但是還是要選對場合,在學校穿漢服確實多有不便。
在校的著裝只要舒服干凈就很好了,學生要把精力都用在讀書上。待到成功的那一日,小夥伴們再穿上漂亮的漢服隨意狂歡吧!
2. 中國什麼大學有校服
所有軍校都是有校服的。
3. 整個被萌化了!石家莊一小學每周四可穿漢服上學,學校為何這么規定
學校會這么規定,全是為了弘揚,我們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讓年幼的孩子們,接受漢服文化熏陶,也讓他們在了解傳統文化同時,成為傳統文化傳承人。這一規定使得,每周四全校學生,成為了靚麗風景線,也因此受到了眾多網友熱議和點贊。
事情發生在石家莊一所小學,學校規定每周四學生,可以選擇穿漢服上學,不需要穿統一校服。也正是這一規定,讓眾多身著漢服小朋友,在學校里學習、生活。這些場景被拍攝者,上傳到網路上以後,讓一眾網友看到了漢服的美,也因此吸引了人們對漢服的關注。
相比單一的校服,學校騰出一天時間,讓學生身著漢服。這樣一個好的規定,希望能夠發揚光大,被更多學校採納使用。
4. 哪個學校的校服是漢服
漢服是不能拿來做校服的。
把校服換成漢服根本就不科學,校服是專門為了學生上課、做體育活動所設計的,方便好穿、款式大方,不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但是漢服穿著過程繁瑣,浪費時間,而且穿上漢服的修為舉止都要格外講究,不能做大動作,根本不方便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
校服的起源發展
校服,在當時由於戰爭導致部分家庭生活艱難,學校是為了使出身於這樣家庭的學生不會因為自己家庭困難而產生自卑感,使富裕的學生不會去炫耀,於是規定每個學生上學的時候必須穿著相同的衣服。後來這種觀念被大多數學校所接納,紛紛規定學生穿著同樣的衣服上學。
學生統一穿校服,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強化學校的整體形象,增強集體榮譽感。校服制的實施在素質教育中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校服可以使學生在身份感上區別社會其他人,因而有了學生自身的約束力,有一種象徵的意義。
校服還可以產生一種平等感,對於避免攀比之風在校園里出現都有積極意義。校服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家長對服裝的投入。此外,校服也存在著許多的主要缺點,比如不利於學生個性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校服的質量不佳,容易掉色發霉,尺寸並不適合所有人,不方便補訂等等。
5. 為何漢服不能作為中國制式的校服
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各個領域方面的文化氛圍時至今日不但對中國,乃至世界都是有深遠的影響力的。
今天要說的是中華傳統文化之漢服為什麼不能成為中國制式的校服。
校服,是學校為了規范管理而統一的著裝。校服不但直接影響到學校的形象,也間接的反映著相應文化象徵所彰顯的一種底蘊。
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的校服大多為西裝革履,大同小異。在民國時期,校服還是很注重傳統文化元素的,但今日的校服大部分都是以運動服為主。也許,傳統的漢服穿戴起來是比較繁瑣和復雜,但可以根據時代的發展趨勢來定義和完善,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上圖就是幾經過加入現代風格而設計的漢服,既表達時代元素又不失時尚潮流。為什麼現在的潮男超女放棄自己的國粹文化非要去追隨日韓潮流呢。
這是中國某學校的校服,既代表漢服文化,又表現了現代元素。現在中國運動式的校服缺乏的正是時尚化款式的設計。
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發揚,重要的是從基礎國民教育體系中形成新思維。中國的運動裝校服真的得考慮中華傳統文化中經典的文化元素了。
6. 校服都是漢服的明德大學是哪裡的
貴州
貴州工業大學和貴州大學合並貴州工業大學國際合作學院更名為貴州大學明德學院
7. 哪個學校的校服是漢服
漢服是不能拿來做校服的,即使做校服也只是偶爾那麼幾天拿來穿,平時還是要以運動服類的校服為主,而且,把校服換成漢服根本就不科學,校服是專門為了學生上課、做體育活動所設計的,方便好穿、款式大方,不影響學生的學習、生活。但是漢服穿著過程繁瑣,浪費時間,而且穿上漢服的修為舉止都要格外講究,不能做大動作,根本不方便學生日常學習和生活。我們都說君子要「正衣冠」,如果學生穿著漢服卻不能保證漢服端正整潔,甚至對漢服的態度也很隨意,反而是對漢服的一種不尊重。